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我115艦新型指控系統顯示海量信息 數字化程度高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0日 09: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北海艦隊派新型115艦赴深海進行實戰演練。

  青島,瑯琊臺。相傳千年前秦始皇曾登臨于斯,揮袖指揮船隊踏浪起帆。

  潮起潮落,歲月流逝。如今,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又一次次從這裡出征。在我軍信息化建設新的歷史時期,他們破浪而行,用智慧和勇敢奏響了一曲加快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的華美樂章。

  信息化發展的浪潮拍擊思想轉變的岩礁——

  “傳統訓練思維的馬達,驅動不了信息化新型戰艦”

  該支隊曾創造連續10年被評為“全軍軍事訓練一級單位”的驕人業績。然而,隨著裝備信息化改裝的加快,該支隊戰鬥力建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當年的那些“陣痛”和挫折,該支隊黨委“一班人”至今記憶猶新——

  那一年,該支隊2艘新型艦艇入列,所有艦艇改裝升級,讓官兵們興奮不已,普遍認為:有了作戰性能更強大的信息化戰艦,部隊戰鬥力自然能更上層樓。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不久,艦隊組織了一次實兵對抗演練,目的就是檢驗該支隊信息化改裝後的戰鬥力水平,因此考核條件異常苛刻:禁止使用新型指揮控制系統之外的一切指揮手段。

  空中戰機穿行、海上戰艦迂迴……考核組構設的複雜戰場態勢,沒能瞞過信息化戰艦的“眼睛”,編隊大屏幕上各種信息一覽無余,勝券似乎在握。

  然而,海量的信息充塞了艦艇的“大腦”,源源不斷蹦出來的批處理數據,遠多於平常訓練的信息量,來不及處理的信息成了滿屏幕紅紅綠綠的亂碼。一時間,許多官兵都懵了。

  “戰場態勢共享沒有,攻擊指令共享沒有?”此刻,在指揮艦上,面對編隊指揮員、支隊長王大忠的詢問,周圍人都沉默地低下了頭。

  戰場另一端的艦艇也急了:在一堆堆紛雜的信息中,怎麼都找不到攻擊指令,眼睜睜看著“敵目標”卻打不了。入列後對空攔截百發百中,號稱“海疆神盾”的艦艇,第一次讓靶機從艦艇上方呼嘯而過,官兵們痛徹心扉。

  痛徹心扉的遠不止參演艦艇官兵。總結會上,王支隊長拍了桌子:“有了金剛鑽,我們為啥做不了瓷器活?是因為我們的思想觀念轉變沒跟上信息化轉變,是我們的信息化作戰素養離使命任務需求還有很大差距。”

  這次演練讓支隊官兵增強了危機意識。官兵一下子認識到,戰鬥力建設的轉型,首先是思想觀念的轉型,養成信息化作戰的意識迫在眉睫。

  痛定思痛,該支隊對症下藥:邀請多家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教授專家來支隊進行理論授課,幫助官兵掃除信息化作戰認識盲區,提高信息化素養;修改考核細則,規定從單兵個人能力認證,基礎技能、業務實作到信息化理論內容“一項都不能少”;艦艇整體能力評估,依託新型指揮控制系統的指揮協同能力為一票否決課目,不通過不能參加年度編隊整體訓練。

  創新,總有阻力伴隨。增加的信息化訓練內容和嚴格的考核標準,很大程度上會制約新型艦艇訓練進程,還有一些訓練遠遠超過了大綱標準,讓不少人擔心會影響訓練成績。

  然而,支隊黨委態度堅決:“傳統訓練思維的馬達,驅動不了信息化新型戰艦!”從全員普及信息化,到形成信息化訓練和考核手段,到通過海上實兵演練的檢驗,該支隊在大洋上穩步探索,經過一年半的強力推進,裝備訓練重新實現了良性循環,整體戰鬥力明顯提升。

  2009年底的軍事訓練等級評定,該支隊信息化訓練成果不僅參加了海軍巡展,還作為全軍改革試點迎接了全軍考核組海上觀摩。“瀋陽”艦作為主力艦艇,在編隊艦艇的前置引導下,一舉攔截2枚帶干擾頭的來襲導彈,讓支隊再次獲評“全軍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信息化建設前進的戰鼓擂響戰法創新的鼓點——

  “把單艦‘串聯’成作戰體系,才能實現1+1﹥2的效果”

  直插入海的瑯琊臺,總是最先迎接海浪的衝擊。

  駐守於此的該驅逐艦支隊,好似海疆巨礁,在加快戰鬥力生成模式的大潮中率先發出陣陣巨響。

  “全軍軍事訓練等級評定改革試點”“全軍要素合成、單元集成訓練試點”等多項試點任務,近些年先後落在了該支隊官兵的肩上。

  驚濤拍岸,戰鼓催徵。該支隊官兵豪氣在胸——新探索必須依據實戰,從實戰中尋求突破路徑。

  從實戰中創新戰法訓法,向來是該支隊提升戰鬥力的“撒手锏”。2003年,該支隊“哈爾濱”艦被中央軍委授予“海上先鋒艦”榮譽稱號。當年艦隊組織的綜合作戰能力考核中,考核組出人意料地對扮演“藍軍”的驅逐艦、潛艇和航空兵宣佈:“誰打敗‘哈爾濱’艦,年終軍事訓練考核一律免考!”

  就這樣,在實戰化對抗考核驅動下,以“哈爾濱”艦為對手,支隊創新出“對空、對海、對潛”等方面作戰戰法訓法90余項,很多依然作為常用戰法沿用至今。

  然而,隨著信息化轉型建設的推進,該支隊官兵發現,當年創新的戰法訓法基本上著眼于單艦攻防能力,已無法滿足海上聯合作戰的實際需求,有的戰法不僅落後,還制約了戰鬥力的發展。

  怎麼辦?該支隊集思廣益,想到了妙計:“把單艦‘串聯’成作戰體系,才能實現1+1﹥2的效果。”

  著眼於此,該支隊安排1艘三類在航艦艇作為訓練艦,負責官兵個人能力認證及補差訓練,結合模擬訓練和網上推演,縮短訓練週期近30%。整體訓練中,改變按專業、按部門的訓練為按模塊、按作戰方面的訓練,按照一體化特點規律劃分要素、平臺、系統進行分級訓練。同時,與廠所協作開發、引進模擬訓練器材和軟體200余種,自主革新24項,科學推進戰法訓法創新。

  理論成果只有通過實戰檢驗,才是戰法訓法定型的唯一標準。該支隊&&組織起跨海陸空多兵種的協作區訓練,各軍兵種部隊的指揮員被王大忠支隊長請進海上中軍帳,實現全協作區統一指揮。

  這一仗打得官兵直呼過癮——遼闊的戰場上,在聯合指揮所的科學精確指揮下,飛機、艦艇、潛艇、陸戰兵力指揮聚合又相對獨立,猶如神經脈絡;平臺火力串連一線,相互呼應形如左膀右臂。

  為了適應新戰法訓法體系,該支隊又從艦艇編制入手調整優化,先後裁撤導水、槍炮、雷聲等部門,增設對空、對海、對潛、航空、情電等方面作戰部門,加強對方面作戰的指揮。

  體系在重新分解組合後,愈趨合理。該支隊去年的訓練統計表上的數據説明了一切:排除裝備升級優勢,僅考量同型武器火力打擊效果,單位時間內單個火力毀傷率大為提高。

  潮起潮落間,該支隊官兵的信息化創新腳步越來越快。近年來,該支隊接連攻克實戰化條件下信息系統綜合運用、警戒機引導攻擊、可視化指揮等一道道難關,構建了以一體化指揮平臺為依託、以陸海空信息化平臺為支撐、以指揮專網為紐帶,集偵察預警、態勢綜合、指揮控制、精確打擊、效果評估和綜合保障為一體的綜合信息系統。該支隊官兵參與探索形成的15項新訓法、6種新戰法被編纂成冊,在北海艦隊推廣。

  萬馬奔騰的信息化旋律凸顯人才至上的節拍——

  “把人才放在戰鬥力建設的中心,人才才會在戰鬥力建設中轉型升級”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句部隊流傳甚久的老話,如今在該支隊黨委眼中卻有著不一樣的見解:“營盤要用高科技打造,人才不能白白流走!”

  記者看到,該支隊黨委常委專門開闢一間會議室,組成臨時評審委員會,以信息化知識儲備和技能掌握為核心,對所有到期的中高級士官面試考核,逐個會審成績,評定去留,劃分崗位。

  該支隊孫健政委介紹,目前支隊士官比例佔總人數的近70%,掌握著幾乎所有的核心技術崗位,是推動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的主體。兩年來,通過會審制度,支隊黨委選留高技術士官人才50多人,成為各個崗位上的“頂梁柱”。

  推動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絕不僅僅是頂層設計的事,發揮基層人才的聰明才智,推動加快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大有作為。這一點,該支隊嘗到過甜頭。

  該支隊在推進新軍事變革浪潮中,注重圍繞新裝備、新技術,邁開科技強軍步伐,培養指揮型、專家型人才,培育出以“愛艦精武模範士官”朱桂全為代表的一批新型士官人才。而不斷壯大的人才隊伍又推動支隊戰鬥力建設實現連連突破,先後出色完成環球航行、中俄聯演等重大任務。

  面對未來的體系對抗,該支隊黨委深刻認識到:信息化海戰場上,人人都是制勝節點,人人都可能發揮關鍵性作用。

  該支隊以朱桂全為裂變載體,每年拿出10萬元獎勵評選出的20名優秀士官,以“桂全式”優秀士官評選機制,催生了一個優秀士官群體。

  與此同時,該支隊採用競選方式選拔副艦長,設定“信息化作戰指揮能力”為考核核心內容,對符合條件的幹部公開考核遴選,真正給有能力的後備指揮人才以成長空間。

  “黃石”艦副艦長馬文鵬,大學畢業分配到某艦對空部門任第四副部門長,只是分管部門人員管理。大學專攻導彈信息技術專業的他埋頭自學,用半年時間帶領6名骨幹攻下了新裝備自修保障難關,並成功保障該型導彈首發命中。

  4年裏,支隊看重馬文鵬過硬的信息化素質,為他職務連升兩級,破格任命為部門長。馬文鵬也不負眾望,帶領部門創下了該型艦空導彈攔截靶機無一失手的記錄,並被評為“全軍優秀指揮軍官”。如今,經過“公開競選”,馬文鵬被任用到副艦長崗位。

  該支隊孫健政委深有感觸地説:“把人才放在戰鬥力建設的中心,人才才會在戰鬥力建設中轉型升級。”

  該支隊破格任命中尉王寶寧為防化業務長。新官上任,王寶寧就瞄上了高難課題——改變人力施放煙幕這一不符合信息化作戰模式的方法,讓施放煙幕自動化,作為火力選擇出現在指揮系統的數據列表中。

  該支隊黨委認真聽取了王寶寧的創新構想後,拿出30萬元家底費支持科研。歷時10年,王寶寧自主研製的“艦用光電制導武器煙幕防禦系統”及配套的8種戰法訓法,終於在海上訓練中成功運用,並一舉獲得2010年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防專利。

  如今,該支隊像朱桂全、馬文鵬、王寶寧這樣的信息化骨幹人才不斷涌現;先後有7名艦、副長獲全軍、海軍優秀指揮軍官榮譽;60%以上士官掌握2門以上專業技術,每年近30人被評為全軍、海軍“士官優秀人才獎”;10多項革新成果獲得全軍科技進步獎。(米晉國 季濱)

熱詞:

  • 新型艦艇
  • 戰艦
  • 體系對抗
  • 突破路徑
  • 艦空導彈
  • 創新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