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媒體透露:中國空軍已研製實驗數噸級巨型鑽地炸彈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3日 09: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處理站的官兵們正在將退役彈藥搬走譚超攝

  揭秘中國空軍拆彈部隊:寫好遺書與死神過招

  彈藥銷毀,世界公認的危險職業。銷毀威力巨大的退役航彈,這危險不言而喻。

  寒冬時節,筆者專程前往空軍裝備研究院某所退役航彈處理站,零距離採訪那些“與死神打交道”的人。

  膽大心細一次次闖過鬼門關

  在銷毀作業區,一張張被彈藥熏黑的臉,滿身烈性炸藥刺鼻的味道。置身過期、銹蝕的炮彈叢中採訪,到處瀰漫的危險讓人心生陣陣寒意。

  但對該處理站的官兵來説,他們每天要給成千上萬雷霆脾氣的炮彈、炸彈剖腹掏心,拔彈、拆彈、倒藥、燒燬、炸毀,每個環節都是在與死神過招兒。

  有一次,一名職工在拆除某航炮引信時,因靜電引發引信意外點火,繼而引爆傳爆管,操作間被炸毀。幸虧當時採取了防護措施,這名職工才倖免“光榮”。

  那一年,拆彈臺上一發裝箱的槍彈頭曳光管突發自燃,恰巧旁邊擺放著幾十公斤發射藥,身後又是剛入庫的十幾噸退役彈藥。

  如果處置不當,方圓數裏將夷為平地……

  在這生死時刻,士官王志輝不顧一切衝向前去,一把將箱蓋合上,拼命將箱子推下站臺,熄滅了火苗,讓20多名戰友撿回一條命。

  像這樣“死裏逃生”的經歷,對常年外出排彈的官兵是家常便飯。

  有一年,空軍在西北某地組織實彈投射演練,一顆空地導彈投射後失控,落在某衛星發射基地公路旁摔成幾段

  由於該型導彈戰鬥部結構複雜,無法拆卸、搬運,只可原地炸毀。但幾百公斤高性能炸藥爆炸的衝擊波,足以摧毀基地公路旁的輸電線路。

每一次銷毀都是一次挑戰譚超攝

  這時,時任站長鄧振禮臨危受命。經過一番精心測試和計算,並對導彈性能狀態進行全方位評估,一套最佳排彈方案很快出爐,壓沙、築墻、接線……導彈如期引爆。

  那年9月,在空軍某靶場進行TNT裝藥性能試驗中,首次出現一顆幾千公斤未爆彈。處理站工程師王代進接到命令連夜趕赴現場。

  面對這個史無前列的“巨無霸”,這位走到哪響到哪的“孤膽英雄”對這一次能否扼住死神的咽喉,自己心裏也沒底。臨走時,他悄悄把寫好的遺書放進抽屜。

  排彈前,他把戰友們“趕”到安全區,自己像一名考古學家一樣,小心翼翼地拂去炸彈上的沙士。經過7個小時的艱難挖掘,未爆彈在地下4.7米處現出原形

  “轟!”隨著巨大的爆炸聲,“巨無霸”被成功引爆,劇烈的衝擊波被當地有關部門監測為三級地震。當戰友們從泥土裏把他扶起時,王代進才知道又闖過了一次鬼門關。

  為創新,他們冒死試驗新銷毀方法

  早些年,該處理站對退役航空彈藥普遍採用引爆的方法集中銷毀。這種方法雖然安全省事,但有用資源得不到回收,浪費很大。後來,他們採取人工拆卸方法,但工效較低,且容易發生事故。

  隨著武器彈藥的更新換代,退役航彈數量越來越大,傳統的處廢方法已明顯落伍。該所所長喬治軍帶領攻關組,瞄準世界彈藥處理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決心設計一套高效安全的拆卸彈設備。

  沒有圖紙,沒有資料,一切都從零開始。經過3年多的刻苦攻關,他們終於成功研製出某型航空炮彈引信拆卸系統。經檢測,這種機器比手工操作提高效能十多倍,並徹底避免了因意外爆炸而導致的危險,被譽為“彈藥處廢行業走向機械化、自動化的一個標誌”,獲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

  成功的嘗試讓他們感受到了知識的力量,也給他們在科研攻關的道路上增添了無窮的勇氣和信心。

  面對上千噸大口徑的廢舊航空炸彈處理難題,能不能找到一種既經濟又安全的方法,時任站長鄧振禮苦苦思索。有一天,他們從報紙上看到一篇瀋陽軍區某單位採用蒸氣倒藥銷毀彈藥的報道,激動地一拍大腿:“我們也可以試試!”説幹就幹,電話聯絡後,他們立刻奔赴東北取經。

  接下來,他和原總工丁軍帶領銷毀室的同志,日夜攻關,終於研製出一種全新的蒸氣倒藥設備。

  但面對這些存放時間比自己年齡還長的退役彈藥,大家心裏沒底。他們還是擔心炸藥與殼體之間發生反應,以至於在拆卸和加熱倒藥過程中引發意外爆炸。這時,兄弟單位在拆卸彈藥時,恰巧發生了爆炸事故。

  課題組頂著巨大的壓力,進行第一次蒸倒退役航空炸彈試驗。為預防萬一,當時現場只留下幾個負責人。

  當第一籠炸彈被推入蒸箱時,現場靜得似乎能聽到彼此“咚咚咚”的心跳聲。時間一秒秒過去,漸漸地一股黃色TNT液體終於從倒藥口流出。

  “蒸倒成功了!”這一創舉結束了我軍以往單純燒燬、炸毀廢舊航空彈藥的歷史,實現了航空彈藥由燒炸到拆倒到回收利用的變革性轉變,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幾年來,他們相繼研製出“報廢火工元件自動化燒燬爐”、“全自動炮彈引信拆卸系統”、“環保型航空炮彈底火擊發機”等20余項成果,有1項獲得國家發現專利二等獎,11項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我軍航空彈藥銷毀由此實現機械化、智慧化安全隔離操作。

  幹這行,遵循制度就是保護生命

  彈藥日常銷毀是處理站最為平常的一項工作,官兵們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奮戰在接彈、裝彈、運彈、儲彈、排彈一線。彈藥處廢工藝非常複雜,一枚航彈安全處理完要經過十幾道工序,至少5次以上搬動,每道工序、每次搬動稍不注意都可能釀成重大事故,動態管理難度很大,如果沒有一套統一的彈藥處廢操作規程,很難保證危險會在哪出現。

  因此,該處理站制定完善了戰場維修、野外銷毀、搬運、儲存彈藥、緊急情況及對策共包括六大體系的各種安全操作規程及各種安全管理規定,從搬運彈藥的手形、手法,到堆放的高度、方法,都有明確的操作規範,連操作間的防靜電材料也要反復試驗,使站裏的官兵和職工在各種場所、各項操作中都有章可循、有據可依。而在處理站,歷任站長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車間、庫房、班組,去檢查督促這些安全防範措施的落實。

  2008年年初,該站駐地遭受歷史上罕見的雪災,連續10多天雨雪不停,道路上積雪平均達50多厘米深,多處交通中斷,房屋垮塌。

  此時,處理站接到14節車箱退役彈藥已經到達駐地貨運站的通知。有人建議:“下雪下雨的不會出事,等天氣好了再拉。”“不行,彈到就是命令,必須落實保管制度!”站領導態度異常堅決。

  於是,全站官兵、家屬、職工齊上陣,成立了運彈突擊隊、彈藥看守隊、冰雪清掃隊和後勤保障隊,經過5個晝夜連續奮戰,將600余噸彈藥全部安全運到庫房。

  安全接收和銷毀退役航空彈藥6萬多噸,成功排除危險炮彈、炸彈數百萬枚(顆)。生死線上,這些軍人默默奉獻了34年。(張力王曉豪)

熱詞:

  • 航空彈藥
  • 空軍裝備
  • 意外點火
  • 航炮
  • 導彈戰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