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我空軍殲10表演隊將密集隊形間隔由5米縮至1米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3日 07: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中國空軍殲-10六機編隊進行表演。

  9月1日的長春航空節、10月29日和11月9日的感恩之旅飛行表演,中國新型三代機殲-10飛機所組成的空中儀仗隊,用一次次精彩的空中之舞征服了國人。

  美有美的道,炫有炫的招。飛行表演追求的是飛行展示區內的觀賞效果,展示的是單機的高難度動作和多機的協調配合,它們都有哪些技術細節、遵循著怎樣的飛行美學?請看空軍試飛專家徐勇淩的深度解讀。

  空軍試飛專家深度解讀飛行表演的技術細節與飛行美學——

  低:精確控制的考驗

  低高度飛行最具有震撼效果,但對飛行員的壓力也最大。低高度飛行的難度不僅在於高度的掌握,還在於軌跡的控制。從純技術角度講,僅僅飛得低並不難,一個經過訓練的成熟飛行員只需突破心理障礙,高度飛半米也沒太大難度。問題是你不能僅在低高度做平飛,還要能做盤旋或垂直機動飛行。尤其是後者,需要飛行員對於飛機的坡度和迎角的精確控制。

  垂直機動的高度控制,不像水平飛行那樣可以隨時調整,而需要在動作設計和實施操縱的過程中進行計算預判。垂直機動的難度在於要使飛機獲得盡可能小的垂直機動半徑,需要對初始進入狀態、發動機推力、速度以及迎角過載進行精確的控制。

  有時為了獲得更加驚險的表演效果,垂直機動中飛機的狀態還要進行變幻,但這種變幻會給垂直機動半徑帶來更多的變數,控制失當也會導致危險的發生。2002年烏克蘭利沃諾空難就是飛行員在做“越肩滾轉”時,由於滾轉迎角控制過大,滾轉過程中飛機“畫圈”,造成改出滾轉時俯角過大,加之在垂直機動頂點,飛行員不適當地收小了油門,使飛機在退出俯衝時動力不足,最終釀成80多人死亡的空難慘劇。

  猛:機動半徑是關鍵

  看過飛行表演視頻的朋友會發現,高水平的表演飛行員在座艙裏感覺像在“打鐵”,動作幅度很大、很果斷也很堅決,但從飛機外部軌跡變化中卻並沒有看到臺階式的不協調運動。這恰恰是飛行表演動作劇烈的奧秘所在。

  飛行動作的劇烈表現在動作幅度和變換的突然性上。在四代機出現之前,要達到動作劇烈的效果無外乎要做到兩個方面,一是滾轉劇烈,二是迎角適當,前者是為了儘快改變飛機狀態,後者是為了獲得盡可能大的升力,曲線運動中升力就是向心力,向心力越大曲線運動的半徑就越小,從觀賞的角度看動作就越劇烈。

  為了表現飛機威猛敏捷的性能,達到劇烈運動的表演效果,飛行員會從機動的快慢程度、機動半徑的大小兩個角度展示飛機的性能。展示飛機機動半徑是獲得表演效果的最佳手段,因為觀眾並不會去具體計算時間,較小的機動半徑不僅能給觀眾帶來飛機非常敏捷的效果,而且也會使他們有機動變幻得非常快的感覺。

  要獲得小的機動半徑關鍵在於速度。有經驗的飛行員在展示飛機機動性能時,總是用較小的速度進行機動,當然為了獲得較好的控制效果,這一速度通常不小于400,除非是為了展示飛機的大迎角性能。

  變:讓你猜不透的滾轉

  對於傳統飛機而言所謂變其實就是坡度的變化,這聽起來似乎過於絕對,但機動飛行的變幻奧秘就在於坡度的變化。因為無論你的盤旋機動多麼驚險,如果始終保持一種狀態,觀眾的新奇感很快就會被死板的動作打破了。

  表演飛行的變化如此之多,但我們在實際表演中時常看到,有些飛行員動作不斷地在變,但總是給人似曾相見的套路感,其原因就在於不會靈活運用滾轉機動。有些飛行員做滾轉不是90度就是180度,要麼就是滾轉360度。

  其實滾轉在表演飛行中可以發揮非常大的作用,其原因還要從“秀”的角度來分析,現代飛機的翼展通常比傳統的三角翼飛機寬,因此,滾轉所産生的機翼的“扇動”很打動人。

  這方面俄羅斯人似乎深諳表演之道,他們總是在低空機動中不厭其煩地運用滾轉,讓你始終無法猜到他下一步要做什麼,在機翼一扇一扇的運動中,你的心也跟著一起一伏;反觀法國飛行員的“陣風”表演,總是死板地運用滾轉機動,90度,另一個方向還是90度,頂多是180度倒飛,在這方面俄羅斯人的藝術領悟力顯然要高得多。

  險:魔術一樣的動作編排

  飛行表演之險其實不僅僅是玩邊界,那是低層次的,所謂險要的還是“秀”的效果,其要訣不是拼體力,耍大膽,而是在於編排。險其實就是要給觀眾感覺“將要發生”卻“沒有發生”的那種驚險刺激,所以,重要的不是一味的低、快、猛,而是首先要讓觀眾感覺要發生什麼了,比如向下機動中似乎要觸地了,小速度飛行時似乎要失速了,雙機多機飛行時似乎要相撞了,這些動作其實都是事先編排的。

  這就像魔術一樣,要知道某一個動作會産生什麼效果,比如雙機剪刀機動、雙機低空對飛、雙機鏡面疊羅漢,這些動作的奧秘在於要選擇好各自的參照係,比如剪刀機動一定要飛向觀眾,使觀眾迎面觀賞,而雙機交匯的一瞬間不是靠互相躲,而是事先控制好前後距離,這從迎面的角度是難以發現的,仿佛飛機要相撞一樣。

  同樣道理,低空對飛時,飛行員各自選擇跑道的某一條線,彼此間隔儘管很小,但這就和飛編隊一樣間隔是保持不變的,因此也是安全的,但從正側方的觀賞角度看,仿佛“擦肩而過”。就像魔術的變化永遠不會窮盡一樣,驚險動作的編排也是無止境的,這需要表演者發揮其想象和藝術靈感,當然所有的變化都不能突破飛向的基本原理。

  齊:隊列那樣的間隔感

  單機表演“秀”的是飛行員的技,機群表演“秀”的就是隊形的齊。齊的效果必須達到隊列那樣的間隔感才能獲得,這給飛行表演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殲-10表演最大的亮點在於,年輕的飛行員們突破了傳統的桎梏,一改原有的密集隊形間隔5米的限制,敢於向國外同行叫板,把距離控制在了1米左右。當然實際飛行中如果彼此空間間隙只有1米,發生事故的概率就會非常高,因此,為了“秀”的效果要做適當的“技術處理”,這裡的關鍵就在於高度差。

  在最新的殲-10表演編排中,無論是6機梯隊還是4機劍隊,幾架飛機都仿佛貼合在了一起,這除了技術上的處理,更多的還是要靠飛行員平時訓練的汗水的積累。那種彼此的信任、那種渾然一體的感覺、那種動人心魄的韻律,都需要平時千錘百煉的訓練才能獲得,在此,作為同行我要向年輕的戰友們表示敬意,我為他們的精湛喝彩,也為他們的執著熱情鼓掌。

  以上所説的當然只是表演飛行的一些基礎知識,作為表演者他們要掌握的其實更多。還是讓我們保有一份對飛行的神秘感吧。因為對於觀賞者而言,我們要的就是欣賞與享受,欣賞飛行員精湛的技藝,享受空中之舞的炫與美!

熱詞:

  • 飛行員
  • 殲10
  • 空軍
  • 滾轉
  • 隊形
  • 表演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