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志願軍老兵10年籌200萬 建抗美援朝歷史教育館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5日 09: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上甘嶺戰役中,馬發泉手執繳獲的美軍卡賓槍留念。

資料圖:瑞安市抗美援朝歷史教育館

馬發泉近照

  59年前,年輕的馬發泉手握蘇制郭留諾夫重機槍,在朝鮮金城地區的541高地、上甘嶺陣地上浴血奮戰。他還寫血書報名當突擊隊員,負責安葬過戰友遺體。

  和很多倖存者一樣,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成為馬發泉一生最難忘的記憶。退休後,他和一幫老志願軍戰士用10年做了一件事——籌資建設一座陳列館,以紀念那場戰爭和那些犧牲在異國的戰友們。

  離開朝鮮戰場多年後,馬發泉有機會重回那裏。2000年是志願軍出國作戰50週年,他作為浙江瑞安市代表,受邀參加赴朝訪問團。在松岳山誌願軍烈士陵園,看著一個個合葬了數百人的大墓,石碑上只有“烈士之墓”四個字,馬發泉和其他99名受邀志願軍老兵哭成了淚人。

  抗美援朝戰爭是真正的“用我們的血肉築起我們新的長城”。馬發泉所在的志願軍12軍,在上甘嶺一役中就傷亡4200多人,一個連隊一天要補充三四次新兵,戰士們的名字都叫不上來。

  戰爭的艱苦程度超出了想象。“我喝過尿,渴極了就把舌頭貼在石頭上吸點濕氣。”頭髮花白的馬發泉抱著椅子靠背伸出舌頭比劃説。

  他兒時膽小,怕鬼,朝鮮戰場上應接不暇的死亡讓他變得無所畏懼。馬發泉清晰地記得,一位副教導員帶著他們躬身在交通壕裏走,一發炮彈過來,長得“大姑娘一樣漂亮”的副教導員頭一下沒了。

  馬發泉的班長手腳都被炮彈炸掉,鮮血像自來水一樣噴得他滿身都是。他還眼睜睜看著當偵察班長的大堂哥遭到炮擊,犧牲在敵人陣地上,遺體也無法搶回。

  “不應該忘記他們啊。”他淚光閃閃地説。從朝鮮回來後,馬發泉聯絡108位瑞安志願軍老戰士,申請成立民間組織——瑞安市抗美援朝研究會,他們租房自辦抗美援朝歷史展,老兵們還決心用余生來籌建一座永久性紀念館,“以告慰那些烈士的英靈”。

  位於瑞安舊城區老市府大院內的抗美援朝研究會並不難找,這個跼踀的院落被各種行業協會擠滿,“抗美援朝研究會”的牌子挂在醒目的位置上。每天早晨7點半,馬發泉會長準時提著一隻黑包來這裡“上班”。光線暗淡的辦公室內,墻上挂著志願軍老戰士的合影,屋角的櫃子裏,堆放著厚厚的申報修建紀念館材料。

  城區裏地皮昂貴,為了選址,馬發泉和其他老人一起跑遍了瑞安的五座山,最終選定建在西山上的烈士陵園內。從規劃、設計到勘探,老人們背著20多公斤重的審批材料,頻繁往返于21個政府部門。

  就在5年前,正忙得不可開交的馬發泉體檢查出腫瘤,手術後他依舊四處奔走籌集資金。高血壓、糖尿病也纏上了他,一天早晚,他要兩次服用17粒白色、棕色的藥片。有領導勸他:“你命要緊還是工作要緊?!”老馬倔強地説:“命要緊,工作也要緊。”

  女兒馬軍美紅著眼睛説:“想起戰友,就有股力量在他心裏。”

  文件審批程序固然繁瑣,但與四處“磕頭”募集資金相比,又不算什麼了。馬發泉和研究會不少老戰士是從政府機關退休的,他們跑到以前老單位“討飯”説:“賣點面子吧,過去我是你們的領導,現在你們是我的領導。”弄得昔日下屬忙説:“不要這樣講。”

  馬發泉愁得晚上輾轉反側,老伴遊如花説:“孩子們沒工作、沒房子住,他都沒求過人。”回想起當時的艱難,研究會副會長胡明合老人中氣十足地感嘆:“就差給人跪下了!”老馬接著講:“跪下來都行,只要給鈔票!”

  老人們動用的都是私人關係。馬發泉認識劉亞洲將軍的母親,於是跑到北京拜訪時任空軍副政委的劉將軍,講明情況後,沒想到劉將軍一口答應,當場給了5萬元。“就裝在這個包裏,”老馬輕拍著黑色舊提包説,“回來的火車上,我一直抱在胸口。”

  研究會的老戰士們自己&&捐款,馬發泉一家捐了3.6萬元,整個研究會老戰士和家屬捐資43萬多元。滿頭白髮的胡明合還想去貸款,各家銀行的工作人員都委婉地説,老同志,您的身份證我們看看。老胡哈哈大笑地説:“後來才知道,過了65歲,人家就不給貸款了!”

  碰壁是經常的事,但老兵們無法容忍人們對這場戰爭的冷漠。他們聽説一個瑞安籍房地産大老闆資金雄厚,馬發泉滿懷希望地登門拜會,等了半天也沒見著面,富豪的秘書最後傳話:“老闆説不感興趣。”“馬”到沒有成功,老馬激動地説:“我要是起廟,兩個月就能捐齊了!”

  2010年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60週年,馬發泉和研究會的老戰士沒有盼到那枚國家頒發的“紀念章”,“軍人作戰不就是為了榮譽嗎?”老人們失落地説。

  但值得高興的是,這些志願軍老戰士發揚“上甘嶺戰鬥精神”,終於在2010年募集齊200萬元款子,歷時一年多,於今年10月在西山烈士陵園裏建成了嶄新的“瑞安市抗美援朝歷史教育館”。馬發泉將這份最少100元、最多8萬元的長長捐資名單張榜公示,準備刻上石碑,立在紀念館邊,“留它100年、200年”。

  抗美援朝研究會所在的大院距離西山烈士陵園並不遠,穿過老城區幾條幽深的巷道,踏上樹木陰翳的西山,沿著盤旋的幾百級臺階緩緩而上,山頂一片櫻花、冬青樹叢中的灰色兩層小樓就是紀念館。

  門口擺放的兩門威武的三七高炮是從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運來的,移居意大利的老戰士陳崇高,捐助了引進高炮所需的2.25萬元管理費。

  館內“移植”了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的800多幅權威照片,紀念館圖書室裏《血染的豐碑》、《抗美援朝歷史見證》等圖書,也是老戰士掏錢印刷的,“自己把自己的油水都榨幹了。”老人們笑著説。

  值得欣慰的是,慕名前來參觀的人越來越多。11月20日,瑞安市外國語學校四年級的20個孩子嘰嘰喳喳地來參觀,老人們興致勃勃地忙著講解、合影留念。一些留言讓他們感動:“小康生活,不忘烈士!”“不忘歷史!”

  紀念館還收藏了老戰士們貢獻的軍功章、急救包、美軍防彈衣等100多件實物展品,但老馬對有限的數量並不滿意,他渴望再增加一架殲-5飛機,那得4萬元,他還羨慕別人展覽館裏的聲光電系統,一問得120萬,嚇了他一跳!

  圍聚在教育館的圖書室內,老人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紀念館的發展:“應該讓所有黨員都來看!”“青少年是主力!”……“我們堅持到死!”有人高聲説。

  眼下讓馬發泉最擔心的就是老人們的身體。研究會裏100多位老志願軍戰士,10年間已經走了35位,在世的有人患上老年癡呆,記憶已經模糊,有的癱瘓在床。能爬上西山的只有30來位。研究會每年在10月25號抗美援朝紀念日聚會,馬發泉都要讓救護車在邊上待命。

  抗美援朝歷史教育館建成以後,所有權歸陵園管理所,使用權歸抗美援朝研究會,但老人們都已是80歲上下,去醫院探視和參加葬禮,佔去了馬發泉不少時間。

  這些風燭殘年的志願軍老兵在努力與“淡忘”作戰,但曾拿著繳獲的美軍卡賓槍拍照、寫血書堅守上甘嶺的馬發泉,並沒有當年戰場上的必勝信心,79歲的他只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紀念館參觀登記薄上的名單每天都能延長一些。

  (本欄目至此結束,感謝關注。)

熱詞:

  • 馬發泉
  • 志願軍
  • 抗美援朝紀念館
  • 老兵
  • 紀念章
  • 討飯
  • 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