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日本軍工業巧妙藏於民企 東芝産導彈三菱造坦克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6日 17: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事件縱深

  自圓修改目的

  對於修改原因,日本防衛大臣表示,受現行“武器出口三原則”影響,日本難以參與下一代戰機等國際武器的共同開發和生産項目,軍工業日趨落後。若能取消相關限制,不僅有助於日本與第三國共享尖端技術、研發投入,還將使其通過武器出口獲得鉅額收入用以國防。

  何為“武器出口三原則”

  日本在1967年4月針對出口武器問題提出了三項基本原則,即“不向共産主義陣營國家出售武器”,“不向聯合國禁止的國家出口武器”,“不向發生國際爭端的當事國或者可能要發生國際爭端的當事國出售武器”。1976年2月,三木首相提出,向“武器出口三原則”對象以外的地區也不出售武器。

  1981年1月,日本國會作出了《關於武器出口問題的決議》,此後,日本一直實行禁止對任何國家出口武器的方針。“武器出口三原則”是一種政府的見解,沒有受到相關法律的制約。

  屢屢破網圖謀

  2006年6月,小泉政府計劃放寬“武器出口三原則”,利用政府的開發援助,向印尼提供3艘武裝巡邏艇。這是日本首次利用政府開發援助向外國提供武器。

  除了日本政府,和馬六甲海峽有直接利益關係的日本財團也表現得非常活躍。在小泉政府作出向外國提供武器援助的同一天,日本財團在馬來西亞巴生港為馬來西亞海事法令執行廳舉行了一場捐贈一艘教練艦“馬林”號的儀式。“馬林”號建造費用為8.3億日元(約合800萬美元)。

  2010年10月10日,日本防衛大臣在越南河內表示,受現行的“武器出口三原則”限制,導致日本軍工領域日趨落後。他稱要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有關內容。

  引發世人擔憂

  分析人士指出,二戰結束後,日本無奈接受“和平憲法”,軍力及對外軍事行動受到嚴格限制。此後,通過打“擦邊球”,實現“軍事正常化”即在客觀上成為其安全政策之目標。共同社指出,日本近年來即借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等國際合作,令“專守防衛”政策日益空洞化。

  日本軍事工業興起,對亞太地區和平穩定而言,恐非好事。日本同周邊國家之間領土、歷史糾紛不斷,難獲信任。《朝日新聞》指出,日本大力整軍經武,推動日本擠壓其他國家在世界軍火市場的份額,並可能引發東南亞軍備競賽。與此同時,世人擔憂,日本放棄“武器出口三原則”後,是否亦將放棄不製造、不擁有、不運進核武器的“非核三原則”?

  産能探秘

  東芝産導彈 三菱造坦克

  軍工巧妙藏於民企

  二戰後,受“和平憲法”的制約,日本沒有官辦的專門從事武器裝備生産的工廠,而是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建立了以私營企業為主的軍事工業,它具有門類齊全、寓軍於民等特點。

  目前全日本大約有1500多家企業生産軍事産品,從業人員約有7萬人,三菱、富士、日立、東芝,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日本著名企業,同時也具有強大的軍事工業生産能力,他們能獨立生産戰鬥機、坦克、戰車、艦船……這些大企業在製造汽車、船舶、發動機、家用電器、電子設備等民用産品的同時,不斷將民用産品開發中儲備的尖端民用技術應用於軍事領域。

  日本十大軍工企業

  三菱重工

  川崎重工

  三菱電機

  東芝

  石川島播磨重工

  日本電氣

  日本制鋼

  日立造船

  小松製作所

  富士重工

  日美合作研製的F-2B型支援戰鬥機

  一經動員

  即可生産航空母艦

  造船工業

  一經動員 即可生産航空母艦

  目前製造艦艇的有三菱重工、石川島播磨重工、日立造船等。其中,三菱重工、石川島播磨重工、日立造船負責製造大型水面艦隻,潛艇由三菱重工、川崎重工負責建造。

  1998年3月,日海軍第1艘8900噸級兩棲登陸艦“大隅”號(有變相航母之稱)服役,標誌著日本已具備生産航母水平。而近年下水的日向級護衛艦是日本新型直升機航母,是日本在二戰結束後所造最大軍艦。

  如果日本能夠將造船能力的20%轉産軍艦,每年可生産的軍艦總噸位,幾乎是現有海上自衛隊艦艇總噸數的兩倍。日本有理論上在現有基礎上擴大6至8倍海上力量的能力。

  三菱一家

  年産坦克即達3000輛

  軍械工業

  三菱一家

  年産坦克即達3000輛

  目前,日本主要由三菱重工、日本制鋼和小松製作所三家企業生産坦克,僅三菱一家就有3000輛的坦克年生産能力。生産火炮的主要企業有日本制鋼、三菱重工、小松製作所等廠家。

  小松製作所生産的輪式裝甲車,充分吸取了本公司生産的建築機械的液壓技術、工業機器人的自動控制技術、越野車輛的越野技術、工程車輛的特種鋼技術等一些先進的民用産品生産技術。

  有能力在短期

  造出核導彈

  能自行生産大型作戰飛機

  導彈工業

  有能力在短期造出核導彈

  從事導彈生産的企業主要有三菱重工、三菱電機、川崎重工、東芝等。

  有數據顯示,在10年中,川崎重工可生産反坦克導彈上萬枚、三菱重工可生産空空導彈7000枚、反艦導彈上萬枚;東芝公司可生産防空導彈近2000枚。日本還自行研製出了XAAM空空導彈,與美國同一類型産品相比毫不遜色。三菱重工生産的H-2A型火箭反映出其彈道導彈技術是相當先進的。如果加上日本儲藏的巨量核裂變材料,日本完全有技術能力在短期內製造一定量核導彈。

  航空工業

  能自行生産

  大型作戰飛機

  目前,日本能夠生産飛機的企業包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等。日本具備可以仿製F-15戰鬥機、P-3C型大型反潛巡邏機以及MH-60型大型反潛直升機的能力。日本還具備自行設計和製造高性能戰鬥機F-2的能力。鄭文浩 J172

  不聲不響 扎紮實實

  日軍工發展需要警惕

  專家點評

  軍事專家陳虎

  不聲不響 扎紮實實

  日軍工發展需要警惕

  受法律限制,日本的大型裝備是不能出口的。也就是説,對日本的軍事工業來講,國際市場等於零,它面向的僅是自衛隊這樣一個小市場。同時日本武器裝備的採購渠道極為暢通,從美國、歐洲都可以買到很先進的裝備,而且買來的裝備肯定比其自研的裝備便宜很多,從技術性能上,恐怕很多裝備也都要先進得多。

  在這樣環境極差的條件下,日本軍事工業依然能夠生存和發展,而且門類極為齊全,自衛隊的武器自給程度在世界範圍內是名列前茅的,不僅坦克、戰艦、戰機等大型武器裝備能夠自己研發、生産,就連步槍、彈藥也都是自研。日本放著省錢省力的途徑不走,為何偏要不惜多花錢、多費力自己研發?

  從歷史角度梳理日本裝備發展的脈絡就會發現,日本的軍事工業一直都在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就坦克來説,二戰後,日本共發展了四代坦克:61式、74式、90式和現在的10式。從發展的代數來説,幾乎超過了所有國家。比如,美國只有三代:最早的M-48、之後的M-60、現在的M-1。德國是坦克“行家”,戰後發展的坦克也只有兩代:豹-1和豹-2。

  從水面裝備來講,日本一直在“悄悄”地發展航母或類航母。別的國家的護衛艦裝載一架直升機,而日本的則裝載3架,叫做“載機護衛艦”,發展到現在已經通甲板了,基本上和一艘輕型航母差不多。

  再來看空中裝備。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從美國買了F-4“鬼怪”式戰機,這在當時是很先進的戰機,但日本仍然自己研發了F-1。之後,又從美國購買了F-15,這是美國三代戰鬥機的高端機。日本還是不滿足,又自己研發了F-2。現在,如果日本想要買美國的F-35,美國應該會很願意。但日本還是計劃研發所謂的四代機和五代機。

  這些“怪”現象的背後,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埋頭苦幹的日本軍事工業。當然,日本軍事工業的發展也有缺點,比如新型裝備缺乏創意等。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日本在這麼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它的武器裝備始終能夠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其武器裝備的自給程度達到今天這麼高的水平,應該説沒有這樣一個紮實的發展過程是不可能實現的。而任何國家軍事工業的發展都需要這樣一個埋頭苦幹、不聲不響、扎紮實實的過程。日本發展軍事工業需要我們警惕,但日本堅定不移的精神也值得學習。

  加強在南海發言權

  軍事評論員宋忠平

  加強在南海發言權

  “武器出口三原則”有助於美國扼殺日本自我軍備研發能力,強化日本對美國的依賴感,唯美馬首是瞻。日本提出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實際上是希望擺脫美國的“統治和控制”,爭取成為“自主國家”。

  廢除“武器出口三原則”就是一個敲門磚和試金石。日本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積極介入南海,借武器出口與南海地區各國結成“準軍事同盟”,加強在南海的存在和發言權。J172

熱詞:

  • 輕型航母
  • 級護衛艦
  • 反艦導彈
  • 反潛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