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駐蘭鐵軍代處深化軍民融合 提升軍交保障能力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6日 11: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金秋,蘭州軍區某部一場實兵遠程機動演習在西北古戰場拉開帷幕。

  鐵路調度指揮中心裏,駐蘭鐵軍代處主任趙新社運用信息化視頻系統調度“鋼龍”馳騁戰場,軍地聯合應急保障分隊快速前出保障。

  軍地一體運輸綜合保障信息平臺全程精確管控,這標誌著該軍代處深化軍民融合提升軍交保障能力邁上了新臺階。

  軍列緣何快不起來

  那年秋天,駐蘭鐵軍代處執行某演習保障任務。西北某軍運車站,一輛輛坦克、作戰車輛從四面八方集結而來。然而,裝載過程接連出現尷尬場景——

  該車站進出道路轉彎半徑不夠長,裝甲修理車、工程牽引車等特種車輛如籠中困獸轉不過身,軍代表只好重新編組,機動到另一車站裝載,白白浪費1個多小時。裝載現場,軍代表和鐵路部門各唱各的調,結果站臺清理不及時,作業流程卡殼。原本3小時發出的軍列大大超過了規定時限……

  軍列緣何快不起來?此事引起了該軍代處反思。他們深入查找原因,答案浮出水面:隨著鐵路單位佈局調整,區域範圍內車、機、工、電等多個部門互不隸屬,軍地運行指揮關係不暢,保障力量難以整合,區域鐵路軍交工作陷入“聯絡沒有渠道,配合沒有對象,落實沒有主體”的困境。

  痛定思痛。他們深刻認識到,只有跳出單打獨鬥、自我建設的老路子,深化軍民融合,充分利用地方鐵路部門的優勢資源,才能加速軍交信息化轉型建設,適應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保障的需要。

  空著手咋跟人借“梯子”

  2009年歲末,該軍代處決定籌建軍運現場聯合指揮所。缺經費、缺技術的他們向鐵路部門求援,有的鐵路職工聞訊後議論紛紛:“我們應以經濟效益為重,為啥要拿錢打水漂?”

  對此,軍代處一方面與鐵路局黨委聯手開展教育,讓職工們認清鐵路部門支持軍交運輸義不容辭。同時,他們邀請鐵路部門領導、專家齊聚一堂,共商發展大計,攜手集智突破軍民融合的“瓶頸”——

  軍地聯合行動,圍繞“快裝、快運、快卸、快供”課題形成《軍運設施補強合理化方案》,對管內軍用站臺、軍運裝卸載線、軍供站等進行優化配置和新建改造;建起“區域性軍交運輸一體化管理”新機制,成立了軍代處、站段、地方交戰辦、體系部隊“四位一體”的聯合指揮機構,建立健全了聯席會議、報告通報、信息交流、聯合訓練等8項制度。

  同時,軍代處引入先進信息技術,在原有軍交調度系統中嵌入智慧模塊,構建起了軍地一體運輸綜合保障信息平臺。同時,他們與鐵路部門聯合攻關,研發出“網絡視頻指揮監控系統”“軍運實時追蹤系統”,實現了運輸保障裝備系統集成、運輸需求適時可知、運輸資源透明可視、運輸動態實時掌控。

  軍地聯動牽引鐵流滾滾

  借梯上樓,風光無限。依託軍地整體聯動的軍交運輸體系保障力量,軍代處按照機務、工務、電務、通信等專業整組成立21個專業應急保障分隊,圍繞鐵路運輸組織及遠程投送中的重難點問題開展實戰化演練。

  瞄準戰時軍交保障新課題,他們與地方聯手研發出“軍用無火照明燈”“鐵路裝載貨物超限測量儀”“超限裝載修正儀”和“軍交信息管理軟體”等10多項革新成果,其中3項獲軍隊科技進步獎,被全軍推廣。

  今年3月,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嚴重旱情。蘭州軍區某給水團奉命執行任務,該軍代處受領軍運保障命令後,全面啟動區域聯合指揮機制,應急保障分隊快速出擊,使該給水團成為開赴華北旱區的首批部隊。

  “借梯”效應,使該軍代處核心保障能力逐步提升。今年仲夏,蘭州軍區一次演習在興隆山拉開戰幕。與往年相比,同樣數量的人員、裝備,現場裝載的速度和效率提升了一倍多。前不久,總後軍交運輸部轉發了該軍代處深化軍民融合式保障的經驗做法。

熱詞:

  • 軍代處
  • 一體化聯合作戰
  • 軍地
  • 鐵路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