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美國銷毀B53核彈 俄稱核彈已落伍僅為作秀(圖)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4日 09: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0月25日,美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當日發佈聲明宣佈,美國最後一枚冷戰時期存放至今的B53核彈已被拆除,這種堪稱美國威力最大的核武器就此壽終正寢,走入歷史。當天的銷毀儀式在德克薩斯州阿馬裏洛鎮的潘特克斯核工廠舉行,該工廠是美國唯一的核武器組裝和拆卸工廠。圖為工人正在對待拆的B53核彈進行處理。

這是2007年銷毀B53核彈時切割的碎片。

  10月25日,美國大張旗鼓銷毀了其核武庫中的最後一枚核炸彈──B53巨型核彈。對此,美國政府官員評論説:這次銷毀行動標誌著冷戰的一個篇章被合上,世界變得更加安全。

  然而,俄羅斯卻不這麼認為,稱這只是美國精心安排好的一場宣傳而已,其《晨報》26日評論説:美國此舉主要是因為這種核彈已經落伍,美國今後不再需要這種核彈。

銷毀B53核彈也是遵守“冰山法則”

  美國銷毀的B53核彈于1962年開始服役,當時正值古巴導彈危機之時,核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從核武器技術上看,又處於熱核武器發展初期,無論是核導彈還是核航彈,精度都十分有限,而美蘇都將大多數核武器瞄準對方的大城市。所以,當時各主要核國家都把提高核武器的當量作為增強殺傷破壞能力的主要選擇。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于1959年成功研製出B53核彈,使之成為美國核武庫中威力最大的核武器。而且,最多時其還擁有300~400枚這種核彈。

  該核彈重約4.5噸,長3.8米,直徑約1.3米,簡直就是一輛小卡車。其威力為900萬噸TNT當量,相當於廣島級原子彈的600倍。爆炸時的衝擊波能夠摧毀方圓6公里內的建築物及有生力量,有效殺傷直徑為15公里。作戰時,由B-52轟炸機採取減速傘,以臨空轟炸的自由落體方式投送。這種核彈在美軍服役時間達35年之久。這期間,該核彈一直是美國核戰爭姿態的代表,是美國核威懾戰略的基石。

  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可以製造出精度更高的核武器,加之人類對於地球毀滅的恐懼,以及“核冬天”理論的巨大影響,人們開始更加注重提高核武器的命中精度。因為命中精度的提高,可以用更小體積和當量的核武器達到與巨型核彈同樣的殺傷破壞效果,還可以減少附帶損傷。

  據估計,核武器命中精度提高一倍,相當於當量提高5倍。另外,由於B53“個頭”太大,作戰時,只能由B-52攜帶,並且只能裝載兩枚這種核彈。而亞音速、非隱身的B-52飛機突防能力差,而美軍現有投放核彈的主力轟炸機B-2卻容不下B53。因此,B53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作戰的需要,不僅落伍,而且已經過時了。

  再有,核武器的儲存時間是有一定限制的。儲存了40年左右的核武器已經日益老化。在這種情況下,繼續保留B53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而存放B53又會佔用很多資源。

  在武器領域,有一條著名的“冰山法則”:核武器的維護、保障、封存等費用約佔研製和生産費用的兩倍。所以,在20世紀80年代,已有很多B53被銷毀,但仍有相當數量的在役核彈。到了1997年,這種核彈最終完全退役,變成非戰爭的儲存狀態。如今,則將其完全銷毀了。

引爆法、發射法、切割法,銷毀核武器真不容易

  核武器的銷毀是一項工序複雜、花費巨大、危險性很高的工作,主要包括核彈頭及運載工具兩個方面的銷毀。

  運載工具主要包括導彈、飛機、潛艇三種。對導彈的銷毀主要有三種方法:引爆法、發射法、切割法。

  引爆法,就是將一枚或數枚導彈集中在一起,然後用炸藥引爆,將導彈炸毀。比如,蘇聯自1988年8月起開始成批銷毀中程導彈時,就採用了這種方法。當時,蘇聯將其1314枚中程和中短程導彈分批集中到伏爾加河下游的卡普斯京-亞爾,每月引爆兩次,每次銷毀9枚。在哈薩克斯坦的薩雷奧澤克,每週引爆5天,每天銷毀4~8枚。每次銷毀時,隨著“轟隆隆”一連串巨響,一團團濃煙衝向高空。靠著這種方法,蘇聯僅一年半內就把926枚中短程導彈全部銷毀了。為減少污染,蘇聯專門把這片區域隔離開來,並採取了一些必要的防護措施。

  發射法,就是將要銷毀的導彈發射到人煙稀少的地區,讓其銷毀,從而達到銷毀的目的。如核武器的發射試驗實際上就是一種核武器的銷毀方法,只不過其目的不同而已。

  切割法,就是把導彈上的核彈頭取下來,將導彈的其餘部分切割。通常是由美俄雙方有關專家嚴格確定導彈被切割的部位,然後由大型切割機按照要求將導彈切割成幾大段,甚至將其粉碎成無數個小碎片,以防止被截斷和切割後再重新組裝。專家審定的目的就是要保證把導彈上的動力部分、制導部分等每一個功能部分都徹底切割,使其完全失去再組裝的可能性。

  對飛機和潛艇的銷毀方法主要運用切割法。導彈、飛機、潛艇、以及包裹核彈頭的貴重金屬強度極高,使用價值也非常高,通常要取下來用於其他領域。

  核導彈的發射裝置也需要銷毀。對於導彈發射井的銷毀,通常是將發射井上部炸掉至少6米,或者將發射井上部挖掉至少8米。這樣,就可以使一個用於實彈發射的發射井永遠喪失發射核武器的能力。當然,對發射井的下部也要進行一些拆除工作。

裝罐,深埋,核彈頭銷毀既要防偷又要防核污染

  核彈頭的銷毀比較複雜、麻煩,因為核彈頭中有大量放射性極強的核裝料。對於核裝料的銷毀,通常有兩種方法:一是將核彈頭上的钚或鈾,氧化、改造後與其他放射性廢料混合,並固化在具有防輻射特性的玻璃或陶瓷裏,置放于一個特殊的大固化陶瓷罐內,然後放入巨大的高密度鋼盒中,深埋在地下深處,防止某些國家或組織獲取到核彈頭裏面的核原料後,用於製造本國或本組織的核武器。

  同時,由於銷毀過程中會産生很多有毒物質,這些物質易溶于水,如果進入了土壤,這種毒性就會長時間保留。如果這些處理不好,就會産生類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後那樣的核污染災難。

  另一種是將钚處理後,變成氧化钚,將鈾經過特殊處理後變成低濃度鈾,並製成燃燒組件運往核電站,作為輕水核反應堆的燃料,達到發電的目的。例如,加拿大就曾用一個氘—鈾反應堆,把美國銷毀核彈中的“武器級钚”改造成為可以用作氘—鈾反應堆燃料的濃度較低的鈾,供其發電之用。

  根據美、俄雙方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各國在銷毀核武器時須有其他國家的官方代表參加,以監督銷毀工作是否徹底。

美國發展核武器另辟蹊徑,第四代核武器成新寵

  儘管美國銷毀了其B53核彈,但美國的核威懾能力並不會因此有絲毫下降。這是因為:今天美國的核武庫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質量上,都能夠確保其具有強大的核威懾能力。

  除此之外,美國還從以下幾個方面大力發展核武器,以確保其核戰略威懾能力不降反升。

  一是將發射平臺的重點轉向海洋。目的是極大提高核武器的生存能力,其命中精度也會大幅度提高。今後一個時期,其核潛艇攜帶核武器的數量佔核武器總數量的比例將不斷上升。

  二是改大為小,發展低當量核武器。小型化是提高核武器綜合性能的核心。核彈頭重量的減少對增大導彈射程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民兵”導彈核彈頭重量減少1公斤,導彈射程可增加約17.7公里。

  另外,核彈頭的性能會隨著服役年限的增加而下降,即使對其進行簡單的維護,也將耗資巨大。為此,美國將採取改造和利用舊彈頭上的裂變材料辦法,製成微型、超微型原子彈。美國已研製成10噸級、百噸級和千噸級3種類型的微小型核武器。這些低當量核武器在攻擊堅固地下工事、摧毀核生化彈頭和破壞電子設備等方面有特殊功效,可彌補美國常規打擊能力的不足,減少放射性污染和附帶損傷,還可用於導彈防禦。

  三是利用計算機模擬核試驗研製新的核武器。1997年初,美國核武庫增加了一種新式核武器——B61-11鑽地核航彈。這種核武器是美國首次在沒有進行核試驗的情況下,利用計算機模擬技術研發出來的核彈,主要用於對付“深埋的、堅硬的、時間緊迫”的目標,如位於地下數百米深的指揮控制中心以及其他工程設施。

  該航彈是在普通核航彈B61-7的基礎上改裝而成的,重545千克,主要由B-2隱形轟炸機運載,也可由B-52、B-1等飛機攜帶發射,當量為40萬噸左右。同時,美國還通過採用鈍感炸藥、耐火彈芯和增強核爆安全系統、提高核武器物理設計的可靠性、裝備多種不同機理引信等方法,提高核彈頭的安全性。

  四是發展第四代核武器。第四代核武器是以高能炸藥代替核裂變扳機來提供核裂變所需的條件,其關鍵研究設施是民用研究中使用的慣性約束聚變裝置。因此,它的發展不受《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限制。又由於它不使用原子彈爆炸的能量作為核聚變的反應條件,因而不産生剩餘核輻射,可以作為“常規武器”使用。

  目前,正在研製的、也是最有希望儘快武器化的第四代核武器主要有:金屬氫武器,它是將氫氣在一定壓力下轉化為固態結晶體,然後使其爆炸,其威力相當於目前可以想象的威力最大的化學爆炸物。核同質異能素,同質異能素是指質量數和原子序數相同,在可測量時間內具有不同能量和放射性的兩個或多個核素,其爆炸能量比高能炸藥高100萬倍。反物質武器,主要是利用極少量的物質和它的反物質相互作用,産生巨大能量而引起核爆炸。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

熱詞:

  • 銷毀
  • 核同質異能素
  • 反物質武器
  • 金屬氫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