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海南武警特戰隊兵王作訓嚴酷 每天訓練時間18小時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4日 09: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水中激戰

叢林訓練

警犬跨障

抓繩攀登

  《人民武警報》報道(陳千學、黃河笑、范俊偉)“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走進武警海南總隊三大隊特勤中隊,特戰隊員個個英雄虎膽、身懷絕技,並冠以“神槍手”、“搏擊王”、“蜘蛛俠”等頭銜,是什麼讓他們練就過硬的本領和取得不凡的戰績。記者懷惴好奇走進這個團隊,探訪揭秘這群特戰精英風采。

  趙明明——兵王之王

  主人公小傳:趙明明,特勤中隊中隊長,上尉警銜,十八般特戰專業樣樣精通,堪稱“兵王之王”。2010年參加武警部隊特戰、反動機分隊幹部骨幹特戰大比武榮獲“勇士勳章”,4次榮立三等功,海南總隊“十大優秀幹部”。

  雅號的得來,與他入伍12年來一直在特勤生活戰鬥分不開。1999年12月,趙明明與同批入伍的新兵一樣,沉浸于對中國特警的憧憬嚮往,第一個報名來到特勤中隊當特戰隊員,每每看到老兵們展示過硬本領,驚嘆折服之餘從嚴要求自己練就過硬本領,從新兵到老兵,從老兵到特警學院學員,從學員到幹部,12年如一日,每天將日程格式化:從早上5點到晚上11點總共18小時的訓練時間,每天200個俯臥撐、200個仰臥起坐、100個蛙跳、舉200次杠鈴,負重35千克的10公里越野,學習各種輕武器射擊偵察越障格鬥等特種技能,開展帶有實戰背景的對抗訓練,研究創新實戰情況下的各種特殊戰法,使自己風雨磨練出的一名優秀、老練的指揮官。

  走上訓練場上,他的滿臉凝重而嚴肅,眼神之中頓現出那種特有的堅韌不屈,征服著每一名特戰隊員,所帶中隊連續9年被總隊評為“基層建設標兵中隊”並榮立集體二等功1次,集體三等功3次,大家無不豎起大拇指稱他為“兵王之王”。

  林維武——“秀才”伯樂

  主人公小傳:林維武,特勤中隊指導員,中尉警銜,精通特戰隊員心術,堪稱“秀才伯樂”。曾參加全軍師以下宣傳幹事班培訓獲“優秀學員”,先後兩次參加總隊反恐應急骨幹比武,1次榮立三等功。

  “May I help you,sir?”“You are welcome。”這不是涉外賓館也不是外語課堂,而是特勤中隊的訓練場,中隊指導員林維武正在利用訓練間隙教授戰士外語禮節。

  特勤中隊林指導員,別看白凈瘦小,可也是這裡的“武狀元”:2010年6月,他作為總隊唯一一名大學生幹部代表參加總隊應急分隊幹部骨幹比武,獲得自動步槍對隱顯靶射擊第二名;2011年8月,他再次作為唯一的政工幹部代表參加總隊反恐應急骨幹比武,獲得步槍突入識別射擊第一名,人體部位靶射擊第三名,所帶反恐比武分隊獲團體第一名……

  如何讓屬於“蜜糖一代”的“90後”官兵在這裡都實現“軍中驕子”的嬗變?對於一支特戰分隊,他細算特戰隊員每天不足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植入獨特的“入伍即入學、退伍即成才”和“和諧警營、快樂特勤”的育人理念,組織舉辦文化補習、電腦培訓、外語學習等兩用人才培訓,讓人人在特警中隊大熔爐裏成才:主動把思想政治工作搬到訓練場上,抓住積極因素引導戰士超越自我,及時化解戰士高強度訓練帶來的身心壓力,被戰士戲稱為“訓練場上的使者”。

  崔彥中——警營“愛迪生”

  主人公小傳:崔彥中,特勤中隊副中隊長,中尉警銜,酷愛鑽研,參加2003年、2004年總隊崗位大練兵大比武,並以1分27秒的成績刷新了總隊400米障礙紀錄,被評為總隊“軍事訓練十大標兵”,2006年發明“狙擊步槍多功能射擊架”獲“全軍科技發明一等獎”,號稱警營“愛迪生”。榮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2次榮立三等功。

  “特勤中隊狙擊手崔彥中,發明了狙擊步槍多功能射擊架並一舉奪得全軍科技發明大獎。”2006年的一天,喜從天降對於崔彥中來講,這一天是他和戰友們盼望多年的夢修成真果。

  2000年12月,只有高中文化的崔彥中,從河北省平山入伍到特勤中隊,因心細被中隊作為反恐主狙擊手重點培養。然而,中隊配發新式88式狙擊步槍後,受不同地理環境、層次高低等諸多條件制約,射擊精度難達到“一槍斃敵”一直讓他寢難安。於是,他橫下一條心,每天潛心研究國內外多種類型狙擊步槍構造,結合實戰訓練中遇到的問題,經過6年時間研發了“狙擊步槍多功能射擊架”,並在不同天候、地理條件下練習打“人頭靶”、“雞蛋靶”、“子彈殼靶”和“牙籤靶”,探索出對不同目標的抵近射擊、仰角射擊、俯角射擊等狙擊步槍訓練經驗,帶出了40多名狙擊神槍手。

  如今,各類科技含量高的特種裝備配發中隊後,他總是如饑似渴地潛心鑽研,第一個掌握中隊配發的手持式夜視儀、氣動拋繩器、衛星定位儀等新裝備性能、使用方法,先後研究設計了狙擊步槍樓房射擊固定器、簡易樓房攀登助力器等10余項新發明,運用到中隊訓練中將成績提高了一倍。

  李韜韜——特戰“鐵人”

  李韜韜,特勤中隊班長,下士警銜,勇於挑戰,2010年參加總隊應急分隊幹部骨幹比武榮獲“十大訓練標兵”,2011年參加武警部隊突擊專業幹部骨幹特戰比武獲得第八名,1次榮立二等功,1次榮立三等功。

  2007年12月,作為武漢科技大學特招的國家一級運動員的李韜韜來講,徵兵號角校園吹響之時,他成為校園追逐“特種兵熱”,“許三多”、“老A”的時代偶像一族,骨子升騰起了一種強烈的挑戰慾望,主動放棄舒適的大學生活來到海南警營這塊熱土。

  初入警營不久,部隊第一次緊急集合,他狼狽不堪地提著裝具灰溜溜跑進早已列隊整齊的隊列中;第一次五公里武裝越野,他被老隊員遠遠的甩在身後。從那一刻起,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苦練計劃:每天穿著4公斤的沙背心、2公斤的沙綁腿,在烈日下跑沙灘、在風雨中穿叢林、在極限中過障礙物,堅持每天增加300個仰臥起坐、300個俯臥撐、600米蛙跳等輔助訓練,以超過他人兩倍以上訓練強度實現“第一年趕超老兵、第二年評上標兵、第三年成為尖兵”的特警夢。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1年6月,武警部隊特戰分隊大比武的戰鼓再次擂響之時,他經過三年煉獄般地刻苦訓練,如願以償與5名戰友一道飛往北京,站在全國特戰尖兵大比武的賽場上。此刻,他面對49個大單位的200多名特戰隊員,腦子時刻只有亮劍、榮譽、名次等寥寥幾個字,硬是憑著頑強的作風、堅強的意志、過硬的素質,通過300米障礙、10公里武裝越野、街區搜索射擊、突入房間射擊、樓房抓繩上等12項內容的比武競賽,獲得了個人綜合第八名的好成績。

  “魔鬼周訓練”夜間背著80斤背囊、手提30斤子彈箱在山間小道奔襲十公里,四百多米近70度的山坡連續2分鐘往返衝爬10次,每天一天一瓶水,在奔襲途中吃乾糧,在臭水溝裏練戰術,在教員的腳板底下做俯臥撐,在催淚彈的煙霧中睡覺,在近50度高溫的水泥路上完成一公里爬行,靠一塊餅乾翻越一座山,連續5天訓練沒有上大號,體重減輕12斤……最終,他以強者的姿態取得綜合個人成績第八名。從此,官兵們給慣以“鐵人”的雅號。

  戴海兵——警營“神槍手”

  戴海兵,下士警銜,特勤中隊副班長。擅長射擊,號稱警營“神槍手”。曾2010年參加武警部隊特戰、反動機分隊幹部骨幹特戰大比武榮獲“勇士勳章”,以滿環數成績獲總隊射擊比賽第一名,總隊“軍事訓練十大標兵”,先後3次榮立三等功。

  提起他這個綽號,還得從他新兵時説起。有一次,戴海兵不知從哪聽説特戰隊射擊特別神,就悄悄地問排長:“我想進特戰隊,有戲嗎?”“想當特警,必須有特別過硬的本領,你行嗎?” 戴海兵二話沒説,掏出隨身所帶的彈弓,連射三發,50米開外樹上的小鳥應聲落地,撿起一數,剛好三隻。綽號由此而來。

  言歸正傳。戴海兵2008年12月入伍僅三年,綽號早由“神彈弓”變成了“神槍手”。問及獨門功夫,天賦是一方面,更重要是他苦練的結果。他每天堅持閉目出槍1000次以上,練速度、練感覺;挂水壺據槍兩個小時,練臂力、練穩定;拉門楣做指臥撐,練指力、練擊發;把移動目標設在身後三角區強化快反能力,無論三九嚴寒,還是夏日酷暑,始終保持獨有的練習方式。現如今,總隊、支隊每年舉行的輕武器射擊比賽中,他一直彈無虛發、一槍斃“敵”,射擊成績名列前茅。

  [次頁標題= 導航短標題=]

  汪海龍——勇猛“蜘蛛俠”

  主人公小傳:汪海龍,特勤中隊警犬班戰士,下士警銜,擅長攀繩、樓房突擊等攀登技術,曾三次參加總隊應急分隊骨幹比武,創造攀登十八米抓繩上19秒20的成績,先後2次被評為“優秀士兵”,獲嘉獎4次。

  攀爬15米高的樓層,沿雨漏管只需7秒5,沿避雷針只需8秒5,沿陽臺只需9秒……驚人的數據,讓我們對眼前這位貌不驚人的士官肅然起敬。他就是特勤中隊最優秀的攀爬能手汪海龍,叫他勇猛“蝙蝠俠”一點也不為過。

  攀登技術要創造無人能敵的佳績,必須以協調的動作和強勁的爆發力作以支撐,才能征服所有的對手成為高手。汪海龍給戰友們傳授攀登技術體會時如是説。

  問及他苦練本領的過程,他把訓練標準提升到常人難以達到的高度,也因此吃盡了苦頭。一次,在樓房攀登訓練時,因為天降小雨,他選擇攀上樓頂的雨漏管特別濕滑,剛剛攀升到三樓位置,突然雙手一滑,身體懸空,頭朝下、腿朝上,眼看就要摔下。説時遲、那時快,只見他一邊下墜,一邊迅速伸出左手,指尖搭上二樓窗沿,一借力,硬生生地在空中將身體扳成了直立狀態,在落地的剎那間,一個前滾翻,輕輕著地,毫發未傷。

  如今,他將掌握的飛身下滑、側向移位、破窗攻擊等多種攀登絕技,與其他特戰隊員一道分享,提高特戰隊員們在實戰最能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擊斃“犯罪分子”的有效手段。

  李桂林——“警犬之王”

  主人公小傳:李桂林,特勤中隊警犬班班長,上士警銜,酷愛警犬,在這崗位上一幹就是十年,見證了中隊連續九年標兵的輝煌,榮立三等功1次,嘉獎7次。

  在中隊,有這樣一位特殊的士官,他選擇與警犬在一起,日復一日地把汗水和青春奉獻給警犬事業。

  他就是來自雲南西雙版納籍的一名哈尼族老兵李桂林,在這一崗位上一幹就是十年,成為警營頗具盛名的“警犬之王”。

  2002年初,入特戰隊不久的他,受命一項特別的學習任務——參加武警部隊警犬技術培訓,從小就喜歡養狗的他,毫不猶豫地答應這一選擇,但他壓根不清楚一名訓犬員的艱巨性。時值酷暑,炎熱難耐,蚊蟲叮咬,奇癢無比。艱苦的訓練環境下,李桂林不分晝夜地奔波在訓練場上,保質保量地完成訓導任務,最後所帶警犬訓導技術在參加結業典禮表演時贏得現場領導的陣陣掌聲。李桂林為自己的訓犬生涯打了一個漂亮戰,執著地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

  從此,每年警犬訓練任務都交給李桂林,是信任,更是考驗。他永遠忘記不了第一次站在“部屬”面前,剛開始給“部屬”上課便遇到“下馬威”——赴向他抓刨、撕咬、吠叫。

  此刻,他比誰都清楚,一名帶犬人員可以訓練和使用一至兩頭警犬,而一頭警犬在一段時期內只能屬於一名帶犬人員,不能同時屬於兩個或兩個以上帶犬人員,警犬可能對自己組織訓練存在排斥。

  於是,他們開始每天與警犬培養感情,直到“大家”對他不排斥,才組織“大家”進行坐、臥、立、爬山、依戀、親和、膽量、翻越障礙、目標認定等基礎科目訓練,以及緝毒、追蹤、搜爆、探雷、地震救援等專業訓練,總結出誘導、強迫、禁止、獎勵等訓導警犬32法被推廣使用。

  據介紹,李桂林先後訓練德國牧羊犬、羅威納犬、拉布拉多犬、日本狼青犬及昆明犬等犬種20余只,先後在追蹤、救護、護衛等重大任務中屢建奇功。

  呂學擂——中軍賬“小諸葛”

  呂學擂,特勤中隊一班副班長,下士警銜,喜琢磨,善鑽研。曾2010年參加總隊應急分隊幹部骨幹大比武獲“軍事訓練十大標兵”,2011年連續參加武警部隊突擊專業幹部骨幹特戰大比武,榮立三等功2次。

  入伍不到三年,呂學擂創造很多奇跡:在訓練尖子如林的群體創新訓練模式,成為中隊的訓練教員;研究400米障礙“四點法”,使全中隊成績也普遍提高了3至5秒;自編 “訓練運動操”,大大減少了訓練扭傷、拉傷等……被戰友們封為“智多星”、“小諸葛”。

  一次,中隊參與處置一起重大的突發事件,由於平時訓練強度大,中隊的傷病號比較多,許多戰士都是帶傷執行任務。執行任務過程中,帶傷執行任務的戰友行動不夠敏捷,延誤了戰機,差點讓“犯罪分子”逃脫,受到了上級的嚴厲批評。

  怎樣才能減少訓練傷呢?呂學擂翻閱了《人體運動學》、《如何避免訓練中的扭傷》等十幾本科學訓練的書籍資料,利用業餘時間潛心揣摩。於是,他向中隊建議:把每天的5公里跑改為每週兩次,其餘時間進行短跑、中長跑和爬坡訓練,中間適當穿插一些球類活動,他還自編了一套“訓練運動操”,把擴胸、振臂、頭部和轉體等上肢動作融入其中,使訓練者的體能得到最好的發揮,連隊的訓練成績個一度上升。

  鄭直——反恐“全能手”

  主人公小傳:鄭直,特勤中隊三班戰士,上等兵警銜,技能素質全面,被戰友譽為反恐“全能手”。曾參加總隊反恐突擊專業骨幹比武奪得第一名,1次榮立三等功。

  在總隊反恐突擊專業骨幹比武中,參賽隊員不僅要經受煉獄般的體能、意志、品質等基本功訓練,還要熟練掌握複雜條件下的各種輕武器射擊、偵察、越障、格鬥等特種技能。最終,一個臉盤稍顯稚嫩、眼神卻無比堅毅的年輕戰士殺出重圍,一舉奪得反恐尖兵全能第一。

  剛下連的他素質並不是很優秀,相反,許多同年兵還走在他得前面。有一天,為了備戰總部比武,看著老特警們在地面溫度高度40多度的中午,照常進行戰術訓練,滾打摸爬在訓練場上的特警隊員,個個揮汗如雨,猶如猛虎下山,動作乾淨利落。他頓時恍然大悟,唯有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才能創造特警榮譽。為了提高自身素質,他給自己制定了“四個1000”訓練計劃,在中隊正常操課後,自己進行1000個俯臥撐、1000個仰臥起坐、1000米衝刺5趟、1000米障礙場2趟,當戰友們休息的時候,他又一個人在旁邊練起了戰術和偵察動作,破皮了、流血了、受傷了,他總是悄悄的處理傷口咬著牙投入到訓練中。一次,老班長看著他身上的傷疤問道:為什麼還是一名新兵就要把自己往死裏練?鄭直淡淡的説:特警就要披堅執銳,一往無前。

  普通人的身軀,超人般的毅力,跨越一切的障礙,拼得就是膽量和毅力,正是在近乎殘酷的自我高強度訓練,才打磨出這樣一群“特戰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