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俄媒稱中美爭奪非洲資源暗戰激戰正酣(圖)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8日 12: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中國駐蘇丹維和部隊。

    據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週刊9月16日報道,近期西方入侵利比亞、承認南蘇丹獨立等非洲大事表明,中美爭奪非洲資源的暗戰目前激戰正酣。美國率先攻擊,挑起利比亞戰爭,今後還會煽動其他非洲國家“革命”,企圖以此阻撓中國得到至關重要的能源,破壞中國的持續發展。

  有朋自遠方來

    中國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就開始積極發展與非洲國家的關係。阿爾及利亞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爆發後,中國自1958年起秘密幫助阿民族解放陣線。1959年3-4月劉少奇在北京會見阿解領導人,之後中國開始慷慨援助武器和資金。1960年10月中國正式承認援阿事實,並最終幫助阿在1962年獲得獨立,使阿成為60年代中國在非洲擴大影響的主要根據地。60年代初中國還大力幫助扎伊爾和安哥拉的獨立鬥爭,提供武器,培訓人員。另外還向非洲派出上千名醫生,使他們成為中國在非洲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中國既向非洲國家供應武器,又派出醫生救治傷員,逐漸贏得了非洲國家的友誼。應當説,這種政策非常成功。通過支持非洲民族解放運動,中國逐步排擠了美蘇在此地區的勢力。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隨後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東歐,兩個超級大國在非洲的主導地位失落,中國趁機牢牢鞏固了自己在非洲的地位。

  安哥拉公式

    在上世紀90年代,對中國來説,進軍非洲的關鍵目標是獲取礦産資源。通過大量提供優惠貸款,而且不提出任何政治條件,中國迅速和許多非洲國家建立了友好關係。作為回報,非洲國家給了中國公司開採當地資源,特別是油氣和礦産的專營權。中國通過供應武器鞏固自己在非洲國家經濟中的地位。據法國《外交世界》月刊統計,中國在1961-1993年的厄立特裏亞戰爭中至少贏利10億美元。一些軍事專家認為,中國還不顧聯合國禁令向內戰頻繁的蘇丹供應軍事裝備。

    中國急需能源資源,因此非常重視和油氣資源豐富的非洲國家發展密切合作關係。如今中國在非洲的戰略夥伴主要都是一些産油大國,如蘇丹、安哥拉、尼日利亞、加蓬、阿爾及利亞等。中國還不惜向非洲國家石油開採領域投入大量資金,比如最近15年來中國公司和銀行對蘇丹的投資高達200億美元。

    中國在非洲的另外一個重要夥伴是安哥拉。2004年3月21日中安兩國政府簽署協議,中國決定為結束27年內戰的安哥拉經濟重建提供20億美元貸款。2007年9月又提供了第二批20億美元貸款。根據相關合同,所有債務都用石油償還,所有基建項目都由中國公司承包。類似貸款、基建換石油的易貨貿易體制被稱為“安哥拉公式”。隨後這種公式開始在其他國家推廣。2007年秋剛果(金)和中國簽署合同,中方投資95億美元基建援助資金,換取1000萬噸銅和60萬噸鈷的供應。總之,中國非常重視獲取非洲資源,除了石油和天然氣之外,還有銅、鈷、黃金、金剛石、鉻、錳、鈾、鋁土礦、稀土、原木等。

    新世紀新發展

    進入新世紀之後,中國與非洲國家的關係得到了新的發展,進入新水平。特別是2003年胡錦濤主席上任以來,加強與非洲的關係成為中國外交政策不成文的優先方向。進軍非洲成為中國大戰略的一部分,其目的是把中國從亞太地區有影響的強國變成全球性的大國。通過大量投資,中國還把非洲國家納入了自己的政治軌道。直接獲取非洲自然資源不僅使中國增強了自己的軍事和經濟實力,鞏固了自己在非洲的地位,擴大了中國的生命資源空間,還為中國迅速發展中的工業找到了一個龐大的新市場,開始向非洲國家大量出口成衣、紡織品等廉價日用品。

    當然,並不是所有非洲國家都對和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往來感到滿意,利比裏亞、喀麥隆、莫桑比克、納米比亞等國反對向中國大量出口木材,支持中國傢俱産業。讚比亞商人抱怨他們遇到了強大的中國競爭對手,結果一度引發強烈的反華情緒,使得驅逐中國商人成為2006年9月總統選舉的主要話題,當時傾向北京的姆瓦納瓦薩總統差點敗給批評中國的競選對手。中國銅進口的將近40%來自讚比亞,中國人擁有的當地銅礦幾乎每週都會發生抗議活動。而對中國最為不滿的是南非共和國。2006年12月姆貝基總統突然開始激烈批評中國,擔心南非成為中國的原料附庸,實際上主要原因是中國物美價廉的紡織品大量涌入南非,對當地行業造成了強烈衝擊。

    為緩和非洲多國領導人的立場,中國慷慨提供貸款,擴大投資。如果説1995年中國與非洲的貿易額僅為60億美元的話,那麼到2010年就已超過了1300億美元。根據南非標準銀行的估算,到2015年中國僅對非洲國家的直接投資就將達到500億美元。另外,自2000年以來中國開始免除非洲國家鉅額債務,而自2006年起開始允許非洲一些商品免稅進入中國市場。與此同時,中國大學還在積極培養非洲國家的技術和醫務人員,併為他們提供獎學金。

    近年來中國有計劃地改變進軍非洲的戰術,開始向當地基建項目提供專項貸款,替代較為籠統的優惠貸款。中國的這項新經濟政策對非洲領導人非常有利,因為新建項目可以作為他們的執政功績,用以維持自己在國內的支持率。同時當地居民也有機會到工地上班,得到額外收入。當然,這項新政策給中國帶來的益處更多。首先,通過援建項目,得到了對中國經濟至關重要的非洲資源;其次,中國唯一的要求是承接所有分包業務,實際上意味著中國經濟的額外增長;第三,能夠改善普通非洲人的生活,大幅提升中國“友善使者”的形象;最後,能夠安排成千上萬名沒有工作的中國人到非洲務工,減少國內人口壓力。

    在當前世界經濟危機持續的背景之下,中國商品需求下降,許多企業停業,失業人口增加,中國對非洲的新政策促使許多中國人來到非洲發展、定居,緩解了國內社會壓力。現在世界上僅有中國和非洲國家的GDP還在大幅增長,這實際上意味著中國GDP的成倍增長,如同買下了整個非洲大陸似的。另外,中國向非洲國家提供鉅額美元貸款,還能逐步擺脫美元和美國債券,換取大量原油和礦産。目前中國領導人非常擔心自己持有的美國債券將來會大幅貶值,因此大量援助非洲,無疑是極為成功的反危機措施,可以確保獲得較大利益。

  軍事基地

    2007年在胡錦濤主席對非洲國家進行穿梭訪問期間,中國首次正式表達了在非洲建軍事基地的願望,主要用於部署維和人員。第一候選地點是蘇丹達爾富爾地區,中國石油公司在那裏的投資非常龐大,中方準備向蘇丹派出真正意義上的軍事部隊,作為聯合國維和部隊的一部分。中方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已蘇方談判達成一致,畢竟蘇方已從中方得到鉅額石油美元收入。因此中國在非洲的第一個大型軍事基地很快就有可能出現。目前中國在非洲約有3000名維和人員,如果能夠向達爾富爾地區成功派遣維和部隊,那就將成為中國軍方進軍非洲的第一步。畢竟非洲的熱點地區不少,中國利益已遍佈非洲。

    中國在非洲軍事基地的第二候選地點可能是同樣富産石油的尼日利亞南部的河流州,理由可能是當地極端分離主義武裝對中國石油工人的襲擊。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在積極開發尼羅河三角洲地區的油氣資源。為幫助中國公司,尼當局2006年9月幾乎驅逐了其他所有的跨國公司。而在此前的2005年4月,尼總統訪華期間就已同意和中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由於尼日利亞對美國石油進口來説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當地武裝頻繁攻擊中國石油公司員工完全可能是美方蓄意策劃和實施的。

    顯然,中國在經濟進軍的同時,開始積極加強與非洲國家的軍事政治往來,這勢必會嚴重影響到同樣爭奪能源的美、英、法等國在非洲的地位。美國政治家和評論家已對中國在非洲的行動表示出了嚴重憂慮。美國國際關係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通過提供優惠貸款和其他有利條件,已經控制了整個非洲的資源,從西方競爭者手中奪走基建項目,不斷強化自己的競爭地位。在2009年11月中非第4次峰會之後,西方和中國的信息戰明顯升級,歐美許多政治家批評中國在非洲擴張,導致歐美喪失了自己在非洲的主導地位,聲稱中國在非洲的新殖民主義比當年西方的傳統殖民主義更血腥更危險。比利時《旗幟報》認為,中國改善普通非洲人的生活狀況,只是為了奪取非洲的礦産資源,推銷自己的産品。西方媒體還特別關注非洲人權問題,指責中國在非洲的所作所為不尊重人權。美國新保守黨成員、前世行行長沃爾福維茨聲稱中國公司和銀行援建非洲國家時無視人權和環保問題。

    對於西方的批評,中國義正辭嚴地反擊。中方指出,美歐自己過去並沒有尊重非洲國家的人權,現在無權指責中國。中國官方和媒體經常強調,中國援建非洲,進行基建項目,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這是對非洲人民的切實幫助,是只會攫取石油的歐洲殖民者和美國公司從來沒有做過的。2009年溫家寶總理在中非峰會上憤然反擊西方對中國的指責,強調中國的行動是無私的,西方的指責沒有任何依據。

  競爭平臺

    西方之所以對中國在非洲的存在如此敏感,主要是因為歐美正在失去非洲,而且根本無力挽回。以前西方公司作為壟斷者,可以向非洲領導人強加任何條件,包括政治要求,現在非洲國家完全可以對西方置之不理,轉而尋求中國的經濟援助。總之,在非洲爭奪大戰中,歐美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遇到了強大的競爭對手,現在已經不知所措。2008年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幾年的談判後準備向安哥拉提供貸款時發現,對方已經以更為優惠的條件得到了中國20億美元的長期貸款。類似事情此後在乍得、尼日利亞、蘇丹、埃塞俄比亞、烏干達不斷重演。許多專家認為,在當前的世界經濟危機條件下,這一幕很快將會再次重演,因為西方國家根本沒有能力向第三世界國家提供大量貸款,中國與歐美不同,完全能夠向他國提供大量援助。而且,中國甚至準備向非洲國家提供更多的貸款,以此贏得非洲人民的心,戰勝歐美競爭對手。

    況且,日益削弱的西方還經常以人權問題為藉口拒絕援助非洲多國,中國則準備向任何非洲國家提供金融支持,而且不提任何政治和社會條件。比如,2009年9月中國向幾內亞援建約70億美元的基建和住宅項目,結果得到了開發當地油田的機會。2008年為支持津巴布韋,中國甚至行使了安理會否決權,最後得以開採當地的金剛石和白金。

    在非洲爭奪大戰中,索馬裏海盜問題非常敏感。2006-2007年海盜活動猖獗,正好趕在中非第3次峰會後中國準備積極擴大在非洲的存在之時,而且阻撓國際社會通過聯合打擊索馬裏海盜的國際法準則的正是美國和英國,這顯然並非偶然。因為索馬裏海盜頻繁活動的非洲東部地區,正好是非洲對華石油運輸線的生命線,縱容海盜顯然對美英遏制中國非常有利。承認南蘇丹獨立則是對中國利益的又一次沉重打擊,這個地區石油資源豐富,對中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現在南北蘇丹在邊境地區仍有激烈衝突,特別是在阿布耶伊和南科爾多凡地區,導致蘇丹對華石油供應受到嚴重影響。南蘇丹獨立顯然對美國最為有利,因為其領導人曾在美國步兵訓練中心受訓,得到美方大量援助和支持,親美立場非常明顯。

    實際上多年來美國一直在國際軍事教育和培訓計劃框架內訓練非洲軍人,包括乍得、埃塞俄比亞、厄立特裏亞、喀麥隆和中非共和國的官兵。如果説近年來美國對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經濟援助不斷減少的話,軍事援助卻在持續增加。由於美國現在已經不能通過其佔主導地位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和其他國際機構再向非洲提供大量援助,因此美國開始改變策略,極為慫恿、資助和支持非洲國家的分裂運動,提供武器和外交支持,促使對方尋求美國五角大樓和國務院的幫助和保護。

    總之,美國現在對受中國影響較大的非洲國家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企圖渾水摸魚。當然,僅僅通過這些伎倆還不足以幫助美國奪取非洲,因為根基已經牢靠的中國不會輕易讓出自己的位置。或許正是因此,美國才煽動英法等國對利比亞卡扎菲政權實施軍事打擊,這對中國利益造成了嚴重損失。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截止到今年3月前在利比亞有項目的中國大公司共有75家,50個大項目,合同總金額180億美元。自西方盟國發動利比亞戰爭後,所有這些項目都已停工,中國3萬專家被迫撤離,蒙受了重大損失。難怪曾任裏根政府財政部副部長的羅伯茨聲稱,打擊卡扎菲的行動實際上是西方對中國展開的的幕後戰爭。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指出,北京曾希望利比亞、安哥拉和尼日利亞保障中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因此在卡扎菲倒臺之後,安哥拉和尼日利亞近期也有可能爆發軍事政變,從而使中國的希望破滅。美國或許會慫恿相關國家反對派不承認選舉結果,或許會煽動新的內戰。之後非洲新革命浪潮可能就有可能席捲同樣向中國出口石油的阿爾及利亞,可能的藉口是阿當局庇護卡扎菲及其家人。

  中國的軟肋

    雖然中國經濟和軍事實力顯著增加,但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質疑,主要軟肋是資源缺乏。中國向非洲國家大量投資,積極發展友好關係,顯然是為了得到穩定可靠的能源供應。近期北非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中國自然會高度關注,至於今後如何回應,是推翻新上臺的親美政府,還是選擇其他地區,現在還不得而知。中國官方媒體強調,中國不會干涉西亞和北非國家的內部事務,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將會無所作為。

    美國前國務卿黑格曾經説過,美國對全世界的統治是最為重要的事情,華盛頓絕對不會放棄世界霸權。如今再過5年中國經濟就有可能趕上美國,這是華盛頓絕對不願看到的,因此他們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不惜一切代價阻撓中國發展,盡力削弱中國。由於中國對能源的依賴非常大,所以美國一直在千方百計阻撓中國獲取自己缺少的能源。如果美國成功切斷了中國在非洲的能源供應,那麼中方可能會被迫轉向俄羅斯,之後的中美爭奪將會如何發展,現在還很難預測。

責任編輯:溫風浩

熱詞:

  • 俄羅斯
  • 中美爭奪
  • 非洲資源
  • 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