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我國試飛員:美國在四代機發展上曾犯戰略錯誤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0日 11: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美軍第四代戰機F-35

  新華軍事:如何看待四代機在現有空軍中的地位和作用?從國外經驗來看,四代機需要執行的戰術、戰略目標跟三代機有哪些不同?

  徐勇淩:在今年來的局部戰爭和有限目的的空中打擊中,空中力量越來越顯現出其靈活性、獨立性,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要打一場包括地面部隊的大規模戰爭,實現隱蔽性和突然性的難度越來越大。而由空中力量獨立完成的打擊任務,則可以實現先發制人和突然襲擊的目的。在由西方主導的力量不對稱的空中打擊中,聯合空中打擊已經成為一種普遍採用的模式,無論是20年前的南聯盟戰爭,10年前的伊拉克戰爭,還是今年的利比亞空襲。

  在以空中力量主導的局部打擊中,尤其是面對具備地面防空力量的國家,打擊一方為了達成攻擊的突然性,並且降低遭受防空力量反擊而造成的損失,採用隱身技術不啻為一種有效的方式,由此分析四代機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就清晰明了了。

  四代機作為一種高技術武器,並非所有國家都有能力進行研製的,目前列裝四代機的國家只有美國一家,而正在研製的國家也並不太多。由於四代機還沒有在一場真實的較大規模的戰爭中真正亮相,因此,對於其效能還難以給出客觀的評價。但有一點我們可以大致確認,在未來西方主導的以大欺小的戰爭中,四代機將會形成巨大的技術和戰術優勢,這種優勢不僅是針對敵對國的空中力量,更是相對於其地面防空系統,四代機的技術優勢將使敵對國的防空體系形同虛設,如果沒有反制手段,西方大國以四代機等先進武器相威懾,就會形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使敵對國難以抵擋而可能最終放棄抵抗。這種技術優勢必將會在未來的國際和地區戰略中發揮難以估價的影響力。

  新華軍事:美國的F-22作為世界上第一款投入現役的四代機,其戰略威懾作用不言而喻,世界很多國家,特別是中國周邊國家像日本、印度、韓國等都在研製四代機,為什麼那麼多國家要投入鉅資搞四代機?

  徐勇淩:技術大國的影響力不僅在於行動層面,更會在文化層面産生無可估量的影響力。作為大國陰影覆蓋下的其他國家,他們可供選擇的機會並不多,學習和模倣似乎是唯一可以採取的方式,加之這些國家,都渴望改變各自的戰略地位,在技術追趕期除了學習模倣他們沒有別的路可走。噴氣時代初期是如此,三代機時代如此,隱身時代已然如此。

  對於那些已經掌握三代機研發技術的國家,誰都會嘗試四代機的研發,起碼是先期的技術探索。因為不這樣他們就會被大國遠遠地摔在後面。信息時代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任何技術強國都難以壟斷某項技術,其他國家通過技術探秘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研發出同樣的技術,唯一的瓶頸不是技術的不可知,而是的技術的不可為,即在關鍵技術、材料和綜合國力上難以支撐。四代機作為一種高技術武器,技術門檻並不太高,其技術瓶頸並非難以突破,多數中等發達國家基本都具備研發的實力,他們所遇到的問題可能還是集中在工業技術實力和綜合國力上。在四代機的問題上哪怕不能做到像F-22同樣優秀,起碼可以做到大致相似。這或許就是許多中等國家競相上馬四代機的原因吧。

  新華軍事:空軍作為戰機的用戶,肯定要明確自身的需求,空軍是根據怎麼樣的標準制定飛機的技戰術指標和要求呢?

  徐勇淩:為下一代戰爭研發武器,是軍事大國裝備研發領域的的一貫戰略。而對下一代戰爭的解讀,其參照大都來源於當前的戰爭。二戰以後,美國和蘇聯幾乎沒有停止過大大小小的戰爭,因此,他們對於戰爭的解讀往往比較客觀實際。但即使是軍事大國,在戰爭解讀和技術設計的不同層面,還會出現明顯的偏差,如美國的F-4,F-111是針對蘇聯的二代戰機而研製的,但其實際作戰效能遠遠比後者差很多,這也是為什麼越南戰場上美國人在空戰中戰績了了的原因。當然解讀戰爭總比憑空想象更加現實,美國人從越南戰爭的失敗中總結出來的教訓,就物化成三代機的技術標準,美國人也正是通過三代機技術上的成功,確立了空中大國的難以超越的優勢。

  然而,對於大多數國家而言,在這個問題上永遠無法和大國同日而語,他們大都只能是戰爭的旁觀者,即使他們有超然的悟性,畢竟無法達到那些真實參與戰爭的國家那樣,獲得真實寶貴的經驗,他們只能基於大國的技術領悟力,通過學習大國的裝備發展戰略,尋求自身裝備發展之路。而他們在制定戰技指標時,只能用軍事大國的戰機參數作為參照。就像我們在三代機研發中,就無奈地選擇了美國三代機的高度速度和機動過載指標作為國産戰機的技戰術指標。

  新華軍事:作為一名優秀的試飛員,您肯定飛過很多三代機,根據您對國外四代機的了解,四代機跟三代機在飛行技巧和對飛行員的要求上有什麼不同?

  徐勇淩:四代機已經徹底改變了傳統噴氣戰機的操控理念,由於矢量推力技術的引進,四代機真正實現了直接力控制,在這樣的飛控系統中,由於數字電傳是按照技術要求給出最佳的操控模式,因此,在實際的操作中,飛行員甚至無法明確知道他操控的到底是副翼、方向舵、平尾還是發動機矢量噴口,飛行員關注的是控制的結果。

  由於有了直接力的參與,飛機的機動飛行的想象空間已經達到超越了人們的傳統思維。對於飛行員而言他們不僅要知道常規機動的操控方法,更要有超機動飛行的操控知識,否則他們就根本無法理解飛機在做什麼。在這一領域,我們的飛行軍事學理論研究要拓展新的空間,進行大量的理論創新,如果我們還停留在三代機的傳統思維上,沒有學術和理論上的突破,那麼裝備四代機就失去了任何意義。

  以上講的是平臺飛行技術方面,對於四代機而言,更大的突破其實是在傳感器、武器、信息技術和隱身技術領域。這些技術對空中作戰的影響涉及的面非常之光廣,絕非隱身技術一個方面。四代機在空中打擊和空中對抗方面,會為我展現一個完全不同的未來戰爭構圖。對於四代機技術的深入解讀,和有技術領悟而引發的戰術和戰略思考,則需要空軍軍事飛行學理論界的共同努力,而不僅僅是未來的四代機飛行員的任務。

  新華軍事:根據目前對四代機比較一致的性能要求來看,四代機絕不是三代機的簡單改造,而是跨越式的技術進步,這對一個國家的工業基礎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即便是美國這樣全面領先的超級大國也經歷的無數挫折,您如何看待F-22經常性停飛、F-35項目一拖再拖研製經費大幅增加等問題?

  徐勇淩:戰略的競爭必然是與對手的競爭,所謂戰略是成功學範疇的東西。在這一領域沒有絕對真理,而只有相對優勢。從這個意義上那個講,由於美國人在四代機技術研發上先行一步,已經實現了技術超越,相對於對手形成了巨大的戰略優勢。也就是説美國人研發四代機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在對手還沒有趕上來之際,美國人不得不考慮其綜合國力的承受力。由於四代機的高技術是建立在高成本的基礎上的,即使是像美國這樣經濟和軍事實力雄厚的國家,似乎也難以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美國的國防力量發展已經漸漸露出了疲態,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人不得不停歇一下腳步,這才是美國在F-22/35的研製上頻繁遭遇坎坷的真正原因。

  另外,依據我的分析和判斷,美國人在裝備發展戰略上,似乎犯了5、6十年代同樣的錯誤,他們把未來空中力量技術發展的寶壓在了隱身技術之上,但匆匆上馬的第一代隱身機F117草草收場,美國人似乎發現了他們戰略上的失誤,開始調整他們的裝備發展戰略了,F-22的數量減少,F-35的試探性發展,就是他們這種戰略調整的權宜之計:邊走邊看,既不浪費當年的決策投入,也避免因為走的太遠而無法挽救,何況後來的追趕者還距離遙遠,美國人有足夠的時間等一等。這就是我對美國空軍裝備發展現狀的解讀,純屬個人觀點。

  新華軍事:在目前正在搞四代機的國家中,您最看好哪個國家?俄羅斯還是日本,其他國家呢?據您所知,這些國家會在哪些技術領域遇到瓶頸?

  徐勇淩:在這個問題上我依然看好俄羅斯。俄羅斯在空軍裝備和空間技術領域有傳統的技術優勢,儘管由於其綜合國力的衰敗,已經令其墮入二流國家行列,但在軍機技術領域俄羅斯依然是超級大國。

  歐洲在四代機技術上不是不能為,而是不可為。其一,歐洲在戰略上被美國捆綁,難以有獨立的技術發展戰略,他們出於歐洲這塊特殊的地域,既要考慮俄羅斯的潛在威脅,又要考慮盡可能消減美國對於歐戰戰略的影響力,但有無法擺脫對於美國的依賴。因此歐洲是否研究四代機不是他們可以獨立決策的,必須協調歐美的大棋盤中的大戰略。如果僅從技術角度看,歐洲是目前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技術板塊,只要他想幹一定能夠研發出性能優越的四代機。其二,歐洲之所以沒有上四代機的項目,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受其綜合實力的影響,歐洲的衰敗已漸露端倪,這一點可以從利比亞空襲的規模看出來。近來歐洲的債務危機和經濟危機正在蔓延,可以説歐洲近期還沒有能力從這個危機中解脫出來,已有的AM-400軍用運輸機計劃一經令其難以為繼,更不要説上四代機項目了。

  至於其他國家和地區,其實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技術上,都無法擺脫美國人的陰影,美國給予這些國家的是戰略保護的承諾,但他們付出的代價的卻是戰略發展上失去“獨立人格”。無論是早期台灣的IDF,日本的F-2,還是以色列的“獅”,這些纏在美國這個大樹上的國家和地區,不得不在技術上受美國人的各種限制,更不不可能按照自己的裝備發展戰略研發下一代戰機。他們遇到的最大困難或許不是技術瓶頸,而是美國人借著保護同盟國幌子而揮舞的戰略大棒。當年台灣人在研發IDF的過程中,從美國人那裏獲得的不僅是技術支持,還有明目張膽的技術限制。

  新華軍事:在四代機的升級問題上,歐洲國家的立場有明顯區別,有些準備購買F-35,有些傾向於升級現有戰機,您認為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在哪?

  徐勇淩:歐洲在未來的世界戰略格局中,建立自己的獨立人格是一種必然趨勢,這種趨勢是美國人不願意看到的,但也是他無法阻擋的。但歐洲的無奈在於,他們儘管沒有明確的對手,但潛在的競爭者太多,近有俄羅斯,遠有東亞各國,隨著亞洲的崛起,歐洲的影響力正在漸漸衰減。在歐洲的獨立成長的過程中,既有歐盟的大戰略需求,也有各自國家的本體利益。加之美國人從中不斷的干預,各國在未來裝備發展中發生分歧是在所難免的。但今天的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具備獨立研發高成本的隱身戰機的能力,他們可作的選擇不是購買美國人的F-35,就是聯合研製下一代戰機。由於美國人在F-35的研發中問題不斷,使得歐洲在這一問題上進退維谷,難以決策。我們知道歐洲各國已經研發了三代半戰機颱風和陣風,這兩款飛機相對於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還是具有巨大的技術優勢的,因此,從短時間看,歐洲並沒有發展四代機的緊迫需求。為了應對四代機的出現,歐洲在已有的三代半戰機上進行技術改造,在我看來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責任編輯:張砥

熱詞:

  • 地面防空
  • 試飛員
  • 美國空軍
  • 戰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