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史上十大“短命大殺器”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4日 05: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世界上第一種超音速轟炸機——B-58“盜賊”。它爬升速度之快“像火箭一樣”,然而操縱“盜賊”飛機可是一件要玩命的活兒,一致B-58被稱為“寡婦製造者”。

電腦遊戲中表現二戰中後期日美中途島大海戰場景的畫面。

?茛納粹德國“俾斯麥”

V-2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投入實戰的彈道導彈。

服役10天即殞命的“信濃”號航母。

I-400潛艇全貌。

挂載“妖怪”核火箭的F-89J。

V-1導彈,現代巡航導彈的鼻祖。

德國“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

英國皇家海軍“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全家福”。

由於沒有了燃料,“虎王”被丟棄在路邊。

  歷史上有這樣一批超級兵器,它們理念先進、性能強大,令同時代同類裝備難以望其項背,但最終卻因為各種原因被毀滅或被淘汰,猶如曇花一現、驚鴻一瞥。

  本專題內容

  一  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

  初戰震驚世界,末日動魄驚心

  希特勒稱它為“德國海軍的驕傲”,它以鐵血宰相命名,凝聚當時德國最先進的工業和科技智慧結晶,其武備之強令同時代戰艦望塵莫及,只用6分鐘就消滅了被稱為英國海上國力象徵的“胡德”號戰列艦,震驚了整個世界。然而,初戰僅3天后,“俾斯麥”號就永遠沉入了大海。

  “俾斯麥”號于1936年開工,1939年下水,並於第二年8月服役。它身長約252米,幾乎和泰坦尼克號相當;排水量41700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但航速仍高達30節。

  1941年5月19日,“俾斯麥”號第一次出航,前往大西洋破壞英國海運航線。5月24日,“俾斯麥”號駛出丹麥海峽,與兩艘英國戰艦“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相遇。“胡德”號首先開火,“俾斯麥”號回敬了一連串炮火,其中一枚炮彈貫穿“胡德”號的裝甲甲板,引爆了船尾的彈藥庫。僅僅不到10分鐘,“胡德”號就沉沒了,船上1400余人,只有3人生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被擊沉,英國舉國震驚,如同美國人對於珍珠港遭襲時的感受。

  首相丘吉爾決定集結海上力量,圍毆“俾斯麥”號。5月26日,“俾斯麥”號在海上遭遇風暴,英國人的進攻開始了。從“皇家方舟”號航母上起飛的15架“箭魚”魚雷轟炸機穿越風暴向“俾斯麥”號猛攻,一顆魚雷命中艦尾螺旋槳,使“俾斯麥”號喪失了方向控制,英國艦隊隨即圍攏過來。27日,先後總計有5艘英國戰艦加入戰鬥。英軍的轟炸持續了一個半小時,共向“俾斯麥”號發射了近三千發炮彈,但“俾斯麥”號在如此重擊之下居然始終在海面漂浮。最終,英軍只能發射魚雷才將其徹底送入深淵。

  二  日本“大鳳”號航母

  二戰時最先進航母 初出戰就爆炸沉沒

  一艘強調生存性、高防護的大型重裝甲航母,第一次出戰就因一次本不致命的魚雷攻擊而導致油氣泄漏,最終引發大爆炸葬身大海,這就是日本二戰中建造的最先進的大型航母“大鳳”號。“大鳳”號于1941年7月開工,此時距離太平洋戰爭爆發僅5個月。原計劃在1944年6月竣工,但中途島海戰後戰況惡化,“大鳳”號加快進度,于1943年4月下水,1944年3月服役。其滿載排水量37268噸,全長260.6米,航速33.3節,艦員1751名,載機數量61架,關鍵部位鋪設了層層裝甲。日本海軍狂妄地稱其為“不沉之航母”,甚至有人在機庫後壁上用墨手書“天下第一艦”。

  1944年6月,“大鳳”號服役3個月左右,美軍在塞班島登陸,日本派遣了包括9艘航母在內共50艘艦艇駛往菲律賓。6月19日上午,“大鳳”號上起飛了42架戰機向東方殺去。與此同時,美軍“大青花魚”號潛艇以“大鳳”號為目標,發射了6枚魚雷。前五枚魚雷未中,但第六枚擊中了“大鳳”號前部升降機附近右舷艦體。

  本來,這枚魚雷並未造成重大傷害,“大鳳”號航行如常,只是前部升降機受衝擊,導致艦載機無法起飛,由於正當戰鬥,艦員們急忙用各種材料填補升降機口,以恢復起降能力。然而,前部油艙被震裂,揮發的油氣溢出並在機庫內聚集,艦上人員發現後採取了強制通風措施,不斷有人因吸入有毒蒸汽而暈倒。下午2時32分,油氣遇明火爆燃,引發大爆炸,厚重的飛行甲板隆起變形,火焰沖天,聲聞數十里。下午4時28分,“大鳳”號帶著1650名官兵一起沉入大海。

  三  日本“信濃”號航母

  服役10天即殞命

  裕仁天皇一聲嘆息

  “信濃”號原是日本“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三號艦,中途島海戰後被列為航母改造艦。1944年11月19日,“信濃”號竣工,滿載排水量71890噸,全長266米,航速27節,艦員2515人。直到美國“小鷹”號服役前,它一直是世界上噸位最大的航空母艦。

  1944年11月,美軍B-29轟炸機飛臨東京上空,日軍判斷美軍很可能將橫須賀海軍工廠列為空襲目標。當時“信濃”號武器不全,又無飛機,讓其留在東京灣只能是B-29的靶子,因此聯合艦隊司令長官電令“信濃”號艦長阿部俊雄向相對安全的內海轉移。11月28日13:30,“信濃”號離開母港橫須賀,開始處女航。擔任護航的是“磯風”、“濱風”和“雪風”,其中“雪風”號屢經苦戰卻極少受傷,而與其並肩作戰的友艦卻往往慘遭厄運,被視為“掃把星”。讓其為“信濃”號護航,似乎預示了這艘軍艦的命運。

  20時許,本為營救落水B-29飛行員的美軍潛艇“射水魚”號發現了“信濃”號。29日淩晨3時,“射水魚”在1280米的距離上順次發射了6枚MK14-3A魚雷,一分鐘不到,第一枚魚雷就擊中了“信濃”號右舷艦尾,隨後又有三枚中的。軍艦發生右傾,而自信滿滿的阿部俊雄認為幾條魚雷奈何不了皮糙肉厚的“信濃”,在糾正傾斜後下令繼續前進。然而到早上6時許,艦員們驚訝地發現“信濃”號動力全失,右傾達20度,在海上隨波逐流。到上午9時35分,右傾已達35度,回天乏力,包括阿部艦長在內的1435人與艦同沉。

  這艘耗費6年時光、被當作挽救日本國運最後一根稻草的巨艦,到頭來沒有發射一枚炮彈,沒有起降一架飛機,就化為殘骸長眠深海,連天皇裕仁聽聞後都發出一聲嘆息。

  四  德國V-1、V-2導彈

  瘋狂“復仇武器”

  難改納粹敗亡命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人們驚訝地發現,倫敦上空出現了一種像飛機一樣飛行卻長相奇特的怪物。這一個個“怪物”落地後,發出巨大的火光和聲響,倫敦隨之遍地廢墟。這種從未見過的“怪物”,就是現代導彈的鼻祖——V-1和V-2導彈。

  V-1和V-2是納粹德國一大批“復仇武器”的先驅,其設計目的是用於攻擊英國首都倫敦。大多數“復仇武器”停留在紙面設計階段,只有V-1和V-2投入了實戰。1944年6月13日,即盟軍諾曼底登陸一週後,V-1飛彈從部署在法國、荷蘭海岸的發射場起飛攻擊倫敦。到了1944年10月,德國一線發射場陸續被盟軍佔領,於是V-1導彈又開始轉移陣地,襲擊比利時等地的盟軍目標。直到1945年3月29日最後一處發射陣地被攻佔,V-1飛彈共造成了22892人傷亡。

  V-2導彈是由德國著名科學家馮布勞恩設計的一種無人駕駛、帶導航的彈道導彈,也是世界上第一種投入實戰的彈道導彈。1944年9月,希特勒下達了使用A-4/V-2導彈攻擊倫敦的命令;持續到1945年3月,發射數量超過3000枚,港口城市安特衛普遭受106枚V-1和107枚V-2的襲擊,超過1萬名市民傷亡,被《時代》雜誌稱為“猝死之城”。

  戰爭結束後,納粹德國導彈的相關技術分別被美蘇等大國瓜分,成為日後各國研製各自導彈的基礎。

  五  德國“虎王”坦克

  二戰坦克之王

  “虎王”坦克是德國在二戰末期研製的重型坦克,從1944年1月至1945年3月共生産了480輛,美英蘇部隊多次遭遇“虎王”,但均無法有效擊毀。為克制它,美國特意研製了M26重型坦克。

  “虎王”重型坦克體現了許多新的技術特徵。首先是它採用了兩種新型炮塔,裝備一門KwK 43/L71型88mm加農炮,這種火炮能在2000m的距離直接擊穿二戰中盟軍所有型號坦克的主裝甲。“虎王”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焊接結構,防彈外形較好。正面裝甲厚度大大提高,僅有一些火炮在較近的射擊距離上可以對它構成威脅。不過“虎王”坦克全身很重且行動裝置常出問題,這成為它致命的薄弱環節。

  1944年5月,“虎王”首次在明斯克參戰,接著7月又在波蘭作戰,此後還參加了東西兩線很多戰役直到1945年柏林戰役。在一些有經驗的坦克手看來,“虎王”火力強大,防護超群。不過由於數量少,參戰時間短,沒有對二戰的結果起到很大的影響。

  六  德國“獵虎”坦克獵手

  因缺乏燃料而自毀

  二戰期間的德國軍方相當重視坦克殲擊車(即自行反坦克炮)的研製,其裝備數量僅次於戰鬥坦克。

  “獵虎”坦克殲擊車是基於“虎王”坦克的底盤以及部件,安裝了一門128mm的PaK 44 L/55型火炮(取自“鼠”式超重型坦克)以及兩挺用於防空和自身保護的MG34/MG42機槍。其火炮是二戰中威力最強大的反坦克炮,可輕易地在盟軍絕大多數火炮的範圍以外擊毀盟軍的坦克。希特勒的想法是把“獵虎”改成火焰噴射坦克,不過他的願望並沒有實現。從 1944年7月~1945年4月,一共只生産了85輛“獵虎”。

  二戰德國坦克的頭號王牌奧托卡爾尤斯,他在1944年8月之後的座駕就是一輛“獵虎”坦克殲擊車。在1945年3月納粹裝甲兵最後的錫格堡作戰中,他擊毀了50輛盟軍坦克,這幾乎佔了他獵手生涯戰績的三分之一。

  1945年夏天,美軍對繳獲的“獵虎”坦克殲擊車進行了測試,發現它能在2100米的距離上擊穿美軍M26“潘興”坦克的前部裝甲板,這遠遠超出了美軍的想象。可惜大多數的獵虎是被自己乘員在棄車之後擊毀的,它們倒在了後期德國彈藥油料匱乏和機械的障礙上,而不是對方的炮口下。

  七  美國BGM-109G“戰斧”

  最短命的陸基巡航導彈

  “戰斧”巡航導彈大名鼎鼎,數十年來一直是美國軍火庫的基本配備;而BGM-109G型導彈是“戰斧”導彈的陸基發射型。它因政治而生,因政治而亡;曾是被北約寄予厚望的超級威懾工具,最終變為堆昂貴的廢鐵。

  1977年,西方情報機構發現,前蘇聯軍隊裝備了一種SS-20型中程導彈,可攜帶3枚分彈頭,命中精度極高,而且可機動發射。北約深感恐懼。1980年,北約商定立即在歐洲國家部署兩種對抗性威懾武器:“潘興”II型中程彈道導彈和BGM-109“戰斧”陸射型巡航導彈。

  其中,BGM-109G型導彈是在美軍“戰斧”巡航導彈海射型基礎上的陸射改進型,其彈體外形尺寸、制導系統、主發動機和助推器均與海射型相同。1982年7月,美國向海外派出第一支陸基巡航導彈部隊。此後5年,美國又增派了5個戰術導彈聯隊前往英國、意大利、比利時、西德和荷蘭等地。1985年,美蘇重開歐洲中程核力量談判。經過一番討價還價,1987年,戈爾巴喬夫接受了美國人的“雙零方案”。同年,BGM-109G開始撤出歐洲。至1991年5月,大部分BGM-109G導彈還沒來得及用一次就變成了一堆堆昂貴的廢鐵。軍方僅保留了8套系統留作紀念。

  八  美國F-89J“蝎”式戰鬥機

  最牛截擊機 首次空射核火箭

  如果有人問,有史以來威力最為強大的截擊機是什麼?你千萬不要在現代戰機中選擇,因為有一隻“蝎子”已經穩穩地佔據了這個位置,這就是美國F-89J“蝎”式戰鬥機——它的撒手锏竟然是空空核火箭!

  1947年前蘇聯首次公開展示圖-4轟炸機,這意味著蘇聯人隨時可能把核武器投向美國本土,而此時美國還沒有對付這些轟炸機的全天候噴氣式截擊機。

  為了應付這種尷尬局面,1948年6月,諾斯羅普公司研製的XP-89齣廠,8月16日首飛,代號改成了F-89。1957年7月19日,F-89J進行了帶核彈頭的空空火箭——MB-I“妖怪”火箭的首次試射,一架F-89J在猶卡核試驗靶場上空發射了一枚“妖怪”,彈頭由地面控制在4600米高空引爆。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從飛機上發射帶有核彈頭的空空火箭。但F-89J是冷戰階段遠程核打擊威懾下的産物,因此註定短命。1959年7月,超音速的F-101B和F-102A逐漸將其取代。至此,“蝎子”壽終正寢,它一共生産了1052架。

  九  美國B-58“盜賊”

  超音速轟炸機,“寡婦製造者”

  在1961 年的巴黎航展上,有一架飛機與眾不同,它創造了新的跨越大西洋的速度紀錄,擁有一副巨大的三角機翼以及四個巨大的發動機吊艙,最奇特的是機腹下那個碩大的吊艙。這就是世界上第一種超音速轟炸機——B-58“盜賊”。“盜賊”令人震驚,它可以比可能遭遇到的戰鬥機飛得更快、飛得更高。B-58 擁有創紀錄的爬升速度,被形容為“像火箭一樣”。然而,“盜賊”同樣也是一架難以操縱的飛機,總共 116 架的 B-58,在事故中損失了26 架,有 36 名機組乘員因此喪命。

  B-58 是令人驚異的戰機,但運轉、維護的費用實在是太昂貴了,維持兩個B-58 聯隊的費用,可以維持 6 個 B-52 聯隊。1969年11月5日,編號59-2446的B-58進行了最後的一次飛行,目的地是美軍戰機的“墳場”——戴維思蒙坦空軍基地。

  十  日本I-400系列潛艇

  未戰先降的二戰“潛艇之王”

  日本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著手研製可攜帶戰機的大型潛艇,經過20年的實踐後,日本人終於造出了令他們自豪的I-400系列潛艇。I-400 級潛艇是二戰時期最大的、也是直到20世紀60 年代核動力潛艇建成前最大的潛艇,攜帶的燃料足以繞地球航行一圈半。

  1943年1月開始投入建造,日本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希望建造18艘以轟炸美國大城市,不過隨著山本1943年4月殞命,計劃流産。I-400和I-401在1944年底前建造完成,1945年3月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小澤治三郎做出了一個冒險的決定,準備利用“兩兄弟”裝載“晴嵐”戰機攜生物武器襲擊美國西海岸城市,以報復美國對東京的轟炸,陸軍參謀長重光葵獲悉後命令由對美國發動細菌戰轉為控制巴拿馬運河。但剛駛出100多海裏就遇水雷,好不容易返港修理後駛出日本,又接到命令先拔美國人設在日本四島附近的“釘子”。返回路上,意外再次發生:為I-400潛艇提供能源補給的I-13潛艇不聲不響地沉沒。這造成的後果是,I-400無法接收清晰的電臺信號,與I-401失去了聯絡。“兩兄弟”沒能按預定計劃會合,只好把攻擊計劃推遲到8月25日。但8月15日日本投降,兩艦接到命令返國。在美國人趕到前,日本官兵破壞了艇上所有戰機、密碼、日誌、秘密文件,之後才浮出水面投降。

  雖然只是兩具“空殼”,盟國專家仍表示,在同等級別的潛艇中,盟國無能出其右者。蘇聯人要求到潛艇上“看看”,心事重重的美國人匆匆炸沉了兩艘潛艇。2005年3月,I-401的遺骸在太平洋瓦胡島附近海域被發現。

責任編輯:張洋

熱詞:

  • 俾斯麥
  • 虎王
  • 大鳳
  • 坦克殲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