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中國海軍第一艘導彈驅逐艦“濟南”艦退出現役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1日 13: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再見,105!

  105艦“濟南”號,大連造船廠製造,1968年12月24日開工建造,1970年7月30日下水,1971年12月31日服役,為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導彈驅逐艦的首艦。後在該艦又完成了051型驅逐艦加裝艦載機和防空導彈系統等新技術的試驗。

  11月13日,海軍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與海軍博物館舉行簽字交接儀式,宣佈“濟南艦”走完36載歷程,光榮退役,歸屬海軍博物館榮譽展出。濟南艦是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代導彈驅逐艦。圖為戰艦告別母港。王松岐攝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7年11月13日上午,38歲“高齡”的“濟南”艦(舷號105)披紅挂綠,靜靜泊靠在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軍港碼頭。

  像一位功勳卓著、歷經滄桑的老兵,今天,老兵就要退役,告別它征戰了36年的萬里海疆了。

  曾經戰鬥在這艘功勳艦上的水兵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年輕的士官、擔當重任的軍官、白髮蒼蒼的老艦長……他們齊聚在105艦上,送別這位曾經朝夕相處的老戰友。

  上午10時整,退役移交儀式開始。

  某驅逐艦支隊總工程師許玉國主持儀式,這位和105艦打了多年交道的裝備專家,奉命宣讀了105艦退役調撥的通知。退役後的105艦將交付青島海軍博物館展覽,其晚年將用另一種方式為國防建設貢獻力量。

  隨著支隊裝備部部長鄭林與海軍博物館張弋處長在艦艇退役交接書上簽字互換,官兵們的眼角濕潤了。從此時起,105艦正式退出人民海軍現役。

  撫摸著導彈發射架,望著略顯斑駁的艦體,被邀請來參加儀式的105艦首任艦長劉子庚感慨萬千,時光仿佛又回到那段崢嶸歲月。

  里程碑意義的誕生

  上世紀60年代,驅逐艦已問世半個多世紀,但在人民海軍的戰鬥序列裏,還沒有一艘國産驅逐艦。我們引以為榮的仍然是從前蘇聯進口的“四大金剛”:“鞍山”艦、“撫順”艦、“長春”艦、“太原”艦。

  1968年,我國開始設計製造自己的第一艘新型導彈驅逐艦——105艦。

  1970年,原“長春”艦艦長劉子庚被任命為105艦艦長。劉子庚帶領一幫人趕去船廠接收新裝備。望著船塢裏威武的戰艦外形,大家歡欣鼓舞。但由於當時的社會局勢,戰艦上的裝備儀器無法到位。他們主動協助科研和生産單位到各地去催接裝備,力爭讓戰艦早日下水。

  那年冬天,機電部門3名官兵去哈爾濱押運主機,正趕上歷史上少有的嚴寒,氣溫達到零下41攝氏度。官兵們帶的饅頭和水都凍成了冰疙瘩。由於火車拋錨,兩天兩夜的路走了八天七夜。當主機運到船廠時,極度疲倦使他們昏睡了好幾天。

  就這樣,要圖紙,催儀器,接裝備,105艦艦員的足跡踏遍了大半個中國。

  105艦的誕生,在我國驅逐艦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它是人民海軍擁有的第一種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大型水面艦艇。

  現代化的裝備需要高素質的人才,當時大部分艦員的文化水平比較低。“沒有教員,我們就利用科研人員和工人師傅到艦上安裝和調試的機會,請他們講課。”艦員們學習的熱情讓劉子庚至今記憶猶新,“大家半年學完了正常3年學習的內容,總長度50多公里的管路、900多個閥門,戰士們硬是全部記熟背了下來。”

  憑著一股子拼勁兒,很快,105艦艦員不但可以熟練操縱艦艇,而且編寫出各種條令制度,摸索出一套管理新型驅逐艦的方法,為後續艦艇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擔當開路先鋒

  首艦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試驗,為後續艦的改進積累經驗。在105艦上任過職、如今是某驅逐艦支隊支隊長的魏鋼參與過多次海上試驗。

  一次,軍艦正在高速倒車試驗,突然從機艙裏傳來嘶叫聲。鍋爐區隊長孫洪考憑著自己的經驗判斷,肯定是蒸汽管路破裂或閥門鬆動,如不及時處理,300多攝氏度的高壓蒸汽將對人和機器造成極大威脅。

  孫洪考披上石棉布衝到底艙,胳膊碰到滾燙的管路,立即被燙起一串水泡。霧氣騰騰中,他終於摸到那只正在噴氣的閥門,使勁把閥門關上,避免了一場重大事故。

  試驗任務相當一部分是極具風險性的,有時為了驗證一個數據,他們時常在十級以上大風浪中反復測試,在險灘暗礁中日夜忙碌。

  一次,軍艦在某海區進行高速測速試驗,當時有兩種方案可供選擇:一是向左轉向,那裏海域寬闊,安全可靠,但離測速標較遠,數據準確性差;二是向右轉向近岸航行,危險性大,但離測速標近,數據準確。

  劉子庚下達了向右轉的口令。

  記錄組的同志抓緊時間記下一個個珍貴的數據。突然,由於高速震動,舵機失靈,戰艦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朝岸邊一個小島衝去。這時,艦長果斷命令緊急倒車。當艦停下來時,離小島僅有二鏈左右,在場的同志無不捏了一把汗。

  舵機修復後,劉子庚下令按原定航線繼續測試,直到取得了精確可靠的數據。

  試驗是艱難的,在試驗中發現問題並正確解決問題更難。

  105艦在高速試航中發現震動非常嚴重。有人提議,請下放在造船廠的我國力學專家錢令希教授來幫忙。錢教授早年留學美國,回國後在建造武漢大橋、南京大橋時,曾遇到幾個力學難題,都是他幫助解決的。

  軍艦高速航行中,錢教授從艦首一個艙室一個艙室檢查。他手上沒什麼高級儀器,只是戴著一雙手套。4個小時過去了,教授從艦首到艦尾每個艙室都查看了幾遍。

  分析會上,錢教授説:“軍艦整體結構是好的、合理的,但有先天不足的地方,鋼板薄,而機器功率大,速度高,因而産生了強烈震動。解決艦體震動的辦法是從內部加固艦體。”

  “奇跡”出現了,經過加固的戰艦從低速加到高速,震動大大減輕,機艙設備在高速時能正常運轉,經過專家測檢,各項數據完全符合國際指標。

  望著這位神奇的教授,劉子庚激動地説:“將來如果要寫艦史,我們一定要把您的貢獻寫進去。”

  上世紀80年代末,為了適應新的任務需要,105艦進行了艦載直升機著艦工程改裝,並完成了艦載直升機著艦訓練、在直升機引導下實施導彈攻擊等9個課目的演練。到1994年國産第二代驅逐艦列裝後,105艦仍然完成了某新型對海導彈和對空導彈的研製試驗和批檢試驗。

  在現代化裝備試驗的險途中,105艦航跡遍佈渤海、黃海和東海,圓滿完成了1000多項新裝備試驗任務,獲得300多萬個寶貴數據,為人民海軍主戰艦的改進、定型、生産作出重大貢獻。1983年,中央軍委為105艦記集體一等功。

  鄧小平在105艦揮筆寫下18個大字

  作為第一艘國産驅逐艦,105艦自然承載著諸多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殷切期望,鄧小平、葉劍英、李德生、朱德、王震、肖勁光、張愛萍、劉華清、趙南起等領導同志先後視察檢閱105艦。

  1973年9月20日,劉子庚艦長接到命令,105艦將進行海上導彈打靶表演。屆時,葉劍英元帥將前來觀看。

  不久,在海軍副司令蘇振華陪同下,葉劍英元帥登上了軍艦。葉帥饒有興趣地察看了105艦。他還詢問了外國海軍導彈化的進展情況。老帥對世界軍事技術新進展的關注給劉子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4時20分,劉子庚拉響戰鬥警報。導彈帶著橘紅色的尾焰衝出發射筒,貼著海面疾飛,一聲巨響,海面上騰起一股沖天火光濃煙。檢測人員報告:“導彈直接命中目標!”立在駕駛臺上拿著望遠鏡的葉帥興奮地説:“好!”

  隨後兩天內,105艦又發射了3枚導彈,全部命中靶艦。4發4中的成績,使葉劍英元帥十分高興。他對水兵們説:你們要來個猛進!要趕上去。猛進才能趕上。你們要努力,趕上和超過發達國家。

  105艦的官兵們忘不了小平同志。1979年8月2日,鄧小平登上105艦,隨艦進行了長達6個小時的海防視察。

  在與官兵交談中,小平同志多次強調,海洋不是護城河,中國要富強,必須面向世界,面向海洋。隨後,他揮筆題詞“建立一支強大的具有現代戰鬥能力的海軍”。18個遒勁的大字,為人民海軍從近海走向遠洋指明了新的航向。

  水兵與盲童的約定

  有一個古老的傳説,一群仙鳥曆盡艱辛,從九天尋來仙水,飛臨人間,使無數盲人重見光明,這種鳥後來被人們稱作重明鳥。青島市盲校的學生們不一定會遇到重明鳥,但他們遇到了一群重明鳥般的水兵。

  1975年,105艦與青島盲校結成軍民共建單位。從此,每到週末,一群藍披肩、黑飄帶的水兵會準時出現在校園內,陪盲童一塊散步談心,一起唱歌娛樂,幫盲童洗衣理髮、剪指甲、拆洗被褥。每逢開學,盲校的操場上都會出現一群身著水兵藍的教官,他們為盲童軍訓,教隊列動作和被裝整理。每到放假,還是一群水兵牽著盲童出現在車站、輪渡碼頭,拿行李、買票、送站。

  鋼鑄的戰艦流水的兵,水兵換了一茬又一茬,盲童也換了一代又一代,但105艦官兵對盲童的愛沒有變,與盲童的約定沒有變。雷達技師曹佃秋轉業青島後,還常常幫助盲童修理收音機。老戰士聶長安復員後,常給盲童來信,並把自己一支心愛的笛子贈給盲校。

  2004年9月,青島盲校的學生吳春苗在第十二屆殘疾人奧運會上獲得了200米短跑冠軍和100米短跑亞軍的好成績。105艦的官兵得知後歡呼雀躍,艦黨委立即給她發去賀電,並派副艦長李大軍到學校祝賀。

  水兵與盲童的故事感動著每一位走近105艦的人,簽字儀式結束後,海軍博物館館長薛龍奎握著魏鋼支隊長的手説:請支隊官兵放心,我們一定把105艦的光榮傳統繼承下去,把105艦打造成海軍博物館青少年愛心教育的亮麗名片。

  參加完儀式,歷任艦長、政委和留守艦員合影留念,這是留守艦員們最後一次以105艦艦員的身份合影。

  走上碼頭,回望戰艦,艦員劉顯福喉頭有些哽咽了,再過幾天他就要退伍走了,“當第一代艦員是幸福的,當末代艦員是遺憾的,因為要承受告別的痛苦,但不管走到哪,105艦都會留在我心裏。”

  “八一”軍旗已經從105艦降下,功勳戰艦告別壯麗航程,它將在國防教育的戰場上開闢另一道閃光的航跡。

  威武的戰艦,人民不會忘記你,水兵不會忘記你,那一次又一次披波踏浪,將永遠銘刻在人民海軍的發展史上。

  一聲汽笛響徹在海天間,敬禮,“濟南”號!

  “老兵不死”,它只是暫時離開了戰場。再見,105!

戰艦檔案

  海軍“濟南”艦,舷號105,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導彈驅逐艦首艦,1969年在大連造船廠下水,1971年正式加入人民海軍戰鬥序列。最大長度132米,最大寬度12.8米,最大排水量3800噸,最大航速38節,作戰半徑1400海裏,抗風能力12級。主要武器裝備有三聯裝艦艦導彈發射架兩座、雙聯裝130毫米口徑平高兩用火炮1座、雙聯裝37毫米口徑高炮3座。

責任編輯:張砥

熱詞:

  • 105艦
  • 艦艦導彈
  • 濟南
  • 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