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二炮多種型號導彈聯動攻防 "中軍帳"增設專家席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7日 10: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該基地"數據判讀中心"專家在指揮所輔助決策。 李鴻林攝

  戰爭的引擎是技術

  -未來一體化作戰,是全程體系對抗,戰場已無"前方""後方"之分,主戰分隊未必在前方,保障分隊未必在後方,主戰與保障不再有楚河漢界。

  -過去被稱為"戰場保姆"的導彈技術專家,如今走進"中軍帳",成了指揮員的決策智囊,把訓練場變成了技術與戰術融合的大實驗室。

  -戰爭的引擎是技術。導彈肚子裏增加的元器件、數據庫裏增加的信息,不是簡單的硅片和數據。我們目力所及的是物質,融入作戰潛意識裏的是能力。

  "中軍帳"增設專家席位,指揮員有了新智囊

  盛夏時節,南國密林,硝煙乍起,一場多種型號導彈聯動的攻防戰劍拔弩張。

  走進基地指揮所,凝視一張張實時刷新的戰場態勢圖,"數據判讀中心"14位技術專家正緊張地處理著一組組戰場信息,及時將一條條決策建議傳向指揮中樞。

  這是該基地"中軍帳"新增設的"外腦"。過去被稱為"戰場保姆"的導彈技術專家,如今搖身一變成了指揮員的決策智囊。

  "外腦"成員,陣容強大:某旅總工程師李析微,第二炮兵導彈專家,11次參加實彈發射,3項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獎;某旅技術營二級軍士長王忠心,全軍愛軍精武標兵,精通3種型號導彈……

  突然,"數據判讀中心"大屏幕顯示:某型導彈操作出現異常,檢測控制儀上一個程序燈的閃爍時間比規程規定時間延長了0.2秒。李總工程師當場判定,導彈必須重新測試。此建議很快被基地指揮所採納。也正是對這0.2秒誤差的正確判斷,避免了一次重大安全事故。

  採訪中,正好趕上基地召開作戰會議。記者注意到,會議桌上新添了兩個技術專家的席位。這意味著,指揮所擬制火力突擊計劃多了一道"技術評審"程序。結果,導彈技術專家對作戰方案提出7處修改意見,被全部採納。

  當夜,導彈轟然出鞘,火力打擊效能比上一波次提高13.5%。

  保障群如影隨形,千里戰場難分前後方

  這是一次百里奔襲不見硝煙的全員全裝全要素拉動。

  偌大一個戰地指揮所內,自動化指揮裝備借助天然植被和偽裝網巧妙隱身。隨著某旅旅長李兆坤一聲令下,偽裝打扮的導彈裝備悄然出發,配合佯動的部隊聲東擊西,各保障要素緊隨左右。

  四野靜謐無聲,一路有驚無險。天剛破曉,發射分隊就佔領預定陣地,做好發射準備。環顧方圓數百里的"長劍列陣圖",記者發現,只要有部隊的地方,都有隱蔽偽裝、警戒防衛、裝備搶修、醫療搶救、通信指揮等保障要素如影隨形。

  這僅僅是前方與後方之變,接下來的是保障要素真正融入戰場前沿——

  子夜時分,剛剛收到前方捷報,"敵情"接二連三地冒了出來:"二營遭遇強電磁干擾""四營有可疑車輛跟蹤"……

  指揮所立即下達命令:"保障分隊全要素出擊。"記者登上某裝備車,無形戰場的激烈對抗立刻展現眼前:一排排儀器儀錶信號燈頻頻閃爍,無線電臺、微波天線和衛星接收站時而工作、時而靜默,通信參謀不停地變換著組網方式和信息加密手段;偵察參謀根據衛星臨空預報,實時向營指揮員發出"燈火管制""無線電靜默""疏散車隊隊形"等各種指令……

  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信息化條件下導彈作戰伴隨保障的特點,在這裡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信息採集員現身沙場,小數點也出戰鬥力

  "科長,這是消防車最新靜態檢測數據。"參演某旅作訓科李參謀將裝備車基本信息表遞給科長孫永。接過信息表,孫永轉身與專家一起展開分析論證。

  "要想使寶貴的訓練資源産生最大的訓練效益,就不能為演練而演練,必須為演練過後的戰鬥力持續提升留下一筆財富。留什麼?留數據!"基地參謀長李友成言簡意賅。

  正是基於這一認識,該基地每次演練,信息採集員都走向演兵場。記者打開基地戰時數據庫,各種動態數據一覽無余:從訓練數據到戰場數據,從裝備技術數據到各種保障數據,各種數據紛繁複雜又井然有序,指揮員可以信手拈來。

  記者發現,信息採集員並非專職人員,從一線操作號手、指導把關人員,到各類保障人員,大家都可成為"兼職採集員",很多參演官兵都把採集和驗證數據當成了一種作戰習慣。

  一週下來,某旅從各項準備到機動行軍,從展開訓練到載譽而歸,3台攝像機、5台照相機和無數張表格始終全程伴隨,共採集、驗證數據2600余組。

  小數點裏也能出戰鬥力。有例為證:某野戰醫療隊每天對參演官兵進行一次健康數據採集,據此提出膳食、作息等建議,使參演官兵不到3天就完全適應了當地野外惡劣環境。(魏 兵)

  意猶未盡

  技術決定戰術

  -第二炮兵某基地司令員 周亞寧

  技術與戰術融合,技術決定戰術,這是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的生動特徵。

  在戰略導彈部隊戰鬥力鏈條上,技術幹部一度與保障人員劃等號,能保證導彈打得出去、打得準即可。但在現代戰場,技術與戰術緊密融合在一起,有什麼樣的技術手段,決定能打什麼樣的戰爭,技術與戰術的關係猶如哲學範疇的物質與意識一樣,具有不可倒逆的強制性。

  未來戰爭有什麼樣的武器打什麼樣的仗,謀略只能對技術運用起完善和補充作用。這是大勢所趨,現階段我們即便難以完全做到技術先行,起碼也應做到技術與戰術"齊步走"。(梁蓬飛 余文武 余俊成)

責任編輯:魏錚

熱詞:

  • 中軍帳
  • 導彈作戰
  • 攻防
  • 體系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