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軍魂》第七集 新起點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7日 12: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950年10月4日清晨,中央軍委的一架專機從北京飛往西安,緊接著又于當日下午返回北京。這架專機只接回了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時任軍委副主席兼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的彭德懷。

    這時,隨著新中國大陸領土和海南島的解放,人民解放軍的光榮使命已經從奪取政權轉向鞏固國防,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肩負起保衛國防、建設國家的重任。

    郭志剛 軍事科學院 研究員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時,還有許多地方沒有解放,所以人民解放軍繼續向全國進軍,完成解放全國的任務。到了1950年的6月,全國大規模的戰爭基本結束,我軍的職能使命轉變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

    當時主持西北工作的彭德懷,也正在忙於審閱西北地區三年經濟恢復的建設計劃,他認為中央急召自己回京一定是商討建設大計。然而,中共中央對他的一項新任命,卻完全出乎彭老總的意料。

    1950年的“十一”,是新中國的第一個國慶節。但就在這一天,美國政府不顧中國總理周恩來在9月30日發出的“不要越過三八線”的警告,悍然下令美韓軍隊越過三八線大舉北進。也就在這一天,金日成首相代表朝鮮黨和政府致函毛澤東,請求中國出兵援助朝鮮人民軍作戰。

    入夜,天安門廣場的焰火還在怒放,“出兵朝鮮”已成為中共中央的緊迫議題。為了挽救朝鮮危局,保衛中國的安全,維護亞洲和世界和平,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在10月2日中央常委會討論志願軍司令員人選時,毛澤東提議:“出兵援朝已是萬分火急,我的意見還是彭老總最合適。”

    對於中共中央的決議,彭德懷毅然領命,並説出了自己考慮再三的決心:“出兵援朝是必要的,就算是打爛了,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如果讓美軍擺在鴨綠江邊,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藉口。”

    從10月4日奉召回京,到10月19日率領志願軍首批出國部隊25萬人跨過鴨綠江,這僅僅只有15天的時間,被毛澤東幾次稱讚為“唯我彭大將軍”的彭老總,再一次用自己的行動樹立了“一切聽從黨指揮”的光輝楷模。

    【《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元帥如此,解放軍廣大指戰員也是如此。出兵朝鮮的命令發佈後,第13兵團10萬官兵堅決聽從黨的召喚,立刻從和平狀態轉入戰爭動員,在20天內完成部隊集結,兩個月內就從華南和中原千里轉進,準時到達東北地區的指定位置,義無反顧地奔赴朝鮮戰場。

    李建昌 國防大學 教授

    那時東線氣候非常惡劣,是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情況下作戰,部隊還是穿著南方那個衣服,南方(棉軍裝)棉花比北方少,北方是一斤半呵。就是在那個惡劣的情況下,但是打的是美國號稱王牌師的陸戰第一師。

    1950年11月1日,朝鮮東線雲山地區雲霧瀰漫,志願軍第39軍出其不意,對號稱開國元勳師的美軍騎兵第一師發起攻擊,激戰三晝夜,殲敵兩千余人。後來的《抗美援朝戰史》以這樣的文字記載了這次戰鬥:“在雲山地區重創美騎兵第一師,迫敵退到清川江以南。”

    汪洋 志願軍第116師 原師長

    打了以後,對美國的白宮震動很大,杜魯門的女兒專門有個回憶錄,回憶聽到騎兵第一師的失敗以後,他們的情緒就是想像不到,不可接受。

    從1950年10月下旬開始,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入朝作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連續發起了五次戰役,把兵臨鴨綠江邊的美韓軍隊打回到三八線以南,徹底扭轉了朝鮮戰局。曾經瘋狂叫囂“感恩節前結束戰爭”的美軍遠東總司令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解除了職務,無可奈何地結束了他“52年的軍事生涯”。

    在近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有290萬人入朝參戰,身為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彭德懷,雖然在解放戰爭中一直指揮第一野戰軍轉戰大西北,卻在朝鮮戰場上先後指揮了來自二野、三野、四野的各支部隊與強敵作戰。為了統一指揮、統一認識、統一步調、統一安排,中共中央決定,志願軍實行黨委集體領導制度,這就從領導制度上保證了各部隊的統一行動。同時,還要求黨支部的組織形式要適應各種不同的情況。

    楊貴華 軍事科學院 研究員

    在朝鮮戰場上為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做了一些具體的規定,採取了一些具體的措施。比如,在分散堅守陣地的單位,成立陣地支部;退守坑道的部隊,又成立臨時支部。就把不同單位建制的人員,在思想上、組織上形成一個高度統一的戰鬥集體。

    【故事片《上甘嶺》插曲:一條大河波浪闊,風吹稻花香兩岸……】

    這是伴隨電影《上甘嶺》在全國影響了幾代人的一曲英雄讚歌,而在當年上甘嶺的一號坑道,真實的故事卻是這樣的:一號坑道原是第15軍134團8連堅守的,後經不斷補充戰鬥人員,共有16個不同連隊的幹部戰士聚集到一起。為了統一指揮,上級就派了二營教導員進入坑道,以八連為主成立了臨時黨支部,重新組織起一支堅強的戰鬥集體。他們同其他退守坑道的連隊一起,在20多個晝夜主動向敵人出擊158次,殲敵2000余名,使佔領上甘嶺地表陣地的敵人寢食難安,最後配合大部隊反攻奪回了全部地表陣地。

    杜魯門的總統生涯在上甘嶺的炮聲中淒涼地結束了,艾森豪威爾以結束朝鮮戰爭的承諾當選為美國第34屆總統。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朝鮮停戰簽字儀式在板門店舉行。

    抗美援朝取得了全面勝利,但這場戰爭也引發了新中國領袖們更多的思考。就在朝鮮停戰5個月後,一次被稱為“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里程碑”的重要會議在北京召開——這就是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

    李建昌 國防大學 教授

    1953年12月召開的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提出了人民解放軍建設的總方針和總任務,就是要建設一支現代化的革命軍隊,要在5到10年間逐步實現武器裝備的現代化、編制體制的合理化、軍事制度和軍事訓練的正規化。

    為適應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需要,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于1954年4月頒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毛澤東在審閱這部《條例》時,特別提筆寫上“中國共産黨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條例》明確規定:“黨委統一的集體的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為黨對軍隊的領導制度。”這是在人民解放軍全面轉入和平時期軍隊建設的新起點上,黨領導軍隊的根本制度。

    1955年9月,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度,同時向有功人員授予勳章、獎章。當這一年的國慶節到來的時候,鮮花與彩綢共舞,將星與勳章同輝,這支身經百戰的人民軍隊以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嶄新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然而,正是在這歌舞昇平的和平年代裏,成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産黨和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另一種不同於“炮火硝煙”的嚴峻挑戰,毛澤東把這種挑戰形象地比喻為資産階級“糖衣炮彈”的進攻。

    楊貴華 軍事科學院 研究員

    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以解放軍某部八連的故事創作的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引起了毛澤東高度重視和思考。

    南京軍區某部八連本是一個普通的連隊,但自從進駐大上海的南京路後,這個連隊就變得不再普通。八連日夜守衛的這條南京路,過去是燈紅酒綠,現在成為最複雜的“考場”,八連這些從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的幹部戰士,能否還象戰爭年代那樣牢記宗旨,保持本色呢?

    王經文 南京路上好八連 原指導員

    在當時,毛澤東主席就講到,告誡我們全黨,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産黨人,在拿槍的敵人面前,他不愧是英雄,但是,在糖衣炮彈面前,很可能要當俘虜,或者要打敗仗。那麼怎樣才能經得起考驗,就是要堅持兩個“務必”。就是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繼續務必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所以八連一進城以後,嚴格遵守紀律,所以能夠在南京路上站穩腳跟,能夠發揚艱苦奮鬥,能夠拒腐蝕永不沾,這是很重要的。

    1963年4月,國防部授予連隊“南京路上好八連”的榮譽稱號。同年7月29日晚,以“好八連”為原型創作的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在中南海懷仁堂上演,毛澤東看得十分投入。兩天后的八一建軍節淩晨,他揮筆寫下了《八連頌》。

    好八連,天下傳。為什麼?意志堅。為人民,幾十年。拒腐蝕,永不沾……“南京路上好八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經受住了考驗,並以他們的故事證明:在和平年代只要保持和發揚光榮傳統,這支軍隊就能夠堅定不移地聽黨指揮,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建軍宗旨。

    毛澤東一生當中,曾多次論述和強調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産黨和人民軍隊的惟一宗旨。而一位普通士兵也的確堅定不移地用自己的行動執行了這一宗旨。他就是解放軍某部汽車連班長雷鋒。

    雷鋒生前是瀋陽軍區樹立的先進典型,撫順市的人大代表。他甘當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黨把自己擰在哪,就在哪閃閃發光。1962年8月15日,雷鋒在本職崗位上因公殉職,實現了“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的誓言。

    1963年2月中旬,在全國許多報刊自發掀起宣傳和學習雷鋒的熱潮中,《中國青年》雜誌社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

    邢方群《中國青年》雜誌 原主編

    大家越看雷鋒的事跡,越感覺到對他評價越高,感覺到最好請毛主席題詞。這樣才下決心給毛主席寫信,信大概是二月十五、六號發的,送到中南海西門。

    就是在這間屋子裏,這張書桌上,毛澤東揮筆寫下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

    【1963年3月6日《新聞簡報》(片段)】

    3月6日,雷鋒班全體同志在學習雷鋒大會上,光榮接過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副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總書記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

    在撒滿春光的中國大地上,雷鋒的名字迅速傳遍全國,雷鋒精神成為人民軍隊光榮傳統在和平年代的延伸和發展,沿著雷鋒的足跡,人民軍隊的行列中又成長起王傑、歐陽海、劉英俊等一大批英模人物。

    這是人民解放軍在毛澤東時代的最後一次國慶閱兵式。

    在這支牢記宗旨、堅持為人民服務的鋼鐵行列中,必然聳立起新的歷史條件下的軍魂意識;在這支經過十年建設、已擁有陸海空諸軍兵種的現代化軍隊的鏗鏘腳步中,你仍然可以聽到“一切聽從黨指揮”的歷史足音。

    然而,1959年又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年份,新中國將要走過一段“發奮圖強、自力更生”的艱難歲月。

    楊貴華 軍事科學院 研究員

    過去的老大哥突然翻臉了,專家撤走了,在短短一個月中,數百份協定和合同被撕毀,一些正在建設的工程被迫下馬。所以,中央軍委關於“發奮圖強,自力更生,突破尖端,兩彈為主,導彈第一,建立現代化的獨立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的國防工業總方針,就是這樣提出來的。

    聽從黨的指揮,人民解放軍又迎難而上,一支支英雄部隊轉向國防工業建設的新戰場。

    1959年5月下旬,張蘊鈺將軍率領5萬大軍開進荒無人煙的羅布泊,開始在大漠深處建設原子彈試驗靶場。就是從那個時候起,一支支部隊開進這片沙漠,陸續修建起導彈實驗基地、火箭實驗基地和衛星實驗基地。

    與此同時,聶榮臻元帥、張愛萍上將等一批開國將帥挂帥出征,指揮著全國900多個工廠、院校和科研單位,圍繞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展開了代號“596”的科研大會戰。並從此開始,相續指揮了氫彈會戰、導彈核武器會戰和衛星會戰,中國西部亙古荒寂的大漠深處,不斷傳來驚天動地、震撼世界的聲音——

    聽從於黨的召喚,起步于困難時期。今天,回首新中國國防工業的每一項開創性事業,人們幾乎都能發現人民軍隊的將軍和官兵們的身影,他們以對黨的忠誠和信念的力量,讓蘑菇雲升騰、火箭轟鳴。

    他們在鑄就國防核盾牌的同時,也為和平年代裏“一切聽從黨指揮”的軍魂意識鑄就了新的時代名稱——這就是“兩彈一星”精神!

    1988年10月,鄧小平在參觀剛竣工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時,感慨地説:“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這位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發出這番感慨時,中國共産黨和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已經踏上了新的里程。

責任編輯:汪蛟龍

熱詞:

  • 《軍魂》第七集
  • 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