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分析稱美擔憂撤阿後塔利班反攻將謀求永久駐軍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7日 09: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美軍駐阿富汗巴格拉姆空軍基地

  本月2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將從下月開始從阿富汗“穩步”撤軍,美軍在阿富汗的主要任務將從作戰轉為支持。此時,阿富汗的戰火已經燃燒了近10年。

  當初,美國宣稱要把阿富汗改造成民主樣板進而建成美國的前沿戰略基地,但這樣的宏圖偉略似乎已經不復存在,他們如今只想體面地離開。

  奧巴馬宣稱,阿富汗“戰爭浪潮正在退卻”,“不遠處已經可以看到和平之光”。但在塔利班眼裏,美軍的“穩步”撤離意味著“節節敗退”,給他們帶來勝利的“曙光”。那麼,美軍撤離後將留下一個什麼樣的阿富汗?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專題文字/趙海建

  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自2001年10月開打以來已接近10年,其間經歷兩屆美國政府,延續時間超過越戰,成為美國最為曠日持久的戰爭。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總共投入兵力近10萬,已有1600多名官兵喪生,數千人受傷,投入的軍費已超1萬億美元,使得這場戰爭成為美國花費資金最多的戰爭。

  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郭憲綱看來,美國的處境非常尷尬,阿富汗已經成為它的一個泥潭。天文數字的國債、經濟復蘇脆弱、失業率長期超過9.1%……這些美國人眼下最關心的經濟議題將成為明年總統選舉主題,且選民正對阿富汗戰爭失去耐心。

  多數民眾已厭倦

  在打死“基地”頭目本拉丹後,多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支持從阿富汗大幅撤軍的美國民眾比例創下新高。皮尤研究中心6月21日公佈的民調結果顯示,56%的美國人支持儘快從阿富汗撤軍,這為該機構開始此項調查以來最高水平。

  即將離任的美國國防部長蓋茨當天就美國厭戰的問題發表講話説:“這種不滿,以及經過10年産生的厭戰情緒,沉重地壓在我們所有人身上。”

  20日召開的美國市長會議也通過決議,要求政府和國會立即結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將錢用於國內所急需,“建設巴爾的摩和堪薩斯城的橋梁而非巴格達和坎大哈的橋梁”。美國市長會議上次通過類似決議是40年前呼籲結束越南戰爭。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亞非所第三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傅小強認為,阿富汗戰爭是一場美國耗不起的戰爭,每年軍費高達千億美元,而阿富汗的年均國民生産總值才不足百億,投入産出不成比例。如何減少戰爭成本和耗費,向一場低成本的反恐戰爭轉型,也是美國要退的現實考慮。

  撤軍正中塔利班下懷

  在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的眼中,美軍的“穩步”撤離意味著“節節敗退”,給他們帶來勝利的“曙光”。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本月20日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當前聯軍在阿富汗南部取得了一定進展,將塔利班從其一度控制的一些地區清除了出去,但聯軍和阿富汗安全部隊能否守住這些成果卻很難預料,尤其是聯軍將在2014年全部撤出,塔利班捲土重來的可能性更大。報告認為,阿富汗戰爭並不像一場已持續9年多的戰爭,而更像一場持續一年的戰爭連續重來了9次。每年都是一樣的“劇情”:聯軍取得進展,塔利班捲土重來。

  塔利班或重新掌權

  有分析認為,今年撤出1萬美軍或許不會對阿富汗戰局造成重大影響,但在明年夏天之前再撤出2.3萬人,卻會讓駐阿美軍在每年戰事最激烈之時不得不面對捉襟見肘的困境。一些軍事專家指出,加快撤軍顯示奧巴馬政府認定已無法達到最初的目標,更傾向於進行突襲拉丹式的小規模、集中性的反恐行動。

  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朱鋒教授看來,美國撤軍的心理底線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未來的阿富汗可能會被塔利班重新奪回權力。

  為此,美軍和卡爾扎伊政府紛紛向塔利班伸出了橄欖枝。事實上,進入6月份以來,塔利班開始收到越來越多的和解信號。聯合國安全理事會6月17日通過分別制裁“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決議。美國國防部長蓋茨19日承認,美國正在接觸阿富汗塔利班。但他判斷,這種接觸短期內難見成效。

  還有分析師認為,拉丹死後,阿富汗塔利班可能會重新考慮與“基地”組織的關係,塔利班有可能會發生路線轉變,轉而尋求與政府和解。

  塔利班手裏不差錢

  朱鋒教授表示,美國這10年花了巨大的精力、時間和金錢都沒有拿下阿富汗的根本原因在於,塔利班生存的社會和政治基礎不是靠美國的先進的軍事裝備和10萬大軍就可以去搞定的。

  阿富汗現有人口3100萬左右,其中第一大民族普什圖族約佔40%。塔利班成員主要來自普什圖族。普什圖族主要居住在阿南部、東部、東南部地區,由於歷史和宗教原因,該地區的普什圖人對部族的歸屬意識遠高於對國家和政府的認同。塔利班發源於此,主要活動於此,有較廣泛的社會基礎。

  今日的阿富汗塔利班手頭並不缺錢。據阿內政部緝毒局的一名高級警官講,阿富汗的罌粟98%産自塔利班控制區,每年從毒品交易中,塔利班能有5億美元左右的收入,這成了支撐塔利班運行的最主要經濟來源。借助販毒收入,塔利班購置了大量輜重和高精尖軍事裝備。據報道,塔利班付給戰鬥人員每天多達12美元,而阿富汗政府軍每天的軍餉僅4美元。

  撤軍留下“安全真空”

  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6月23日歡迎奧巴馬宣佈的駐阿美軍撤軍時間表,稱阿富汗年青一代將擔負保衛國家的責任。但一些阿富汗政治分析人士認為,美軍在阿方安全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匆忙撤離,將在一定程度上給阿富汗留下安全真空,造成當地安全形勢惡化。朱鋒教授也表示,美軍一撤,塔利班的政治和社會基礎將繼續壯大,而卡爾扎伊政府只能僅僅限于喀布爾這樣的首都地區。可以説,離開了美軍和其他國家軍隊的庇護,卡爾扎伊政府什麼都不是。

  難建可靠部隊

  10年戰爭,阿富汗民眾死亡數以十萬計,至今仍不斷有平民在多國部隊空襲中喪生。美國大兵可以一撤了之,但阿富汗民眾仍然需要面對困弱的政府、凋敝的經濟和動蕩的安全局勢。事實上,美國五角大樓向國會提交的一份報告稱,在阿富汗全國121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只有29個忠於現政府。

  阿富汗議員拉馬讚朱馬扎達稱,就目前而言,阿富汗仍需要美軍的存在,需要他們幫助訓練阿富汗安全部隊,協助阿方開展軍事行動,清剿塔利班,以最終順利實現安全防務職責的移交。事實上,卡爾扎伊在2009年12月8日會晤到訪的美國國防部長蓋茨時就曾表示,阿富汗尚需美國安防援助15年至20年。

  奧巴馬政府曾宣稱,美國正在實現建設一支有效的阿富汗雇傭軍和一支能夠加強現有的喀布爾政權的警察部隊。但實際上,五角大樓誇大了阿富汗部隊的能力。不少美軍軍官選擇誇大其指揮的阿富汗政府軍的戰績,目的是尋求晉陞和得到軍功章。

  據報道,在阿富汗戰場,阿富汗政府軍減員達50%以上,逃兵的比例不低於20%,對此美國軍官也已承認。也就是説,許多被招募的阿富汗人在收到錢和武器後,又回到自己的村莊。不少人還利用他們受到的軍事訓練,與塔利班成員“打成一片”,這導致塔利班對不少美軍部隊的活動非常了解。

  撤軍同時謀求長期駐軍

  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亞非所第三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傅小強看來,美國要“退”出阿富汗,是大勢所迫。但與此同時,美國要繼續“留”在阿富汗,也是大勢所需。

  尋求低成本方式“留”

  經過在阿富汗戰場的10年摸索,美國發現阿富汗有兩個“不可為”:一是幫助阿重建不可為,在阿建立“西式民主”只是幻想,即使美軍再駐紮10年或20年,重建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二是爭取阿民心不可為,阿富汗人民不可能轉向駐紮本國的外國軍事力量,歷史上也沒有此先例。因此,轉換思路以低成本、低代價方式謀求“留”,已成為美國的必然選擇。

  他解釋説,近來美國在這方面頗下工夫。首先,美國正在爭取與阿富汗政府談判簽署戰略合作夥伴條約,力圖以法律形式保障美在阿駐軍權利和既得利益。

  其次,美也加強了在阿軍事基地的建設投入,以巴格拉姆、坎大哈等基地為核心,編織地區軍事基地網,一些工程項目的合同建設週期早已超出2014年年底的移交日期,長駐之心昭然。

  對阿掌控力並未削弱

  再次,美國已計劃今年10月底之前使阿安全力量超過30萬,逐步增派軍事顧問,轉向反恐特種作戰,降低直接參戰部隊數量,最終達到“以阿治阿”的目的。

  此外,美國還擬加強地區國家協調機制建設,以減輕周邊大國對美在阿富汗的戰略疑慮,推動大中亞戰略發展。

  傅小強認為,表面上看美國在阿富汗推行的是“退出戰略”;實際上,美國仍在千方百計地保留和鞏固在阿富汗的既得利益,長期駐軍的考慮並未改變。此次撤減兵力只是策略調整和戰術考慮,不是退縮,更不是完全退卻。美國對阿富汗的掌控力度並未削弱。

  歷史回顧

  阿富汗:“帝國的墳墓”

  充滿槍炮和仇恨的阿富汗在歷史上曾經是許多帝國的災難,被稱為“帝國的墳墓”。

  在美國之前,英國和前蘇聯都曾入侵阿富汗。英國人曾在1838、1879和1919年三次企圖征服阿富汗,3次落敗,現代戰爭史學家伯特力布羅根形容這3次入侵是“帝國史上最大的災難之一”。他同時感嘆前蘇聯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之前“沒有讀過阿富汗歷史”。

  英帝國:

  3次侵略3次失敗

  1838年,英國以阿富汗拒絕和大英帝國締結反對波斯和沙俄的同盟作為藉口,出兵入侵阿富汗。次年8月英軍完全攻陷了首都喀布爾,但不到兩年,阿富汗人頑強的遊擊戰迫使英國于1841年撤出阿富汗。

  1878年11月,英國以赴喀布爾使團受阻為由挑起戰爭,派兵約4萬人兵分3路侵入阿富汗。1881年,英國被迫從阿撤軍。

  1919年5月,英軍向開伯爾山口發起進攻,第三次挑起戰端。阿軍約3萬人分3路迎擊,一度挫敗英軍。同年8月8日,英國承認阿富汗獨立。

  前蘇聯:

  10年侵略成永久之痛

  1979年12月27日晚,前蘇聯軍隊突襲喀布爾。隨後,早已部署在蘇阿邊境的蘇軍長驅直入,佔領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幹線,並扶植了親蘇政權卡爾邁勒政府。這種做法從根本上説是企圖變阿富汗為蘇聯的“衛星國”。

  然而,前蘇聯沒有料到的是,它陷入了一個難以自拔的泥沼。1985年,新上任的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對阿富汗戰局也感到不滿,他要求在一年內必須解決問題。前蘇聯開始向阿富汗大幅增兵,總兵力接近11萬人,新增加的兵力大部分是作戰能力更強的特種部隊,但這依然沒有挽回前蘇聯在阿富汗的敗局,直到1989年,蘇軍也沒能完全佔領阿富汗。

  蘇軍侵阿10年,傷亡累計高達3.5萬人,耗資多達400億美元,背上了沉重包袱。與此同時,國際輿論強烈譴責前蘇聯的侵略行動。在阿富汗人民的抵抗下,前蘇聯1989年2月被迫從阿全部撤軍。

責任編輯:汪蛟龍

熱詞:

  • 塔利班
  • 駐軍
  • 特種作戰
  • 美軍部隊
  • 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