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黃海前沿紀行——探訪獐子島與廣鹿島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8日 16: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獐子島觀通站擔負著重要軍事任務,無論天氣多麼惡劣,值班也必須照常進行,當接到大風警報後,站裏官兵是如何進行防風部署的?他們又遇到了怎樣的麻煩?記者剛剛踏上廣鹿島,就被一輛驢車吸引住了。在現代化交通如此發達的今天,為什麼在這裡還會看到這樣原始的交通工具呢?在和高山湖水相伴的日子裏,駐守這裡的海防官兵的工作和生活是怎樣的?央視7套《軍事紀實》6月16日晚20:03分播出《黃海前沿紀行》第四集《獐子島與廣鹿島》,敬請關注。

    大風中勇敢的士兵

    黃海是毗鄰中國大陸的三大海域之一,有東海的一半,南海的十分之一大小,面積約38萬平方公里,它的東面和朝鮮半島毗鄰,西面、北面和祖國大陸接壤。2011年初春時節,我們《軍事紀實》攝製組從大連出發,依次探訪了老鐵山、海洋島、大黑山、獐子島、廣鹿島等海防前哨。在歷時22天、行程一千多公里的拍攝中,《軍事紀實》記者走近了海軍官兵的生活,感受了他們的戍邊情懷。本集我們帶您走近此行的最後兩站:獐子島和廣鹿島。

    離開了黃海前哨大黑山,我們乘坐客運交通艇抵達下一站——獐子島。獐子島距離大連市56海裏,屬於長海縣獐子島鎮,位於長山群島的南部,由獐子、褡褳、大耗、小耗等13個島嶼組成。這裡水産資源豐富,有“海底銀行”、“黃海明珠”的美譽。長達57.7公里的海岸線迂迴曲折,島上山峰林立,而在海拔150多米最高峰處,就駐守著海防部隊某部觀通站的官兵,這裡也是我們要探訪的目的地。

    走下客運交通艇,和每到一處新的海防前哨一樣,記者的心情同樣充滿了好奇。沒來獐子島之前聽説這裡兩個特點,一是風大,因此有很多好看的風力發電機,二是獐子島海參名揚天下。

    通過來客運碼頭接我們的班長安東的介紹,我們才知道,儘管獐子島隨時颳起的大風給官兵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但也同樣因為大風的原因,使這裡的風力發電成為島上的一個特色,不僅成為獐子島的一道風景,也成為補充島上居民和官兵們工作生活用電的一種方式。

    沿著這條盤山公路,我們開始趕往山頂的觀通站。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原本荒蕪的海島已經全然另外一番景象,除了四週被海水包圍,現在的獐子島幾乎和內陸的山地丘陵地區沒有太多的差別。漫山遍野的柞樹和縱橫纏繞的楓樹更是鋪滿我們的眼睛,X班長告訴我們,現在的季節不太好,等到秋天時,這裡將是一幅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美麗圖畫。但由於山道崎嶇的緣故,在這條公路上行車,也時刻充滿了風險。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行駛,我們終於抵達了海島官兵們工作生活的地方——觀通站。這裡擔負著對前方海域的觀測任務,一旦有不明船隻駛入相關海域,這裡的官兵們將會及時發現並鎖定每一個細微的目標,因此,他們可以説是海防部隊的千里眼和順風耳。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記者匆忙走進了官兵們每天戰鬥的崗位。沒有想像中的熱火朝天,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的靜悄悄,或許這就是海防官兵的真實生活,一切都那麼平淡,就像沒有起風的海面。由於保密原因,記者只能拍這些冰冷的機器,但在這些冰冷機器的背後,又何嘗不是蘊藏著海防官兵們的滿腔熱情呢。

    就在這時,值班班長在雷達屏幕上突然發現一條船快速向海島駛來。

    經過確認,觀測人員發現這是一條地方的客貨運輸船,而就在這條船上,還有官兵們從內陸城市裏採購的新鮮蔬菜等食品。為了保護獐子島海域,早在幾年前,當地政府不太允許在海島上發展農業生産,為了遵守這項規定,官兵們的生活用品只能定期從內陸採購。聽説新鮮蔬菜快要到了,觀通站的炊事人員趕緊下山取貨。

    取完食品,官兵們顧不上休息,就接到了大風警報。

    獐子島分為東西兩個海岸,我們現在所在的是東海岸,當地人也習慣稱這裡叫東獐。海平面上兩三公里之外已經出現了白色的浪花,這説明海上的風已經很大了。而我們從氣象臺得知的消息,今天黃海北部的風力達到六到七級,陣風八級。

    山腳下的風已經撲面而來,那麼此時位於山頂的觀通站是不是也會受大風的影響呢?乘坐軍用吉普,我們沿著蜿蜒陡峭的山路上山了。

    儘管官兵們已經習以為常,但對每一次的大風警報,依然高度重視。於是大家開始緊急部署,對雷達等設備進行檢查,確保每一個地方都穩固,不在大風環境下出問題,從而保證觀通站在任何環境下的戰鬥力。

    獐子島觀通站擔負著重要軍事任務,無論天氣多麼惡劣,值班也必須照常進行,而此時大風將至,站裏官兵迅速進入了防風部署。

    獐子島觀通站是一座兩層鋼筋混凝建築,我們看到雷達就架設在屋頂,遇到大風的時候,就要對這部扇形雷達進行加固。

    他叫胡守權,在獐子島已經工作了15年,是這裡資歷最老的班長。遇到大風天,加固雷達不是個小事,老班長的經驗正好派上用場。

    考慮到雷達必須按照側風方向加固,才不會兜風,因此捆綁雷達前,要先確定風向。

    就在戰友還在用儀器測量的時候,老班長已經準確判斷出了扇形雷達需要調整的方向,那麼他是怎樣做到的呢?

    “現在我手展開,手掌感覺到一個熱度或者涼度不一樣,這邊特別涼,這邊可能是濕的,手是濕的感覺特別涼,這邊就不是,可以對比一下,現在刮的是正北風。”

    接下來,給胡班長的任務是把繩子綁在房頂的欄杆上,但是把繩子係牢也不像我們想的那麼簡單,觀通站官兵都知道,獐子島的大風可是出了名的厲害。

    2008年的冬天,獐子島附近海域曾經出現過6到8米的大浪,海水暴漲3米多,形成罕見的風暴潮,那一天,山頂的風力到達10級以上。

    儘管2008年的風暴潮已經過去多年了,官兵們也已經採取了一系列加固措施,但大家都知道防風部署的重要性,胡班長也絲毫不敢馬虎,把繩子在欄杆上又用力綁了十幾道。

    就在大家把雷達牢牢捆綁在房頂欄杆上的同時,他們還在等待另外3名戰友把傳遞雷達信號的天線回收下來,可就在這時,他們遇到了麻煩。

    以往回收天線時,3名戰士配合好速度,兩人搖動設在電線桿下端的手柄,另一人爬上電線桿撐住天線,天線就會像自動晾衣架一樣降落到地面。可是這一天,受大風影響,天線和電線卻纏繞到了一起。

    為了儘快排除障礙,班長張傑主動爬上了電線桿。

    電線桿約有10米高,位於獐子島的山頂上。張傑已經入伍6年,是3名戰士中年齡最大的一位老兵,因此對於爬電線桿的危險性,他心裏是十分清楚。

    電線桿是金屬材質的,經過寒風吹打,更散發著刺骨的涼氣。為了能夠保持雙手靈活,爬電線桿時,張傑並沒有戴手套,因而可以想像到那是怎樣的一種煎熬。

    爬上比山頂還要高的電線桿,張傑迎著刺骨的海風,整整工作了10分鐘。他下到地面後,雙手早已凍得發抖,在戰友的幫助下,張傑才費勁地戴上手套,戰友也趕緊取來了熱水,幫他洗手恢復知覺。

    兩分鐘後,天線和電線順利分開。

    用了半個多小時,雷達防風部署順利完成。

    當夜幕降臨時,大風並沒有如約而至,美麗的獐子島又恢復了平靜,在霓虹閃爍的美麗夜空下,海防官兵們默默守護著這片海域的安寧。

    告別了獐子島,《軍事紀實》記者來到了我們此行的最後一站廣鹿島。

    默默無聞的毛驢戰友, 他們“戰鬥”在高山湖水中。

    “你們幹什麼去?”

    “換崗,驢車拉行李。”

    “每週都用驢車拉行李嗎?”

    ……

    天剛濛濛亮,一輛驢車準時出現在黃海某海島部隊哨所的門口,哨所戰士正在換崗,一會兒這輛驢車將會把換崗戰士的行李運送到山下的部隊營區。

    2011年年初,《軍事紀實》欄目記者剛剛踏上廣鹿島,就被這裡的一輛驢車吸引住了。在現代化交通如此發達的今天,即使是邊防部隊也早已配發了各種機動車輛,為什麼在這裡還會看到這樣原始的交通工具呢?

    原來,在遠離祖國大陸的廣鹿島上,山巒起伏、坡多路陡,雖然從崗哨到營部的直線距離並不遠,但路上需要拐好幾個彎兒。在山路上運送物資非常不便,單靠人擔手挑效率不高,用汽車運輸又比較危險,因此十年前,守島官兵就想到了用毛驢拉車的辦法。

    毛驢負重大,耐力好,惟一的毛病就是食量大,脾氣犟,不好伺候,為此哨所專門安排了一名戰士喂驢。

    喂驢的小夥子叫張濤,今年剛剛接手這個工作。當其他戰友忙著搞軍事訓練時,他卻時常陪伴在毛驢身邊。不過張濤對此並無怨言,因為從他當兵上島以來,就深刻體會到了毛驢在這裡的重要性。除了每週接送換崗戰士外,這頭驢每天還要負責把食堂裏的剩飯、剩菜運送到山下喂豬、喂羊。因此,當來到這裡的第一頭驢退役病死後,官兵們還專門為它立了一個碑。

    走過蜿蜒曲折的山路,我們在哨所的山頂上,看到了這座驢的雕像,這頭驢和我們剛才見到的那頭驢略微有些不同,但在官兵們看來,修這樣一座雕像,不僅是為了紀念這頭普通毛驢為海島部隊建設立下的功績,同樣也是在歌頌一種默默無聞、吃苦耐勞的守島精神。

    廣鹿島是遼東半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哨所所在的營區十分遼闊,在營區內還有一座美麗的“仙女湖”, 記者來到這裡時正值冬季,湖水結了冰,因而無緣看到一汪湖水的風姿。

    仙女湖的由來是因為對面那座山,從側面看它像一個仙女躺在湖面上在洗澡,因此人們賦予它這樣一個美麗的名字——仙女湖。

    對於仙女湖,島上的人們格外珍視它,因為它承擔著島上一萬多居民的生活飲水,是廣鹿島最大的水源地。

    為了保護仙女湖,駐紮在島上的守島官兵每天都會在湖邊定點巡邏、定時回收垃圾。

    除了仙女湖外,部隊營區所在的大山也十分美麗。清晨,官兵會在主樓前的空地上出操。除了部隊常規的訓練之外,針對營區內的地形特點,官兵們搞了很多特殊的訓練方法,而跑步比賽就是最常見的一種。

    從這裡的山腳到插有紅旗的半山腰,垂直高度約100米,每次跑步比賽,官兵們都會踴躍參加。

    這次“跑步登山頭”的比賽,一共5個隊伍參加,每隊8人,哪個隊伍最先登上山頂,就算獲勝。佩戴紅色袖標的都是隊長,由部隊中的長跑高手擔任。

    這支小隊的隊長叫屈有兵,好多老兵都知道,他剛上島時並不擅長長跑。那時由於島上寒冷、潮濕,屈有兵難以適應島上的氣候,他的雙腿患上了關節炎。

    在島上的十年時間裏,屈有兵憑藉頑強的毅力,每週堅持長跑,硬是把關節炎漸漸治愈了。

    有一名隊長叫林良福,他上島已經3年了,綽號“彈簧腿”。因為打籃球時他跳得特別高,身體素質很好,上島後,在隊友的帶領下,他開始練習長跑,並逐漸喜歡上了這項運動。

    比賽開始後,官兵分幾路衝向山頂。此時是冬季,山上滿是乾枯的藤蔓植物,稍有不慎就會挂住身體,可看上去大家都沒受什麼影響。這座山的地勢地貌,官兵們已經十分熟悉,這樣的比賽,會用多長時間能完成呢?

    我們了解到,正常步行,從山下走到插紅旗的半山腰需要20分鐘,但現在,官兵們跑得這麼快,他們上山的時間會是多少呢?

    從山上俯拍,我們看到林良福跑到了最前面,很快就要逼近終點了,把他身後的戰友落下了10多米。林良福第一個來到了終點。他的成績也令人驚嘆,只用了1分30秒。很快他的隊友也都上到了山頂,

    最終林良福帶領他的隊友拿到了第一。

    而在兩分鐘的時候,屈有兵也帶著隊員到達了終點。

    “我們海島部隊靠的就是體能,我們必須得鍛鍊我們堅忍不拔的意志,所以我們經過這個體能鍛鍊來增強我們的體質,強魄我們的體健。”隊長林良福説。

    跑步比賽結束後,為了紀念這次活動,戰友們在山頂拍了張闔影。像長跑、登山、體能訓練這樣的活動,廣鹿島海防部隊每月都會組織很多次,但每次官兵們都充滿了熱情,也許駐紮在海島上,高山就是他們最好的夥伴,他們在這裡工作、生活,也感受著自己作為一名海防軍人的光榮和驕傲。

責任編輯:汪蛟龍

熱詞:

  • 軍事紀實
  • 探訪獐子島與廣鹿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