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黃海前沿紀行——山頂洞人傳奇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8日 16: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大黑山的海防官兵是如何結束了“人背肩扛,抬菜上山”的歷史?行走在懸崖邊的路上,會不會隱藏着什麼危險呢?對海防官兵來説,一頓普通的午飯會有什麼特殊意義?外出吃飯的過程,他們又遭遇了怎樣的意外?他們又會經歷怎樣的愛情故事?央視7套《軍事紀實》6月15日晚20:03分播出《黃海前沿紀行》第三集《山頂洞人傳奇》,敬請關注。

    官兵險修“新長征”,途中隨時降碎石

    黃海是毗鄰中國大陸的三大海域之一,有東海的一半、南海的十分之一大小,面積約38萬平方公里,它的東面和朝鮮半島毗鄰,西面、北面和祖國大陸接壤。2011年初春時節,我們《軍事紀實》攝製組從大連出發,依次探訪了老鐵山、海洋島、大黑山、獐子島、廣鹿島等海防前哨。在歷時22天、行程1000多公里的拍攝中,《軍事紀實》記者走近了海軍官兵的生活,感受了他們的戍邊情懷。本集我們帶您走近此行的第三站:大黑山。

    這是一天當中最寧靜的時刻。在海霧的籠罩下,寬闊的黃海海面變得像仙境一般朦朧,海岸邊那座海拔600多米、比200層樓還要高的大黑山也神奇般地消失了蹤影。北方大海的獨特魅力,讓我們這些初來乍到的記者格外着迷。2011年2月8日,深入黃海前沿採訪的第9天清晨,攝製組準備探秘大黑山。

    由於這座山山勢險峻、草木茂盛、地處要衝,因此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曹操、李世民等數代帝王將相都曾在這裡指揮戰鬥。上世紀60年代,我國將大黑山設置為軍事管理區,從那時起,北海艦隊旅順基地某觀通站就奉命駐守在這裡。

    進入大黑山山門,軍車沿戰備公路繼續行駛2個多小時,才到達半山腰。隨着太陽升起、霧氣散去,大黑山的真實面貌也逐漸顯現出來。這座28億年前形成的大山,山勢陡峭、怪石嶙峋,而我們將要前往的觀通站就巍然矗立在山尖的懸崖上。從掌握的資料看,那裏車輛無法通行,所有人只能爬山上去。

    他叫張鴻君,是觀通站的一名班長。這一天,他剛剛從山下採購完補給,準備用捲揚機把這些主副食品運上山。這臺捲揚機是2010年8月修建起來的,投入運行後,就基本結束了大黑山“人背肩扛,抬菜上山”的歷史。

    伴隨着嘹亮的喊山聲,捲揚機開始緩慢前進,看著它略顯吃力的樣子,我們也不禁捏了一把汗,攀爬陡峭的大黑山,究竟會有多麼費勁呢?

    跟隨張鴻君一起上山,我們卻有了意外的發現。

    15年前,依靠57名官兵從山腳下一趟趟搬運水泥沙料,冒着生命危險修完的“新長征”路,至今仍然是通往大黑山主峰的惟一山路,而在路旁的崖壁上,我們還發現了當年修路時留下的痕跡。

    “山高路遠,鬥志不減,山陡溝深,閃光青春” 。

    “這就是我們當年的口號”,張鴻君説。

    風景如畫的大黑山被稱為攝影家的天堂。每年5月到8月是這裡的霧季,變幻莫測的雲海猶如仙境一般神奇;而從10月到來年2月,這裡又會漫天飛雪。或許飄渺的雲霧和皚皚白雪會給大黑山的風景增添魅力,但人們並不知道,在這風景之中最美麗的一抹卻是用軍人的青春和生命作為背景的。

    行走在這條懸崖邊的水泥路上,會不會隱藏着什麼危險呢?很快我們就發現了一個大坑。

    張鴻君介紹説,這個坑是去年下過雨之後,山頂上掉下來一塊大石頭砸的,之後他們很多人才把它清走。

    聽了張鴻君的介紹,我們這才意識到在上山的過程中,崖壁上隨時都可能有碎石滾落。根據經驗,如果不慎被這些石頭砸中,強大的石頭慣性極有可能致人死亡。那麼在後面的行程中,我們會不會遇到碎石滾落的情況呢?看著頭頂上這些搖搖欲墜的石頭,我們心裏打起了鼓。

    就在距離這裡幾十米開外的路邊,我們再次發現了更多滾落下來的石頭。

    看著這些足以要命的石頭,大家心中惟一想到的只有小心。

    半個多小時後,沿2000多米長的水泥路上山,我們安全登上了大黑山。

    有異味的“坑道宿舍”,珍貴的“陽光午餐”

    官兵們告訴我們這裡海拔大約是661.8米。來到這裡的時候,我們有一種感覺,耳邊聽到了一種滋滋聲的響聲,這個就是觀通站的雷達。

    建國初期,雷達兵屬於防空軍範疇,1957年防空軍與空軍合併後,雷達兵隸屬空軍。如今,隨着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雷達兵主體在空軍,但海軍和陸軍也都編有不同數量的雷達部隊,大黑山的這個觀通站隸屬海軍。

    張鴻君已經在觀通站當了8年兵,他的從軍經歷跟大黑山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絡。這裡是張鴻君的工作崗位,爬上高塔檢查通信線路是他每天都要重復的一項工作。雖然站在這裡的視野非常開闊:東側是望不見盡頭的汪洋大海,其他方向則是鬱鬱蔥蔥起伏的山脈。山脈之下,整個大連市盡收眼底。但是,這也讓他對高山部隊的體會更為深刻。張鴻君知道,雷達發揮的是預警作用,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因此多數雷達站駐守在高山海島,在這樣的地方生活自然也很艱苦。

    雷達兵住宿的地方是一個坑道,這裡可以説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這個坑道建築輪廓和火車車廂差不多,面積有50多平方米,由於空間狹小,因此感覺十分憋悶,而且這裡有一種異味。我們看到官兵在地上鋪了一些橘子皮,大家知道橘子皮有消除異味的作用的,同時這裡也有比較現代化通風的裝置,但是依然這種味道很難排除,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觀通站裏惟一儲存生活用水的水池,有兩噸多的容量,看似不少,但實際使用起來卻並不寬裕。

    由於山泉水流量有限,每3個月才能抽1次,而每次只夠維持山上2個月的用量,因此一年四季,觀通站的官兵們都必須節約用水,每人每天只能限量供應半盆。

    像這樣奢侈的用半盆水洗頭、洗臉、再洗腳,每個人每2個月只有1次機會,因此坑道裏出現異味也就可以理解了。

    説起這些的時候,張鴻君就像在講述奇聞異事給陌生人聽。樂觀而豁達的他,心裏當然也是“苦”的,卻不善於表現出來,好像是怕我們為他擔心,也似乎真的不以為然了。他那麼年輕,卻在如此寂寞艱苦的自然環境中,表現出超越年齡的從容和通達。

    然而,生活條件無論多麼艱苦都是可以克服的,最難熬的是精神上的寂寞。

    坑道隱蔽在大山裏,太陽光線無法照射進來,因此完全依靠電燈照明,這也讓官兵們失去了時間的感覺。

    在觀通站上,戰備值班是24小時不間斷式的,官兵們清楚,站裏的每一個崗位都非常重要,因此每一個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壓力。

    其實在坑道裏生活久了,官兵們或多或少都會産生孤獨和寂寞,因此能夠走出坑道,享受一番“陽光浴”,絕對可以讓他們壓抑的心情變得開朗起來。

    這一天,觀通站的官兵們順利結束了戰備值班任務,大家終於有機會邊曬太陽邊吃飯了,但對有些人來説,有時候也會有點危險。

    從坑道口出來後,官兵們相當於從暗的地方到了亮的地方,有些人並不能很快適應這種變化。

    由於要穿過雷達,因此官兵們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出現點意外插曲。

    前兩年這兒有一個值班戰士,他在出來吃飯的時候,不小心把頭磕在了雷達上,傷勢非常嚴重。發生這件事之後,大家想出來一個辦法,在上面放兩個海綿泡沫,這樣即便不小心磕到,也不會太嚴重。

    這一天,在太陽下吃飯,成為了官兵們兩三個月以來最舒適的一段時光。雖然他們很少有機會觸摸海水,乘坐艦艇出海巡航,但卻對海面上船舶的航行情況卻瞭如指掌,從他們臉上,我們似乎看到了水兵特有的青春朝氣。

    大齡的光棍,遺憾的愛情

    青春的季節,註定要有戀愛的點綴才夠完整。可是,大黑山上年輕的雷達兵們,卻享受不到愛情的甜蜜。

    張鴻君從2003年當兵到觀通站,至今已經8年了。他是這個觀通站的業務骨幹,平時執行重大任務、緊急任務或是站上遇到技術難題都找他解決。28歲的張鴻君解決了雷達技術上大大小小的問題,卻沒有解決自己的“個人問題”。

    家在遼寧鐵嶺的張鴻君已經是三期士官了,按照規定,每年有1個月的休假時間。而這1個月的假期更成了他寶貴的相親假。然而,僅僅是“常年不在家”這一條,就讓好多姑娘回絕了與他見面,哪一個女孩願意跟自己的男朋友一年相處不到30天?張鴻君心裏很苦,卻沒有辦法。

    去年年底休假,張鴻君終於見到了一個不錯的女孩,女孩被張鴻君的軍人氣質打動,也被他8年駐守高山的毅力深深感動,表現出了大度的理解,答應和他交往。常年駐守在高山上,張鴻君似乎已經忘記了如何跟女孩兒相處,按他的話説,真不知道説些什麼。而他每天觀察雷達掃描練就的犀利眼神,用在姑娘臉上,又讓人家不知所措。漸漸地,正當彼此稍稍適應了這“特殊”的相處,張鴻君歸隊的日期臨近了。

    大黑山頂上的營地被大山環抱,手機信號很不穩定。可是這不穩定的信號,卻是那份還“不穩定”的感情的惟一支援。

    今年年初,觀通站要執行一項重要任務,那段時間,部隊戒嚴,手機等通訊工具都不能使用,況且,張鴻君的戰備值班排滿了日程。前前後後大概有30多天的時間,山頂上的觀通站一直處在執行緊急任務階段,和外界的聯絡幾乎中斷。張鴻君當然也和正相處的姑娘失去了聯絡。事實上,任務開始前,他根本沒有時間跟那個姑娘聯絡,況且聯絡上也不能説,因為這是紀律。

    執行完緊急任務,張鴻君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有信號的地方,卻聽到了電話另一頭傳來的忙音。張鴻君告訴我們,他完全可以理解。無論這個姑娘是誤會他長時間沒有消息,還是徹底堅持不下去了,他都能理解。

    我們衷心地期望這個姑娘能再回到張鴻君的身邊,卻也完全理解和尊重她的選擇。現在很多年輕女孩都覺得享受不到男朋友不在身邊的呵護、享受不到花前月下的浪漫、甚至享受不到發信息的甜蜜,是無比可怕的事情。然而普天之下,能找到一位能為你撐起天的男人,還有什麼可怕的呢?我們盼望著張鴻君撐起的一片藍天下,走來一位善良美麗的姑娘。

    告別觀通站時,官兵們還在雷達監控屏幕前開始認真地觀察記錄着。他們中有剛剛入伍的新兵,也有工作了8年之久的士官,在這樣一個沒有天光的隱蔽坑道裏,這些最普通的海軍士兵即將付出或已經付出了自己最寶貴的青春年華。我們將畫面永遠定格在這些士兵認真工作的場景,他們都是最艱苦地方的最可愛的人,也是屹立在大黑山上最高的那座山峰。

    離開了大黑山,我們下一站即將前往獐子島,據説那是黃海中最美麗的一座海島,那麼在那裏戍邊的海軍官兵們又是怎樣工作和生活的呢?下期同一時間請繼續收看《黃海前沿紀行》第四集《獐子島和廣鹿島》。

責任編輯:汪蛟龍

熱詞:

  • 軍事紀實
  • 黃海前沿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