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黃海前沿紀行——海洋島官兵的苦與樂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8日 16: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登上海洋島時,我們聽説這樣一句順口溜:“上島不上海洋島,上艇不上獵潛艇”,駐守海洋島的獵潛艇官兵們在艇上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這句順口溜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為了讓海洋島上的官兵吃上新鮮的蔬菜和肉類,艦艇大隊的部分官兵利用業餘時間在島上開荒種地,原來的荒山禿嶺,變成了蔬菜滿園、豬羊滿圈、瓜果飄香的海島南泥灣,這其中又經歷了怎樣的故事?央視7套《軍事紀實》6月14日晚20:03分播出《黃海前沿紀行》第二集《海洋島》,敬請關注。

    初識美麗清冷的海洋島碼頭

    黃海是毗鄰中國大陸的三大海域之一,有東海的一半,南海的十分之一大小,面積約38萬平方公里,它的東面和朝鮮半島毗鄰,西面、北面和祖國大陸接壤。2011年初春時節,我們《軍事紀實》攝製組從大連出發,依次探訪了老鐵山、海洋島、大黑山、獐子島、廣鹿島等海防前哨。在歷時22天、行程一千多公里的拍攝中,《軍事紀實》記者走近了海軍官兵的生活,感受了他們的戍邊情懷。本集我們帶您走近此行的第二站:海洋島。

    2011年2月5日早上8點,在大連港的侯船大廳,擠滿了焦急等待的群眾,他們和我們《軍事紀實》的記者一樣,都是準備從這裡前往海洋島的。可原定7點起航的船,因為大霧,已經推遲了一個小時,目前還沒有離港的消息。

    每天從大連前往海洋島的船隻有一班,如果遇上大霧、大風,天氣不好的時候就會停運。海洋島上的官兵上下島,也都是乘坐這班民用船,所以受天氣影響,上下島交通十分不便。

    經過兩個小時的漫長等待後,海上的大霧漸漸消散,我們的船準備起航了。海洋島距大連72海裏,預計四個小時的海上航行後,我們乘坐的這班船就能抵達海洋島。

    海洋島位於黃海北部海域、遼東半島最東端,東距朝鮮椒島82海裏,南面距離韓國白翎島94海裏,是一塊像彎彎馬蹄鐵狀的島嶼,也是扼守遼東半島、封鎖渤海海峽的前沿陣地,在那裏駐守著我國海軍最北端的一支艦艇部隊。

    迎著凜冽的寒風,《軍事紀實》記者乘坐的交通艇終於到達了海防前哨海洋島。來到海洋島後,官兵告訴我們,海洋島是黃海諸島中最靠東的一座島嶼,島邊有兩塊白色礁石具有特別的象徵意義。

    這兩塊巨大的礁石,叫作“南坨子”,是我國黃海最東端的臨海基點,它距海洋島的岸邊2.13公里,從它開始再往外12海裏,就是公海了。

    雖然只是兩塊簡單的礁石,但它所承載的意義卻非同一般,海洋島戰略前沿位置的功能也更加凸顯出來。

    清晨,海洋島的碼頭清冷、美麗,這是一個軍民兩用港,在離軍用艦艇停泊碼頭不遠的地方,就停泊著許多小漁船,這裡又稱海洋島鄉,上面有常住居民1萬多人,都是以打漁為生。

    每天早上,艇隊的官兵都會在這個碼頭出操,他們習慣戴著厚厚的棉帽,在這裡做些體能運動。儘管此時的中國南部已是一派初春景象,但此時這裡的溫度還在零度以下,碼頭依然很冷。

    他們睡50cm的床,洗半盆水的澡,戴阻擋130分貝的耳塞

    剛上島的時候,我們就聽説這樣一句順口溜:“上島不上海洋島,上艇不上獵潛艇”,而此時我們看到的這些官兵,就是駐守海洋島的獵潛艇官兵,他們在艇上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這句順口溜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在海軍某艇隊大隊長的帶領下,我們走近了一艘獵潛艇,走進了海防前哨戍邊官兵的生活。

    進入了獵潛艇的艙內,我們第一感覺是,這裡的活動空間非常狹小,只能容一個人行走,高度是1米8,如果是一個高個子,上艇之後就得低著頭走路了,而艇上的官兵目前是一年四季都住在艇上。

    進入艙內,記者發現,這裡的窗戶和鏡子上都挂滿了水珠,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經過詢問才知道,由於天氣寒冷的緣故,為了防寒,艇上門窗緊閉,室內因此就會形成一層厚厚的水蒸汽,房間裏的濕度也會特別大。

    一位老班長告訴我們,因為濕度太大,因此艙裏的被子、床板也經常都是潮潮的。在嚴寒的冬季,在這樣的環境下戍守海防,僅僅從這一點就能讓我們感受到這些海防官兵生活的艱辛。

    這是官兵們睡覺的床,十分小。平常家用的床大多都有1.5米寬,但在艇上,床的寬度只有50cm,鋪面和一個單架大小相當,晚上睡覺的時候,官兵一不小心,就會頭碰頭、腳碰腳。

    而在這樣一個10多平米的房間,住著20名官兵,説是宿舍,卻並沒有大塊的空間,嚴格意義上講,這裡也是戰位。但對於官兵們來説,睡覺空間的大小並不是克服不了的難題,讓官兵們最頭疼的還是缺水帶來的困擾。

    每天早上,官兵們出完操後,洗漱也都是在艇的甲板上進行的。但艇上淡水的容量非常有限,於是官兵們就養成了節約用水的習慣,缺少淡水的時候,大家每天在艇上刷牙洗臉的次數就會減少到一天一次,而且每次用水都是少之又少。

    “一盆水甚至半盆水完全可以從頭洗到腳。”

    “我們每天就是控制用水量,每天每個人只能用一缸子水,把毛巾打濕打濕,擦把臉,刷刷牙,晚上也是小半盆水洗洗腳啥的。”

    如果説潮濕、缺水是所有海上艦艇部隊都會遇到的生活難題,那麼寒冷在這裡就體現的更為明顯了。

    這天,我們《軍事紀實》記者在碼頭采訪,正好碰上一艘獵潛艇外出執行巡邏任務,我們也隨艇一同前往。

    我們乘坐的這艘獵潛艇的駕駛艙是完全開放的,沒有頂棚,獵潛艇海上行駛時,駕駛員猶如站在露天的大海之上。記者看到,執行巡邏任務的官兵都穿了棉大衣、棉褲,帶上了護膝。但在寒風肆虐的季節,官兵們穿再多衣服似乎都不管用,很快就會被吹透。因此,每次出海巡邏,都要與嚴寒的天氣進行一次艱難對決。

    海洋島附近海域常年大風,一年中大風天接近200天,風大的時候,獵潛艇在海上拐彎就會非常困難。

    雖然這天沒有大風,但是我們看到,駕駛員身上還是綁了一條揹包帶,這是為了防止風大的時候,出現意外。

    “風浪大的時候,我們戰士,尤其是在值班部位的戰士在駕駛位置站不住,晃的時候,風浪大的時候傾斜角度左右搖擺能到30度到45度左右。”

    在這樣的搖擺度下,不管是老兵還是新兵,幾乎都會無法抵擋生理極限的考驗,大部分官兵都會有暈船反應。

    當駕駛室裏的官兵接受嚴寒考驗的同時,油機班負責值班的戰士也在輪機房裏辛苦地工作著。

    在輪機房,我們遇到了一位油機班老班長,他叫高飛,在這艘艇上已經工作了整整12年。也許是長期和冰冷機器設備打交道的原因,高班長顯得有些不善言辭,但當記者問起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噪音對人的影響時,高飛拿出了他多年工作時一直使用的耳塞給我們看。

    每次艦艇出航,輪機房裏的轟鳴聲都達到130分貝以上,即使使用再專業的耳塞,也不能完全屏蔽掉噪音,這對官兵的忍耐力的確是個極大的考驗。

    除了噪聲大以外,輪機房裏的各種機器還散發著一股濃重的柴油味兒,這種味道多少有些嗆得人喘不過氣來。

    高班長解釋道:“尤其是出海回來以後,自己可能感覺不到有氣味,身上有味道,有幾次回家的時候,我老婆就説,你這身上怎麼這麼大柴油味,其實我們平時在機艙裏待的時間長了,我們互相之間聞不到這種味道。”

    油機班的工作是辛苦的,艦艇出航多久,值班人員就需要在機房工作多久,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恐怕是很難勝任這項艱巨工作。然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高班長和他的戰友們已經在這裡默默戰鬥了12年。

    巡邏回來,官兵們沒有絲毫輕鬆,他們又開始忙著清理甲板。

    每次出航回來,艇上的官兵都有一條規定,那就是用淡水清洗甲板,因為海水具有腐蝕性對船艇不好,所以必須用淡水清洗。但在清洗之前,我們發現他們還有一項工序,那就是用一支木質的小錘在甲板上鑿冰。

    官兵們拿著小木槌、掃帚在甲板上除冰,這可能是冬季海軍北海艦隊獨有的一種景象。

    寒冬季節,黃海海面的溫度很低,在出海過程中,海浪會打到甲板上,很快就在甲板上結冰了。所以回來清洗甲板之前,官兵首先需要除冰,然後再用淡水沖洗;同時清洗完後,也必須馬上擦乾,防止再次結冰。

    同樣,連清洗甲板時用的消防水袋,也必須在用完後趕緊清空,防止凍結。

    執行完出海任務,艇上官兵如果能洗個熱水澡,就會覺得特別開心。水兵浴池,就是特別受大家歡迎的地方,因為幾年前,想在島上洗個熱水澡,簡直是件不可能的事情。那時島上還沒有自來水,洗澡都是季節性的,用的是島上露天水庫接的雨水,並且只有週二和週五定時供應,這種水,夏天是不能直接用的,得沉澱一下。

    海洋島的夜景很美,每當夜幕降臨,鄉鎮上燈火通明、霓虹閃爍的時候,艇上的官兵卻在為能否睡一個好覺而輾轉難眠。

    “大海你輕輕的搖,讓水兵好好地睡”是歌曲《軍港之夜》中,一段對艦艇官兵的描寫。事實上,生活在艇上的海軍官兵,只有在風平浪靜的時候,他們才能睡個好覺,如果風浪很大,艦艇會隨海浪不停地左右搖晃,而人的身體始終是在找平衡點,睡覺就會很累,但海軍就是海軍,無論睡眠條件有多困難,時間長了,大家也都慢慢適應了。

    他們説,養豬放羊也是戰鬥力

    在海洋島上,艦艇大隊的大部分官兵駐守在碼頭的獵潛艇上,但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官兵利用訓練的業餘時間,在距離碼頭大約30公里的山上搞農副業生産,他們也是艇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來到南洋農副業生産基地,我們認識的第一個人是6期士官朱成敏,大家都管他叫“朱司令”。他在島上待了二十多年,現在管理著13畝山地、 6個蔬菜大棚、160頭豬牛羊,還帶著8個小徒弟。

    每天早上5點半,天剛濛濛亮,這位1990年出生,2010年入伍,叫張恒的小夥子就會準時起床喂豬了。而這些都是朱成敏老班長,手把手教會他的。

    海洋島屬於東北季風氣候,據氣象資料統計,年均七八級以上的大風133天,大霧43天,由於往返于大連和海洋島之間的船期會受天氣影響,陸地上的蔬菜經常不能按時運到島上,所以島上的官兵們吃菜難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為了改善官兵伙食,艇隊官兵從1997年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在島上建起了這座“南洋農副業生産基地”,島上也因此流傳著一句話“養豬放羊也是戰鬥力”,因為只有農業生産搞好了,島上官兵的伙食才會有保障;伙食好了,就能更好的駐守海島。

    然而最開始時,在島上開荒種地卻遇到很多大麻煩,最大的困擾是島上沒有合適的種植土壤。他們發現,海洋島上山地裏的碎石比土多,開墾一塊菜地,需要挖地三尺,先把石頭和土塊一塊翻起,再一點一點把土篩出來才能勉強種地。官兵們沒有氣餒,説幹就幹,硬是在訓練間隙,一共開墾出了13畝山地。

    從1997年到今天,十四年過去了,老一輩官兵已經離開,如今在生産基地工作的主要是一些年輕官兵,但他們依然繼承了前輩們吃苦耐勞的堅韌品質。

    他叫趙普,是這裡的“羊倌”,養羊已經兩年了,每次有小羊出生的時候,都是他用手指頭一點點喂奶、喂米糊糊,把小羊餵大。

    無論春夏秋冬,只要部隊不訓練了,都是趙普出去放羊的時間。我們看到他的時候,他的臉被凍得紅紅的,生了凍瘡,是島上海風吹的,但趙普並不在意,他非常喜歡他的這群羊,每次出去放羊的時候,他都會把小羊抱在懷裏,走到哪就抱到哪。

    “因為小羊走不動,體力不好……”

    趙普一共養了50多只羊,其中山羊17隻,綿羊30隻,這麼多的羊一放到山上,滿山遍野的跑,為了怕羊走失,他還根據羊的不同習慣拴上了鈴鐺,只要鈴鐺響了,他就知道羊跑到哪了。

    趙普對他養的每只羊,都像對他的親密戰友一樣充滿了感情,前不久新下了幾隻小白羊,都是一團白色毛絨絨的一個樣,外人很難分辨出來,但在趙普眼裏,每只小羊都有著特有的識別記號,他能輕易分辨出來。

    “每只都不一樣,有的長臉,有的圓臉……”

    來到南洋農副業生産基地工作,也許最初這些小戰士有些失望,當海軍當到了山上,幹起了農民伯伯的活,但當他們看到蔬菜大棚裏那些鬱鬱蔥蔥的蔬菜、瓜果;看到自己養的豬、放的羊茁壯成長;看到自己辛勤勞動換來的果實成了官兵們餐桌上的美味,他們每個人都甜在心裏。

    同時,隨著國家水兵上岸工程的一步步推進,相信不久的將來,海洋島上官兵的生活、工作環境會越來越好。而直到這時,我們也終於明白了“上島不上海洋島,上艇不上獵潛艇”這句順口溜的內涵了,這是官兵們在自我解嘲罷了,因為他們的行動告訴我們,不管海島上的生活面臨多少艱難,但官兵們紮根海島、樂守海島,為祖國放哨站崗的信心、決心永遠不會改變。

    離開了海洋島,我們下一站即將前往遼東半島的最高峰——大黑山,在大黑山的山頂,駐守著一群快樂的觀通兵,他們被稱作大黑山的“山頂洞人”,他們又有著怎樣的故事?下期同一時間請繼續收看《黃海前沿紀行》第三集《勇闖大黑山》。

責任編輯:汪蛟龍

熱詞:

  • 軍事紀實
  • 海洋島官兵的苦與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