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烏克蘭稱氣墊登陸艦事故不會導致中國訂單流産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7日 10: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6月3日報道,烏克蘭獨立新聞社近日披露,費奧多西亞市“大海”造船廠5月27日發生一起嚴重事故,導致其為中國製造的首艘“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艦的船體嚴重受損,相關合同履行問題面臨威脅。烏專家認為此次事故雖會使俄羅斯間接受益,但未必能導致中烏合同流産。

資料圖:“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艦。

資料圖:“歐洲野牛”氣墊船。

  一名與“大海”造船廠關係密切的消息人士透露,5月27日該企業在使用梁式起重機移動為中國製造的首艘“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艦船體時,吊車不慎墜落到船體上,導致至少兩人死亡,另有一人重傷。這起事故可能會對處境本來就非常艱難的烏克蘭軍事船舶製造業整體帶來真正的災難性後果,因此查清事故原因,分析誰將從中受益,判斷其對中烏合同的影響非常重要。

  人為因素釀成事故?

  烏克蘭獨立新聞社消息人士掌握的情況表明,當時幾名造船廠職工用手機拍攝下了事故現場情況,國家安全局特工迫使他們刪除這些視頻,但並非所有人都執行了安全局的命令,因為一段事故視頻于5月29日上傳到了YouTube網站上。僅僅通過觀看這段視頻並不能了解事故的詳細情況,而“大海”造船廠領導層拒絕就此做出任何解釋,既未肯定,也未否認。這種態度多少也可以理解,畢竟企業履行的訂單不是建造幹散貨船,而是製造較高科技含量的軍艦。但是在隨後大量信息不斷洩露的情況下,仍然持續沉默,顯然也不太合適。

  “大海”造船廠消息人士對某網站透露,當時企業使用兩台梁式起重機移動船體,負責吊升船尾的吊車制動裝置發生故障,未能鉤穩船尾,吊車連同一名女工猛然墜落到船體上。直到5月29日,船體和吊車仍未脫離。廠內一名員工指出,除了人員受傷之外,船體防彈鋼板也被砸落,船體嚴重變形。另外,吊車墜落還導致承載船體結構的車間變形。這個車間是獨一無二的,它高達52米,歐洲第二,世界第三。事故非常嚴重,船體現在下不來,因為沒有人願意坐上吊車把船體降下來,這麼做無異於自殺。移動船體時使用的每台吊車都能吊起50噸的重物,而這艘艦僅重95噸。有消息稱,錯誤在於吊車開始工作時沒能同步。

  不能不説,無論是“大海”造船廠,還是烏克蘭其他造船企業,目前的一個主要問題是人才短缺。最近幾年來企業不景氣,上百名高級技術專家下崗。雖然後來有了訂單,也無法輕易地吸引他們回來,而且離開“大海”造船廠的幾名員工已在俄羅斯類似企業找到了工作。據“大海“造船廠消息人士透露,遇難的這名吊車女工此前是焊工,不久前才重新學習的新專業。顯而易見,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可以説是人為因素,而且還會進一步加深設備損耗。據悉,烏克蘭部門間委員會已經開始調查此次事故。

  誰將從中受益?

  此次事故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悲劇,但也應當想想,誰有可能會從中受益。中烏4艘“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艦的合同是在2008年底簽署的,在2009年5月保障合同履行的中烏政府間協議簽署之後生效。協議條件規定在費奧多西亞“大海”造船廠建造兩艘“歐洲野牛”,另外兩艘將在中國生産,烏方提供技術文獻。這一合同的簽署立刻引發了中烏與俄羅斯國防工業的關係問題。“歐洲野牛”是由俄羅斯“金剛石”中央海軍設計局在上世紀80年代設計研製的,在得知中烏簽署合同後,俄方宣稱自己擁有對該型軍艦的知識産權,拒絕為其提供只有俄企業生産的配件。俄羅斯人的不滿可以理解,因為中國長時間地詳細研究烏俄船舶製造商,考慮從哪國進口“歐洲野牛”,最終選擇了烏克蘭。俄羅斯向中國提出了苛刻條件,要求中方先採購一系列將近15艘登陸艦,然後才能得到技術文獻。爭奪中國訂單的烏克蘭做出重大讓步,贏得了合同,但也面臨大量問題,許多配件都由俄企業為烏方製造,還有産權方面的爭端。俄羅斯人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2010年5月4日俄羅斯總理普京在會見俄聯合造船集團領導人特羅岑科,責成他親自負責俄企業整合烏克蘭尼古拉耶夫市“朝霞-機械設計”公司和費奧多西亞市“大海”造船廠的事情。特羅岑科指出,兩個兼併對象都是烏克蘭國有企業,前者實力非常強大,重點生産船舶渦輪機,也可生産燃氣渦輪機,後者則是輕合金和鋁合金船隻生産的龍頭企業,現在都面臨生産困境。如果併入俄聯合造船集團公司,他們的問題都有可能得到解決。後者表示,俄烏雙方已經商定詳細研究這個問題,俄企業應當直接參與和研究雙方都感興趣的企業合併問題。但是,烏方企業去年並不是特別關注整合事宜,根本不願倉促併入俄企業。相反,“大海”造船廠和“朝霞-機械設計”公司合作,由後者為“歐洲野牛”供應發動機,共同履行中國合同。現在卻又發生嚴重事故。毫無疑問,俄羅斯媒體將會借機大肆詆毀“大海”造船廠的聲譽,企圖徹底破壞中烏合同。

  吊車墜落不會嚇跑中國人

  此前中烏雙方已經承受過類似考驗,2009年9月29日中國代表團前往“大海”造船廠參觀,車隊在雅爾塔附近與一輛逆向迎面駛來的瓦茲汽車相撞,中駐烏使館副領事遇難,武官受傷,令“大海”造船廠惴惴不安,擔心因此失去有望到手的鉅額訂單。

  初看之下,問題似乎已有定論。在費奧多西亞市“大海”造船廠發生吊裝事故之後,中國可能會放棄與烏克蘭的合同,重新與俄羅斯談判。但是,烏克蘭軍隊、軍轉民和裁軍研究中心主任巴德拉克認為,局勢並非毫無希望。他説:“我們遇到的是意外生産狀況。但是我認為,事故並未嚴重到徹底影響合同的地步。我想強調的是,供應"歐洲野牛"的合同是中國人感興趣的。首先,從獲得技術在中國繼續製造的角度來看,無論吊車墜落與否,中方同樣可以得到這些技術。”

  烏專家指出,“大海”造船廠必須從此次事故中吸取教訓。總體來説,不只是烏克蘭,所有前蘇聯國家國防企業內部的生産紀律都已嚴重渙散。此次事故還和職業熟練人才流失有關。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企業投資不足,企業生産能力無法升級,而且國家對軍工企業生産流程的監督水平也不如蘇聯時期。因此時常出現採購方以質量差為由退貨的情況,這在烏克蘭向伊拉克供應裝甲設備和向約旦交付裝甲輸送車中都曾有過,希臘也曾抗議烏克蘭“大海”造船廠建造的“歐洲野牛”質量不高。不過這些並非只是烏克蘭的問題。最近十年來在軍事裝備質量低劣方面的最大醜聞是阿爾及利亞退回俄羅斯生産的大批米格-29殲擊機,阿方發現俄方交付的30多架米格-29飛機都是次品,質量低劣。相比之下,“大海”造船廠的吊裝事故只是一次生産意外,未必會對中烏合同命運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編譯: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