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卡扎菲遭遇啟示:軍力是保國家利益根本手段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4日 09: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利比亞局勢動蕩

  新華網專稿(新華軍事評論員 孔祥龍)墻倒眾人推,破鼓亂人捶。本週,卡扎菲就嘗到了這種滋味。

  5月27日,八國峰會閉幕,俄羅斯最終與八國集團其他成員一起簽署了《多維爾宣言》,認同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應該下臺。梅德韋傑夫同意擔任“調解人”並派特使訪問利比亞反對派大本營班加西,並表示,卡扎菲下臺,“不管對利比亞,還是對利比亞人民都有好處”。6月2日,俄外長拉伕羅夫明確表示,俄不考慮向卡扎菲提供“豁免權或任何保障”。

  從曾經的“親密盟友”到如今視作“政治僵屍”,俄羅斯對卡扎菲態度突然“變臉”。

  那麼究竟為何俄羅斯選擇“犧牲”卡扎菲?為何選擇此時“犧牲”卡扎菲而不是從一開始就支持北約?雖然我們不是“維基解密”,無法得知其中的內幕,但筆者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仍可看出一些端倪。

  首先,俄羅斯態度的轉變,反映出俄已經開始為“後卡扎菲時代”的利比亞進行佈局,做好了利比亞的油氣資源完全落入反對派手中的準備。除了石油資源之外,俄羅斯和利比亞還有著幾十億美元的鉅額軍火貿易,如果卡扎菲獲勝,西方必將對其進行長期的武器禁運,而如果反對派獲勝,則勢必大量採購歐美産品,這兩種結果都將使俄羅斯承受鉅額的損失。而提前與反對派討價還價,則可以最大程度減少這種損失,甚至在重建過程中撈到一定的好處。

  其次,在俄羅斯態度轉變的關鍵時刻,有三條新聞值得特別注意。

  第一,法國5月26日宣佈,就向俄羅斯出售4艘“西北風”級直升機航母與俄方達成協定。法國總統薩科齊G8峰會開始之前會見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會面後薩科齊宣佈,法俄兩國已就“西北風”級軍艦買賣事宜達成最終協議,而此前兩國談判曾數次經歷波折而陷入僵局。法國是否拿俄羅斯一直渴望的“西北風”當做“出賣”卡扎菲的籌碼,外界不得而知,但據美聯社報道,G8峰會在法國多維爾召開後,美國總統奧巴馬、法國總統薩科奇等人對梅德韋傑夫進行了積極的遊説,從而促使俄羅斯對利比亞的態度趨於強硬。從現在的結果看,“西北風”很可能就是美歐對俄遊説的重要籌碼之一。

  第二,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27日説,俄方將向美國軍方出售21架米—17型軍用直升機,裝備阿富汗空軍,每架直升機售價1750萬美元。在法俄“西北風”的談判中,波折不斷的原因之一是美國的反對,而此次之所以法俄能夠談成,美國的不再反對是關鍵因素。值得玩味的是,美國這次不但不反對法俄軍火貿易,而且還“肥水流入外人田”的花費3億多美元購買俄羅斯的直升機,確實是“出了不少血”。

  第三,八國集團領導人在《多維爾宣言》中稱:“俄羅斯的八國集團夥伴承諾將會與俄羅斯積極合作,幫助其在年內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作為世界上最後一個仍未加入世貿組織的重要經濟體,俄羅斯希望能在2011年結束長跑加入世貿組織的心情十分迫切,雖然歐盟去年底就與俄羅斯正式簽署協議,支持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去年美國也表示支持,但如果在入世的關鍵時刻,因卡扎菲而與美歐鬧的太僵,俄也不得不有所忌憚。

  在俄羅斯拋棄卡扎菲的關鍵時刻出現的這三條新聞是否與之有必然的聯絡,雖然無法定論,但從美歐的表態和俄羅斯選擇的結果來看,恐怕不單單是一種偶然的巧合。

  最後,俄羅斯態度的轉變,是利比亞反對派公關的勝利。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副主任阿裏厄薩維此前告訴新華社記者,反對派的使者已與俄羅斯代表在莫斯科會晤,反對派得到了俄方積極的回應。利比亞反對派領袖、“全國過渡委員會”主席賈利勒5月28日也表示,反對派歡迎俄羅斯近日作出的對利比亞政策的調整。處於“相對弱勢”的利比亞反對派,為了得到俄羅斯的承認,可能對其開出了十分優厚的條件,而承認了利比亞反對派政府,俄羅斯就可能從未來利比亞重建過程中獲得相對較多的收益。

  我們反過來推想一下,如果俄羅斯不拋棄卡扎菲,和歐美“死磕”到底,那麼很有可能是這樣一種局面:與八國集團的其它七個國家關繫緊張、和法國的“西北風”談判繼續陷入僵局甚至流産、和美國的直升機貿易告吹、2011年內加入世貿組織的願望落空、在利比亞損失幾十億美元的軍火貿易並且在將來的重建過程中一無所獲。相信這樣的局面是俄羅斯無論如何也不願意看到的,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俄羅斯審時度勢,拋棄卡扎菲,就不那麼令人難以理解了。

  如果我們把這個事件放入歷史的坐標係,就會發現國際舞臺上結盟與背叛十分常見,合縱連橫的故事經常上演。為了國家利益或者個人利益,背信棄義,上一次戰爭中可能是盟友,下次戰爭可能成為敵人。

  從對卡扎菲被拋棄的分析和歷史的經驗中,我們可以窺探到國際軍事政治鬥爭中的一些“潛規則”:

  第一,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國際間的政治軍事鬥爭不求“以德服人”,求的是國家利益的最大化,卡扎菲正是這種利益交換的犧牲品。

  第二,軍事力量才是保證國家利益的根本手段,任何時候都不應放鬆對軍事力量的建設。只有強大的軍事實力,能和對方“相互確保摧毀”,保持一種“恐怖的平衡”才是國家生存的根本,這也正是西方古老均勢思想的一種延續。近年來,卡扎菲在和西方的“和解”中,對軍事實力的建設有所放鬆,其“自廢武功”是今日無能力威懾對手、給對手以致命打擊的根本原因。

  第三,國家主權原則頻繁成為“制度擺設”。一方面傳統的國家主權原則如尊重國家獨立、主權平等、互不干涉內政等仍然被看作國際關係的基石,但在另外一方面國家主權的內容幾乎在所有方面都受到了侵蝕和挑戰。國際人道主義干涉行為破壞了很多國家的主權,比如當今的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亞。

  第四,大國利益仍然決定國際局勢的走向。不是卡扎菲“太傻太天真”相信盟友,而是他根本就對大國決定一切、強權即是公理的現實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