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全球範圍軍事力量分化重組加速 中國可以有所作為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6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0年7月,中國海軍第五批護航編隊順利駛過蘇伊士運河。

  2010年11月,中國海軍第七批護航編隊起航,前往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

  自冷戰結束,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軍事在國際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著歷史上最為獨特的功能。軍事力量已不再僅僅表現為聯盟集團這種組合形式,在經濟全球化及地區性戰爭等多種因素的推動下,全球範圍內軍事力量的分化與重組正在加速進行。在此大潮中,中國可以有所作為。

  從世界戰爭史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發生的戰爭都是地區性的,任何一個軍事事件造成的影響基本上也都是地區性的。經過兩次世界性的戰爭後,世界軍事力量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即各國軍事力量的發展基本上受控于各自所處軍事陣營“極國”的約束,且不得不圍繞著“世界問題”展開。冷戰後,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後,雖然世界各國軍事力量的發展仍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這些因素已經發生了完全不同的變化。世界各國軍事力量的分化與重組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即當前世界各國的軍事力量進入到歷史上最為複雜的分化與重組時期。

  四大特點——

  “梯形”、“外向”、國際行為體、“多國部隊”

  當前,世界各國軍事力量的分化與重組呈現以下四個特點:首先,世界軍事力量從“三角形”格局向“梯形”格局加速演進。冷戰時期,世界軍事力量呈現為兩極力量格局,表現為兩大軍事陣營的對峙。每個陣營分別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多國軍事力量集團組成,呈現為兩個“三角形”對峙的狀態。冷戰後,各國根據本國的國家戰略和國防戰略的目標來發展軍事實力。世界軍事格局呈現為:一方面,美國仍然是惟一的超級軍事大國,其他國家在軍事實力上與美國無法匹敵;另一方面,美國的軍事實力與其他大國的差距不斷縮小,不再具有冷戰時期的相對優勢;與美國軍事實力靠近的國家越來越多,世界軍事實力“陣圖”表現出一個近乎“梯形”的格局,其特點是:美國的影響力不斷下降,其高技術武器的優勢越來越小,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軍事從重視硬實力競爭向強調軟實力競爭方向轉化。今年5月,美國發表了《網絡空間國際戰略》,這是美國更加重視軟實力競爭的一個突出表現,目的是通過制定網絡遊戲規則來控制網絡,力圖在網絡空間這個新領域佔據“霸主”地位。在這種軟實力競爭中,各國都可根據本國國情、發揮本國優勢來參與國際軍事競爭。這種競爭與冷戰時期由大國主導軍事競爭完全不同。由於軍事力量的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構成“梯形”力量格局上層的國家也就是一種不斷變動的過程,這與冷戰時期兩極的“極國”完全由美國與蘇聯把持不同。從目前發展態勢看,構成“梯形”力量格局上層的國家數量將不斷增加,這主要是因為軟實力的競爭可以從多個方面取得突破,也利於越來越多的國家佔據軍事上的“制高點”。

  其次,越來越多的國家推行“外向”型軍事戰略。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陣營內各國的軍事行動完全受本陣營“極國”控制,即分別受美國與蘇聯兩個“極國”全球稱霸戰略的制約。冷戰後,世界各國在國際舞臺上都可以放開手腳追求本國的國家利益。不管是冷戰即將結束爆發的海灣戰爭,還是冷戰後發生的波黑內戰、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以及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利比亞之戰,都有很多國家參與。這種參與的特點是自由退出與加入,尤其是像波蘭等一些國家在這種國際軍事衝突中表現非常活躍。這説明,冷戰後越來越多的國家在推行一種“外向”型的軍事戰略,期望通過在國際舞臺上的軍事參與來提高其國家的國際影響力。

  就傳統安全而言,一個國家的內戰越來越受到外部的干預,即呈現為“內仗外打”。據不完全統計,自冷戰結束以來,世界各地發生的局部戰爭與軍事衝突數十起,“內仗外打”卻越來越成為常態。美國及北約干涉波黑戰爭,首開“內仗外打”之先例。接著,美國武裝出兵非洲之角,干涉索馬裏內戰。1999年,南聯盟因“民族矛盾”等問題引發內戰。美國及北約以所謂“人道主義”為藉口對南聯盟塞族軍隊大打出手。2008年,格魯吉亞因“南奧塞梯問題”而發生內戰,俄羅斯則出兵格魯吉亞,這是俄羅斯軍隊第一次出國作戰,同時也開創了高加索地區“內仗外打”戰爭模式之先例。另外還有諸如塞拉利昂內戰等皆為“內仗外打”的案例。不管是世界大國、地區大國還是地區性的國際組織,它們都在一定程度上製造“內仗外打”這種戰爭現象。從參與這些“內仗外打”模式軍事行動的國家規模來看,參與國的數量非常多,從十幾個到幾十個不等。這再次説明,越來越多的國家通過參與國際軍事行動來推行其“外向型”的軍事戰略。

  同樣,各國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軍事合作也是方興未艾。近年來,各國通過舉行聯合軍事演習、聯合開發武器裝備、聯合舉辦二戰勝利紀念日閱兵活動等,不斷擴大國際軍事影響。現在,各國在軍事的很多方面已經打破冷戰時期的界限,如俄羅斯從法國購買軍艦、美國賣給東歐“愛國者”防空導彈等,這在冷戰時期是不可想象的。

  此外,越來越多的國家通過“二戰”這個舊題做新文章。如西方國家在每年的6月6日大肆渲染軍事優勢氣氛,俄羅斯同樣將二戰紀念日閱兵式搞得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隆重和熱烈。其他國家如烏克蘭、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等國也都通過舉辦一系列軍事活動來紀念歐洲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活動,以彰顯其軍事影響力。在諸多重視提高國際軍事影響力的國家中,法國最為突出。法國不僅在此次對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中充當“急先鋒”,而且還在軍事干預科特迪瓦的內政,同時還是聯合國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的一支主要力量。冷戰結束,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國外用兵的國家越來越多,有的國家對外用兵的頻率越來越大,這是新世紀世界軍事發展的一個新動向。

  其三,越來越多的國際行為體活躍地發揮軍事作用。冷戰時期,聯合國、美蘇各自組織的軍事聯盟發揮了重要的軍事作用。冷戰後,除美國仍然維持的軍事聯盟在發揮軍事作用外,其他一些國際行為體也不斷地發揮出軍事作用。如歐盟正發揮著與北約不同的作用,並在某些國際問題上與北約爭著發揮影響力。在巴林國內危機期間,海灣合作委員會委派沙特出兵1000多人到巴林維持秩序。東盟也越來越重視在國防領域發揮作用,支持東盟成員國的防長與其他國家的防長加大接觸,研討共同關心的防務問題。尤其是在柬泰邊境衝突時,東盟還要委託印度尼西亞派出軍事觀察員來監督柬泰兩國的停火。非盟也在積極參與利比亞的戰事。特別應指出的是,恐怖組織這種非國家的國際行為體已引起一次次的國際軍事行動,阿富汗戰爭就是國際軍事力量對付這種非國家國際行為體的突出案例。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的國家軍事戰略報告指出,要注意支持經濟共同體軍事能力的提升。事實説明,在世界軍事舞臺上,越來越多的國際行為體已經或正要在軍事領域發揮作用。

  最後,以“多國部隊”模式參與軍事行動越來越成為常態。“多國部隊”與聯盟軍隊不同:聯盟軍隊受到聯盟盟約的約束,“多國部隊”是在一定條件之下建立起來的軍事合作組織,沒有盟約的約束。“多國部隊”是二戰後多次出現,尤其是近年來頻繁出現的一種用兵形式。冷戰開始後,朝鮮戰爭中首次出現以聯合國名義組建的“多國部隊”。海灣戰爭時組建的“多國部隊”是冷戰時期出現的最後一次打著聯合國旗號組建的“多國部隊”。據統計,冷戰期間,打著聯合國旗號組建“多國部隊”的次數還是非常有限的。冷戰後至今,打著聯合國旗號組建“多國部隊”出現的次數不斷增多。“多國部隊”似乎已成為國際社會干預某國的一種慣例模式。需要指出的是,“多國部隊”正在被聯合國越來越頻繁地使用,同時也被某些別有用心國家所利用。“多國部隊”正成為一種“正義”的化身,被披上公正的外衣,其欺騙性正在增多。

  五大原因——

  透明、多元、合作、利益、軟實力

  世界軍事力量加速分化與重組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各國軍事力量的發展日益透明。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國軍事力量實體部分的發展已基本上無密可保。任何國家軍隊的部署與調動、武器裝備更新與換代等實體部分的一舉一動都逃不出“監視者”的眼睛。同時,因各國在軍事各個領域的不斷融合,各國軍事發展水平基本上都能被其他國家準確評估。加之多邊聯合軍事演習參與國家的範圍和軍隊參與的深度不斷加大,各國軍事發展水平基本上是透明的。與此同時,民用技術與軍用技術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許多民用技術也促進了軍事力量的透明。如蘋果手機定位技術、谷歌圖像技術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軍事透明。

  其次,軍事技術競爭多元化。自從戰爭産生以來,決定軍事較量勝負的主要因素,在冷兵器時代取決於參戰人員的體力和勇敢,在熱兵器時代取決於武器的威力和使用者的智謀。進入全球化和高技術時代,軍事較量的勝負主要取決於軟實力的博弈。在軟實力競爭中,參與競爭的技術多元化是當今軍事較量的一個突出特點,如武器裝備更加強調隱形性、更加突出網絡對抗等。這種特點使各國都可能找到突破口來奪取某個軍事方面的主導權,而一個國家不可能在所有的技術方面都佔據主導地位。

  其三,結盟意識不斷淡化,合作意識漸濃。冷戰時期,世界軍事力量分為兩大陣營。冷戰後,美國通過擴大北約成員規模、通過防區外行動凝聚北約成員國和調整北約軍事戰略使北約成員國看到聯盟的發展希望等手段來強化北約。對此,人們本以為世界軍事形勢將變得簡單與清晰,但世界軍事發展的現實卻是變得日益複雜,其中一個突出表現就是越來越多的國家無法確立清晰的結盟“夥伴”,使得越來越多國家的聯盟意識不斷淡化,而合作的意識漸濃。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軍事行動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喜歡採用合作形式參與,如在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和打擊利比亞等軍事行動中,參與國都是以“多國部隊”形式出現;二是在軍事技術上,越來越多的國家願意採用共同研發武器裝備這種形式來提高武器的技術水平,如日本與美國共同研發導彈防禦系統,印度與俄羅斯共同研發“布拉莫斯”巡航導彈系統等;三是在軍事力量發展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聯合軍事演習的大潮中來,多國聯合軍事演習的規模越來越大,每年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目前看,多國聯合軍事演習已漸趨成為一種常態性的國際軍事行動。

  其四,以國家利益為中心強調自主發展軍事。在全球範圍內,各國軍事力量的分化與組合是因本國的國家利益需要而進行。這種國家利益推動軍事力量的分化與重組和冷戰時期有所不同。冷戰時期,世界劃分為兩大陣營,各國的國家利益都要服從所在陣營的利益,或者説主要服從所在陣營的超級大國的利益。冷戰後,兩大陣營對陣態勢消失。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各國發展軍事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本國的國家利益而不是什麼陣營的利益了。如法國向俄羅斯出售軍艦,這在冷戰時期是一個不可想象的事情。目前,雖然法國仍然是北約的一個重要成員國,法國仍然向俄羅斯出售軍艦,主要還是從其本國的國家利益來考慮的。另據報道,越南正把金蘭灣變成一個國際軍港。不管哪國,只要肯付款,就可以使用這個基地,這在冷戰時期也是不可想象的。同樣,如果當今世界仍處於冷戰狀態,菲律賓和新加坡也不可能收回美國在其國土上租用的軍事基地。

  最後,軍事競爭由強調硬實力轉向更重視軟實力。冷戰時期,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軍事對峙主要表現為軍事實力的對抗,主要體現在硬實力的比拼上,如看誰的遠程導彈多、看誰的核武器威力大、看誰的陣營規模大等。冷戰後,隨著各國不再以陣營利益為上而以本國國家利益為中心來提高軍事實力,軍事實力也不是盡可能地保密,而是不斷擴大透明度以提高威懾等,各國越來越將競爭的重點轉向無形的軟實力競爭上。軟實力的競爭主要表現在:一是從輿論傳播等方面來比拼國際影響力;二是從技術水平上比拼自信心;三是從教育上比拼軍隊的意識力與凝聚力;四是從法律上比拼軍事行動的正義性與合法性;五是從機制上比拼領導力等。美國在其國家軍事戰略報告中提出要提高其全球領導力,其實質就是要增強軟實力。軟實力是看不見、摸不著,但確確實實存在著。實際上,這種軟實力的競爭更多地體現在智慧的競爭,而不是以往那種看得見、摸得著的體力與威力的競爭。在軟實力競爭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開展工作。其中,網絡空間領域尤為突出。根據《美國2004年情報改革與防止恐怖法》,美國政府對本國的情報機構進行了整合,成立了“國家情報局”這一機構,使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及其他情報機構的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接著,美國于2010年5月又啟動了網絡司令部,同年10月全面投入運行。這一機構是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展開網絡攻擊、以便有效維護美國網絡安全的一個實體單位。其他國家也同樣重視網絡戰。韓國、英國等一些國家也開始組建網軍。韓國于2010年成立了網絡司令部,使網絡力量形成合力,提高網絡戰能力。英國于2009年6月出臺了首份“國家網絡安全戰略”。英國政府官員説,英國已組建了兩個網絡安全部門,即網絡安全辦公室和網絡安全行動中心,已有能力發動網絡戰。這表明,越來越多的國家進入網絡領域較量。

  (作者來自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

  本版圖片均來自人民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