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89歲老軍醫妙手仁心創造生命奇跡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0日 10: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軍事紀實]>>

    傾盡畢生心血鑽研肝膽外科的他有著一雙讓世人驚嘆的雙手,做手術時他的這雙手無比靈巧,而和患者接觸時,這雙手又會做出不同尋常的動作。這雙做過14000例手術的手究竟有著怎樣的神奇?醫學大家又有著怎樣的博大情懷?央視7套《軍事紀實》5月19日晚20:03分播出《“肝膽聖手”吳孟超》,敬請關注。

    九旬老軍醫  刀法精湛

    這是一雙醫生的手,也是一雙老人的手,但你或許很難想像這還是一雙年近九十高齡,卻仍能拿起手術刀救治病人的手。

    每天上午,在這間手術室裏,這位年近九十歲的老人都在救治他的病人,他就是中國肝膽外科的創始人吳孟超,他的手術以穩、準、快著稱,這雙手也被稱作“肝膽聖手”。

    不過,在吳孟超的眼裏,他的這雙手和平常人並無差異,惟一的不同就是手感。

    然而,吳孟超的手感在許多人眼裏卻是一個很難破解的密碼,為什麼平時寫字都會有些顫抖的手,一到手術臺上卻一點不會抖動呢?這位做過14000例手術的肝膽外科醫生究竟是怎樣從平凡走向傳奇的呢?

    這是和吳孟超一起工作的人經常可以見到的情景,他常常因為醫生們不停地使用剪刀而發火,在他看來外科醫生最重要的手術工具不是刀而是手。

    那麼吳孟超的手為什麼會比剪刀還要靈呢?我們從他童年時的一段經歷中似乎找到了其中的一點原因。

    1922年,吳孟超出生在福建閩清,因為家境貧困,他5歲時就隨著父母去了馬來西亞,在那裏一家人以割橡膠為生,那也是吳孟超最早的操刀訓練。

    或許就是這段童年割橡膠的經歷,讓吳孟超從小就有一雙靈巧的手,讓他在之後的手術中也總能把握割膠時“不割到水線”的那份精度。

    吳孟超穩、準、快的精確刀法被人們稱作“吳氏刀法”,而練就這樣的手術刀法卻和一個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個人就是吳孟超的老師,被稱作中國“外科之父”的裘法祖。

    半個多世紀前的1943年,吳孟超考入了同濟大學醫學院,他被老師裘法祖嫻熟的手術刀法深深吸引,並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老師的手術技巧。

    在吳孟超畢業之後,他曾向老師裘法祖請教今後發展的方向,老師的一番話讓吳孟超從此和肝膽外科結緣,而在那時的中國,肝膽外科還幾乎是一片空白的領域。

    三年時間  敲開肝臟疾病大門

    這就是吳孟超用那雙靈巧的手花了三年時間,在1959年做出的中國第一具肝臟血管模型,它像一棵樹一樣枝繁葉茂,而這萬千走向、密密麻麻的肝臟血管,也讓吳孟超用心記憶了大半個世紀,正是有了這具肝臟血管模型,中國人醫治肝臟疾病的大門才被第一次打開。

    在對肝臟血管的走向瞭如指掌後,吳孟超又提出了把中國人的肝臟分為“五葉四段”的解剖理論,並在1960年完成了中國第一例肝癌手術。不過,由於肝臟上血管豐富,手術中極易引起大出血,這個難題曾一直困擾著吳孟超,但他卻在一次打開水龍頭洗手時突然找到了靈感。

    這種手術方法在醫學上被稱為“常溫下間歇肝門阻斷”,它更大程度地保障了手術的安全性。1963年,吳孟超又成功實施了第一例中肝葉切除手術。憑藉超常靈巧的雙手,他又一次破解了一道醫學難題。

    1975年,吳孟超又為安徽農民陸本海切除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臟腫瘤。

    在別人眼裏,吳孟超是一位功成名就的醫界大家,一輩子的光陰幾乎都給了手術臺,他完全有理由安享晚年。然而吳孟超卻不是那樣理解,他覺得開刀做手術才是他人生最大的樂趣,只要走上手術臺,他渾身好像有一種使不完的勁頭。正是在這樣的心靈境界支撐下,從1943年進入同濟醫學院學習外科手術以來,吳孟超老人整整做了14000多例手術,那就意味著他每年都要做200多臺手術。

    儘管做手術付出的勞動強度很大,但吳孟超卻並不感覺到累,每當提起那些被他救治過的病人,老人家都會笑得格外燦爛。

    其實,吳孟超的老伴吳佩儀也曾勸説過他,年齡大了還是少做幾臺手術為好,但每次看到老伴做完手術時高興的樣子,她也就不再多説什麼了。

     

    術精“肝膽”  妙手仁心

    這天上午的手術,吳孟超整整做了四個小時,我們可以想像,對於年近九十歲的老人來講,四個小時的手術將要耗費多麼大的精力和體力,不過一下手術臺,吳孟超的臉上卻挂滿了輕鬆。

    在吳孟超的眼裏,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病人,他和他救治的病人之間,總在默默履行著一份生命的承諾。

    這是吳孟超給病人看病,我們發現他手上的動作永遠是最多的,就連看化驗單,他的手指都會始終放在紙面上,一行行地仔細過目,這些看似很平常的動作背後,其實卻飽含著一位醫生對患者最真切的關懷。

    這雙在做手術時穩、準、快的“肝膽聖手”,一旦了下手術臺後卻是那麼溫暖地拉近著一名醫生和患者的關係。

    而在患者的眼裏,吳孟超的每一次握手和微笑,不僅能夠為他們化解疾病的痛苦,也給他們帶來了重生的希望。

    在吳孟超經常做手術的這個房間裏,這把黑色的椅子,是醫護人員特意為年近九十歲的吳孟超準備的,希望他能夠在勞累的時候坐下來休息一下,然而在實際手術過程中,由於惦記病人的麻醉時間,吳孟超很少坐下來休息。

    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吳孟超的下肢靜脈堵塞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這對於一個長期站在手術臺前的外科醫生而言,是一個幾乎很難克服的艱難。

    然而老人卻絲毫不會在意自己身體的狀況,他始終認為,依靠自己頑強的毅力,他會一直戰鬥下去。

    當我們重新再看這些吳孟超工作的畫面時,總會為這位老人家的敬業精神深深地感動,在救治生命的戰場上,他早已經顧不上自己的安危,始終以一名戰士的衝鋒姿態勇往直前,就連他穿手術服的動作都像披上戰袍一般。

    似乎吳孟超讓人看到的永遠是精力充沛的樣子,而從偶然間記錄下的一段話中,我們卻發現他其實很想有一個輕鬆的假期。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吳孟超不肯休一天假期呢?已經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肝膽醫學難題的他,還有什麼放心不下的事情呢?

    原來,吳孟超一直惦記著那還沒有解決的三分之二的肝膽外科難題,所以,他不想離開自己的崗位,他希望能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穩、準、快的“吳氏刀法”毫不保留地傳給他的學生,讓戰勝肝癌的醫學之路上後繼有人,他想為中國的肝膽外科治療再多盡一把力。

    然而,對待自己的學生,吳孟超就沒有像對待病人那樣的好脾氣了,學生們最害怕和他一起查房,因為吳孟超的眼睛是最厲害的,哪怕有一絲一毫的問題都能被他看破。

    年輕的丁醫生很快就按吳孟超的要求把病歷做了補充,這一次和吳老的查房中,他更會記住病歷中增加幾個字的重要性。

    如果時光倒流  還會選擇做一名醫生

    採訪中,我們發現吳孟超經常握手術刀的這根食指已經多少有些彎曲了,老人家説那是他握了一輩子手術刀留下的印記。而我們分明感受到了,在這根彎曲的食指下,一位倔強的老人傾盡畢生心血,使中國的肝膽外科一步步走向成熟,這彎曲的食指更紀錄下了老人一生為肝膽外科奮鬥的軌跡。

    那一年他17歲,他説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他還會選擇做一名醫生,因為救死扶傷是責任,也是對一名醫生最大的讚譽和褒獎。

    這天早晨,精神矍鑠的醫者大家吳孟超又開始了手術前的準備,當他像往常一樣充滿儀式感地披上這身普通的手術服時,我們分明看到了:一位戰士義無反顧走向戰場的無限自豪和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