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中國研製新一代空空導彈 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7日 11: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解放軍已經裝備的霹靂-12中程空空導彈

資料圖:樊會濤

  "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才有希望!"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始終關注著天空,默默撐起一個民族的脊梁;他們無怨無悔地恪守著沉默,守住了一個個重點型號,也守住了中國空空導彈事業;他們與型號榮辱與共,同呼吸共命運,型號的成功成就了他們的事業與夢想,而他們用奉獻與堅守書寫了航空史上的神話。

  五十載春秋風(微博)華,二十年丹心鑄箭。他,是他們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員,他是"航空報國特等金獎"獲得者,中航工業空空導彈研究院副院長、總設計師樊會濤。從他踏進導彈院的那一天,他就宣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航空事業。他曾深有感觸地説:"國家需要強大的國防,空軍需要國際一流的武器裝備,這就決定了我們的使命是航空報國、強軍富民。"使命如山,他帶領研製團隊數十年如一日,攻堅克難,頑強拼搏,曾歷經過無數失敗的慘痛,也迎來了更多燦爛輝煌的成就。

  臨危受命,他以報國的激情鑄就藍天追夢的奇跡

  1986年4月,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航空發動機專業後,樊會濤懷揣著"航空夢"來到洛陽,投身到空空導彈這個領域中來。

  面對西方國家的封鎖,從白手起家,自行研製中國的新型空空導彈談何容易。樊會濤如饑似渴地學習著,用執著與奉獻作支撐,把夢想寫進每一寸光陰。他和他的同事們在開展多種型號導彈的研製和預先研究中艱苦拼搏,初步掌握了空空導彈的設計方法,完善充實了科研試製條件,摸索出了試驗技術,突破了一些技術關鍵點並進行了硬體預先開發。在短時間內,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業務尖子,在型號研製中挑起了大梁。

  2000年6月30日清晨,長期超負荷工作的重點型號總設計師董秉印訇然倒下了。樊會濤還沒有從痛失董總的悲痛中解脫出來,董總的那付重擔就一下子落在了他的肩上,接任型號總設計師,當時他還不滿38歲。

  重點型號是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難度型號,是奪取制空權的秘密武器,對強我國防、壯我國威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國際上只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才有研製這種型號的能力。複雜的系統,高精尖的技術,是以往的研製型號中絕無僅有的。

  橫亙在空空導彈研究院面前最大的難題是技術上的跨越。重點型號武器系統是主動雷達型導彈,直接跨過第三代到第四代,這一跨就是十幾年啊,想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十幾年的課補過來,難啊!一些外國專家曾斷言,中國要搞新一代的雷達型空空導彈,憑藉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只有聘請外國專家來擔任總設計師方能成功。國內一些專家也認為,以我國現有的技術狀況來看,國內沒有可以借鑒的資料,沒有捷徑可走,因此,成功研製這種導彈把握不大。而科學技術越接近世界水平,可借鑒的東西越來越少,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得也越厲害。

  如此年輕的型號總設計師,當時在行業中還是鳳毛麟角。面對四面八方投來懷疑的目光,他心裏不免也開始發毛。洛陽盛夏的夜晚,暑氣逼人。樊會濤躑躅在生産區的林蔭道上,告誡自己:能承擔重點型號任務是我人生的幸運,是一個絕好的報效國家的機會,就是搭上性命,也要把這個型號拿下,讓自己的人生因重點型號而與眾不同!

  一串串繁瑣枯燥的數據,一條條起伏跳躍的曲線,一次次精密嚴謹的試驗,埋藏著多少酸甜苦辣,遮掩起多少青春年華。"如履薄冰,唯有時刻謹慎,精雕細刻,精益求精,方能求得生存。"這是樊會濤自型號研製以來最為深刻的感受。正因為如此,在質量問題上,他顯得異常的嚴格,要求嚴把設計、試驗、生産等各環節質量關,使研製全過程信息反饋閉環問題及時歸零。

  終於等到了這一天,經過整改過的首發産品進行了空中試驗。當他在大屏幕上看到導彈遇靶信息時,一下從座位上跳起來,大叫一聲:成功了!只見靶機劇烈地一顫,像禮花一樣淩空爆炸,耀眼的火光過後,靶機拖著濃煙一頭扎向大漠。寂靜的大廳頓時爆發出山崩海嘯一樣的歡呼聲:成功了!成功了!熱烈的掌聲久久回蕩在基地的禮堂,回蕩在基地的上空,回蕩在人們的心中,而徜徉在人們心中的,除了勝利的喜悅,還有更多的悲壯之情。樊會濤臉上洋溢著疲憊而又激動的笑容,而眼裏卻分明噙著淚花!他又想起了董總,想起了數年來的風風雨雨……他知道,首發試驗的成功,證明産品的設計原理是通的,他終於可以帶領型號線義無反顧地按照設計思路和設計方案研製下去。

  在樊會濤的帶領下,該重點型號最終以7發7中的優異成績圓滿通過設計定型試驗。它的研製成功,標誌著我國已完全具備了自行研製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空空導彈的能力,實現了我國空空導彈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空軍"當年定型、當年生産交付、當年形成戰鬥力"的要求,為國家、為軍隊拿出了核心殺手锏。

  可以説,國家給了導彈院一個機會,而樊會濤帶領他的團隊回報給國家了一個奇跡。

  力挽狂瀾,他用膽識和魄力書寫不朽豐碑

  2010年是導彈院發展歷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爬坡過坎、打贏翻身仗的關鍵一年。某新型重點型號肩負著捍衛祖國領空、奪取制空權的重任。它被譽為導彈院的"生命工程",能否成功是全院6500名幹部職工關注的焦點。

  但困難壓不倒頑強的他,破釜沉舟的膽識與魄力源於激情報國的決心,樊會濤帶領他的團隊從競標確立"全面滿足軍方需求、全面戰勝競爭對手"的指導思想後,一場與時間和技術賽跑的攻堅戰就開始了……

  在競標開始後的一年多時間裏,樊會濤和他的團隊沒有休息過禮拜天、節假日,型號線實施711工作制,服務保障人員24小時隨叫隨到,身體疲憊顧不上休息,星夜歸來孩子已噙淚睡去,就在2010年新年的第一天,他們還在茫茫戈壁,戰黃沙、鬥冰雪進行試驗,拼搏的精神凝聚成無堅不摧的洪流,沒有什麼困難能夠阻擋他們對勝利的渴望!

  重大決戰的現場,地上掉下一根針的聲音都能聽得見。經過一系列的激烈角逐,導彈院最終以絕對優勢取得了新型産品階段競標的重大勝利!這標誌著前期所做的一切努力沒有白費,標誌著導彈院有信心、有決心打贏翻身仗,標誌著中國空空導彈研製生産"國家隊"的實力得到充分印證。

  "成功之花,人們往往驚羨于它的明艷,然而它的初芽卻浸透著奮鬥者的淚泉,甚至犧牲者的血雨。"對於樊會濤和他的團隊來説,這便是他們工作和生活的最真實寫照。

  以樊會濤為首的競標組成員,在經過了血液近乎凝固的緊張之後,又感受著血液近乎沸騰的無比激動。準備競標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他們都是怎樣走過來的啊,為了這一天,他們付出了太多心血、精力、情感!"這大半年來,我們從沒在晚上12點前睡過覺。競標前我們準備了一百多個問題,把有利於我們,不利於我們的,甚至故意難為我們的,全都想到了。面對一個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空空導彈,我們不得不做充分的準備。"樊會濤感慨地説。他們提的問題,不知在樊會濤腦子裏考慮過多少遍了,正如樊會濤自己所説:"腦子裏天天都是那些問題,答辯前的晚上,腦子裏裝的東西快要爆炸了,比高考還要緊張。""高考考不好,只關係個人的命運,而競標則關係到上萬人的命運。"是的,也許我們想象不到,樊會濤當時承擔著怎樣的壓力,參與競標的同志説,僅坐在會場,就緊張得心臟都快跳了出來,可想他在臺上是怎樣的心情。

  樊會濤沒有辜負集團公司領導和全院幹部職工的期望,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專家,他溫文儒雅、對答如流、從容不迫,充分展示了一個總設計師的風采,也贏得了專家們的一致好評。90分鐘的彙報和答辯,提前10分鐘就結束了,專家們實在感到沒有什麼問題可提。當樊會濤走出彙報大廳,中航工業副總經理李玉海與他進行了一個深深的擁抱,這是集團公司領導對競標成功的祝賀,也是對我院為競標所做工作的肯定。

  鑄箭揚威,他癡心不悔的堅守著"航空報國夢"

  導彈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有包括導引部件在內的八大組件,有8000多個元器件,牽涉100多個學科領域。要研製這麼複雜的産品,一個人縱有三頭六臂也無濟於事,必須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必須有一個極富戰鬥力的團隊。樊會濤總這樣認為:型號研製成功,不是哪一個人的功勞,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在他的帶領下,導彈院涌現出了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鐵軍",他們是導彈院的全體科研生産人員。向祖國交上一份份滿意的答卷,是他們始終不變的願望和夢想,是他們持之以恒忘我拼搏的原動力。

  走進導彈院,那種緊張的氣息會撲面而來,"節點是死的,後墻不能倒。"這是型號線人員最常説的一句話,節點對他們而言意味著神聖的責任和莊嚴的承諾,讓他們不由得擰緊了發條,超負荷運轉,不敢有任何疏忽鬆懈。在重點型號研製中,參研人員不屬於自己,而屬於型號,屬於國家。他們經常過的不是正常人的生活,每天一腦袋數據,一大堆問題,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工作,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這種苦是一種漫長的煎熬,任務接踵而至,每一項都是一場殊死搏鬥。

  航空報國,強軍富民,這一偉大的使命孕育了偉大的精神,多年來,樊會濤以及他的團隊在重點型號拼搏攻關中,不僅用行動詮釋對黨和國家的忠誠,而且表現了催人奮進、感人至深的精神風貌,這就是導彈院的六種型號精神:牢記責任、不辱使命的報國精神;不計名利,甘於吃苦的奉獻精神;不畏困難,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追求第一,志在超越的創新精神;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密切合作,大力協同的團隊精神。

  "他對工作細緻入微,對自己卻粗枝大葉。"妻子關靜這樣評價丈夫樊會濤。尤其是在物質和精神生活極度匱乏、氣候極度惡劣的外場試驗基地,妻子尤為心疼:茫茫戈壁灘,夏季驕陽似火,酷暑逼人,強烈的紫外線經常曬傷了皮膚;到了冬季,冰天雪地,溫度達零下20℃,做試驗的手都會凍僵,加之氣候乾燥,水果又少,火嘴上起泡、甚至流鼻血都是常有的事,遇上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工作就極為艱難。但樊會濤依然常年奔波著,與大自然抗爭,與外場試驗相伴,始終保持攀登的姿勢,向著科技高峰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