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美軍“捕食者”的捕食之技:在1萬英尺高空殺人(圖)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6日 09: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捕食者”無人機的傲人之處在於發射“地獄火”導彈“捕食”

  新聞提示

  硝煙瀰漫的利比亞天空近日闖進一個“不速之客”:“捕食者”無人機。作為美軍“招牌武器”,“捕食者”無人機傲人之處不在於“偵察覓食”,而在於“武裝捕食”。

  曾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和也門等戰場大肆撲食的“捕食者”,此番帶著它的隨身利器“地獄火”導彈撲向利比亞的同時,似乎也在宣告:無人機戰爭開始了,但你有通行證嗎?

  “通行證”似乎不用掏給你看,但“咆哮者”卻是專門吼給你聽的。利比亞的防空和通信網絡在“聽”到美國“咆哮者”的“咆哮聲”後,便遭到了嚴重破壞。

  美國《防務新聞》週刊網站最近的一則報道稱,美國海軍EA-18G“咆哮者”電子攻擊機,展示了與“陣風”“狂風”以及F-16戰鬥機“無與倫比”的合作能力。

  作為北約唯一的機載電子攻擊平臺,初上戰場的“咆哮者”此番表現可謂實至名歸。它所發出的強大電子攻擊“咆哮”,註定會成為其經典“座右銘”,給更多人留下深刻印象。

  “捕食者”的捕食之技:在1萬英尺高空殺人

  作為一款被用來為美軍戰區指揮官決策提供情報支持的無人偵察機,“捕食者”能在不加油狀態下持續飛行40小時。

  一般而言,一架“捕食者”無人機升空後由兩個操作人員來控制,一名操作員操控無人機併發射“地獄火”導彈,一名傳感器操作員負責控制攝像機和“地獄火”導彈激光導引頭,指揮人員可以通過衛星數據鏈實時控制“捕食者”進行攝影和視頻圖像偵察。

  該機裝配先進的光電和紅外偵察設備、GPS導航設備和具有全天候偵察能力的合成孔徑雷達,機上的兩色DLTV光學攝影機採用了955mm可變焦鏡頭。高分辨率的前視紅外系統有6個可調焦距,在4000公尺高處分辨率為0.3米,對目標定位精度0.25米。

  “捕食者”無人機獨出心裁的蜻蜓造型盡顯隱身性能。大展弦比機翼分成內外兩段,機翼上表面傾斜與機身和發動機艙在機身側面相交形成一條脊線,從機頭延伸至機尾,有助於減小飛機截面的雷達信號特徵。

  尾翼採用V字形佈局,兩片前後緣平行的尾翼相互垂直,不僅將雷達探測信號偏轉反射出去,也能對發動機噴口進行遮蔽,降低發動機排氣的紅外信號特徵。這種外形設計在經典的隱形飛機如B-2和F-22上都曾採用過。

  “捕食者”無人機由美國通用原子公司研製,最初是1994年陸軍先進概念技術演示項目之一,1997年轉為空軍項目。戰場形勢的瞬息萬變促使美軍在原型機基礎上對“捕食者”不斷加以改進,發展型分別是MQ-9“捕食者B”和“捕食者C”,總體趨勢是速度更快,反應時間顯著縮短,巡航高度增大,隱身性能得以進一步增強。

  2001年10月,“捕食者”首次在實戰中發射導彈摧毀了一架塔利班坦克。2002年3月美空軍正式組建第一個武裝型“捕食者”無人機中隊。該部隊于2005年3月形成初始作戰能力。

  隨著“捕食者”發展型號載荷重量提升,其火力打擊功能不可小覷。如“捕食者A”只能攜帶2枚“地獄火”反坦克導彈,“捕食者B”已經能夠攜帶8枚。“一旦配備‘地獄火’,‘捕食者’就成了飛翔在1萬英尺高空的殺人工具。”美國記者伊格內修斯近日在《華盛頓郵報》撰文這樣説。

  然而,“捕食者”無人機並非是不可擊落的神話。2001年9月伊拉克聲稱擊落了一架“捕食者”。自“捕食者”無人機投入使用至今,由於各種原因美空軍已損失了20多架,折合損失逾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