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中國武器發展進入第二個黃金期 重點技術趕超成功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6日 13: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上世紀50年代中國重工業建設起步時,軍工部門及時補上了機械化這一課,同時在發展核武器方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抓住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機遇。圖為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的59式中型坦克。CFP供圖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新中國出於作戰急需,主要以半價賒購方式(只有少量屬蘇聯無償贈送)引進了蘇聯106個陸軍師、23個空軍師的裝備,欠下了30億元人民幣的外債(當時折合13億美元)。在1951年至1954年期間,中國同蘇聯達成了“156項”重點工業項目的引進,其中軍工企業便佔了44項,蘇方以成本價提供陸、海、空三軍配套的飛機、艦艇、大炮、坦克等武器裝備的生産線,並免費提供相應技術。中國能獲得這一世界軍事歷史上罕見的重大援助,主要因素並不是當時所宣傳的“國際主義”而是國家間的利益交換,是因中方在朝鮮戰爭中站到第一線流血犧牲,蘇聯才給予了相應的回報。

  真正了解中蘇交往史的人都知道,在蘇聯領導人中,蘇共第一書記赫魯曉夫對華提供的援助最多,水平也最高。1953年他擔任了蘇共第一書記時內外地位不穩,急需剛贏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而在國際上有很高威望的新中國支持,對華援助特別是軍援有了質的提升。斯大林援華時提供的大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用過的舊品,赫魯曉夫上臺後提供的則是現役的各種常規武器的生産技術。新中國剛建立起的軍工企業在蘇聯專家幫助指導下,用蘇聯提供的設備仿製生産出56式槍械、殲-5戰鬥機、帶“5”字頭的各種火炮、59式坦克等主要裝備,這些都達到或接近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

  不過,上世紀50年代世界強國已經邁入核武器階段,毛澤東在赫魯曉夫1954年首次訪華時又提出能否在這方面提供幫助,卻受到婉拒。中共中央仍于1955年決定,開始核彈、導彈的預研。1956年東歐發生了反對蘇聯控制的波蘭、匈牙利事件,翌年夏天蘇共莫洛托夫等元老又想推翻赫魯曉夫。在此形勢下,赫魯曉夫才不顧軍方堅決反對,于1957年7月同意向中國提供原子彈、導彈樣品,幫助建立核工廠,其交換條件則是毛澤東訪蘇對他表示支持。1957年10月,中蘇簽訂《國防新技術協定》,規定蘇聯再援建102項重點項目。毛澤東隨後訪蘇,在61國共産黨、工人黨會議上擁護蘇聯在社會主義陣營的“為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