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專擅大兵團作戰:科涅夫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3日 18: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科涅夫

  科涅夫(1897.12.28~1973.5.21),蘇聯元帥(1944),軍事家。生於洛傑伊諾村(今屬基洛夫州波多西諾韋茨區)。1916年應徵入俄國軍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加入俄共(布)。國內戰爭開始後參加紅軍,歷任裝甲列車政委、步兵旅政委、師政委、遠東共和國人民革命軍司令部政委,積極參加平叛和對日本干涉軍作戰。內戰後任步兵軍政委和師政委。1926年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高級首長進修班。1934年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後任步兵師長、軍長、集團軍司令和軍區司令。蘇德戰爭爆發後任第19集團軍司令,率部參加斯摩棱斯克戰役。後歷任西方面軍、加裏寧方面軍、西北方面軍、草原方面軍、烏克蘭第2和第1方面軍司令,參與組織實施了莫斯科會戰、庫爾斯克會戰、科爾孫-舍甫琴柯夫斯基戰役、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柏林戰役、布拉格戰役等,為解放加裏寧、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和波蘭國土,以及攻克柏林、布拉格等做出重大貢獻。他善於指揮大軍團作戰,能正確選擇主要突擊方向和突擊時機,並能果敢地在最重要地段集中兵力兵器。戰後,歷任駐奧地利蘇軍中部軍隊集群總司令和駐奧地利最高委員、蘇聯武裝力量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軍事部副部長兼蘇軍總監察長、喀爾巴阡軍區司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華約聯合武裝部隊總司令、國防部總監組總監、蘇軍駐德軍隊集群總司令。兩次榮膺蘇聯英雄稱號,獲列寧勳章7枚。著有回憶錄《1945年》和《方面軍司令員筆記》。

  伊凡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波瀾壯闊的蘇德戰場上,蘇聯軍隊在戰火煙雲中升騰起一大批光芒耀眼的戰爭明星,他們中有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和瓦杜丁。若論在戰場上的光輝戰績而言,朱可夫當之無愧地排在首位,而位居他之後的無疑是科涅夫元帥。正是他們兩人的軍隊並肩攻克了德國首都柏林。戰後,英國陸軍元帥邁克爾卡爾在他的《現代世界名將》一書中,將科涅夫列為二戰蘇軍將帥中的第二位,認為他是紅軍中唯一能與朱可夫匹敵的名將。這是因為科涅夫善於指揮大兵團進攻作戰,他在二戰中指揮的許多氣勢磅薄、排山倒海的大規模進攻戰役,在戰爭史上留下了光輝記錄。

  從政委到統帥

  伊凡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1897年 12月28日出生於基輔區洛傑伊諾生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2歲從地方學校畢業後,因生活所迫成了一位小木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在1916年春應徵入伍,在俄軍西南戰線的一個炮兵師裏當士官。1917年十月革命後,俄國軍隊被解散,科涅夫復員回鄉,在家鄉參加地方蘇維埃,並在1918年初加入蘇聯共産黨,擔任當地工農“戰鬥支隊”的政委。時值蘇聯內戰烽火連天,他向軍區政委伏龍芝主動請纓,率領他的工農支隊開赴東線作戰,被任命為第102裝甲列車的政委,率領裝甲列車執行在敵後騷擾作戰的任務。後來又先後擔任旅政委和師政委。1922年,他擔任遠東共和國人民革命軍司令部政委,在一代名將烏博列維奇指揮下對盤踞遠東的日軍作戰,將其最後趕出蘇聯領土。

  內戰結束後,科涅夫先在東部擔任一個海岸步兵軍的政委,後因紅軍大規模縮編,他調任莫斯科軍區一個步兵師的政委。這期間,他與莫斯科軍區司令員伏羅希洛夫有過多次工作接觸。伏羅希洛夫對這位年輕師政委的精明幹練留下深刻印象。1925年10月,伏羅希洛夫接替逝世的伏龍芝,擔任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和陸海軍人民委員。不久後的一次軍事工作人員會議上,科涅夫就加強部隊紀律和秩序,以及提高戰備發表了大膽而有原則性的講話,使與會者深受觸動。伏羅希洛夫稱讚他説:“您是一位有戰鬥能力的軍事委員!”並建議他改任軍事指揮員。在這位陸海軍人民委員的關心下,科涅夫在1926年進了紅軍軍事學院的高級指揮人員進修班,開始了從一位政工幹部向紅軍指揮員的轉變。1927年學習期滿後,他回所在師擔任步兵團團長,5年後升任師長。科涅夫並不滿足於在進修班所學到的知識,他向上級申請進紅軍最高軍事學府——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這次,他又得到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的幫助,後者下令讓他離職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伏羅希洛夫在任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期間雖犯有種種錯誤,思想保守僵化,特別是對紅軍內的“大清洗”負有不可推禦的責任,但他關心年輕的指揮員,對朱可夫和科涅夫這些新一代傑出將領的成長和提拔起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科涅夫在伏龍芝軍事學院以優異成績畢業,學院對他的評語是能勝任軍級指揮。從學院畢業後,他先後擔任師長、軍長、集團軍司令等一系列職務。

  在科涅夫成長為一位傑出統帥的過程中,有一個人起了非常重要作用,這就是蘇軍的傑出將領烏博列維奇(1896—1937)。國內戰爭中,科涅夫曾經在他的麾下戰鬥過。內戰後,科涅夫在莫斯科軍區和白俄羅斯軍區任職期間,烏博列維奇是軍區的司令員。這位天才的蘇維埃統帥在內戰中戰功顯赫,和平年代也治軍有方。他對部隊嚴格要求,特別重視對指揮幹部的培養。在他的關懷下成長起來的紅軍指揮員們,許多人日後在偉大衛國戰爭中脫穎而出,成為聞名於世的軍事統帥,朱可夫和科涅夫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科涅夫後來多次以崇敬的語氣談到烏博列維奇,稱他是戰前歲月中蘇聯的一位最傑出軍事家,説在他領導下工作的這段時期,對自己受益非淺。

  1939年,科涅夫在聯共(布)十八大上成為候補中央委員。1940年,他晉陞為中將,被任命為外貝加爾軍區司令員,成為紅軍的高級將領。1941年1月,他又被任命為外高加索軍區司令員。

  戰爭初期初露鋒芒

  偉大衛國戰爭爆發後,科涅夫作為集團軍司令率軍在西部方向作戰。戰爭初期,西部方向是德軍的主要進攻方向,德軍中最為強大的“中央”集團軍群來勢兇猛,在明斯克圍殲了蘇軍西部軍區的主力,直撲莫斯科的最後屏障斯摩棱斯克。科涅在這驚濤駭浪、亂雲飛渡的危急之秋,從容鎮定,首次顯示出他出眾的指揮才能。他一面指揮部隊頑強固守,阻住了當面德軍的進攻;一面向敵軍發起反攻,有力地鉗制住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突擊尖刀——第3坦克集群。科涅夫在戰爭初期蘇軍節節潰敗之際建立的功勳——由於他在1941年初德國猛烈進攻中頑強反擊、每地必爭,讓出地盤較少,而被稱做“永不後退的將軍”,很快引起了蘇軍最高統帥部的重視。當西部軍區司令員巴甫洛夫和幾位集團軍司令員因為部隊的慘敗而被送上法庭審判和槍斃之時,科涅夫卻得到晉陞,在9月11日擢升為上將,次日接替鐵木辛哥元帥為西方方面軍司令員,接過了防守莫斯科方向的重任。

  科涅夫的西方方面軍共有6個集團軍、480輛坦克(其中先進的T一34和KB型坦克只有45輛),實力在當時僅次於蘇軍西南方面軍。9月份,由於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裝甲主力之一——古德里安的第2坦克集群被調往南方包抄蘇軍西南方面軍,中央戰場出現短暫平靜,但隨着蘇軍西南方面軍在基輔戰役中被圍殲,德軍大量兵力開始向中央戰場集中,準備發動對莫斯科的攻勢。德軍投入中央方向的共有三個坦克集群(第2、第3和第4)和三個野戰集團軍(第2、第4和第9),佔當時蘇德戰場德軍總兵力的1/2和裝甲兵力的3/4,共有100余萬人、1700輛坦克、960架飛機、1.4萬門火炮和迫擊炮。他們當面的蘇軍西方方面軍、預備隊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共有80萬人、782輛坦克、545架飛機、6808門火炮和迫擊炮。蘇軍非但在兵力兵器上居劣勢,更重要的是在戰役態勢上布陣不當。蘇軍在戰前強調進攻戰略,對防禦研究不夠,尤其對如何抗擊敵坦克集群的強大突擊缺少對策。包括科涅夫在內的幾位方面軍司令員,都沒有將主力部署在縱深,而是呈前沿部署,這就使蘇軍的防禦縱深過淺,容易被德軍的裝甲利刃所穿透。同時,他們錯誤地估計了德軍可能發動進攻的方向,將重兵部署在西面。結果,9月底震驚世界的莫斯科會戰開始後,德軍的坦克重兵集團出乎科涅夫等人的預料,不是從西面,而是從南北方向實施主要突擊,迅速突破了當面薄弱的蘇軍防線。10月4日拂曉,德軍強大的坦克兵團已經向西方方面軍司令部所在地的維亞茲馬城進逼,很快就要推進到西方方面軍後方,科涅夫用高頻電話向斯大林報告了這一情況,説明西方方面軍主力被包圍的危險已經出現,但斯大林當天沒有作任何指示,而科涅夫也缺乏甘冒風險下令部隊後撤的臨機決斷勇氣。10月6日,德軍第3、第4坦克集群在維亞茲馬會師,將西方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主力團團圍住。南面的布良斯克方面軍主力也被德軍包圍。這場史稱的維亞茲馬——布良斯克包圍戰,是衛國戰爭中蘇軍最大悲劇之一,蘇軍3個方面軍共有8個集團軍被德軍合圍。德軍宣稱在維亞茲馬和布良斯克兩大包圍圈內共俘獲蘇軍67萬3千人。這一數字具有很大的真實性,因為當時蘇軍只有9萬多人能夠退守第二道防線。此時莫斯科岌岌可危,蘇聯被迫將大部分政府機構和各國外交使團撤退到古比雪夫。這是科涅夫生平最大一次敗走麥城,被這場慘敗激怒的斯大林要將他送交軍事法庭問罪。從列寧格勒召回接任西方方面軍司令員的朱可夫勸阻斯大林説,採取這種極端手段無助於挽救局勢,他在白俄羅斯軍區工作時了解科涅夫,此人聰明能幹,是塊當方面軍司令員的料。他建議留下科涅夫給自己當副手。斯大林對此表示同意,這是斯大林在戰爭中首次對喪師失地的將領網開一面,沒有嚴厲懲辦。

  科涅夫任朱可夫的副職只有一兩天,就被派到加裏寧去指揮方面軍的右翼部隊。科涅夫指揮這支遠離主力的部隊,頑強抗擊德軍的進攻,再次顯示出他幹練的指揮才能,重新贏得了最高統帥部的信任。蘇軍最高統帥部鋻於西方方面軍防守的正面過寬,不利於指揮,於是將科涅夫指揮的三個集團軍組成加裏寧方面軍,任命他為司令員。在蘇聯首都危急的日子裏,科涅夫確實表現不俗,他指揮加裏寧方面軍對德軍節節抵抗,牽制住了當面的德軍,這就有效地減輕了朱可夫的西方方面軍所受的正面壓力。1941年12月初,蘇軍對莫斯科城下德軍的反攻開始後,科涅夫指揮加裏寧方面軍首先出擊,第一天就突破了德軍陣地前沿,隨後朱可夫的西方方面軍也轉入進攻,擊潰了不可一世的德軍,將其遠遠向西趕去,這是德軍自二戰開始以來的首次大敗。

  蘇軍莫斯科反攻的目標是殲滅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但此時蘇軍還沒有強大的坦克和機械化兵團,無法斷敵退路;炮兵力量也不足,在突破敵軍防禦時困難重重。因此朱可夫和科涅夫兩軍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奮戰,雖將德軍擊退150公里,但未能消滅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主力,也未能把戰線重新推回到斯摩棱斯克,但他們所部不間斷的頑強進攻,仍然收到了效果:德軍的中央戰線搖搖欲墜,希特勒統帥部懾於蘇軍在中央戰場顯示的強大作戰威力,不敢將德軍1942年的主要攻勢指向這一方向,而是企圖在南線取得決定性戰果。

  1942年夏季,德軍在南方重新發起進攻,一路勢如破竹,直逼斯大林格勒城下。斯大林緊急將朱可夫召回莫斯科,任命他為副最高統帥,讓他去應付南線的危急形勢。朱可夫推薦科涅夫接替他的西方方面軍司令員一職。科涅夫在重掌西方方面軍後,指揮部隊在陰雨連綿中繼續對中央戰場的德軍猛攻,使之陷入無盡苦戰之中,無法抽調大軍去增援斯大林格勒。但是,蘇軍在連續強攻德軍的堅固防線中,也遭到了很大傷亡,這給方面軍司令部招來了批評。1943年3月,科涅夫被調任西北方面軍司令,未久又出任新建立的草原方面軍司令。

  從蘇軍最重要的西方方面軍司令,降到次要地位的草原方面軍司令,這是科涅夫戎馬生涯中的又一次挫折,説明他在1942年的戰場表現仍未得到斯大林的賞識。此時,蘇軍在二戰中的其他幾位新星已經大放異彩: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都已晉陞為元帥,成為最高統帥部主要成員;羅科索夫斯基和瓦杜丁都因為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卓越戰功,雙雙躍升為大將,在前線指揮着主要的方面軍。而科涅夫此時還挂着上將肩章,在後方指揮作為戰略預備隊的草原方面軍。但對科涅夫來説,他卻是因禍得福,因為這以前,他統率的部隊主要是步兵,而這一次,他手中首次握有了強大的裝甲機械化部隊。草原方面軍除4個步兵集團軍外,還有羅特米斯特羅夫將軍的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這是一支令德軍聞風喪膽的鋼鐵雄師,在斯大林格勒之戰中建立了殊勳。而且這一調動使他從中央戰場轉到了南方戰場。莫斯科戰役之後,蘇德戰局重心已經移到南線,雙方在此集結重兵展開主力決戰,這就使科涅夫有了建立功勳的機會。

  1943年7月,德軍向庫爾斯克凸出部發動了強大的攻勢,這就是聞名世界的庫爾斯克會戰。蘇德兩軍都投入了最精銳的部隊和最精良的武器,以期一決勝負。德軍的意圖是從南北實施強大的對進突擊,合圍據守該凸出部的蘇聯最精銳的兩個方面軍——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軍和瓦杜丁的沃羅涅日方面軍,為此集中了90萬兵力,2700輛坦克,2000架飛機。在北線進攻的是德軍後起悍將莫德爾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部隊,共有12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在南線進攻的是德軍老牌名將曼施泰因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部隊,擁有1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羅科索夫斯基和瓦杜丁兩個方面軍擁有133萬人,36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3100架飛機。它們背後還有作為蘇軍戰略總預備隊的草原方面軍,它擁有58萬人、164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7月5日,德軍開始了這場代號“堡壘”的強大攻勢。北面的莫德爾在第一天就以900輛坦克向蘇軍瘋狂突擊,但他當面的蘇軍中央方面軍兵力雄厚,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和坐鎮在此的副最高統帥朱可夫在蘇軍將領中最能徵善戰,因此蘇軍的防線固若金湯,巋然不動;但擁有更強大裝甲力量的曼施泰因在南面出動了3個坦克軍的1200輛坦克,以兇悍的黨衛軍坦克師做先鋒,展開了更猛烈的攻勢,他當面的瓦杜丁部隊實力不如羅科索夫斯基部隊,而且瓦杜丁錯誤地出動第1坦克集團軍迎戰德軍,蘇軍T—34坦克的76毫米火炮直射距離不及德軍“虎”式坦克的88毫米火炮,在交戰中敗退。德軍黨衛軍各坦克師乘勝猛攻,使瓦杜丁的戰線形勢危急。最高統帥斯大林親自下令科涅夫率領草原方面軍的兩支主力——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和近衛第5集團軍立即馳援瓦杜丁。科涅夫早已預見及此,命令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提前作好了準備。蘇軍最高統帥部一聲令下,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立即日夜兼程,火速趕往前線,在7月12日到達普羅霍羅夫卡,與德軍最精銳的裝甲部隊——黨衛軍“帝國”坦克師、“骷髏”坦克師、“阿道夫希特勒”坦克師的400輛坦克遭遇。羅特米斯特羅夫是位智勇雙全的戰將,他知道蘇軍T—34坦克在遠距離對射中不敵德軍的“虎”式坦克,於是下令全軍勇猛衝擊,與敵展開近戰。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的7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開足馬力全速前衝,楔入德軍坦克的戰鬥隊形,與之展開近距離混戰。笨拙的“虎”坦克在近戰中根本不是靈活的T—34坦克的對手。德軍企圖後撤以重建距離優勢,但行動迅速的T—34坦克根本不讓德軍坦克逃脫,甚至寧可與之相撞同歸於盡。雙方直戰至夜幕降臨,德軍三個王牌坦克師威風盡喪,在戰場上丟下320輛熊熊燃燒的坦克,倉皇敗退。這場翻天覆地的坦克大戰,後來被科涅夫稱之為“德國坦克兵這只天鵝臨終前的美妙歌聲。”

  科涅夫在戰場上的真正聲威是從庫爾斯克會戰開始建立的。他的部隊不僅在關鍵時刻使德軍打贏這場會戰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且在戰役反攻的過程中解放了號稱烏克蘭第二首府的哈爾科夫。為此,斯大林命令在蘇聯首都莫斯科以224門禮炮齊放20響,慶祝紅軍的這一重大勝利,這是蘇聯在衛國戰爭中首次鳴放較高等級的禮炮(此前的禮炮是以124門火炮鳴放12響)。庫爾斯克會戰成了科涅夫命運的轉折,戰役結束5天后,他獲得大將軍銜。朱可夫後來説:“戰爭初期,斯大林對科涅夫的態度是不好的,多次撤去他的方面軍司令職務。可是後來由於科涅夫指揮草原方面軍有方,接二連三地取得了戰役的勝利和成功時,斯大林發現科涅夫很會打仗,於是就改變了對他的態度。”

  反攻期間的大顯身手

  庫爾斯克戰役是蘇德戰爭的真正轉捩點,作為德軍主要突擊力量的裝甲坦克部隊,經此一役後元氣大傷,一蹶不振,再也無力對蘇軍發動大規模進攻。蘇軍從此轉入戰略反攻,開始了直搗易北河的偉大進軍。科涅夫真正顯示出他是一位傑出統帥,是在蘇軍的戰略反攻期間開始的。斯大林曾將那位指揮了敖德薩、塞爾斯托波爾和高加索英勇保衛戰的名將彼得羅夫稱作防守將軍,説他只能防守不會進攻,因此在戰爭後期撤了他的方面軍司令員一職(斯大林對彼得羅夫的看法並不正確,彼得羅夫實際上能攻能守)。而科涅夫正好與彼得羅夫相反,在斯大林眼中是位進攻將軍。他在蘇軍的反攻階段,出色指揮了一系列大規模進攻戰役。他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氣勢和魄力,令後人叫絕。

  庫爾斯克戰役後,蘇軍開始了第聶伯河會戰,以中部和南部兩大戰場的7個方面軍在1000至1200公里的寬大正面上實施進攻,目標是擊潰當面德軍,強渡第聶伯河,粉碎德軍退守這一天險抵抗蘇軍的企圖。科涅夫的草原方面軍前進迅速,勝利解放了200年前彼得大帝與瑞典軍隊決戰的名城波爾塔瓦,並在9月24日夜間渡過了第聶伯河,然後繼續向前發展進攻,進展神速,以致最高統帥斯大林對在第聶伯河橋頭堡受阻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員瓦杜丁和在該方面軍督戰的大本營代表朱可夫嚴厲批評,指責他們行動不堅決,並拿科涅夫給他們作榜樣。朱可夫和瓦杜丁受到批評後迅速更變部署,終於突破了德軍防線,收復了蘇聯第三大城市——烏克蘭首府基輔。

  隨後,瓦杜丁和科涅夫兩個方面軍(1943年10月起改名為烏克蘭第1、第2方面軍)繼續向西進攻。1944年1月下旬,他們兩軍以勇猛突擊將德軍約10個師合圍在科爾宋——舍甫琴科夫斯基突出部。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曼施泰因眼見德軍重兵陷入合圍,趕緊拼湊了6個坦克師前去解救。希特勒親自向被圍德軍發電報説:“可以像依靠石頭墻一樣依靠我。你們將從合圍中被解救出來。”德軍強大的坦克集團發起了兇猛的進攻。科涅夫眼看德軍就要突破瓦杜丁部隊的防線,立即命令自己的部隊衝過兩個方面軍的分界線,封閉了德軍殺開的缺口。此舉大受最高統帥斯大林的讚賞。斯大林決定,由科涅夫指揮所有對內正面的部隊,負責殲滅被圍德軍;在對外正面的部隊則由瓦杜丁集中指揮,負責阻擊敵人的援軍。實際上,斯大林是把消滅德軍重兵集團的榮譽給了科涅夫,因為按當時的慣例,只有殲滅敵人的部隊才能得到首都莫斯科的禮炮致敬。科涅夫沒有辜負最高統帥的期望,經幾晝夜奮戰後在2月17日殲滅了被圍德軍,斃敵55000餘人,俘敵18000餘人。這是蘇軍繼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又一次圍殲德軍的重兵集團。2月18日,蘇聯首都莫斯科隆重鳴放禮炮,向科涅夫和烏克蘭第2方面軍部隊致敬。最高統帥斯大林親自在電話中向科涅夫表示感謝。這場大捷使科涅夫得以超越斯大林格勒的英雄羅科索夫斯基和瓦杜丁,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繼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和斯大林之後第4位榮獲蘇聯元帥軍銜。

  科爾松——舍甫琴科夫斯基大捷之後,由於春季解凍的雪水融化,使蘇聯南方成為泥濘的海洋,德軍以為在這種天氣裏,蘇軍的坦克機械化部隊無法行動,而且經過冬季的苦戰後,紅軍也必須休整,難以開展新的攻勢。他們希望能獲得喘息的機會,以重整旗鼓,但德軍不曾想到的是,蘇聯T—34坦克的履帶比德國坦克寬,能在泥濘中行駛自如,同時美國援助蘇聯的大量卡車具有比德國軍用車輛更出色的越野性能,更重要的是蘇軍在經過整個冬季的激戰之後,仍然具有飽滿的精神和高昂的士氣。結果,蘇軍出乎德軍的意料,在南方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春季攻勢,3個烏克蘭方面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南部戰場。科涅夫指揮的烏克蘭第2方面軍攻勢凌厲,儘管無邊的泥濘使蘇軍的T—34這樣出色的坦克也時常陷入泥中,汽車和大炮更難以前進,只能用人力推動,但科涅夫的大軍還是在短短一月內挺進了200—600公里。在蘇軍的神勇進攻面前,德軍丟下陷在泥中的坦克、大炮和車輛,依靠騎牛或步行,幾乎是“赤條條地”從烏克蘭逃走。科涅夫部隊在進攻中斃俘敵8萬餘人,擊毀和繳獲600輛坦克和220輛裝甲車。3月底,前鋒部隊進入羅馬尼亞境內。這是蘇軍在偉大衛國戰爭中首次前出到國境線。消息傳出,蘇聯舉國振奮,首都莫斯科以最高等級的禮炮——324門火炮齊鳴24響,慶祝這一重大事件。德軍的南方戰線在3個烏克蘭方面軍排山倒海的進攻之下迅速崩潰,曾是德軍顯赫戰將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曼施泰因和“A”集團軍總司令克萊斯特為此雙雙被希特勒免職。

  烏克蘭戰役結束後,由於瓦杜丁大將於1944年4月15日因傷逝世,根據朱可夫的建議,科涅夫元帥在5月份接過了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指揮權。烏克蘭第1方面軍是蘇軍最強大的方面軍,兵力達120萬人,擁有20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3250架飛機。科涅夫的下一個目標是粉碎德軍最強大的“北烏克蘭”集團軍群。該集團軍群有90萬人,900輛坦克,700架飛機。在蘇德戰爭中,這還是紅軍首次單獨以一個方面軍對德軍一個集團軍群,這表明紅軍的威力在戰爭過程中得到極大提高。7月14日,科涅夫發動了史稱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的攻勢。科涅夫在這次戰役中再次顯示了他的能攻善戰和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卓越才幹。他大膽地將方面軍編成內90%的坦克和自行火炮集中在主要突擊方向,對敵形成強大優勢。進攻開始後,蘇軍步兵在強大炮火支援下,經英勇奮戰在德軍堅固防禦體系上打開了一條長18公里、寬4—6公里的突破走廊。這樣狹窄的走廊本來並不適合坦克部隊進入,應等待步兵將其向兩翼擴展後,才能投入坦克兵團發展攻勢,但拖延下去德軍就有調來援軍反擊的可能。

  科涅夫當機立斷,下令近衛第3和第4兩個坦克集團軍立即投入進攻。蘇軍強大的坦克兵團雷霆萬鈞地進入突破口後,德軍的防線迅速崩潰。科涅夫的大軍橫掃當面德軍,僅在7月份的作戰中,就斃、傷、俘敵20余萬,徹底打垮了“北烏克蘭”集團軍群,並且跨過維斯瓦河在對岸建立了橋頭堡。儘管蘇軍的進攻勢如破竹,但老練的科涅夫仍然在進攻中有意地保存了預備隊近衛第5集團軍的實力,沒有讓它過多地捲入交戰,直到抵達維斯瓦河後,才將這支最精銳的部隊投入戰場,結果德軍儘管出動了強大兵力,甚至首次動用了最新型的“虎王”式坦克,對蘇軍的橋頭堡反復發動進攻,卻始終未能消除蘇軍的登陸場。

  攻克柏林

  1945年1月,科涅夫率領烏克蘭第1方面軍,同朱可夫指揮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從各自在維斯瓦河的登陸場向希特勒德國發起了最後的強大攻勢,直指第三帝國的巢穴柏林,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壯觀的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這兩個方面軍共有220萬人,70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5000架飛機,335000門火炮和迫擊炮(?原文可能有錯),其中烏克蘭第1方面軍擁有110萬人,3244輛坦克和自行火炮,2582架飛機,16000火炮和迫擊炮。這兩路大軍原定在1月20日發動攻勢,但由於德軍在阿登展開了強大進攻,使英美軍隊的戰線陷入危急之中,西方盟國緊急向蘇聯呼救,因此蘇軍最高統帥部下令攻勢提前在1月12日進行。這意味着蘇軍將在風雪交加的惡劣天氣裏無法得到航空兵的支援,只能依靠炮兵和坦克進行突破。但是戰役開始後,蘇軍的進攻威力絲毫未曾降低,原因是科涅夫素來重視炮兵突擊,早在戰役的準備階段,他就親率各集團軍司令員、軍長、師長們察看了整個戰場前沿,在突破方向集中了強大的炮兵集團,每公里正面的火炮密度達到250—280門,有的地段甚至達到300門。進攻開始後,蘇軍炮火的猛烈程度有如天崩地裂,雖然炮火準備只持續了1小時47分鐘,德軍卻感覺似乎不下5小時。蘇軍空前的炮火威力,使素以頑強著稱的德軍竟然失去控制,紛紛擅自脫離陣地向後潰逃。蘇軍在第一天就突破了德軍的主要防禦地帶,科涅夫不給德軍任何喘息和反擊的機會,在當天中午就下令兩個坦克集團軍進入突破口發展進攻,迅速擊潰了德軍。德國將軍蒂佩爾斯基希在其名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中描繪這場進攻説:“突破是如此猛烈,它不僅打退了第一梯隊的師,而且打退了很強的快速預備隊……深深楔入德軍戰線的兵力如此之多,以致要消滅他們,哪怕是限制一下他們都已不可能……俄國軍隊很快將其坦克兵團投入了打開的缺口,其主力開始向尼達河推進……”另一位德國將軍梅倫廷也評論説:“俄國人的進攻以前所未有的威力和速度發展着。很清楚,他們的最高統帥部已經完全掌握了組織大量機械化集團軍進攻的方法。”

  科涅夫的方面軍向前長驅直入,與朱可夫的方面軍一起,在23天中向前神速挺進了600公里,擴大突破近1000公里,渡過奧得河並在對岸佔領了戰役登陸場。在23天的作戰中,僅烏克蘭第1方面軍就俘敵官兵43000人,殲敵15萬餘人,繳獲300多輛坦克和200多架飛機。科涅夫在神速的進攻中,還以巧妙的機動完整地奪取了西裏西亞工業區,這是歐洲居魯爾區之後的第二大工業區。他的大軍越過奧得河後並未停息,而是一鼓作氣地又打到尼斯河,與朱可夫大軍一起對德國首都柏林形成威逼態勢。

  斯大林原來的意圖是讓紅軍統帥中最有聲望的朱可夫指揮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佔領柏林,但由於德軍向首都集結百萬重兵,擺出了全力固守的架式,因此有必要讓科涅夫指揮的實力強大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也加入柏林方向作戰。由誰的部隊攻佔柏林,成為擺在斯大林面前的難題,因為這兩人都是戰功赫赫。他躊躇再三,最後決定讓這兩位統帥進行競爭,誰的部隊最先打到柏林,就讓其攻佔柏林。為了爭奪攻佔希特勒巢穴和德國首都的榮譽,朱可夫和科涅夫這兩位紅軍的最傑出統帥都使出了渾身解數(此事被蘇軍戲稱為"展開社會主義勞動競賽")。4月16日,進攻柏林的戰役開始後,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在第一天中就發射了123萬發炮彈,這是迄今為止東線的最猛烈炮火,令德軍的倖存者們日後無不談虎色變,而科涅夫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稍後開始的炮火準備,比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更為猛烈,以致當毀滅性的炮火準備停止後,許多德軍士兵甚至小分隊都不顧指揮部的死守命令,紛紛溜之大吉。憑藉壓倒一切的炮火威力和強擊機撒布的煙幕掩護,科涅夫的大軍順利地渡過了尼斯河,突破了德軍防線,並打退了德軍以大量坦克進行的反衝擊。科涅夫命令他的兩個坦克集團軍司令員:脫離方面軍的主力部隊,更大膽地向戰役縱深挺進,不要顧及後方,因為他本人作為方面軍司令員,將在他們身後親自保障其後方的安全。隨後他接到斯大林的電話,最高統帥告訴他,朱可夫的部隊遇到德軍的頑強抵抗,進攻受阻,詢問是否可以將朱可夫的兩個坦克集團軍調過來,通過他的方面軍打開的缺口向柏林方向突擊。科涅夫認為這將造成很大混亂,現在他這裡戰事發展順利,他完全可以自己手中的兩個坦克集團軍向柏林進攻。斯大林表示同意,讓他把坦克集團軍轉向柏林。接完電話後,科涅夫立即向兩個坦克集團軍司令下達命令,讓他們向柏林方向迅猛發展進攻。兩個坦克集團軍接令後,立即風馳電掣地殺向柏林,於4月22日進抵柏林城郊。4月25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同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在波茨坦勝利會師,將柏林完全包圍,並在當天進抵易北河畔,同美軍實現了歷史性的“易北河會師”。烏克蘭第1方面軍和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兩軍密切配合,經過激烈的巷戰,在5月2日攻克了法西斯德國的首都——柏林。

  柏林之戰震撼了敵軍,各路德軍在首都陷落後大都停止抵抗,只在捷克境內還有一個德軍強大集團拒不投降,這就是舍爾納元帥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它擁有近50個精銳師,總數近100萬人。蘇軍最高統帥部命令科涅夫強大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主力迅速向捷克境內出動,與烏克蘭第2、4方面軍一起會殲該敵。科涅夫以最快速度將他的部隊從柏林的廢墟中撤出,重新進行部署,隨着他一聲令下,烏克蘭第1方面軍以10個坦克軍、1600輛坦克向南方勇猛進擊。科涅夫的坦克兵前進得如此迅猛,以致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部在毫無提防的情況下被蘇軍的先頭坦克部隊所殲滅,100萬德軍失去指揮,陷入混亂。5月9日,科涅夫的坦克部隊進抵布拉格,與城中的起義者和隨後到達烏克蘭第2、第4方面軍的部隊會師,收攏了對舍爾納主力集團的合圍圈。50多萬德軍走投無路,被迫放下武器。為慶祝布拉格的解放,蘇聯首都以324門火炮的24次齊射,鳴放了蘇德戰爭中最後一次慶祝戰功的禮炮。幾個小時後,莫斯科以1000門大炮齊鳴30響,慶祝衛國戰爭的勝利。

  戰爭結束後,蘇聯政府在克裏姆林宮舉行了為紅軍指揮員們慶功的盛大招待會。在衛國戰爭中立下戰功的紅軍將領們薈萃一堂,大廳中將星耀眼,勳章閃爍。莫洛托夫代表黨和政府發表講話,他向全場提議為紅軍光榮的統帥們乾杯。他最先提到朱可夫元帥,稱讚他的名字是與莫斯科、列寧格勒的保衛戰,解放華沙和攻克柏林聯絡在一起的。在全場報以熟烈掌聲後,莫洛托夫第二個提到的就是科涅夫元帥,他提議向烏克蘭戰役的英雄、布拉格的解放者祝賀,“科涅夫的軍隊與朱可夫元帥的軍隊一起衝入柏林!”與會者也報以熱烈的掌聲。戰爭期間蘇軍最高統帥部發佈的命令中,朱可夫與科涅夫兩人的名字是最經常並列的;戰爭中,首都的人們聽到最多的是慶祝烏克蘭第1方面軍勝利的禮炮聲。

  戰後,科涅夫元帥先後任克裏姆林宮衛戍司令部特種部隊獨立團團長(相當於禦林軍統帥)、國防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華沙條約聯合武裝部隊總司令等職,從1952年起一直擔任蘇共中央委員,1973年逝世。

  個人榮耀與評價

  伊凡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曾經兩度獲得蘇聯英雄稱號,是蘇聯最高軍功獎——“勝利”勳章的獲得者之一。因為率領軍隊在捷克和蒙古作戰過,還獲得捷克斯洛伐克和蒙古英雄稱號。在解放捷克戰鬥中,他攻勢凌厲、精心指揮,為保留下許多橋梁和教堂等建築煞費苦心,捷克人因此對他深懷感激,併為他專門建造了一座紀念碑,以讓後人不忘拯救祖國的英雄。

  在戰略性進攻階段的作戰中,科涅夫表現出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其中主要是善於選擇主要突擊方向和確定實施主要突擊的時間;善於果敢地在最重要地段集中兵力兵器,尤其善於使用和機動坦克裝甲力量,使坦克裝甲力量的威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同時科涅夫還重視諸軍兵種的協同作戰,重視諸軍兵種整體力量的發揮。

  戰後,科涅夫歷任駐奧地利蘇軍中部軍隊集群總司令兼駐奧地利最高軍事委員,蘇聯武裝力量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蘇聯軍事部副部長兼蘇軍總監察長,喀爾巴阡軍區司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華沙條約組織武裝部隊總司令,蘇聯國防部總監組總監,蘇聯駐德軍隊集群總司令等職。

  科涅夫兩次榮膺蘇聯英雄稱號,榮獲7枚列寧勳章,3枚紅旗勳章,2枚一級庫圖佐夫勳章和1枚紅星勳章等。1973年5月21日,科涅夫在莫斯科去世。

  (本文來源:網易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