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中國雷達對地觀測實現跨越發展 核心能力待突破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3日 08: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科技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日前,200多位專家學者聚會2011成像雷達對地觀測高級學術研討會,就SAR技術及應用發展中的諸多問題進行研討。

  1960年,世界上第一部機載合成孔徑成像雷達(SAR)問世。1978年,第一顆雷達衛星SEASAT發射升空,它裝有L波段的SAR等遙感器,向地面傳回了大量有關陸地、海洋和冰面的圖像,獲得了大量從未得到的地表信息。"今天,通過SAR對地觀測已成為國際空間信息領域最重要的前沿技術之一。"作為大會主席的中科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主任郭華東在會上回顧了SAR誕生50年來的發展史。

  中國雷達對地觀測發展30多年來已取得顯著成就,擁有了一系列機、星載SAR的技術能力。郭華東認為,雖然起步晚,但通過不斷創新,我國在諸多方面逼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跨越發展。在SAR應用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包括SAR在農作物長勢監測,地表形變探測和重大自然災害減災等領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會上介紹了一個生動的SAR科學應用實例。10幾年前,中科院的雷達遙感科學家通過對航天飛機成像雷達圖像的分析,發現L波段雷達能穿透阿拉善高原阿爾騰敖包地區約1米厚的沙層,他們進而識別出已被風沙覆蓋住的古河道和古湖盆,從而確立了橫貫阿拉善地區北部的一條古河湖串聯水系系統;他們還發現了被幹沙掩埋的中國古代明、隋古長城。

  郭華東説,當前SAR對地觀測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國産雷達衛星少,重訪週期長,處理速度不快和信息挖掘能力不強等。同時,當前全球尺度研究的迫切需求不斷向SAR提出挑戰。對此,應考慮發展新的SAR對地觀測技術和系統,以及SAR處理技術、信息提取和挖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