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俄戰略導彈新控制系統不怕核壓制和電子干擾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2日 09: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 俄戰略火箭部隊SS-25洲際導彈機動發射裝置

  本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趙漢臣 本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 本報記者 劉揚

  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發言人科瓦爾27日表示,目前第四代軍事指揮自動化系統已經開始列裝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新系統最大的優勢就是保證戰鬥指揮命令獨立傳達到發射裝置,無需中間環節,即便在受到核壓制和無線電干擾的情況下任務也不受影響。一名中國軍事專家28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説,這是俄羅斯恢復戰略導彈大國雄風的一個有力步驟,也是俄軍推進戰略力量實戰化的一個針對性努力。不過也有分析認為,俄戰略導彈部隊這次的“強筋健骨”做法只是在“補洞”,因為俄軍的戰略導彈外表光鮮,但指揮系統遠遠落後於美國等西方國家,一旦發生戰事,不穩定的核武指揮系統極有可能會貽誤戰機。

  俄戰略導彈部隊換裝新型控制系統

  據俄新社27日報道,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發言人瓦季姆科瓦爾表示,目前第四代軍事指揮自動化系統已經開始列裝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新系統整合了傳統的接受指令、收集情報和監測發射準備等功能,並能夠保證自動切換重新定位目標。報道稱,這套系統可以保證戰鬥指揮命令獨立傳達到發射裝置,無需中間環節,即使在受到核壓制和無線電干擾的情況任務也不會受到影響。

  同西方發達國家軍隊相比,俄軍目前在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方面存在不小差距,各種設備的數字化程度也相對較低。一名曾到過俄格戰爭前線的中國專家28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説,俄軍的通訊、指揮系統確實比較落後,並在實戰中吃過大虧。在俄格戰爭中,俄軍甚至不是通過加密的通訊系統在指揮作戰,而是通過手機來彼此聯絡。這也讓俄軍痛定思痛大力彌補這一“軟肋”。

  核大國都很重視核武控制系統

  “開弓沒有回頭箭”,核導彈的發射一旦出現差錯,輕則發生核事故,重則引發世界大戰,因此,各國都在核彈的發射、投放程序上做足了文章,確保核導彈發射的嚴謹、無誤。目前,俄羅斯核導彈的發射權掌握在總統、國防部長和總參謀長手中,他們每人擁有一個 “核按鈕”手提箱。發動核攻擊時,至少需要總統與國防部長或者總參謀長兩人操作,他們各自輸入自己掌握的核密碼,將核攻擊命令傳輸至總參謀部,總參謀部特種通訊中心立即將它們混編成一組新密碼,再通過多種通信通道,傳遞給分屬戰略火箭兵、空軍以及海軍的指揮所,由這些指揮所傳達給承擔戰略值班任務的部隊。各級指揮官在收到核導彈發射密碼指令後,再經過一套極其嚴密的程序,才能把核導彈發射出去。

  在瞬息萬變的現代戰爭中,暢通高效的情報傳遞和指揮系統非常重要。核大國都會通過多種通信手段與方式確保指揮所與本國的洲際導彈部隊的點對點聯絡。例如,美國的核指揮所要與發射單元保證超高頻通信衛星和特高頻通信衛星通信聯絡,此外還要部署微波通信系統、光纖通信系統等不同類型的通信手段,即便是在敵方的強電磁干擾和核電磁脈衝攻擊下,也能確保通信指揮的萬無一失。美國的“空軍一號”就擁有各種頻段的通信系統,確保總統能夠直接指揮本國核力量。

  復興核力量? 彌補漏洞?

  俄羅斯/蘇聯也歷來重視本國的核系統自動化指揮系統建設。上世紀80年代,美國曾經向歐洲部署裝有核彈頭的“潘興-2”中程彈道導彈,這種導彈可以直接命中並摧毀莫斯科的地下核指揮所,消滅高層領導集團。為此蘇聯特別研製了一種“世界末日”核報復指揮系統,一旦領導人戰時死亡,則由這套系統自動發起核報復。冷戰過後,俄羅斯核力量大不如前,除了核導彈和核彈頭數量大幅削減外,核指揮系統也已經落伍,在其指揮所內,仍然是上世紀80年代的設備,很多通信系統和指揮設施年久失修。這對於大量依賴機動發射的“白楊”導彈的俄羅斯來説非常致命,因為戰時“白楊”導彈將處於隨時機動之中,要比井式發射的洲際導彈更難聯絡指揮,如果指揮通信系統不可靠,那麼它們即便保留下來也無法發射。美國《外交》季刊甚至認為,俄羅斯的指揮機構已經無法在戰時有效指揮其核力量。

  一名中國軍事專家説,近幾年來,俄羅斯軍費緊張的情況得到緩解後,主要把分配給戰略火箭部隊的經費投入到核導彈的研發與裝備等打擊手段的建設方面。這次的舉措就是要推進其戰略力量的實戰化,在勝利日紅場閱兵前推出的這出“核武好戲”就是針對西方戰略東擴的一次“戰略回應”。不過,也有分析認為,這次是俄軍在主動彌補“短板”。因為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指揮系統,一旦爆發核大戰,核導彈可能就會錯失發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