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中國赴緬甸遠征軍:戰士屍骨成為反攻指路牌(圖)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5日 14: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社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是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密支那同日軍作戰 新華社發

  在一條到處都是屍骨的河邊,有一家三口的屍骨,從遺骸的大小、頭髮和殘存的衣服可以認出,那是爸爸、媽媽和孩子。他們的手,還緊緊地拉在一起

  《望東方週刊》記者孫春龍、特約撰稿戈叔亞 | 緬甸霍馬林、曼西報道

  緬甸南坎醫院的女護士埃絲特已經有90多歲,雖然從醫院退休已經多年,但她依然喜歡穿白色的衣服。二戰期間,南坎醫院的19名護士在醫生西格雷夫的帶領下,成為中國遠征軍的野戰醫療隊,從入緬的第一仗同古戰役,到翻越野人山退往印度,再到後來從印度反攻直至密支那,都有他們的身影。

  如今,埃絲特已經是這支醫療隊惟一的倖存者。

  身為護士的埃絲特,永遠也難以忘記在跟隨中國遠征軍撤退時看到的一幕:在一條到處都是屍骨的河邊,有一家三口的屍骨,從遺骸的大小、頭髮和殘存的衣服可以認出,那是爸爸、媽媽和孩子。他們的手,還緊緊地拉在一起。

  每100碼就有10到30具骨架

  埃絲特已經記不清這條河的名字,根據她對《望東方週刊》的描述以及當時的行軍路線,這條河很有可能是緬甸西部的欽敦江或者是上遊支流烏尤江。邁過這條江,就是被稱為野人山的那加山脈,再過去,就是印度。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作戰失利後,大部分中國部隊以及英軍,還有數不清的印緬難民,都從這裡撤往印度,因為雨季河水暴漲,以及野人山的蠻荒,這裡也成為死亡之路。

  緬甸南坎醫院的醫生西格雷夫是美國的一位傳教士,1922年,他接管緬甸南坎的傳教士醫院。在後來的滇緬戰鬥中,這支外國平民醫療隊,沒有一分鐘離開過中國士兵。

  除過救助了無數的中國軍人外,西格雷夫在二戰期間的兩本書在美國也特別暢銷,分別是《緬甸外科醫生》和《緬甸外科醫生的歸來》。

  經過多方週折,《望東方週刊》找到了目前生活在法國的西格雷夫的兒子斯特林,他曾出版了引起轟動的《宋家王朝》《大和王朝》《黃金武士》等書。斯特林在很小的時候曾經跟隨父親在緬甸生活了幾年,他説,南坎醫院在二戰中曾被飛機炸毀,父親用他寫的兩本書的稿費,重建了醫院。

  斯特林向《望東方週刊》提供了這兩本書的英文版,其中《緬甸外科醫生的歸來》中多次提到這位美國醫生在野人山附近看到的場景:

  “第二天一早,我們開始向Mu Bum艱難攀登。在之前我們看到了五六十具中國人的骨架,但是在這裡我們發現每100碼就有10到30具骨架。和難民的骨架不一樣,很明顯是他們的同志將他們抬到營地裏來試圖挽救時死去的,由於活人太虛弱而無力將他們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