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空警2000曾指揮大編隊戰機實施遠海突擊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2日 11: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空警-2000預警機空中飛行。

  預警機,又稱空中指揮預警飛機,是裝有遠程警戒雷達用於搜索、監視空中或海上目標,指揮並引導己方飛機執行作戰任務的飛機。

  20世紀60年代,我國就已著手研製預警機,後來與國外有過一段合作研製歷程,也曾一度考慮過從國外引進現成的預警機,但因種種原因都沒有成功。

  歷史的教訓一次次告訴我們:中國預警機只能走自主創新、自行研製的道路,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近年來,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和科研水平的日益提高,被稱為"爭氣機"的大型預警機終於研製成功,裝備到空軍部隊,並在諸多軍事任務中發揮重大作用。

  起飛,向著祖國的廣袤藍天

  "起步不容易,很苦,但也很自豪!"回憶起數年前自己在執行重大任務途中,接到團長任命擎起預警機部隊大旗的情景,如今已經是副師長的張廣建仍然對當年的情景記憶猶新。

  張廣建是中國首飛預警機的部隊飛行員,曾參與國産預警機的定型試飛,並在裝備列裝後執行過多項重大任務和訓練演練。

  作為空軍預警機部隊首任部隊長,他深切感受到,以預警機為指揮中樞的多機種協同配合打擊,是遂行空中進攻和防空作戰的重要手段和戰法,它已經超越了"千里眼"的範疇,集偵察、指揮、控制、引導、通信、電子對抗于一身,成為名符其實的"空中指揮所"。

  "人民空軍早就有預警機的夢想,很多時候,我們曾離這個夢想很近,很多時候連我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離我們很近的夢卻總是在受到某些干擾的情況下,就忽然遠去了。高精尖技術買不到、引不進、合不成,只有靠自己,才有出路。"張廣建説:"我們也同樣要靠自己,才能帶出這支特殊的部隊!"

  從來沒有一支部隊像他們一樣,手中沒有裝備,只是憑著書本、地面設備和想象進行訓練;從來沒有一支部隊像他們一樣,在裝備處於科研試驗階段時,就早早進入,並承擔起許多重大任務。

  也許歷史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考驗這支部隊。張廣建説,他幾乎經歷了預警機試驗、試飛等全過程,但在他心目中,仍然保存著第一次駕機升空時的激動。

  那一年,已經經過地面嚴格的理論學習和模擬培訓,並經過全面考核合格後的張廣建,率領改裝分隊,在一個清晨悄悄地坐上火車,向西北大漠深處的某基地進發。

  經過幾十個小時的顛簸,當他們看到停在茫茫戈壁機場上的預警機時,滿身的疲憊一掃而光,真恨不得馬上放下行李,登機起航。

  天很藍,機場上,國産"空警-2000"預警機昂首挺立,顯得異常威武、雄壯,巨大的圓形天線仿佛在宣示著人民空軍信息化時代的到來。

  踏上飛機的舷梯雖然只有短短的幾步,但張廣建清楚地知道,自己邁出的一小步,對人民空軍的信息化建設來説,卻是結結實實的一大步。

  數小時後,預警機安全著陸,張廣建創造了部隊飛行員首次駕駛預警機飛行的新紀錄。

  不久後,"空警-2000"列裝部隊。從表面上看,列裝只是武器裝備的更新,但有時候一些關鍵型號裝備給部隊帶來的,卻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也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當年年底,胡主席明確提出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的重要思想。隨後不久,空軍黨委就提出了以"更新思想觀念,打牢技術基礎,提高專業能力和組訓能力,改進訓練模式機制"為核心的"三項整治"活動,試圖從根本上解決戰鬥力生成模式問題。

  預警機部隊一時成為焦點!

  "部隊的核心戰鬥力變化了!"裝備預警機的某團團長魏軍説,"以前航空兵部隊的核心戰鬥力主要體現在飛行人員身上,而在預警機部隊,卻主要體現在戰勤人員身上!沒有戰勤人員高超的指揮引導、把握全局的能力,我們的飛行人員飛得再好,也無法達到作戰效果。"

  對於航空兵部隊來説,變化就更大了——之前的信息化建設,讓塔臺指揮轉移進指揮所,而預警機又把指揮所移到空中,變成可移動的"中樞神經"。

  一位空軍部隊的領導説,指揮權由地面向空中轉移,指揮員的視野會更開闊,指揮更及時,指揮的範圍也更廣,並可對本編隊外的所有參訓戰機實施指揮,標誌著空軍部隊指揮層次正在向"扁平化"跨越,這對提高航空兵部隊與信息化戰爭相適應的整體空中作戰能力將産生積極影響。

  對魏軍來説,這種變化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壓力。從被任命為預警機團團長的那一刻起,魏軍這些年來可謂如履薄冰。

  不僅是魏軍,他所在師的師黨委也在思考,如何適應職能任務轉變、建設起點高的新形勢?如何適應科技含量增大、保障信息化要求高的新特點?如何適應風險因素增多、安全系數高的新要求?苦苦思索後,得出一個結論:換裝先換思想,轉型先轉觀念,向改裝要戰鬥力。

  幾年來,在師、團兩級領導的帶領下,部隊走出家門,打破軍兵種界限,經常與雷達、導彈、殲擊機部隊開展聯合對抗,完成了一系列高難度、高強度的課目訓練,使一個個制約戰鬥力生成的"瓶頸"得到突破,先後完成了戰術運用、作戰值班、安全防護等一系列前沿軍事理論的研究和探索,完善了138類規章制度、46種組訓法規、26種工作規章和165種裝備管理規定,擬制了20種應急行動方案和各類保障預案,使預警機作戰訓練逐步走上科學的正規化軌道。

  出擊,飛遍祖國的山川江海

  某年,一場複雜電磁環境下"紅藍"對抗演習在大漠腹地拉開帷幕。參演雙方都是先進戰鬥機,"紅軍"編配了預警機。

  戰鬥剛剛打響,"藍軍"的戰鬥機就被預警機鎖定,在"空中指揮所"的指揮引導下,"紅軍"戰鬥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起攻擊,以壓倒性優勢獲得勝利。

  這次對抗,是部隊裝備國産預警機後第一次在演習中亮相。牛刀小試,就引起轟動。"紅軍"戰鬥機飛行員激動地説:"有了預警機,我比以往任何一次演習都看得遠!"

  2010年年初,某海域上空,預警機居中領航,前面的殲擊機編隊陣容嚴整,後面的轟炸機編隊和突擊機群緊緊跟隨。

  模式一改天地寬。以往,因為沒有預警機伴隨,根本無法對作戰機群實施這麼快速、有效、高精確度的指揮引導。

  此次遠海合成訓練,預警機在遠海高天建起了指揮平臺,為遂行遠海訓練任務的多型戰機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

  "今天的空軍航空兵,擁有了全新的作戰平臺和體系作戰理念,空戰訓練模式已經煥然一新。"航空兵某團副團長李敬國説。

  "近年來,無論是演習演練任務,還是搶險救災,我們幾乎參加了空軍的幾乎每一項任務。"説起這幾年來南征北戰的經歷,魏軍感慨萬千,"在一次次任務的錘煉中,我們成熟了,成長了"

  在預警機執行的重大任務中,最重要的就是2009年的國慶60週年大閱兵。

  2009年10月1日11時10分45秒,空警2000飛越天安門;

  2009年10月1日11時11分30秒,空警200飛越天安門;

  那一刻,中國向世人宣告:人民空軍有了自己的國産預警機。

  那一刻,人民空軍向世界展示:人民空軍已經或者正在實現信息化建設的轉型。

  其實,就在兩型預警機亮相國慶閱兵之前,預警機已經在重大任務中發揮過作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預警機成功執行安全警戒任務。空軍許其亮司令員曾登上預警機,對警戒工作實施指揮。

  去年8月,一架"空警-2000"預警機飛抵西北邊境參與"和平使命-2010"聯合軍事演習。這是"空警-2000"在國慶閱兵中亮相之後,又一次出現在國際視野中。

  我方殲擊機、轟炸機從國內駐訓地相繼起飛,飛越天山、穿越國境線、飛抵哈薩克斯坦南部的馬特布拉克演習場,對地實施精確突擊,展示了良好的技戰術水平。中國預警機在聯合軍演中的優秀表現,受到外軍同行的稱讚。

  遠航,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作保障

  在預警機部隊的一份關於人才建設的文稿上,他們這樣描述預警機部隊需要的人才:

  預警機部隊新型人才是集科學家型、軍事專家型、技術專家型"三位一體"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因此,培養人才不能僅僅滿足於"會帶兵,能管理,符合第一任職需要",而應大力培養政治信念堅定、心理素質過硬、思維反應敏捷、創新意識強,並具有"高、專、合"特點的新型人才。具體説,就是要培養軍政融合、指技合一、兵種兼通的"複合型"指揮人才,始終追蹤軍事發展前沿的"智慧型"參謀人才,精通裝備、掌握最新技術的"專家型"技術人才。同時,培養人才,不是指培養一兩個拔尖人才,而是一個橫看成排、縱看成隊的"人才方陣"。

  這是一種全新的人才理念,也是預警機部隊對人才的特別要求。而認識到這一點,預警機部隊卻經歷了艱難的探索過程。

  預警機部隊組建之初,人才嚴重匱乏。"困難面前,我們將人才培養作為部隊建設的第一要務,立足自身培養和積極引進,一邊擴充人才數量,一邊深訓精訓。"師政委施登定告訴筆者,部隊建設轉型,人才培養是重點,能力素質要先行。

  剛改裝某型新機時,面對密密麻麻的電子儀錶和儀器設備,有著上千小時飛行經驗的空中驕子,竟然一下子"找不著北"。沒有教員、沒有教材、沒有大綱、沒有教范、沒有經驗可循,預警機部隊在觀念、習慣、知識、技術等方面面臨著一系列挑戰。

  沒有現成資料,技術骨幹們就編寫新機訓練教程;沒有同型教練機,部隊就組織飛行員在老機型上進行基礎課目的摸索練習,並組織地面模擬練習,為改裝訓練打下良好基礎。

  為了儘快掌握新機,空勤人員白天飛行,夜晚學習,自主研發了一大批有效提升飛行訓練質量和效益的軟體。地勤人員白天分機組進場實踐摸索,晚上分專業到教室集體攻關,根據僅有的理論知識,憑著維護老機的經驗,攻克了一道道技術難關,使新機上天得到有效保障。

  然而,僅僅這些根本不夠。在預警機這支特殊的部隊,核心戰鬥力的提升不僅在於戰勤人員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與其他航空兵部隊的配合與協作,以保證預警機的指揮控制能力發揮到極致。

  隨後,來自空軍其他部隊的指揮員陸續登上預警機,指揮所在部隊遂行訓練任務,練指揮、練協同。

  為了培養合格的預警機人才,空軍雷達學院實施"訂單式培訓",根據預警機部隊的需要,連續組織了兩個培訓班,從全空軍範圍內選調技術精英和指揮精英,參加培訓。在培訓中,學員們深入學習現代戰爭的指揮理念,學習如何操縱新裝備實現空軍作戰意圖的方法,提升作戰能力。

  歷史證明,一種新的作戰模式的出現,往往要經過艱難的探索與努力。我們有理由相信,有這樣一個人才方陣作保證,中國預警機必將越飛越高,在祖國廣袤的藍天上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