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東海艦隊獵潛艇大隊攻潛訓練時避讓白海豚(圖)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1日 14: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防部網站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美海軍“超級大黃蜂”戰機使用生物燃料進行首飛的場面。

全軍首幢新概念節能示範樓獲國家金獎(攝影:沈 玲)

兩隻白海豚在艇邊嬉水。湛亮攝

中國維和軍人關愛非洲野生動物

  ●環境災難呼喚更加環保的“無鉛子彈”、“可回收炸藥”、“減排裝甲車”

  走俏未來戰場的“綠色武器”

  新聞背景:2010年4月22日,美國海軍首架使用替代能燃料型F/A-18F“超級大黃蜂”戰機,在馬裏蘭州的海軍航空站成功進行了首飛,在全世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該架戰機之所以如此引人矚目,是因為它所攜帶的燃料中含有50%的亞麻薺油,因此,它又被稱為“綠色大黃蜂”。

  按計劃,“綠色大黃蜂”將進行15次試飛,主要是為了證明這種戰機現有的發動機不一定非需要石油燃料。“綠色大黃蜂”的成功試飛,引起了人們對“綠色武器”的極大關注。

  “綠色武器”,又稱“環保武器”,是指借用“綠色環保”的概念,對自然環境不産生或者少産生污染,有利於環保和不破壞生態平衡的武器。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綠色武器”的産生背景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

  環境災難呼喚“綠色武器”

  戰爭不僅是人類的災難,更是地球環境的殺手。自熱兵器時代以來,各種武器就給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帶來的核輻射、核沾染,戰機、戰車以及大炮等兵器彈藥中含有大量有毒成分……這些不僅會危害無辜的平民,更直接污染了自然環境。

  以子彈為例。長期以來,子彈彈頭一直以鉛為主要原料。據統計,在美國,每年新兵訓練就會消耗上億發M16步槍的子彈,雖然每發子彈含鉛量只有2-3克,但累加起來總量驚人。據此類推,試想一下,全球每年消耗的子彈所造成的鉛污染有多少?

  再來看看另一“環境殺手”——火藥。當今世界上使用的常規火藥主要有3種:TNT(俗稱黃色炸藥)、RDX(環三亞甲基三硝胺)和HMX(環四亞甲基四硝胺),它們都富含鉛。在軍用靶場,常規炸藥的鉛污染尤為嚴重。據美國環保署調查顯示,弗吉尼亞州阿林頓靶場的員工血液中,含鉛量比官方規定的健康底限高出10倍之多。

  此外,靶場周邊的生態環境也“中毒”很深。在美國,許多被廢棄的軍隊試射場一片荒蕪,土壤和植被都被TNT嚴重污染。美國環保署已將TNT列為致癌物質,但是它仍被廣泛用於採礦,對地下水源造成很大污染。

  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英兩國在伊拉克境內投下了大量集束炸彈,發射了上千枚貧軸彈。這些彈藥不僅給伊拉克人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同時也危害了參戰士兵的身體健康,使他們患上了莫名其妙的怪病。

  目前,交戰雙方都對時下使用武器裝備帶來的污染問題有頗多“怨言”。可以説,環境災難呼喚“綠色武器”。

  應運而生的“綠色武器”

  國際社會一直非常關注軍事活動對環境破壞的問題,許多軍備控制條約明確以保護環境作為出發點。

  1974年在聯合國裁軍委員會春季會議上,瑞典首次向聯合國提出了關於“因為軍事目的而改變環境”的問題。1976年10月,第31屆聯大通過了《禁止為軍事或任何敵對目的使用改變環境的技術公約》。

  保護環境不僅體現在已經達成的軍備控制條約中,而且也體現在對武器發展的限制方面。比如貧軸彈在穿甲過程中氣化,然後凝結成細小顆粒,懸浮在空氣中傳播到很大範圍,會被士兵吸入體內,損害健康,並對環境污染嚴重。因此,貧軸彈從一開始就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抵制。

  迫於國際社會的壓力,世界各國軍火公司都爭相標榜自己的環境意識,致力於研製新一代“綠色武器”。目前,各國正在研製的“綠色武器”,主要包括無鉛子彈、減排裝甲車、少毒素武器以及可製造肥料的炸藥等。研製中的其他環保武器還包括可降低噪聲污染的“安靜彈頭”,以及釋放更少煙霧的手雷等等。

  美國正在考慮如何讓未來的武器更具“可持續性”和“更環保”,主要包括用大豆油為戰機作燃料、在戰鬥區域使用太陽能、研製氫動力的小型飛行器等環保措施。美海軍部長雷馬布斯甚至為海軍建設提出雄心勃勃的目標:將在2012年時局部建成一支“綠色艦隊”,在2016年全面建成一支“偉大的綠色艦隊”。

  並不是所有人都對“綠色武器”持肯定態度。有的專家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殺人武器竟還要考慮環保,實在是太荒謬了。”當然,大多數專家還是認為,“應該盡可能讓武器對使用者更安全,儘量減少武器對環境的影響”。

  “綠色武器”發展路在何方

  當前,由於受製造技術等因素制約,“綠色武器”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研製生物燃料,戰鬥機可減少對原油的依賴,但生物燃料能量密度低、糧食消耗量大。據計算,一畝大豆每年轉化的生物燃料,還不夠“超級大黃蜂”戰機完成一次起飛所需的耗油量。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本就已經十分脆弱的世界糧食安全問題。

  不過,“綠色武器”是未來高技術高強度戰爭的必然要求,是對戰爭深度破壞性的一種不得不進行的自我約束。

  任何軍事強國都不能不考慮地球的承受極限問題,否則軍事上的勝利將沒有意義。特別是世界軍事強國出於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對政治方面考慮較多,對戰後的“善後”考慮較多,他們也希望減少戰爭對環境的污染,從而減少戰後重建中治理環境的成本。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人道主義訴求和綠色環保思潮的壓力下,“綠色武器”毫無疑問將成為未來世界軍事強國研發的重點方向,並想方設法解決研發過程的技術難題。據美國空軍官方網站報道,目前美國空軍正在研發使用海藻和藍菌生産燃料的新一代生物燃料技術,預計産量將提高40倍以上。

  綜上所述,“綠色武器”的發展道路肯定不會一帆風順,但隨著時間推移,它必將會逐步成為世界軍事裝備發展的一大趨勢。  

  在研“綠色武器”知多少

  “無鉛子彈”:2003年9月上旬,美軍研製出新型無鉛子彈。承包商是世界最大彈藥生産商、年産34億發子彈的阿連特公司。該公司研製的以鎢為彈頭主要材料的“無鉛子彈”現已批量生産。目前,美軍已開始逐步用環保型子彈取代常規鉛制子彈去訓練。

  “綠色炸藥”:在德國慕尼黑大學,德國軍方資助一個科研小組,對大約50種有可能用作“綠色引信”的化學物質進行了研究。其中一種“綠色炸藥”目前正在進行技術測試,有望今後2-5年內投入使用。

  “可回收炸藥”:作為世界最大的軍火製造商之一,英國航天系統公司(BAE)正在試驗節能和可回收炸藥,把爆炸廢料和廢舊炸藥變成農作物肥料。目前,可以製成肥料的爆炸物項目已經進行了多次技術試驗,並獲得了初步成功。

  “減排裝甲車”:目前,英國BAE公司計劃研製一種“混合發動機”,可同時使用電池和柴油驅動裝甲車,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鈍性炮彈”:英國BAE公司已經開始生産一種“鈍性炮彈”,這種炮彈不會偶然爆炸,保質期無限。而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正在發展一種用於坦克炮的新型榴彈,以鋼制彈頭取代鉛彈頭,內裝高能炸藥,提高了打擊混凝土目標的性能。

  ●綠蔭花團爬滿墻 屋頂蓄水映天光 科技妙筆來粧扮……瞧瞧——

  咱們的未來環保節能新營房 全軍首幢新概念節能示範樓獲國家金獎

  在廣空某場站,剛剛落成的新概念節能樓已經成了四站連官兵的新家,中庭式設計與傳統的營房形成強烈對比。走進樓內,中間是一塊室內羽毛球場,幾名戰士正在興高采烈地打羽毛球;頂層為玻璃採光屋面,不僅採光好,還安裝了電動遮陽簾,能夠根據陽光強弱、溫度變化自動開關;奇妙的是一座柱式風塔,通過它室內外空氣自動交換,房子自己會“呼吸”;南側為退臺式種植屋面,上面種植了常春藤等綠植,起到美觀和隔熱作用;北側是飯堂和多功能用房,屋頂為蓄水屋面,用太陽能發電驅動光伏水泵將水抽到屋頂,夏天降溫,冬天保溫。

  更令人稱道的是,這幢房屋把使用要素歸併整合,實現了“一房多用,一室多用,一場多用”,極大提高了營房綜合利用率。將宿舍內墻設置成活動墻體,房間佈局可根據人員住用變化靈活調整,有效提高了營房保障彈性。

  空軍設計局積極探索低碳節能的設計理念,在全面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理念的基礎上,結合空軍營房特點,設計出全軍首幢技術全面、保障功能齊全、節能效益明顯、建築環境和諧的第五代營房新概念節能示範樓。標誌著空軍營房設計理念開始轉型,未來部隊新營房有了雛形。

  ●新型污水處理系統落戶艦艇 我海軍出訪編隊多種措施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由我海軍“鄭和”號訓練艦和“綿陽”號導彈護衛艦組成的出訪編隊9日航行至印度尼西亞馬魯古海峽。在當天下午16點舉行的編隊大交班會上,編隊領導特別表揚了利用課餘時間對艦艇垃圾進行分類處理的9名學員。自7月底出發以來,出訪編隊從點滴做起,採取多種措施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為了避免艦艇污水污染海洋,出訪艦艇配備了由我國自主研發的高科技污水處理系統。出訪編隊裝備組組長關增林介紹説:“這種新型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是首次裝備我海軍艦艇,解決了軍艦海上污水處理難題。”

  這套污水處理系統日均處理能力約30噸,包括廚房灰水處理、艙底油污水處理及生活污水處理等裝置。污水進入裝置後通過生化反應進行分解過濾,其中大部分的污水經過處理後可以循環使用。

  ●海訓,獵潛艇避讓白海豚

  8月9日,東海艦隊某獵潛艇大隊混成編隊在東海某海域展開聯合攻潛訓練。此海區水文氣象複雜,礁石叢生,少有商船靠近,是攻潛訓練的好地方。上午9點,“戰鬥”打響。

  “聲吶放下導流罩,測定有效工作距離,艙面戰位加強對海觀察瞭望!”隨著編隊指揮員、大隊長沈革的一聲令下,各艇依次放下了聲吶導流罩,一時間,茫茫大海深處,聲波交錯,一張巨大的聲吶網過濾著海底一切可疑目標。

  “報告指揮所,海面發現不明航行物。”負責海面瞭望的信號班長白海波報告。一時間,瞭望號手、雷達紛紛鎖定“不明航行物”的航向。

  “是海豚!”觀察後官兵報告。當兵20多年的機電班長金昌兵從沒見到過這麼多的海豚,他與其他幾名戰士想數一數這些不速之客的數量,卻因為這個龐大的“編隊”,忽左忽右,毫無規律地亂竄而難以細數。

  “看樣子,海豚們似乎感覺不舒服。”“海豚主要靠自身發射的聲音回波在海底活動,我們發射的高強度的聲吶波可能擾亂海豚的聲音定位功能。”指揮員向上級請示暫停訓練。

  聲吶停止了工作,艦艇漂泊在海上,靜候這群“不速之客”的離去。

  ●飛行院長的“座騎”是輛自行車——飛行院長的低碳生活

  “431,風向有沒有變化?能見度有沒有好轉?”1月16日6時30分,空軍第四飛行學院三團機場中央塔臺指揮室,一位濃眉大眼的空軍大校正手持話筒,焦急地詢問首架起飛探查天氣的飛機。他,就是該院院長張蘭瑞。

  時值新年度首飛,天氣突變,張蘭瑞天不亮就來到三團氣象臺,臺長魯子敬打了保票:半小時後能見度將擴大到3至5公里,可飛。

  張蘭瑞還是放心不下,像往常一樣跨上他的“三槍”牌自行車,一溜煙似地來到塔臺。20分鐘後,空中飛行員報告天氣正在好轉,他緊鎖的雙眉才舒展開來。

  説起張蘭瑞的自行車,頗有些“歷史”。2001年,學院三團在空軍率先換裝國産新型教練機,時任副團長的張蘭瑞被選進首批改裝隊伍。

  “咱天上飛的裝備換了,地上跑的也得換一換……”趁著休息日,張蘭瑞在市場上轉了一圈,花380塊錢買了這輛自行車。一晃10年過去了,如今“張團副”已變成“張院長”,自行車卻還是那輛自行車。

  進場飛行、檢查工作、食堂就餐、晚上加班……只要不出遠門,伴隨著張蘭瑞的總是他那心愛的“坐騎”。而這輛自行車好像早就摸透了主人的脾氣,停下來不特殊、不扎眼,動起來不聲不響。但官兵們知道,只要那輛自行車停靠在哪,指定是院長“大駕光臨”了。

  張蘭瑞平時喜歡騎車上班,出遠門則喜歡搭便車。這讓他的司機小張頗感委屈:“院長,是不是我哪做得不好,您為啥很少讓我開車接送?”張蘭瑞笑著説:“小張,你沒啥錯。騎車既低碳環保,又鍛鍊身體,還便於接近基層官兵。”(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