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專家:"瓦良格"號航母改造工序相當於重造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5日 09: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中國“瓦良格”號航母即將試航

趙楚:上海國防戰略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國際戰略問題和軍事戰略問題研究

停在大連已9年的“瓦良格”號

“瓦良格”號的姐妹艦“庫茲涅佐夫”號,現在俄羅斯海軍服役。

  東方網4月15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道,考慮到航母的建造技術和各方麵條件,‘瓦良格’號今年下水可能性不高。但從各方面情況來看,我國海軍擁有航母應該為期不遠了。

  億萬國人對於擁有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充滿期待,而國外媒體則紛紛猜測中國第一艘航母很可能年內首航。航母到底有著怎樣的戰略意義?烏克蘭的“瓦良格”號又是如何來到中國的?改造一艘航母,與重建相比又有哪些不同?針對近期的航母熱點,上海國防戰略研究所研究員趙楚昨天接受了晨報記者專訪。

  ■“瓦良格”號的前世今身

  顯赫軍艦被當廢金屬拍賣

  新聞晨報:“瓦良格”號始建於何時?當時為什麼建造?這艘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的姐妹艦,又是如何來到中國的?

  趙楚:這艘船是上世紀80年代初,前蘇聯軍方決定建造的,地點就位於現在烏克蘭境內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當時前蘇聯為了發展其遠洋海軍力量,決定建造“新一代的重型載機巡洋艦”。這個是當時蘇軍的稱呼,一般國際軍事觀察家稱其為蘇聯紅海軍第三代航母。

  前蘇聯的第一代航母是直升機航母,發展到第二代航母才可以搭載一定數量的垂直起降固定翼飛機,而俄羅斯現役的唯一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原名“第比利斯”號)和“瓦良格”號(原名“里加”號),則屬於同級的第三代航母。

  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在分割前蘇聯的遺産時,這艘船被分到了烏克蘭名下。事實上當時這艘船的建造大約只完成了70%。擁有“瓦良格”號的烏克蘭,在前蘇聯解體後並沒有使用航母的軍事需求,也沒有充足的資金來完成建造。直白點説就是“一沒用,二沒錢”,所以這艘航母就一直擱置在那裏。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俄羅斯曾向烏克蘭提議,由俄羅斯完成“瓦良格”號的建造,但是完成後船要歸俄羅斯。由於俄方僅願意承擔剩餘30%的建造資金,而烏克蘭則認為船已經歸我所有,所以堅持要求全款,雙方最終沒能談妥,拖延到上世紀90年代後期,烏克蘭決定將“瓦良格”號作為廢金屬物品拍賣。

  上世紀90年代後期,澳門的創律旅遊娛樂公司通過公開競標,以商業用途的形式將“瓦良格”號購入。據海外媒體報道,“瓦良格”號如今正在我國北方的一個造船廠進行改造。

  新聞晨報:“瓦良格”號在到達中國之前並沒有建造完成,有人説我們其實只是買了一個殼子,也借改造的機會實踐我們自己的航母建造技術,您怎麼看待這種説法?

  趙楚:“瓦良格”號是作為廢舊金屬物品被拍賣的,它不是作為一艘戰艦出售的。一般來説,對於摸索航母的設計和建造技術,通過對舊航母艦船進行測繪和拆解,的確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知識。

  烏克蘭出售的根本不是一艘航母,僅僅是一個廢舊船體,而且還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壞和拆解。如果完成對“瓦良格”號的改造,實際操作上等於重建一艘航母。而且受既有船體及原設計等限制,加之需要整合新的技術和設備使之與舊有船體匹配,應該説比重新設計和建造的難度更大。

  ■“瓦良格”號的工藝和技術

  滑躍式起飛是亮點

  新聞晨報:與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航母相比,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瓦良格”號,現如今會不會顯得太過陳舊?是否存在一些技術短板?

  趙楚:最初建造這艘航母時,按照當時前蘇聯的技術水準和自身需求,採用的技術和工藝都是最為先進的,“瓦良格”號的姐妹艦“庫茲涅佐夫”號目前還在俄羅斯海軍服役。

  但是這兩艘同樣來自前蘇聯的航母,都沒有解決艦載機起飛的彈射技術。與美軍航母的彈射式起飛相比,“瓦良格”號和“庫茲涅佐夫”號都需要利用甲板一定角度的上翹(一般12度或者14度),採取滑躍式起飛。

  除此以外,作為一艘六、七萬噸級的中大型航母,前蘇聯的航母載機量與美軍的航母相比也較為有限,最多能載機60架,正常使用的大概40-50架,而美軍的一些航母可以達到100架左右。雖然類似蘇-27這樣的大型戰機也可以在“瓦良格”號和“庫茲涅佐夫”號上起飛,但戰機載彈量卻很受限制。

  建造這兩艘航母,都是前蘇聯在歐美對其實施嚴密技術封鎖的前提下完成的,這一點對於中國而言是具有借鑒意義的。儘管沒有採用彈射技術、載機量較少是其弱點,但前蘇聯為了彌補這些弱點形成了很多有效的方案,這些也發展成前蘇聯航母自己的特點。

  例如由於不能彈射起飛,航母戰鬥群作戰系統中的固定翼預警機也無法使用。前蘇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使用K-31直升機預警機。但與固定翼的預警機相比,K-31的載員較少,攜帶的電子設備量也小,滯空時間較短,監控區域也較小,因此其預警範圍也有限,指揮作戰的能力不夠全面。前蘇聯為了彌補這個缺點,就將部分戰機改裝成具有一定空戰指揮能力的戰機,航母本身也加裝了強大的防空導彈,這些都成為前蘇聯航母的特點。

  “庫茲涅佐夫”號現在還在俄羅斯服役,承擔各種重大的作戰任務,所以對於其姐妹艦“瓦良格”號已經過時的擔心是沒必要的。尤其考慮到改裝的時代背景,在信息科技和新技術背景下,新的技術整合度必將達到很高的程度。

  新聞晨報:建造一艘航母,最為關鍵的技術是不是彈射技術?有哪些核心技術與建造一般的軍艦不同?衡量一艘航母戰略價值的考量標準有哪些?

  趙楚:彈射技術,是現代航母的重要核心技術之一,但不是唯一的。航母是一個複雜的技術體系,現代航母都是一個綜合的作戰平臺。比如裏面的通訊指揮系統,信息化的情報感知、指揮和控制系統(即C3IR系統),這些也都是核心技術。同時航母是一艘大型艦船,而且是一艘軍用的大型艦船,因此對於材料、設計、工藝都有很高、很特殊的要求。做5000噸的船和5萬噸的船,用料、設計、工藝都不同。造一艘航母的難度,跟造一艘中小型軍艦相比,根本不是一個層級,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整體科技創新能力的表現。

  衡量航母作為一個綜合作戰平臺的能力,首要是看其載機能力,能搭載多少架飛機。其次是看其載機的多樣性,戰機有不同的作戰特點,比如有些專注于制空,有些則是對陸地和海面目標進行打擊的攻擊為主的機型。現代航母戰鬥群的指揮作戰系統,還需要配備有艦載預警機。

  另外,美軍航母還裝備具有強大的軟硬電子戰能力的機型,例如用F-18改造的EA-18G“咆哮者”戰機,進行軟硬殺傷。美軍此次在利比亞的軍事行動,打頭陣的都是這個飛機,它在作戰中承擔所謂“開罐器”的作用,壓制敵方防空系統,對防空設施進行摧毀,從而為其他後續戰機的作戰打開通路。

  現代航母作戰,是一個綜合的聯合作戰,牽涉到海、陸、空、天、電各個領域,是全維度、全天候、全任務和高強度的作戰。它既可以對空,也可以對縱深陸地目標進行打擊,同時還能實施電磁壓制等作戰任務,所以航母載機的多樣性種類,以及艦載機的技術、戰術性能,就決定了航母戰鬥群執行這些任務的能力。

  航母戰鬥群的聯合作戰,是依託信息化情報和作戰系統來指揮的,例如C3I系統。信息化的科技含量,也是衡量航母戰鬥群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瓦良格”號的改造工序

  相當於重新建造

  新聞晨報:要完成一艘航母的改造,一般要經過哪些主要工序?加裝哪些設備?掌握哪些技術?需要的時間週期大概多久?這與完全重新建造一艘航母,有什麼區別?

  趙楚:要進行改造的話,第一步是要熟悉原來的設計思想,包括以往的材料、工藝、結構,要通過測繪、研究來重現它原來的設計思路,通過對其原有設計思想的摸索,再結合新需求和技術可行性進行重新設計,這跟重新建造的設計同理。

  第二步,要根據設計對船體本身進行適當的改造和必要的修復。

  第三步,根據新的設計和改造,加裝需要的設備。比如原來沒有動力系統,就要加裝動力系統。原來的通訊指揮設備也沒了,這也要加裝,比如雷達指揮作戰系統、作戰平臺,都需要重裝。

  另外,艦載機起降的設備和技術,都要重新改裝,要根據你擁有的戰機種類和特性進行改造。配合艦載機聯隊起降和執行任務的設備,也需要重新裝備。

  最後,還要訓練和配備必要的載機,因為航母完成作戰任務的主要工具畢竟是其艦載機聯隊。

  有些航母上還有一些特殊作戰的裝備,這些都是根據實際需求來定。比如以前的航母上裝了很多防空導彈,但是現在已經有了其它手段可以替代,那麼原來的設備就沒必要保留了,這也需要改造。為了有效的使用航母,配套的給養、保障體系,也需要裝備很多設施,這些都要重新做。

  航母是一個複雜的作戰體系,它的設計和建造週期很長,比一般的艦艇建造長很多。但是具體到不同的航母,不同的情況也有區別,並沒有固定的一個週期,這主要牽涉到航母一些關鍵技術的研製進度。另外,有沒有強大的財政支持,也會影響到航母的建造進程。

  ■“瓦良格”號首航

  今年海試可能性不高

  新聞晨報:近期網上流傳了不少“瓦良格”號的最新照片,有人根據腳手架拆除等圖片細節推測“瓦良格”號可能即將首航,甚至有人推測首航的時間就在今年7月1日,您認為這種推測有根據麼?

  趙楚:關於“瓦良格”號在中國的改建和重建,我注意到有很多國外媒體在關注,我對此無法予以證實。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國軍方包括海軍的高級領導人,及政府權威部門的發言人都曾多次表示,為了適應我們積極防禦的需求,中國海軍建造和擁有航母是很自然的選擇。

  對於“瓦良格”號今年首航的推測,考慮到航母的建造技術和各方麵條件,我個人認為可能性不高,很可能出自國外部份媒體的炒作,但我個人認為,從各方面的情況看,我國海軍擁有航母應該是為期不遠了。

  ■航母的軍事意義

  代表中國“藍水”力量

  新聞晨報:有人説航母對於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尤其是海軍軍事力量而言十分重要,甚至説“沒有航母就不算擁有一支完整的海軍”,你怎麼看待這種説法?

  趙楚:“沒有航母就不算擁有一支完整的海軍”,我個人認為這種説法過於誇張,因為各國的海軍戰略和海洋安全需求不盡相同。對於一個擁有多樣性地區和利益的大國來説,航母及航母戰鬥群所代表的作戰力量,是一個有效的政策工具。換而言之,航母不是一個為了擁有完整海軍或者榮譽感而生的武器,而是根據國家的實際安全需求來決定的裝備。

  中國有著漫長的海岸線,與周邊國家有複雜的海洋領土及權益爭端,隨著我國的發展,作為全球主要經貿大國,我國在全球海洋安全方面有日益成長的正當權益和利益。這些都要求中國海軍在積極防禦的戰略指導下逐步完善更有效的作戰手段。

  我們都知道,近代中國的海權極不發達,飽受來自海洋的外敵侵略。擁有強大而有效的海軍力量,發揚海權,保護我們的海上主權和海洋權益,以及我們在地區和全球的合法正當的國家利益,航母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工具。航母和航母戰鬥群,它代表的不是傳統的近海力量,而是在“藍水”進行行動的力量。

  新聞晨報:國人對於擁有第一艘我們自己的航母可謂萬眾期待,那麼對於我們目前的國防力量而言,如果有了航母的加入,會發生哪些變化?航母到底能發揮多大的作用?

  趙楚:首先應該明確一點,中國由於有飽受海上侵略的歷史,中國現代海軍對於航母的夢想,並不僅僅是當代海軍的夢想,而是一個歷代傳承、長達百年的夢想。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中國海軍的負責人陳紹寬,在英國做海軍武官期間,曾經目擊世界上第一艘航母的下水。他後來在負責海軍工作的過程中,曾多次草擬報告,制訂計劃,呼籲撥款建立航母艦隊。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曾經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一定要有強大的海軍”。擁有航母,也是新中國海軍的夢想。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隨著獨立海軍戰略的提出,以劉華清上將為代表的海軍領導,根據我們的國防需求,就曾將與航母相關的一些具體問題提上議事日程。劉華清上將本人也對航母的建造,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從而引發了全社會對航母的持續關注和熱情。

  中國海軍過去由於技術、經費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在很長時間內都僅僅具備近海防禦能力。隨著新一代作戰艦艇的不斷加入,如果再擁有了航母,那麼中國海軍就可以更好地承擔積極防禦的戰略,承擔各種多樣性任務,發揮更大的作用,例如中國海軍的索馬裏護航編隊,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航母和航母作戰群的作戰區域,不是傳統的沿海,而是一種藍水和遠洋的進攻性力量。如果有了航母的加入,整個海軍的作戰思想也可能發生變化。過去的海軍是純近岸防守型力量,主要是配合陸地主權的防衛。未來有了航母的加入,海軍將有能力以更為有效、主動的方式來實施我們積極防禦戰略,這必然也會對海軍的作戰理念、戰法和作戰體系帶來新的變化。中國海軍也會具備更多樣性的作戰手段,具備執行非傳統軍事任務的能力,比如撤僑、國際維和,這樣的任務航母都可以加入。

  ■現代航母如何運用

  配合多艦種組成戰鬥群

  新聞晨報:要形成一個完整的航母戰鬥群,除了擁有一艘航母外,還需要哪些軍艦的加入?艦載機與各種不同的軍艦分別扮演怎樣的角色?

  趙楚:現代航母的主要運用準則之一,就是通過航母戰鬥群這樣一個任務編組進行。在現代航母理論中,航母戰鬥群必須具備一定的區域防空能力,因此會有裝備各種遠程、中程、近程防空導彈的艦艇加入,給航母戰鬥群提供一個無縫的保護網。美國的“宙斯盾”系統戰艦就承擔這個角色,而我軍現在服役的,就是“中華盾”系統戰艦。

  對航母的主要威脅是潛艇,因此在航母作戰群中,擔任反潛作戰任務的艦艇也是必備的。美國的航母作戰群,前面都有一條攻擊型的核潛艇開路。有些航母戰鬥群,除了水下的反潛艦船,還需要水上的一些艦艇承擔反潛任務。

  除了防空、反潛外,航母作戰群還需要大型的後勤保障,因此大型補給艦的加入也是必備的。而根據不同的任務需求,航母作戰群還會有不同的艦艇組合。比如要執行地面攻擊任務時,就有可能讓兩棲攻擊艦加入。各種不同種類的艦艇加入航母戰鬥群,可以增強整個戰鬥群的作戰能力。

  [航母中國聲音]

  ●2006年10月25日 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表示,中國將逐漸具備建造航空母艦的能力,有關部門將綜合各方面因素,認真研究和考慮有關問題。

  ●2007年1月8日 國防科工委新聞發佈會明確承認“中國具備製造航空母艦的能力”。

  ●2008年9月初 《解放軍報》報道“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對接收的首批50名飛行學員進行了入學教育”,這50名飛行學員將完成4年艦載機飛行專業教育。英國《簡氏防務週刊》將此解讀為“中國航母飛行員培訓班開學”。

  ●2008年12月23日 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黃雪平大校表示,航母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表現,也是一個國家海軍實力的具體要求。中國有廣闊的海疆,維護國家海上主要方向的安全,維護中國的領海主權和海疆權益是中國武裝力量的神聖職責。中國政府將會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認真研究考慮有關問題。

  ●2009年3月 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與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會面時表示,大國中沒有航母的只有中國,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母。

  ●2009年3月3日 南京軍區原副司令員兼海軍東海艦隊司令員、海軍中將趙國鈞説,中國當然要建設強大的海軍,要走向遠海。當被問到是否建航空母艦的問題時,他説“我想中國早晚要搞”。

  ●2009年3月5日 全國人大代表、海軍原政委胡彥林上將在回答中國是否正在建造航母的提問時稱: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有權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是否建造航母。作為一個海洋大國,中國建造航空母艦有潛在現實需要。他還表示,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綜合國力大大提高,已經具備建造航母的經濟和技術實力。

  ●2009年3月9日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海軍副政委鄔華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已經具備自主建設航母的經濟與技術能力。 “建航母既需要經濟實力,又有技術方面的要求,中國的經濟和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具備了這樣的實力。 ”鄔華揚還表示,他覺得不要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建成的時間上,關鍵問題是我們已經下定決心,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建成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