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我國造船廠將大量新技術新材料應用於艦船製造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6日 09: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該軍代室監造的“崑崙山”號兩棲船塢登陸艦。

軍代表正在檢查軍艦質量。

  先睹為快

  ▇這是一部新一代“中華名艦”目錄:“崑崙山”號兩棲船塢登陸艦、“千島湖”號綜合補給艦、“馬鞍山”號、“巢湖”號、“舟山”號新型護衛艦……近年來,它們遠涉重洋,在亞丁灣護航中建立功勳,載譽歸來。

  ▇這些戰艦,均為海軍駐某造船廠軍事代表室監造。這支平均年齡只有37.9歲的“監造官”隊伍,創造了人民海軍裝備製造史上的20多項第一,獲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60多項,監造的3型艦船獲國家質量金獎。

  組成“國家隊”聯合攻關,解決新一代導彈護衛艦2000多個技術難題

  新一代導彈護衛艦涉及上百家企業,海軍駐某造船廠軍代室與廠方齊心協力,攻克2000多個技術難關,將1000多項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應用到艦船製造上。

  降噪技術是水面戰鬥艦艇的一項關鍵技術。新一代護衛艦設計之初,時任總代表薛偉敏提出把這項技術應用到新型戰艦上。當時,不少專家認為我國在這一技術領域還不成熟,實際應用面臨風險,建議暫緩。薛偉敏和設計專家一起到部隊調研,測試噪聲控制模型。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拿出了完善的設計方案,使我國新一代導彈護衛艦降噪技術實現了新突破。

  抗衝擊技術是新一代導彈護衛艦需要突破的8大關鍵技術之一。主管軍代表陳斌協調國內有關科研院所,組成“國家隊”聯合攻關,先後展開了“新型護衛艦抗衝擊設計及評估”、“船體縮比模型水下爆炸試驗”等多個課題研究。經過800多個日日夜夜的奮戰,他們成功解決了艦船抗衝擊的一系列技術難題,將一批新成果成功應用到新一代導彈護衛艦上,使我國水面艦艇抗衝擊能力有了新的突破。

  新一代護衛艦噸位大,需採用新型高強度鋼,焊接工藝十分複雜。初次焊接試驗,合格率較低。“用高強度鋼到底行不行?”關鍵時刻,軍代表們毅然表態:“我們一定協調技術力量,啃下這塊硬骨頭!”他們和工廠技術人員一起從頭再來:重新研製與高強度鋼匹配的焊絲,重新制訂焊接工藝,引進先進的焊接設備……經過上千次的試驗和摸索,終於將一次焊接合格率提高到98%。

  軍艦是觀察國家工業科技水平的窗口,中國當代戰艦代表“中國製造”

  每當在電視上看到我海軍艦艇在亞丁灣上護航的場面,該室高級工程師陳謙總是感到特別自豪。

  “崑崙山”號登陸艦、“千島湖”號綜合補給艦、“馬鞍山”號、“巢湖”號、“舟山”號新型護衛艦……陳高工掰著指頭對筆者説:“這些代表中國海軍去執行護航任務的艦艇,都好像是我們自己的‘孩子’!”

  屈指一算,陳謙已先後參與了20多艘艦船的研製監造,始終精益求精。一次,一艘新艦做液壓錨機動力試驗,工廠按傳統試驗方法證明錨機合格,陳謙堅持要做惡劣海況實船試驗,結果發現錨機油缸有質量問題,避免了一起質量隱患。

  一次,總代表孫明率隊對鋼板焊縫進行探傷檢驗,發現有幾處不符合標準,要求工廠改進工藝措施。廠方解釋:“十個指頭有長短,哪能每條焊縫都一樣?”孫明耐心説服:“軍艦是觀察國家工業科技水平的窗口,中國當代戰艦代表‘中國製造’,任何瑕疵都會影響國家形象。”他會同工廠有關部門舉一反三,制定了10項質量保證措施。

  高級工程師丁光強分管的導彈武器系統涉及13個專業、十幾個廠所,每監造一艘艦船,都記下厚厚的幾大本驗收記錄和試驗數據。至今,他提出改進建議1000多條,90%被設計所和工廠採納。他説:“從我手裏出去的裝備,我都敢拍著胸脯保證,我不怕得罪人,就怕對不起國家。”

  每一艘艦船的誕生,無不凝聚著軍代表的心血和汗水。每一塊鋼板,每一條焊縫,每一個閥門,軍代表們都要親自把關。在新型護衛艦設計階段,軍代表還組織10多名專家多次到部隊徵求意見,官兵提出的500多條意見和建議,大都被設計部門採納。

  新一代人民海軍裝備監造官,把船塢艙室當戰場弘揚軍人戰鬥精神

  一艘艦至少有大小艙室四五百個,從建造到交付,軍代表們要爬進每一個艙室檢查焊縫質量,一艘艦幹下來,“爬艙”起碼數百公里。

  船體組副組長孫雲介紹説,軍艦底層艙室空間狹小,只能爬進爬出,被卡在裏面是常有的事。由於建造階段無法啟動通風系統,底艙缺氧,到處散發著電焊的氣味。一次,軍代表王東濤連續檢查3個艙室後,感到呼吸困難,四肢發軟,已無力爬出艙室,幸虧被戰友及時發現,合力將他拽了出來。

  特種油艙的涂裝質量要求極高,不能有一點雜質,負責船體的軍代表就鑽進去用綢布、用麵粉團檢查有沒有灰塵和殘屑。夏天,艙室溫度高達五六十攝氏度,為了不讓汗水滴到艙壁上,他們都穿著厚厚的吸汗工作服,幾遍檢查下來身上捂出了痱子……

  新艦造好後,要對所有武器和設備做各種性能指標的測試和試驗,每名軍代表都要負責幾十甚至上百台(套)設備。青年女軍代表陳楠楠跟艦出海試驗時,暈船嘔吐把她折磨得死去活來。為完成試驗任務,她用揹包帶把自己捆在戰位上,旁邊放個塑料桶,一邊嘔吐一邊記錄參數,一連7天,她都沒有離開崗位。

  軍代表田為靜,至今已承擔40多艘艦船的艦炮武器試驗任務。每次試驗,他都要對每一發炮彈的彈體、引信、底火進行檢查。一次發射試驗時,一發炮彈卡膛,危急之時,他臨危不懼,爬上炮座鎮靜處置,把卡膛炮彈拆卸下來。

  高級工程師王德山完成了200多臺柴油機的檢測和試驗任務,由於長年在高噪音環境下工作,他的耳膜受到損傷,睡眠長期受影響……

  這,就是新一代人民海軍裝備監造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