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電影洛杉磯之戰中美軍假想打場失去制空權戰爭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3日 21: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電影裏出現的AH-1W“眼鏡蛇一度是美國武裝直升機部隊的王牌。

《洛杉磯之戰》劇照:外星機甲軍團襲擊地球。

  制空權的核心是制電磁權、制信息權。美國空軍未來的攻擊利器X-45C無人攻擊機。

電影裏出現的CH-46E“海上騎士”直升機。

  打一場失去制空權的戰爭?

  這個問題對於尚在阿富汗作戰的塔利班武裝,甚至是眼下正遭受西方空襲之苦的利比亞政府軍,可能都沒有什麼;但對於美國軍隊,這可是個天大的難題 ——在現實中,沒有哪一場戰爭美軍不是仰仗與對手的技術代差奪取制空權,而這也成為保證勝利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但在最近上映的科幻戰爭片《洛杉磯之戰》當中,美國人卻真的玩了一把“自虐”遊戲!

  電影:遭外星無人機壓制,美戰機出動即被擊毀

  影片《洛杉磯之戰》開場15分鐘內,就展現了美國海軍陸戰隊大兵對自己的空中力量,從信心滿滿到被“敵”壓制後不能置信的表情大挪移。

  在接到作戰命令後,海軍陸戰隊員們分小隊乘坐AH-1W“眼鏡蛇”攻擊直升機迅速往前沿部署,一瞬間電影畫面裏是漫天呼嘯的直升機,這個場景是現實裏美軍前線戰鬥力量常見的寫真照片。第一次交火,美國人吃了大虧,因為對手是“開了一百多槍卻根本打不死”的外星機甲戰士。當美國大兵呼叫的後方支援直升機將第一波戰鬥中受傷的戰友送上天空,立即就被外星無人戰機擊毀空中爆炸,地面上等待的海軍陸戰隊員們目瞪口呆。

  “與這些鬼東西作戰,我寧可去阿富汗。”這句電影中的臺詞,可能是現實當中美國大兵的普遍心理。在這部電影裏,美國人“慷慨”地幻想了一場制空權易手的戰爭。

  現實:奪取制空權是美軍打贏的絕對條件

  但我們回到現實世界。自上個世紀20年代杜黑《制空權》系列著作問世,便被美國的將軍們奉為圭臬。而從二戰開始,美軍就習慣於在掌握制空權的環境下作戰。特別是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乃至眼下還在進行的針對利比亞的空襲,開戰即牢牢把握制空權的“美國範式”還從來沒有例外。

  20年前的“沙漠風暴”,開戰第一天,美軍就憑藉奪取制空權鎖定了勝利。行動首日,美軍F-117隱形戰機和戰斧巡航導彈深入伊拉克腹地,對伊軍防空指揮中心進行“斬首”式打擊,隨後發射反輻射導彈壓制伊軍地空導彈陣地。在全新的防空壓制打擊下,伊軍KARI防空體系立即陷入癱瘓,指揮陷入混亂。

  20年後的今天,這一戰術爐火純青。在西方空襲利比亞的頭兩天,我們依然看到的是“老一套”。

  即被跟蹤打擊

  在影片《洛杉磯之戰》當中,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發現外星敵人“盔甲護體”、攻擊火力異常強大之後,立即按照“預定模式”,用無線通訊設備向後方發出信號,請求空中武力支援,隊員們樂觀地以為“這些怪獸沒有空軍”。但信號立即被捕捉,首先遭到無人機攻擊的就是美軍自己。出人意料的是,美國戰機只要出動就成了活靶子,甚至是防守嚴密的前線基地都成為一片火海。

  劇情發展到這裡,美軍在技術全面的外星人面前,幾乎如同1991年伊拉克地面部隊在以美國為首的多國空軍面前一樣,如同待宰的羔羊。

  最後,導演只有設定出一個“弱智”模式:隊員們在遭受外星人打擊一片狼藉的洛杉磯市區裏“意外”地找到一部還沒被切斷的有線電話,“意外”地發現這種玩意兒竟然可以躲過外星人的電子偵測,終於用它與後撤到沙漠的美軍後備基地“安全”地取得了聯絡,通過它呼叫到後方的“銅斑蛇”激光制導導彈,成功地滅了外星無人機母艦,一舉扭轉了戰局。

  現實:衛星定位打擊敵人是家常便飯

  以上當然只出現在電影幻想當中。現實則恰恰相反。美國人在近幾十年來每一次戰爭或演習當中扮演的是影片裏“外星軍團”的角色。

  在阿富汗山地與行蹤不定的塔利班武裝作戰,美軍海軍陸戰隊的確扮演的就是快速部署和突擊、前沿偵察的角色。特別是前沿偵察,單兵裝備配備GPS衛星定位系統,一旦發現敵人據點,立即呼叫後方導彈或戰機支援,3分鐘導彈即到,這個反應時間一點也沒有誇張。

  在近年來好萊塢拍的寫實類型的戰爭電影裏,如《深入敵後》、《太陽之淚》等,美軍士兵遠在上千公里的異國作戰,其方位、對手都能通過隨身攜帶的GPS裝備,透過太空中的間諜衛星,實時被傳送到大洋上的航母指揮中心甚至是美國本土指揮基地裏的大屏幕上。

  未來:“制天權”提上日程

  美軍太空兵器開發遙遙領先

  特別要指出的是,電影裏的幻想歸幻想,反映的是美軍的一種焦慮。因為畢竟兩次伊拉克戰爭也好,科索沃戰爭也好、阿富汗戰爭也好,美國人面對的都是力量與其絕不對稱的軍事“弱”國,或者是自以為強大,但戰爭思想已全面過時的對手(如海灣戰爭前的伊拉克)。

  此次西方戰機在利比亞肆無忌憚,就是因為雙方的技術代差超過30年,兩者根本不在一個重量級上。上世紀80年代,利比亞兩次和美國發生衝突,蘇 -22、米格-23先後挑戰過F-14戰鬥機,但均以慘敗告終。當年就已過時的蘇-22、米格-23仍是今日利比亞的主力,與英法兩國的“陣風”、“幻影”、“颱風”相比連升空對戰的機會都沒有,美國自然連F-22都無需派上陣。

  但對其他大國,美國人卻難消疑慮。中國殲-20隱形戰機試飛,美國國防部長蓋茨立即向中國領導人當面表示關切;而所謂“不對稱戰力”(如隱蔽性良好的巡航導彈、潛艇),更時不時被美國媒體炒作和指責,其實都可以看做是這種焦慮心態的現實反映。這真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所以,美國在率先開發出F-117隱形戰鬥機之後,率先開發F-22“猛禽”、F-35“閃電II”等第五代戰鬥機並全世界第一家正式裝備部隊;在開發出第五代戰機之後,率先開發x-47B、X-47C等空天戰鬥機;在“窮盡”有人駕駛戰鬥機潛力的同時,率先開發並第一個大規模部署無人攻擊機到阿富汗戰爭前線,航母上的無人轟炸機也顯出雛形;在開發出種種常規精確打擊兵器之外,率先開發電磁炮、激光炮、脈衝武器並有望在不久的將來部署在“福特”級新一代航母之上……

  凡此種種,都是要確保奪取未來幾十年可能衝突的制空權,使自己的空中打擊兵器永遠“快人一步”,成為懸在假想對手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本專題撰文/圖片整理:葉成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