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台灣省 >

大陸游客直線上升 臺業者反思赴臺遊如何借力使力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0日 10: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自2008年開放以來,赴臺遊人數直線增長。臺觀光部門表示,2012年最大型一個大陸旅遊團8日起分批抵臺,總共2677人,預計可為台灣帶進2億元(新台幣,下同)收益。個人遊加溫,大陸游客穩居台灣觀光業的最大客源。幾天前,兩岸旅行業者達成共識,第二批增加開放10個試點城市。業者相信,赴臺遊進一步擴大將惠及更多行業、惠及升斗小民。

  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大陸居民一償登上寶島的夙願,一方面台灣觀光業及相關産業財源廣進,赴臺遊進入發展期,島內業者也有了需要破解和反思的命題:如何維持和保護這種雙贏?

  流言,消弭于空氣之中

  旅遊本是個簡單的命題,可在兩岸間卻似乎有些複雜。赴臺遊開放之初,島內媒體的態度曾讓大陸游客很受傷。有人難掩激動高喊一句:台灣,我來了!被罵“囂張”!有記者提問“準備花多少錢”?受訪遊客順口答:“錢不是問題”,被罵“暴發戶”!自然的差異和不同,被“有心人士”操弄成了敵意。

  然而,赴臺遊畢竟為兩岸打開了一扇窗,個人遊更是為兩岸民眾間的直接交流提供了平臺,隨著了解和認識的增加,各種流言消弭于空氣之中。隨之而來的是,島內對於進一步擴大赴臺遊的呼聲越來越高。

  曾因政治人物的操弄高喊不歡迎陸客的南台灣,如今也積極要求增加直航班機。為方便大陸“揹包客”,台南市還規劃了100家“問路店”。4月9日,台南市議員邱莉莉指出,除了指點路線,像是美食所在地,甚至是文化中心最近有何展演節目,都可以給陸客提供幫助。

  “了解比金錢更重要。”“台灣好行”景點接駁巴士司機林枝憲説:“旅遊這種形式的民間交往,能讓兩岸老百姓真正了解對方,真正走近彼此。”台灣旅行業經理人協會理事長白中仁説:“相信隨著試點城市的大幅增加,兩岸民眾之間的交流也會更密切、更深入。”

  “台灣人很友善”、“大陸游客很親切”,類似的心得在島內媒體上頻頻出現。大陸駐臺媒體的記者都有感受:對於赴臺遊和大陸游客,島內媒體和民眾越來越寬容,能夠更善意地看待差異。

  手續,“還是有些麻煩”

  第二批試點城市宣佈開放,業者和島內相關政府部門儘量為赴臺遊提供便利,希望陸客玩得開心、一來再來。

  臺旅會駐北京辦事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將儘快在這些新增城市辦理來臺旅遊宣傳廣告、觀光推介説明會及增印文宣等。臺觀光部門和7個縣市觀光旅遊局還在新浪開通微博,發佈個人遊資訊。

  台北市政府發言人張其強6日特別推薦小吃和巷弄文化,還有台北的故居文化。為方便陸客,台北市特別推出口袋書形式“台北觀光護照”。只要到各捷運站購買“台北觀光護照”,即可在一定天數不限次數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希望陸客可以感受到台北的便捷、熱情和友善。”

  台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徐淑玲則表示,台灣的揹包客協會將聯合3000家民宿,就如何為個人遊遊客提供更好的服務開展合作。

  儘量提供方便,釋放出善意,本身就是互信積累的過程。試點城市的民眾仍需通過旅行社代辦入臺手續、提供財力證明。對此,大陸游客的反映是,“還是有些麻煩。”有島內媒體發表評論指出,兩岸間已交流數十年,了解與信任在悄然增長,赴臺遊、赴臺求學、赴臺探親的手續能否再簡化些?兩岸民間的交往能否更方便些?臺各主管部門該再多行方便。

  安全,時刻不能放鬆

  更大的人潮之下,島內旅遊業者如何借力使力,保證赴臺遊的良性永續發展?保障旅遊品質和旅遊安全是首先需要反思的。

  赴臺遊中時有事故發生。太魯閣、日月潭、蘇花高速路等主要風景區,都有陸客團出過事,今年2月下旬,還有一輛載有十幾個省份京劇票友的大陸旅遊團大巴車,在花蓮濱海公路翻車。對此,島內旅行業者表示,旅遊安全是個系統工程,包括臺當局、景區和旅行社,重視、完善旅遊安全一個都不能少。

  台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總會理事長姚大光在接受採訪時建議,兩岸的旅遊行業組織應進一步加強聯絡和溝通,建立健全和完善旅遊信息通報、安全預警、重大事件的現場處置、善後處理等機制。

  人潮是財源,但也隱藏危機。台灣的旅行社低價惡性競爭接團,景點出現擁擠的情況,降低了服務質量。“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好,將會影響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姚大光説,特別是個人遊的陸客增多後,如何豐富旅遊産品供給,不斷滿足兩岸民眾旅遊消費新需求就更值得未雨綢繆。(記者 李煒娜)

熱詞:

  • 大陸游客
  • 業者
  • 赴臺
  • 臺旅遊
  • 借力使力
  • 揹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