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台灣省 >

台灣經濟趨冷 馬英九經濟治理方面優勢或將凸顯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0日 13: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隨著2012年“大選”日益臨近,島內藍綠競爭日益白熱化,選情也陷入膠著狀態。當前,歐美債務危機頻發,造成全球經濟增長日趨乏力,對外向性極高的台灣經濟産生嚴重衝擊,使選前台灣整體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從而對“大選”産生複雜影響。儘管選前島內經濟形勢對馬英九選情産生一定負面影響,但民進黨因此獲得的加分十分有限;而且,選前台灣經濟趨冷反而可能凸顯馬英九當局在經濟治理上的優勢,增強民眾對其有能力帶領台灣應對經濟挑戰的認同。

  經濟議題在台灣“大選”中的角色

  以經濟為代表的公共政策議題向來是西方國家大選中的主要議題,經濟政績對選情往往也具有關鍵性的影響;不過,由於長期以來台灣“統獨”矛盾尖銳,掩蓋了島內社會矛盾,造成經濟議題在過去島內幾次“大選”中基本被邊緣化。隨著台灣政治多元化的進一步發展,島內“統獨”衝突逐漸降溫,社會經濟問題開始相對凸顯,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關注切身經濟利益,從而使經濟議題在“大選”中的分量逐漸增加。如2008年馬英九在“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民進黨執政時期限制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經濟政策導致台灣經濟“失去了8年”,而馬英九所提出開放合作的兩岸經濟政策獲得了島內絕大多數中間選民的認同。由此可以判斷,在即將到來的2012年“大選”中,島內經濟議題雖仍不能構成影響選情的關鍵因素,但對選情影響仍不容小覷。

  選前台灣總體經濟形勢不容樂觀

  2011年台灣經濟呈現“開高走低”的趨勢,上半年台灣經濟延續去年的高速增長態勢,實現了約5.57%的較快增長,但在歐債危機持續衝擊下下半年島內經濟增速日趨放緩,總體經濟形勢下行勢頭明顯。

  (一)出口增速放緩,整體經濟呈現“外冷內溫”特點

  歐美債務危機頻發造成台灣外需持續疲軟,上半年台灣對外出口增速達16.87%,但第3季降為11.62%,預計第4季將繼續下降為8.29%,預計全年對外出口增速為13.26%,而明年出口增速預計僅為5.27%,尚不到今年一半。由於對外出口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歐美需求減弱直接衝擊島內經濟增長。台灣第2季經濟增長率已由第1季的6.62%降至4.52%,第3季繼續降至3.43%,預計第4季將小幅回升至3.69%,到明年第1季才觸底。鋻於此,台灣“主計處”已將年初預估的5.04%四次下調為4.51%,中華經濟研究院也由4.58%下調至4.4%。相較于外需的疲軟,台灣內需在百貨公司週年慶、外來遊客持續增長等帶動下依然較旺,9月零售、餐飲等營業收入年增率分別升至6.66%及10.09%,均創新高。但預計隨著外需減弱,年底台灣內需增速也將有所下降。台灣“經建會主委”劉億如稱島內內需溫度在下降,正“由溫轉涼”。台灣“中央大學”公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CCI)也顯示,11月島內CCI為79.88點,較10月降4.16點,已連續3個月下降,為去年9月以來新低。

  (二)工業增長放慢,高科技産業普遍遭受重創

  受台灣對外出口增速減緩的影響,島內工業增速也趨緩。10月份台灣工業生産指數達128.16,年增率僅為1.41%,創近3年來來的新低,其中在島內工業中佔據主導地位的電子零部件業增幅僅為2.35%,連續5個月呈個位數增長,機械設備業更是終結近1年來正成長,轉為-2.4%。特別是高度依賴外需的島內“3D1S”(DRAM、面板、LED及太陽能)等4大高科技産業遭受重創,其中DRAM産業年內虧損超過新台幣千億元,面板産業産能利用率仍不高,島內面板業龍頭友達第3季度虧損額高達新台幣158億元,前3季度虧損額甚至超過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的規模。

  (三)民生指標改善不佳,經濟“無感復蘇”仍未扭轉

  由於台灣産業結構過度集中于資通訊産業,而島內盛行的“三角貿易”導致訂單增加對島內就業、薪資等拉動效果有限,使島內經濟增長的成果在短期內很難均衡惠及島內各階層。2010年台灣經濟增長了10.88%,創24年來新高,但由於島內就業、薪資等庶民經濟指標改善不明顯,造成島內民眾普遍“無感”。2011年上半年,隨著台灣經濟持續好轉,島內就業、薪資等民生指標有所改善,但自下半年起又出現反轉。島內失業人數在連兩年下降後於10月首見回升,達14萬人,失業率也逆勢升至4.3%,其中失業超過1年的長期失業人口升至8萬人,創近7個月新高,而年輕人失業率更超過10%。島內“無薪假”人數也隨之增多,據台灣官方統計,11月初島內共12家企業、2801人放“無薪假”,但到12月份則分別增加到85家及8636人,但台灣電子電機資訊産業工會等民間組織則宣稱3萬多名勞工已在放無薪假。島內物價總體平穩,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僅為1.01%,但部分民生産品物價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其中蛋類上漲19.58%、服飾類上漲4.15%,乳類、水産品及穀類漲幅均超過5%。島內薪資增長也十分有限,前3季經常性薪資僅增長1.44%。若加上非經常性薪資,前3季平均薪資年增率約為3.04%,但扣除CPI後實質平均薪資增幅僅為1.6%。

  (四)台灣爆發債務危機可能性較小,但內債問題依然突出

  與歐洲多國債臺高築所不同的是,台灣自今年9月15日成為全球少數零外債地區之一,加上台灣擁有歐債比率較低,因此台灣爆發債務危機可能性並不高。但台灣內債仍在持續增加。8月底台灣“中央政府”債務為46045億元新台幣,佔GDP比重34.67%,雖在法定的40%上限內,但預計明年將突破5萬億元新台幣,國際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預估該比率2016年將達50%。不少分析人士指出,若考慮島內龐大的潛藏債務、“非營業基金”舉債及地方債務等,台灣內債已瀕臨破産邊緣。

  (五)金融市場波動較大,股市持續低迷

  台灣約有880萬股民,約佔島內總人口的近4成。歐美經濟利空消息不斷,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多次劇烈動蕩,也使台灣股票等金融市場出現較大波動。其中在歐債危機持續發酵及蔡英文選情看漲背景下,外資對台灣經濟發展信心降低,導致大量外資撤臺。第3季台灣證券投資凈流出162.6億美元,國際收支逆差也達34.6億美元,創4年來新高。受此影響,臺股自今年2月最高的9220點降至7000點左右,跌幅24%,居全球第2位,11月23日更跌至6806點,創2年來新低。臺股市值已蒸發新台幣65000億元,其中近1個月就高達21000多億元,平均每位股民損失新台幣26萬元。目前,臺股大致在7000點附近盤整,島內股民所期待的“年內過萬點”的目標已很難實現。與此同時,新台幣新兌美元匯率也不斷下挫,9月底即突破30元大關,且貶值壓力日增。

  對“大選”的影響分析

  選前台灣總體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已成為藍綠攻防的焦點議題之一。總體而言,馬英九作為執政者,所受衝擊相對較大,但由於多方面因素制約,蔡英文也很難獲得太多加分。

  (一)衝擊島內部分選民的切身利益,不利於馬爭取中間及經濟選民

  中間及經濟選民在島內“大選”中常扮演著“關鍵少數”的角色,其投票流向對選舉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選前台灣經濟形勢下行明顯,由此産生的失業率升高、放“無薪假”數增多等問題,已直接影響到島內部分選民的切身經濟利益,特別是高科技産業在此波經濟不景氣中首當其衝,而其員工大多屬於經濟與中間選民,因此對馬爭取其支持産生不利影響。與此同時,經濟是馬英九的主要政績,也是其尋求連任的主要優勢議題。而馬英九競選期間提出的“633”政見跳票以及年內所提出的“54321”經濟目標的再次落空,無疑將削弱馬英九在經濟領域上的得分。

  (二)馬英九當局出臺的一系列經濟政策有助穩定選情,但其後續成效仍有待觀察

  馬英九當局為減緩外部經濟衝擊制定了諸多政策措施,包括由“行政院副院長”陳衝領軍成立“經濟景氣因應策略小組”,先後出臺兩波政策,重點是拓展島內內需及加大對外出口等2方面,此外,馬英九當局還擬推動“無薪假”法制化,大幅提高8項社會福利支出等,保障基層勞工及弱勢群體的利益。總體而言,這些政策措施對穩定島內經濟形勢及鞏固與擴大支持馬群體有一定助益,但後續成效將受歐美經濟走向、落實效果等因素影響,因而還需繼續觀察。

  (三)有利於民進黨打公共議題牌,為其攻擊馬英九施政提供了有利條件

  為騙取更多選票,民進黨在此次大選中採取了不同於以往的選舉策略,一方面極力回避兩岸、“外交”等議題,另一方面卻走所謂階級鬥爭路線,主打貧富差距、民生等公共議題牌。選前台灣經濟形勢不佳造成民生問題日益突出,也使島內選民對民生等議題的關注度迅速提高。《聯合報》11月16日的民調顯示,64%選民關心無薪假,55%民眾關注物價等其他民生議題。這無疑有利於民進黨借題發揮打公共議題牌,為其攻擊馬英九當局施政提供新的著力點。如民進黨就大炒島內“無薪假”議題,攻擊馬英九當局“不顧勞工死活”、“只圖利大財團”,蔡英文也借機諷刺馬“黃金十年”政策才出就遇到“無薪假”,“與人民感受很遠”。

  (四)蔡英文很難獲得加分

  儘管選前島內經濟形勢對馬英九選情産生一定負面影響,但民進黨因此獲得加分十分有限,主要原因在於:一是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不斷深化及ECFA簽署,大陸對台灣經濟影響力日增,然而由於蔡英文頑固否認“九二共識”這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島內外許多企業對蔡英文上臺後兩岸關係穩定及台灣經濟前景普遍擔憂。法國里昂證券11月初就發佈報告稱若蔡英文上臺將對台灣經濟及股市不利。富邦等企業更稱若馬英九連任,臺股將在6800點至8800點震蕩,但若蔡英文上臺,大盤將下挫到5800點至6000點,兩者相差1000多點。鋻於此,郭臺銘、鄭崇華等島內企業家紛紛公開挺馬。二是島內民眾多認為馬英九經濟治理能力優於蔡,親綠的太平洋發展協會9月的民調就顯示,33.1%的民眾認為馬經濟治理能力較強,高於蔡的24.7%。因此選前台灣經濟趨冷反而將凸顯馬英九經濟治理上的優勢,增強民眾對其有能力帶領台灣應對經濟挑戰的認同。(王敏)

熱詞:

  • 台灣經濟
  • 馬英九
  • 大選
  • 經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