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台灣省 >

雙嶺村來了台灣農民:看遠點 一定要到大陸發展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1日 09: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陳信治夫婦在育苗。

  廈門一個小村莊,近年卻成了一些台灣農民的自發聚居地。他們養蜂養鵝,育樹種花,在如詩如畫的閩南鄉間,過上了桃花源般的日子

  從福建廈門本島坐車經廈門大橋到集美區,再向西直奔灌口鎮,高樓大廈隱去,路邊閃出鬱鬱蔥蔥的農田,天地一下子開闊起來。一條大約2公里的鄉村公路兩邊,圈出一片片或大或小的農場,裏面房舍、苗圃、花架和菜地錯落鋪陳,綠意一直接續到嵐氣氤氳的遠山。

  農場所在的地方,叫雙嶺村。這個普通不顯眼的小村莊,近年來卻成了二三十戶台灣農民自發聚居的部落。他們養蜂養鵝,育樹育果,種菜種花,在如詩如畫的閩南鄉間,過上了桃花源般的日子。

  台灣元素

  簡樸的農場院子裏,是白花花的鵝群。上萬隻鵝晃動着圓滾滾的身軀,或進食,或戲水,或展翅,呱呱的叫聲此起彼伏,在離院子很遠的地方都聽得見。

  年逾古稀的彰化人江清銀從自建的農舍裏迎出來。當地人尊他為“台灣鵝博士”,他喜歡自稱“鵝公”:“從附近高崎機場搭計程車,報‘鵝公’的名字司機都熟,可以直接拉到鵝場來。”

  來人多是衝着他烹制的臺式美食。一鵝多吃在中南部的台灣很流行,江清銀則把它介紹到了隔海相望的廈門。他的茶香鵝肉,用台灣高山茶烹制,味道獨特豐美,每天中午總會吸引幾十個本地客人,周末多時則有上百。招牌鵝宴帶動養鵝産業越做越大,如今他鵝場的規模在閩南僅此一家。

  像他那樣,台灣元素成為臺農在福建打出一片新天地的不二法門,也是在村裏紮根立足的關鍵。白髮蒼蒼的台中人陳信治,引進了台灣速生楊幼苗做苗圃;勤勞的桃園人蔡林秀琴,在承租的100多畝地上種楊桃、火龍果、芭樂、柳橙、葡萄柚等台灣果樹;辦園藝公司的“農民臺商”許基炫,主打的也是已經在台灣形成産業規模的虎尾蘭等觀葉植物。

  改變傳統

  江清銀早在2000年就和老伴來到廈門,他和許基炫都是雙嶺村裏資格最老的一批臺農。

  “鵝公”在彰化老家養鵝已經養出了名氣。但他來村裏創業才發現,閩南大多數地方對養鵝沒興趣,而且認可吃鵝肉的人也少。為了推廣鵝制食品,江清銀到附近市場擺攤,免費供人們品嘗,慢慢改變了當地人的成見,並順利打開了市場。

  有了市場需求,江清銀把種苗分散到周邊農戶飼養,長大後悉數收回。如今他的養鵝農場一年能供應成鵝四五萬隻,經過宰殺、速凍或做成熟食,産品遠銷到廣東、上海。鵝場也從最初的30畝地擴展到現在的100畝,每畝的年租金則從幾百元漲到1000多元。

  在許基炫到來之前,雙嶺村的農田裏種植的是清一色的稻子。滿眼商機的他,熱情地引導村民改種虎尾蘭等觀賞物種,並幫助他們尋找銷售渠道。現在,雙嶺村花卉基地已經逾千畝,種植的小盆栽花卉品種有上百個。

  在江、許等人的帶動下,當地村民漸漸改變了原先傳統農業的模式和理念,向現代農業靠攏。

  西進發展

  2008年某天,原本養蜂為業的陳信治夫婦在當地超市裏閒逛,看到常用的面巾紙標價比台中要高不少。陳信治退休前是台灣一家造紙廠的工程師,出於職業敏感,他立馬認識到種植作為紙漿原料的樹木肯定有利可圖。詳細調查後他堅定了想法,甚至斷言“100年內在中國大陸種樹不會虧錢”。

  如今他的苗圃裏育有大約100萬株楊樹幼苗,但這遠遠不夠。“上個月去福安市,對方一下就要植5萬畝,大概600萬株,根本供應不過來。”除了雙嶺村,他又在安溪與人合包了1500畝山地。

  廣闊的市場吸引臺農離鄉西進,海西一日生活圈又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江清銀錶示,早上坐廈門直飛台灣島內的航班,中午就可以和親戚朋友在彰化吃飯了。但現在繁忙的他“碰到婚喪嫁娶等大事才回去”,春節都是島內的兒女飛過來和他在雙嶺村裏過。

  江清銀的小兒子江昭佑2007年在島內高中畢業後,就來給父親幫忙。“他喜歡養鵝,可以繼承我的産業。”或許受此影響,陳信治也希望有孩子過來接班,“看遠點,一定要到大陸來發展”。不過他同時表示,“現在他們都有事做,還得再等等看”。(本報記者 任成琦)

熱詞:

  • 雙嶺村
  • 農民
  • 台灣高山茶
  • 遠山
  • 養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