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北京市 >

六旬翁收養流浪動物11年 因嚴重擾民決定搬離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4日 08: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昨日,幾隻狗圍在老人身旁嬉戲。老人家中共養了30余只流浪貓狗等動物。

老人家的廚房,是一頭豬的生活空間。

在老人家客廳的鳥籠裏,生活著烏鴉、喜鵲等鳥。

  新京報訊 11年來,良鄉西潞園一位63歲的老人救助收養狗、貓、刺猬、豬等動物百隻。30平方米的一居室宛若動物園。噪音、臭味令鄰居不堪其擾,多次協商未果。昨日,老人表示儘快結束“家庭動物園”,把動物轉移到不擾民的地方。然後找個老伴,過新生活。

  “家庭動物園”廚房養豬

  昨日,在西潞園一幢居民樓的4層,記者剛敲門,數只狗便狂吠不止。推開房門,30余平方米的一室一廳內臭味撲鼻,十多只狗涌上前狂吠。廚房裏有一頭白色斑點豬,不時用嘴拱地。臥室裏,30多個鳥籠養著烏鴉、畫眉等。還有2隻貓在床頭跳,2隻刺猬則在吃食。

  動物的主人是63歲的歐陽效昌,老人單身至今。他説,出於對流浪、病殘動物的關愛,11年來他共收養上百隻動物。目前家中有流浪狗11隻,流浪貓3隻,受傷刺猬2隻,豬1頭,加上別人不要的狗貓,共30隻。採訪時,不時響起狗吠,老人怒目制止,“千萬別叫,不然影響鄰居。”

  老人説,他以前在上海當翻譯,並在日本工作多年。這些動物耗盡了他的積蓄,每月4800元工資全部用於飼養它們。

  居民飽受叫聲臭味困擾

  鄰居張先生説,他是教師,住老人樓上,狗吠不斷令他無法備課,老人家油煙機一開,立刻散發刺鼻的臭味。“我們不敢開窗”。張先生説,多年來,居民都對老人有怨言,並多次找他協商,還有居民多次報警或找城管,但問題一直未解決。也有居民擔心,萬一動物染上豬流感、禽流感,後果不堪設想。

  動物長期安置尚無著落

  老人説,近日,城管、民警及街道人員多次到他家,催促他將動物轉移,“不然要依法強制執行”。昨日,老人來到距小區十余裏外的寵物代養點考察,希望將動物放在這裡,一個月3000多元。老人説,代養是臨時的,如何長期安置動物,他很困惑。

  昨日,西潞園居委會書記梁惠明説,多年來,街道和居委會數十次找老人協商。由於老人是救助流浪傷殘動物,且與動物感情深厚,讓工作人員無從下手。“他一直單身,動物就像親人”。梁惠明表示,尚未找到地方幫老人轉移動物,但一直在想辦法,希望找到既不影響鄰居又能讓老人寬心的辦法。

  ■ 故事

  三頭豬的“葬禮”

  歐陽效昌説,11年來,除了收養貓、狗、刺猬等,他還負責為小區數十隻麻雀喂食,每天在陽臺放上食物,讓麻雀吃。最讓他難忘的是先後養的4頭豬,其中三頭豬已經死去。

  他説,2002年,他買了一頭當時流行的“迷你寵物豬”,沒想到“迷你豬”竟長成了一頭150余公斤的大肥豬。“既然是生命就應該善待”,老人一直將它放在廚房養。2004年,老人又收養別人送來的3頭小豬。2008年1月,一頭養了6年的大豬死了,老人特意叫來殯儀館的人,將豬抬到一處野地埋葬。2010年,另一頭大豬死了,老人也是求助殯儀館的人將其安葬。上月,一頭小豬也閉上了眼睛,老人抱著小豬,挖坑將其安葬。

  鄰居們的“報復”

  近日,網友“古瓷2011”自稱是老人樓下的鄰居。其發帖稱:“豬每晚都抓地,地板被抓得咯咯響,很多只狗貓每天叫得驚天動地,房頂總震動。”

  老人説,他收養動物得罪了所有的鄰居,鄰居曾用膠將他家鎖眼堵上,有時候鄰居還會直接來砰砰敲門抗議。老人説,他家的門上不時會被貼上字條,有的鄰居在字條上留言:“臭豬”,還有人則寫“豬糞臭死人”之類的話。

  對此,歐陽效昌十分無奈,“我也知道在家中養動物不對,但是它們也是生命,希望鄰居們能夠理解我。”

  ■ 對話

  挽救生命幫它們回歸自然

  新京報:11年前為什麼打算收養動物?

  歐陽效昌:收養動物源於一次香山之旅,一次下山時看到一隻失明的流浪狗,頓時心生愛憐。後來漸漸收養流浪貓及受傷的刺猬。鄰里知道我收養動物,就將不要的狗放在我家門前。

  新京報:是否將健康動物放生?

  歐陽效昌:一些受傷的刺猬、病鳥等如果沒人救治就會死,於是我撿來收養。之前收養過20多只杜鵑,它們會飛後,我都將它們放生。收養的目的是期望它們能回歸自然。我在國外工作過,外國人對動物的方式值得學習。

  新京報:結束“動物園”後有何打算?

  歐陽效昌:想到英國生活和學習。今後如果遇到需要救助的動物,我肯定還會收養。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申志民 本版攝影 周崗峰

責任編輯:張毅

熱詞:

  • 六旬翁
  • 流浪動物
  • 擾民
  • 收養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