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四川省 >

四川水污染事件頻發暴露多重深層次問題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1日 02: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21日,涪江上遊普降暴雨,泥石流將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境內的四川岷江電解錳廠尾礦渣帶入涪江,導致涪江沿岸江油至綿陽段城鄉約50萬居民飲用水受到影響。就在該事件發生的前不久,廣東省化州市因一家企業長期違法偷排未經處理含酸性廢水也發生了水污染事件。

  從松花江苯泄漏到廣東北江鎘污染,從滇池水葫蘆瘋長到太湖藍藻氾濫……近年來,一起起水污染事件頻繁發生,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有關專家認為,事件頻發敲響了環保監管的警鐘,其背後暴露出的化工企業佈局、水資源保護等一些深層次問題更是值得關注和反思。

  “水危機”突如其來

  7月26日晚,綿陽市人民政府突然發佈公告,稱該市涪江江油、綿陽段水質氨氮、錳指標超標,呼籲廣大市民近期生活飲用水儘量使用瓶裝水、桶裝水等成品水。

  公告一齣,引發了一場“搶水”風波,礦泉水等的供應一度趨緊。

  記者了解到,涪江水源是綿陽市三大水源之一,所供水量佔綿陽城區3 0多 萬 居 民 生 活 和 飲 用 水 量 的70%,綿陽市其他兩個水源未發現異常。事發後,綿陽市加強了安全飲用水供應,從周邊地區緊急調運成品水並向居民區運送安全備用水,從26日至今,綿陽市從外地緊急調入了幾十萬件瓶裝水。

  經過幾天的緊張處理,綿陽市水務集團29日淩晨監測結果顯示,經過生化處理和管網全面沖洗,水源取自涪江的自來水廠出廠水達標,綿陽市疾控中心在群眾家中接出的末梢水也全部檢測合格。綿陽市政府于29日中午12時向全市公告解除警報,告知市民可以飲用自來水。

  目前,“水危機”對於綿陽市民來説,已成為過去時,但仍有一些市民心有餘悸。市民王小芬告訴記者,家中燒飯仍使用送水車中的水,家人喝的是先前買的瓶裝水。

  “天災”引發“水危機”

  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污染事件呢?目前污染源情況如何呢?記者于7月27日趕到了事發地松潘,並在那裏蹲點追蹤調查。

  7月27日下午,記者在松潘縣小河鄉泥石流現場看到,暴雨導致涪江支流一側的山體發生泥石流,四川岷江電解錳廠位於山腰位置。泥石流卷走部分礦渣衝入河道,阻塞了一部分河道。河道寬處有10余米,但窄處僅六七米,河水較為湍急,仍不斷沖刷著泥石堆積體。

  四川岷江電解錳廠總經理謝才坤回憶説,20日傍晚,小河鄉轄區局部驟降罕見特大暴雨,歷時約1個半小時。暴雨導致山體垮塌,山水猛漲,形成了歷時10多分鐘、多達數十萬方的特大泥石流。“泥石流像脫韁的野馬狂奔而下,擋水壩、擋渣壩、泄洪道被嚴重損毀。”

  事發後,松潘縣于21日7時對水進行了採樣。松潘縣環保局局長張友奎説:“由於我們自身不具備檢測能力,因此只能將水樣送往州環保局進行檢測,23日才出檢測結果,顯示錳、氨氮兩項指標超標。24日再次取樣,26日結果顯示,僅有錳一項超標。”

  張友奎介紹説,“如果天氣晴好,沒有雨水沖刷泥石堆積物,將不會産生新的污染。就怕出現新的暴雨,可能再次沖刷堆積物,將污染物衝入河中。我們正在加緊清理河道附近的堆積物。從理論上説,隨著河水向下游流動,支流不斷匯聚、河水流程增加,污染程度會逐漸減輕。”

  兩天后,記者再次來到事發現場,當地有關部門仍在全力對造成涪江污染的泥石流現場進行處置。記者看到,大批機械車輛在泥石流現場進行清理作業,幾名工人在一塊卡車大小的岩石上鑽孔,為爆破清除作準備。目前,在泥石流中堵塞的電解錳廠渣場導流隧洞已經打通,渣場上方的雨水能夠通過導流隧洞排走。

  最近幾天一直在現場指揮搶險的松潘縣副縣長劉明剛告訴記者:“目前,衝入河道造成涪江污染的泥石堆積體已基本清除,沒有新的污染物進入涪江。”

  29日淩晨,經四川省環科院、四川大學水利地質專家實地考察、反復論證,決定在繼續修復電解錳廠渣場受損擋壩的同時,在其下方新築一條高15米的擋壩,新擋壩已于29日6時開建。目前,新擋壩正在加緊修築,同時,工程技術人員將對機械車輛無法處置的大塊岩石實施爆破清除,爆破後的石塊將填築進擋壩,屆時阻止礦渣進入涪江將更有安全保障。

  江水污染引發的“深度思考”

  其實水污染並不只發生在廣東或者綿陽。國家環保總局的調查顯示,自2005年松花江特大污染事件以來,我國共發生150多起水污染事故,平均每兩三天便發生一起與水有關的污染事故。而據監察部統計,近幾年全國每年水污染事故都在1700起以上。另外,據環境保護總局發佈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稱,全國近14萬公里的河流中,近40%的河水受到了嚴重污染;全國七大江河水系中劣V類水質佔41%。同時,環保總局發佈的另一項重要調查顯示,在被統計的我國131條流經城市的河流中,嚴重污染的有36條,重度污染的有21條,中度污染的有38條。

  專家認為,一系列水污染事件的頻頻發生,不僅敲響環保監管的警鐘,更折射出當前我國江河流域的礦産資源富集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暴露出我國城市水資源管理的一些問題。

  事件發生後,四川省派出調查組來到綿陽,綿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煒在彙報會上的一句話發人深省“一次污染可能是偶發事故,如果再次發生,那將成為一次責任事故”。作為事故調查組負責人、四川省政府副秘書長何旅章也表示,“四川被譽為‘千河之省’,要進一步加大對江河沿岸採礦、化工等企業的環保監管,排查隱患。”

  一些環保人士認為,這一事件還折射出當前我國尾礦庫管理不善的問題。環境保護部的官方統計表明,尾礦庫企業管理粗放,環境風險隱患突出。因尾礦庫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已經多次威脅飲用水安全,危害嚴重。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尾礦庫12000多座,其中17%是危庫、險庫和病庫,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極易造成次生突發環境事件。

  另外,從更深層次分析,這一事件還暴露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部分地區化工企業佈局規劃不夠科學。希望各地政府進一步加大排查力度,加大對河流上遊污染企業的監管,避免類似事件因偶然因素再次發生。”業內人士説。

  這起水污染事件還敲響了保衛城市水源安全的警鐘。城市水源單一,缺乏儲備水源,導致抗風險能力弱。四川大學社會學系主任陳昌文説,隨著城市人口規模和工業規模的不斷增長,單一水源不僅不能滿足需求,還將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且一旦水源發生危險,就會造成社會的恐慌。

  為防止水污染事件再次發生,專家認為,應“內外兼修”,從體制機制上破題。應科學規劃流域內的重點産業佈局。綿陽市應急辦主任魯良軍認為,在飲用水水源地和大江大河的上遊地區,要慎重佈局重污染型企業,以免對中下游地區的用水造成威脅;要建立區域性“污染補償機制”,例如加大下游對上遊生態保護的經濟補償,確保上遊地區加強環境保護的積極性。

  同時,要進一步加大違規成本和懲治力度,並引入市場機制,推動水污染治理。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教授胡光偉説,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水環境保護的各項法規,加大對違規企業的處罰,並制定相關政策,激勵更多的企業加強污水治理。

  不要讓類似事件因偶然因素再發生

  葉建平 黨文伯

  四川涪江錳礦污染事件已過去一週,相關處理和調查工作仍在進一步推進。雖然這是一起地質災害引發的偶發事故,但其背後暴露出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值得深思。

  作為此次事件的污染源所在地,松潘縣曾遭遇過1976年的松平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地區山體不穩定,地質災害多發。雖然松潘縣政府表示,此次事件是因為突發地質災害造成的,當地此前已做好各項應急預案,但人們不禁要問:為何礦産企業竟能“藏身”于這類地質災害多發區?綿陽市有關領導在向四川省調查組彙報時的一句話發人深省“一次污染可能是偶發事故,如果再次發生,那將成為一次責任事故”。

  實際上,類似事件並非僅發生在四川,更並非罕見。我國許多地質災害頻發區往往位於地震斷裂帶,礦産資源豐富。一些地區把礦産開採等相關産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重經濟效益,忽視環境保護,少數地方政府對非法開採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給環境保護埋下了隱患。

  此次“水危機”還反映出,當前流域、區域産業發展佈局不盡合理,一些高污染企業和飲用水水源地毗鄰的問題。這樣的佈局決定了一旦發生暴雨洪水等極端天氣,那些高濃度的污染物就會在極短時間內進入水體,從而産生嚴重污染,危害人民群眾的安全。

  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矛盾日益凸顯的今天,如何加快調整結構、轉變方式,推動科學發展,具體到如何佈局化工企業、如何完善江河上遊地區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等等,都需要各地政府認真解答。希望全國各地能夠吸取教訓,舉一反三,作好科學規劃,同時進一步加大排查力度和環保監管,避免類似事件因偶然因素再次發生。

責任編輯:李漢森

熱詞:

  • 水污染事件
  • 涪江
  • 深層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