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北京市 >

北大清華“被景點” 黃牛黨把持校門旅行團混戰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5日 16: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大東門外,旅遊大巴排起了長隊。

  CFP供圖

  7月下旬,酷暑難耐。

  北京大學東門外,長長的隊伍排出了近百米。家長為身邊的孩子搖著扇子,一位等了40分鐘的家長探身望著隊伍的起點,無奈地説:“進北大的排隊時間都趕上世博園了。”

  一群身著綠色T恤的孩子在爭相拍照,胸前“我來北京上大學”的字樣非常醒目,他們是參加了當地的夏令營前來北京旅遊的。在他們身後,幾十輛大小巴士停在路邊,等待著進校參觀的家長和孩子。據統計,每日慕名而來的遊客有1.6萬餘名。

  暑期遊、校園遊已成為一塊“金字招牌”,招攬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

  那麼,火爆的清華北大遊是從何時興起?又為何會受到如此追捧?記者調查發現,在校園遊火爆的背後,隱藏著一條近乎産業化的利益鏈。

  校園遊的前身

  90年代的國外交流團

  在清華的“二校門”前,來自河南的12歲男孩王輝擺出“V”形手勢,雖然身旁的媽媽努力攔住過往人群,但爸爸還是沒能成功地為他拍下一張“單人照”。在二校門前,擠滿了拍照留影的遊客,不大的空間裏擠了上百人,人群中傳出很多種方言,讓人很難辨別。

  “帶著孩子來轉一轉,讓他受受刺激,以後也考上清華。”媽媽一邊説一邊摸著王輝的頭,“在這門口一看到清華的學生我就羨慕,希望我兒子以後也能和他們一樣,這兒就好像一個聖地一樣。”

  悶熱的天氣,沒有擋住家長和學生們“朝聖”的腳步。與王輝家一樣,許多參觀的家長都抱著讓孩子感受名校氛圍的想法,而北大、清華兩所名校幾乎是所有學生旅遊團的必到之處。他們或是散客遊、或是跟團遊,也有沒有家長陪伴獨自參加夏令營的孩子。

  “家長們對這兩所學校非常嚮往,他們望子成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成為校園中的一員。”康輝旅行社歐美部經理徐文從事旅遊行業二十多年,在她的記憶中,清華北大遊出現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許多國外的入境遊團隊開始在中國大量出現。“主要針對國外的大學和中學的學生,還有比如MBA的交流和互動,這些團隊的目的還是以交流為主。很多旅遊團都是上午在學習漢語,下午再去遊覽北京的古跡。”

  負責入境遊的徐文看到旅遊團是以學生為主,她就適時地給他們推薦,可以參觀清華和北大,“畢竟這是我們國家最著名的高校,有的團隊就同意去學校參觀,有的團隊也不想去。”徐文説,旅行社會與校方溝通,有時候還會請高校知名的教授給外國學生們座談交流,“那時候也能看到家長帶著孩子在北大清華里參觀,也有一些學校在暑期組織優秀教師去北京遊玩,然後參觀北大清華,但是並沒有形成規模。”

  “外國人喜歡參觀高校,那麼中國人是否也喜歡呢?在那段時間,很多國內旅行團一些家長在參觀別的景區後,常常主動提出要去北大和清華校園參觀。”徐文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中期,清華北大遊漸漸地成為國外旅行的一個半規定動作,這也讓國內的旅行社嗅到了一個新的商機,“家長們對於清華北大的那種憧憬,讓旅行社也很快發現了這個市場,因為遊客本身有意願,北京又是高校比較集中的地方,清華北大遊就這樣被加到了旅行社列出的北京遊行程中。”

  一天4000多人次

  7年前大量散客湧來

  市場被開發後,旅行社推出了“高校遊”,用清華北大等字眼去吸引遊客。徐文認為,國內校園遊的火爆,也帶動了國外校園遊,許多家長也不滿足於參觀國內知名高校,旅行社也在出國遊中加入了參觀國外知名高校的項目,“根據市場和家長的需求,旅行社又開始開闢了遊學的項目。”

  在北大東門外,幾十輛客車一字排開,有的汽車剛剛開走,就立即有下一輛車補進去。經常有人將印有“暑期專線”的宣傳單塞到行人的手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黑字體被放大,異常明顯。

  北京散客集散中心的司機張師傅在車裏聽著廣播,等待著遊客上車。張師傅當旅遊巴士司機近10年,在他的記憶中,清華北大遊10年前就曾出現,但是並沒有出現專門的校園遊,只是整個旅行過程中的一個項目。“旅行社也一直能接到散客的電話,詢問旅行社是否有參觀清華北大的團。那時候我們沒有專門針對校園的旅行團,只能告訴他們怎樣自己去參觀,但是這個市場也被發現了。大概在7年前,一到暑假,清華北大門前的大客車就開始多了起來。很多小旅行社都打出了'校園遊',專門針對北大和清華,外加一些科技館的旅遊。”

  導遊劉博(化名)也印證了張師傅的説法,他從事旅遊業10年,作為司機和導遊都曾帶領親子團到清華北大參觀,“我入行的時候就有北大清華遊,但都是北京遊的一項,沒有單獨出來。我當了6年導遊,帶的第一個團就是親子遊,內容就有北大和清華遊,這個也是我們宣傳的一個點,就用這個點來吸引遊客,誰讓家長喜歡呢。”

  劉博説,六七年前很多小旅行社一到暑期就組織散客進行校園遊,雖説以“北大、清華遊”作為賣點,但真正在北大、清華這些名校參觀的時間只有一兩個小時。“散客多了旅行社就租一個大客車,人要是少,他們就自己開一個小麵包,直接把遊客拉過去參觀,一天每人大概160元左右。”

  2004年8月19日的《北京娛樂信報》曾報道:據清華大學有關負責人介紹,7月10日至28日,是來清華旅遊觀光的高峰期,最多一天遊客高達4000多人。在高峰期,清華大學不得不採取限人數限時間的辦法,每天進入清華的人數不超過2000人,遊客間隔90分鐘進入一次。

  “沒有學生證的走這邊,這邊排隊登記才能進去。”北大東門的保安不停地重復著這句話。今年北大規定每天只接待5000人進入校園參觀,火爆的北大清華遊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進校市場被壟斷

  預約排不上得找黃牛

  北大東門外一直向北,大約200米,四五個男人在忙碌著。“你們這個團多少人?”“都先別走,一會兒統一走。”幾名男子對遊客和導遊發號施令。

  每當有旅行團下車,幾乎都要到他們這裡報到,幾名男子清點旅行團人數後,一名男子趴在轎車的後備箱上開出了一張票據。導遊將200元錢遞給了這名男子,男子隨手從塞滿鈔票的腰包中扯出20元,甩給了導遊後轉頭問同伴,“剛才過去的那個團給錢了嗎?”

  在這幾名男子身後,十來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坐在花壇邊,有人玩著手機,有人在互相説笑。

  挎著腰包的男子回頭指著其中一個戴眼鏡的男生説:“你去帶這個團吧。”

  眼鏡男生背著雙肩包,接過導遊手中的紅色旗子,對著身後30名家長和孩子説,“大家跟上我,我帶大家去參觀北大。”在北大東門,一名男子帶著眼鏡男生的團隊很快通過了校門進入北大。

  男生自稱是北大學生,兼職做校內導遊,在遊覽了博雅塔、未名湖和圖書館後,男生從包裏掏出了鋼筆、書籤、書等北大紀念品,“這本書是北大多位狀元的心得,其他的也都是北大的紀念品,150元一套。”聽到了“狀元、北大”等關鍵詞後,家長們迅速圍了過去。幾分鐘的時間,眼鏡男生的手中就多了許多百元大鈔,包中的紀念品也賣出了11套。

  在北大東門外,一位導遊小聲地告訴記者,“那些人都壟斷了進校門的市場,北大限人數,要預約,旅行社自己預約不僅得排隊,還不一定能約上。只能通過他們才能很快地進去,他們也會安排一些北大的學生做校園導遊。”

  進門“人頭費”6元

  就不受5000人的限制

  40分鐘後,眼鏡男生又回到了花壇邊,他身邊的同學也走了大半。不時仍有旅行團停留在幾名男子面前,等待他們清點人數,再由校園導遊帶走。挎著腰包的男人同樣重復著開票、收錢的工作。

  “進學校這事,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産業了,那些黑車司機都是浮雲了。”劉博將紅色的導遊旗戳在地上,他告訴記者,幾年前,北大清華還未實行人數限制時,也出現過校園導遊,他們熟悉校園環境,導遊也不用背大段的歷史,“校園導遊帶遊客參觀時,再以賣紀念品掙錢。他們那時候不僅不收我們導遊的錢,還要給我們錢,一塊錢一個人,要不我們憑什麼把資源給他帶啊?”

  “不過,今年的事兒完全反了。每個旅行團都要給壟斷人錢,每個遊客6元錢,他們才給你安排校園導遊,帶你進校園。他們手中控制了很多校園導遊。”劉博説,校園導遊也是靠賣紀念品掙錢,他們按照10%的比例提成,“弄好了,一天也能弄個三五百的。而那幫壟斷的人,誰知道他們是什麼背景。反正不找他們,我們進去就費勁,有了他們我們就能不排隊,也不用管5000人的限制。”

  劉博蹲在墻根下的陰涼處,幾名男子依舊忙碌,有人脫掉了上衣,露出了文身,有人露出小拇指粗的金項鏈。許多旅行團到他們那裏報到,清點人數後,遊客們被校園導遊帶進了夢想中的北大校園。J209

責任編輯:王慶娟

熱詞:

  • 清華北大
  • 導遊
  • 家長
  • 景點
  • 旅行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