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山東省 >

山東棗莊礦難28人仍困井下 暴露應急機制缺陷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2日 05: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16日下午,防備煤礦大院內,身著橙色救援服的救援隊員準備下井搜救。本報記者 褚朝新 攝

7月12日,遇難者家屬等待探視遺體。

  7月6日,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防備煤礦發生火災,28名礦工被困,截至發稿時,仍未獲救。

  7月10日,3名救護隊員下井搜救時意外死亡。官方稱,死因為高溫中暑導致熱衰竭;一位現場參與救援的專家則稱,他們曾出現面罩脫落可能一氧化碳中毒

  19日國家安監總局通報,事故暴露該煤礦存在空氣壓縮機管理不到位、井下防滅火不落實、重大險情時沒及時撤出作業人員等諸多問題。

  7月6日18時45分,山東省棗莊防備煤礦,井下255米處,一台空氣壓縮機著火,發生火災。

  當地政府通報稱,事故發生時當班下井91人,事故發生後63人安全升井,28人被困井下。

  9日11時,井下空氣溫度達到100℃,一道防火門內有陰燃火,人員無法進入。

  為搶救28名被困者,指揮部決定派員冒險打通生命救援通道。

  薛城區官方通報的消息稱,7月10日淩晨4時30分許,棗礦集團救護大隊邵周興、劉光耀、滿崇利、陳軍、戴增偉、梁現偉等6名骨幹救護隊員領命下井。

  13日清晨5點多,井上的救護人員突然接到指令,到井口集結。

  薛城區委一名當時守候在井口的官員説,“當時,大家都以為是救出了被困人員。”

  一家電視臺現場直播的畫面也顯示,當時記者對著鏡頭興奮地説,“有被困人員被救出,即將升井。”

  數十秒後,該記者語氣急促地説,“現場情況有變,被運上來的是下井的救援人員。”

  6點18分,有人從升降罐籠被抬出井口,當看到被救者身穿著橘紅色救援服時,一直以為有被困者被救出的井上待命人員才明白,被抬出井口的是救援隊員。

  7點左右,第二名救援人員被抬出井口,隨後是第三名。

  救援者中暑還是中毒?

  7月10日,薛城區政府對外發佈消息,救援隊員劉光耀、滿崇利、陳軍因高溫中暑引起熱痙攣,導致熱衰竭,經搶救無效死亡。

  按薛城區的官方説法,淩晨4時,救護隊下井救護,進入受災區域進行偵查。當時,6名救援隊員身穿三四公斤的隔熱服,背負16公斤重的正壓氧呼吸機。

  在返回途中,隊員劉光耀因高溫中暑,體力不支倒在高溫發火區,另外兩名隊員陳軍、滿崇利在自己身體已經非常虛弱的情況下,仍然奮不顧身地搶救劉光耀,也由於體力不支倒地,三人均失去知覺。

  對於三人死因,鄭毅(化名)在現場獲得的信息與官方的通報不太一樣。

  鄭毅,是在事故發生後較早趕到現場參與救援的專家。為研究瓦斯爆炸、火災等煤礦礦難,他每年幾乎有一半時間在基層煤礦工作。

  他説,當時下井有兩個小組,每組4人,死亡的3名隊員均在一組,“如果是高溫中暑,為什麼一起下去的另一個救援隊員沒事,為什麼他除了有點疲勞,沒有其他問題。”

  鄭毅認為,不能光歸咎於中暑熱衰竭,救援人員遇難還和平時訓練不夠、心理素質差有關。

  鄭毅告訴記者,現場出現了救援隊員的氧氣呼吸機脫落的意外,可能有一氧化碳中毒的情況。

  7月12日上午,在棗莊市殯儀館,滿崇偉查看了弟弟滿崇利遺體。他注意到,弟弟嘴角有清晰的血跡。

  記者在現場還注意到,滿崇利除左嘴角有一道明顯的血跡外,面部還明顯紅腫。

  鄭毅認為,死者的部分症狀,符合一氧化碳中毒。

  記者向棗莊礦難救援指揮部核實死因,指揮部拒絕回應。

  7月21日,記者聯絡薛城區宣傳部長劉俠。她説救援人員是因中暑、熱衰竭而死,至於為何嘴角有血跡,她表示不清楚,將向相關部門了解後回復。截至發稿,劉俠沒有回復。

  應急機制失靈?

  鄭毅認為,除了救援人員的死,還有更關鍵的問題需要注意。

  他説,這個礦存在很多問題。“事故發生後,如果通知及時,這些人完全有時間撤出來。”7月18日鄭毅説。

  第二天,國家安監總局和煤礦安監局在通報中指出,這起事故暴露出事發煤礦在發生重大險情時,沒有及時撤出作業人員。

  鄭毅在防備煤礦救援現場待了一星期。他了解到,從28名被困者所在位置到井口,只有480米,坡度只有20度。

  “火災不同於井下瓦斯爆炸,並不能一瞬間對被困者造成致命傷害。”鄭毅説,從一個火點開始到大火封閉通道,需要一定時間,這個時間一般足夠逃生。

  鄭毅數次親自下井查看,他估算被困人員從被困點逃到井口只需15分鐘。

  鄭毅認為,之所以沒有及時通知火情,要麼是防備煤礦沒有應急反應機制,要麼是有機制而沒有嚴格執行。

  按《山東省煤礦安全生産調度質量標準化標準及考核評級辦法》規定,各礦井下通訊系統必須達到“緊急情況下3分鐘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員”的要求。

  事發時,副礦長楊成春在井下帶班。他説,得知起火後,他曾試圖給工區打電話,但電話沒有接通。他認為,可能是通訊電纜已經被燒。

  有礦工家屬反映,事發的井下空壓機是二手産品,設備老化,缺乏維修。事故救援指揮部官員回應稱,該空壓機是去年新購置的。

  事發次日,楊成春向媒體證實,“當時空氣壓縮機旁沒有人值守操作,如果第一時間發現著火並迅速用滅火器,應該可以將火滅掉。”

  為何只有一個出口?

  在井下查看時,現場參與救援的專家鄭毅注意到一個細節,防備煤礦的井下安全出口太少。

  “只有一個出口,火災發生後,大火燒穿了進出口,導致人員被困,無路可逃。”鄭毅説。

  2010年7月2日印發的《山東省煤礦企業安全生産許可證實施細則》規定,礦井必須有兩個獨立能夠行人並達到地面的安全出口,採煤面也必須有兩個安全出口,一個通回風巷一個通進風巷。

  鄭毅還發現,巷道裏大量使用木、竹支柱,可燃物很多。

  官方通報的信息顯示,防備煤礦有近20年沒出事故,在技術改造擴産驗收後不足10個月,即發生礦難。

  事故發生後,薛城區政府證實,防備煤礦是該區一家區屬煤礦,設計生産能力6萬噸/年。

  2006年,山東省提出30萬噸以下煤礦不再審批,經整合形成的礦井單井規模不得低於15萬噸/年,並於2008年整頓、關停9萬噸以下小煤礦。

  按照這個規定,有約300年採煤史的防備煤礦,將面臨關停。

  2010年4月,在薛城區國有資産管理局的資金扶持下,防備煤礦得到技術改造。2010年6月,該礦擴能至15萬噸/年。同年10月通過竣工驗收,證照齊全。

  擴産後的防備煤礦,吸引了周邊農村的大批農民成為礦工。

  據多家媒體的公開報道,被困井下的礦工多是當地附近的農民,農事忙時種地,閒時下井挖煤,年齡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

  “敏感期”內的礦難

  7日上午8時,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駱琳、總局副局長、國家煤礦安監局局長趙鐵錘、國家煤礦安監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王樹鶴率工作組趕到現場。一同到現場的,還有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的指示。

  礦難當天,山東省省委書記姜異康、省長姜大明趕到現場指揮救援。

  在防備煤礦,現場指揮部副總指揮、棗礦集團董事長江衛介紹,防備煤礦火災的救援面臨著高溫、著火以及礦道堵塞、一氧化碳過高等幾大問題。

  並且,今年7月,已申報省級文明城市的棗莊市正在等待驗收。

  根據《山東省級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的規定,在申報前12個月內曾發生有影響的重大安全事故的,將實行一票否決;各類事故死亡總人數,必須控制在政府下達的控制指標以內。

  當地官方的消息稱,截至目前,投入的救援力量已經逾千。相繼趕到現場的5個煤礦集團救護大隊奉命正輪番下井。

  申報烈士

  昨日,薛城區委宣傳部長劉俠説,救援方面正遇到很大困難,井內一氧化碳濃度太高,無法下井,至今沒有搜救出人。

  據當地政府發佈的消息,三名遇難救援隊員的年紀,最大的38歲,最小的28歲。

  薛城區區委宣傳部劉俠説,政府為三名遇難救援隊員申報烈士,目前已上報到省裏。

  滿崇偉對弟弟滿崇利的記憶是,1992年煤礦招工時,滿崇利進了煤礦,幹了兩三年採煤工人,後來就專做救護隊員了。在礦上幹了十多年,月工資不到三千元。

  滿崇偉説,政府把三名遇難者家屬隔開安置在不同地方,彼此沒有聯絡,善後事宜至今沒有談。

  7月11日,廣西煤監局副局長賴炳瑞在當地一個礦難救援現場指出,要吸取棗莊礦難救援人員犧牲的教訓。

  在棗莊市市立醫院外科樓重症監護室,記者見到了兩名即將出院的救護隊員。兩名隊員在醫生的要求下,逐一與醫護人員握手合影。

  一名男性醫護人員拉著合影救護隊員的手、笑著面向鏡頭説,“你們是英雄”。

  □本報記者 褚朝新 山東、北京報道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礦難
  • 棗礦
  • 井下空氣
  • 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