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北京市 >

圓明園正覺寺復建開放 曾歷兩劫倖免于難(組圖)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7日 13: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6日,遊客在圓明園正覺寺遊覽參觀。 經過9年復建,圓明園惟一倖存並保存至今的古建築群——正覺寺對外試開放。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攝

  灰色的屋頂、紅色的墻壁、藍綠相間的鎏金彩畫,昨天,見證了圓明園由華麗至極到一片荒涼的正覺寺,經過9年的修繕後,首次對公眾試開放,重現經典皇家園林的恢弘氣勢。

  昨天恰逢農曆六月初六,是中國傳統中專門用來“亮寶”的天貺節,圓明園管理處特意選在這一天,將正覺寺這座稀世古建“曬”給公眾。

  正覺寺是一座典型的皇家佛寺,位於圓明園綺春園的西側,共佔地14300平方米,建築面積3649平方米,包括山門、鐘鼓樓、天王殿、五佛殿、三聖殿、文殊亭、六大金剛殿、最上樓等建築,是一個封閉的長方形建築群。1860年和1900年,圓明園兩度罹劫時,正覺寺均倖免于難。

  歷經百餘年滄桑,正覺寺曾先後作為北洋政府代國務總理的私人別墅、清華大學教職工宿舍,新中國成立後成為北京海淀機械製造廠等三家企業的廠址。幾經人為破壞,三聖殿等建築消失,其他建築被不同程度地毀壞。

  由於正覺寺是圓明園唯一倖存保留至今的古建築,對於研究清朝歷史和圓明園的建築風格有著重要意義,上世紀90年代,正覺寺的保護問題得到國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圓明園等單位的重視。2002年,國家文物局、市文物局和海淀區委區政府啟動正覺寺的保護、修繕和復建工作。這也是文物主管部門到目前為止批復的圓明園整體復建的惟一古建築群。

  經過9年的修繕,圓明園正覺寺展新容——從山門、鐘鼓樓到天王殿、文殊亭等還散發著油漆味兒的建築敞開大門,迎接遊人。昨天,看到這處新開放的景點,不少遊客都好奇地走了進去。一個上午,就有近400位遊客入內參觀。

  為紀念正覺寺向公眾開放,圓明園管理處特別發行了圓明園正覺寺開放首日紀念封,向遊客限量發售。據主辦方介紹,開放首日前來參觀的前90名遊客可免費獲得一枚紀念封。同時,正覺寺內也舉辦了《圓明園歷史文化遺産展》、《圓明園流散文物展》、《涅槃的奇跡——正覺寺專題展》等展覽,向遊客介紹正覺寺修繕保護成果以及圓明園的歷史文化。

  為了豐富觀賞項目,目前,寺內陳列著四面十二臂造型銅鎏金勝樂金剛、粉彩描金海晏河清燕耳尊、青玉老人山子、溫潤通透的花甲聯芳和田白玉扳指等100多件圓明園文物。

  試開放階段將持續半年,正覺寺不另收門票,遊客購買圓明園門票即可免費入內參觀。

昨天,市民在三聖殿內觀看文物展。本報記者 吳鏑攝

  歷經兩劫 倖免于難

  正覺寺是清帝禦園圓明園附屬的一座佛寺,位於綺春園西側,建成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它與綺春園既有後門相通,又獨成格局,實際上是清帝禦園圓明園附屬的一座喇嘛廟。建成後由兩名喇嘛住持,寺內設僧房八座22間,由正覺寺山門、天王殿、三聖殿、文殊亭、最上樓、配殿等主要建築組成。

  正覺寺山門外檐刻有“正覺寺”三字,為乾隆御書,漢、滿、藏、蒙四種文字合璧。

  在曾經風光無限的“萬園之園”遭遇的兩次劫難中,正覺寺始終都保存完好。由於地處圓明園三園墻外,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它是唯一倖免的古建築,也是圓明園內保存下來的完整程度最高的一組建築群,寺內還保存有圓明三園唯一的古樹群。

  文物專家曾這樣評價:正覺寺是研究圓明園清代皇家園林宗教建築院落佈局、建築構造及工藝的珍貴實物例證。

  長期被佔 損毀嚴重

  民國初年,正覺寺被曾任北洋政府代國務總理的顏惠慶購作私人別墅,拆去佛像,改造裝修,資遣喇嘛,之後又轉售清華大學為教職員工宿舍。1933年時,三聖殿已不存。

  至20世紀60年代,寺內多數建築、古柏尚好。從70年代起,海淀機械製造廠(北京長城鍋爐廠)等三個區屬企業進駐正覺寺,由於這些單位亂拆亂建,寺內僅殘存山門、文殊亭和四座配殿及二十六株古樹。1986年,正覺寺北墻外河池及西北側小島也被填平臨時圈佔。

  在正覺寺保護復建前,寺內僅殘存山門、文殊亭、四座配殿及26株古樹,天王殿、三聖殿、西側金剛殿以及名為“最上樓”的七間後樓等建築,已全部或部分損毀。

  圓明園管理處主任陳名傑認為,正覺寺不僅是圓明園歷史的見證樣本,它的格局完整、清晰,細部構造明確,真實地反映了清代古建築的組群關係、佈局、材料及做法等工程技術細節,是研究清代中期建築風格的重要依據。

  2000年7月,搬遷寺內住戶25戶,拆除非古建築1026.42平方米。2001年底長城鍋爐廠拆遷,圓明園管理處接收該廠職工155名,離退休人員168人,合計323人。拆廠房等非古建築7000余平方米。

  2002年,正覺寺的保護、修繕、復建啟動,這也是目前北京文物主管部門批復的整體復建的唯一古建築群。

史料中記載的正覺寺全景圖

  專家論證 繪圖復原

  正覺寺的“還原”分為兩個階段,2003年一期工程修繕寺內遺留建築物990平方米,2009年第二期工程修繕2659平方米。

  2003年,一期修繕工程完畢後,市文物局將正覺寺復建工程方案上報國家文物局,2004年9月修改後的復建方案通過了國家文物局的審批。復建工程的建築面積規模為2659平方米,項目總用地面積14300平方米。此後,國家文物部門召開專家論證會,認為復建基本符合《圓明園遺址公園規劃》的要求並同意批准。北京市文物局再次審查了設計圖紙並給予了明確批復,對復建保護工程中的輔助配套設施提出重要的指導性意見。

  2009年12月16日,正覺寺復建保護工程正式開工。復建內容包括天王殿、三聖殿、最上樓、六大金剛殿、東轉角房、東路輔房、掖門、院門、值房等,它們與之前已經修繕的樓閣共同構築正覺寺的新貌。

  復建從何而起?設計施工圖是關鍵。

  圓明園規劃科科長介紹,圖紙是嚴格按照現有建築、文獻和歷史資料設計而成。為此,文保所和圓明園多位規劃建築人員翻閱了大量史料。

  因為當時正覺寺主殿三聖殿的立柱基座、須彌座、大殿腰線部位以下的墻磚均為清代遺存,西五佛殿、文殊閣等建築基本保存完整,西五佛殿的橫樑上還保存著乾隆年間的彩畫,300多年前的雙龍戲珠彩繪圖案依稀可見。這些遺存為復建打下了良好基礎。

  工作人員還以山門圖片、《樣式雷地盤看樣圖》為參考,並與清代同期同類型建築、書籍、工程做法、營造則例等對比,並考察了承德的普寧寺,最終繪製成一套復原圖。

拆遷後清理出的建築基址

  修舊如舊 精選材料

  復原方案由北京市文物建築保護設計所完成,市園林古建公司負責施工。2010年10月,正覺寺主體完工後,當時木材、墻體上還未涂上油漆。工作人員解釋,木材中水分較大,為了保證施工質量,經過半年的晾曬後,到今年上半年才開始進行油飾和彩繪。

  按照文物修繕“修舊如舊”的原則,施工人員對施工材料要求精挑細選。據了解,磚瓦之類都是從正規的古建磚瓦廠購買,獸、脊件等器件均以現有實物的形制、尺寸為準定制。屋面苫背也採取混合白灰、青灰和麻刀的摻灰泥做法,臺明、墻體等則是灰色的手工磚砌築而成,部分石構件按照實物翻新,而折斷的石件則用環氧樹脂粘貼。

  此外,殿頂的琉璃瓦也都是按當年圓明園的等級燒制而成,三聖殿內22根近10米高的立柱均為進口的松木,橫樑為名貴的紅木。

  正覺寺內的彩繪也值得一提,寺內有兩種類型的彩繪,廟宇風格的旋子彩畫和宮廷風格的和璽彩畫。據市古建所彩繪專家高成良介紹,由於山門和西配殿內檐,還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彩畫。三聖殿、最上樓、天王殿等建築都是參考這些彩畫,並參考同期同類廟宇,比如承德的普寧寺,經專家論證後復建。

最上樓是圓明園正覺寺最後一組建築。本報記者 吳鏑攝

  修繕一新 復原舊貌

  修繕一新的正覺寺莊重肅穆,氣勢恢弘,寺內古木參天,在中軸線上,天王殿、三聖殿、文殊亭、最上樓等灰頂紅墻的樓閣一字排開。寺內所有建築均為官式做法,屋檐上翹,屋頂為灰色,墻壁呈亮眼的朱紅色,屋頂內檐則用人工手繪和璽彩畫和旋子彩畫等,花紋藍綠相間、繁複精細。以天王殿為例,新建的天王殿是單檐歇山式建築,面闊五間,建築面積約202平方米,有單翹單昂五踩鬥拱和金線大點金龍錦枋心旋子彩畫。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圓明園正覺寺門前。已經有不少遊客等候在一旁,爭睹正覺寺的新貌。有不少外地來京的遊客,還為自己無意中趕上了這樣一個好時機而慶倖。“本來只打算帶孩子逛逛圓明園,還趕上了正覺寺首次開放,機會難得啊。”一位外地遊客説。

  觀眾中,一位老大爺在展板前看得非常認真,最後駐足在一張老照片前久久不肯離去。記者走上前一問,才知道他是曾在正覺寺遺址工作過的原北京長城鍋爐廠的一名老職工。他告訴記者,正覺寺曾經是北京長城鍋爐廠的駐地,他從建廠時就在這裡工作,那時的正覺寺由於亂拆亂建,十分破舊,而現在看到正覺寺恢復了原來的面貌,迎來了新生,心裏很是激動。拆遷完了之後,當時的正覺寺周圍就是一片廢墟,垃圾遍地、雜草叢生。可是今天來一看,這裡已經是大變樣!

  既無佛像 也無香爐

  據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郭黛姮介紹,當年乾隆皇帝修建正覺寺的目的,是“興黃教以安蒙古”。正覺寺在圓明園的佛寺中等級很高,是一組很規矩的寺廟,其建築風格體現著儒家思想。不過,此次試開放的正覺寺中沒有佛像,也沒有香爐。郭黛姮解釋,當年的佛像已經毀掉了,是否需要重設佛像,圓明園管理處還需要向文物局申報。

  鏈結

  正覺寺“還原記”

  正覺寺于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建成,當時寺廟佔地14300平方米,主要包括山門、鐘鼓樓、天王殿、東西掖門、東西五佛殿、三聖殿、文殊亭、東西配殿、東西六大金剛殿、東西轉角房、最上樓、北院門等建築,共計3649平方米。

  1860年及1900年,圓明園遭遇兩次劫難,正覺寺均未被損壞。

  2000年7月,寺內25位住戶被搬遷,拆除非古建築1026.42平方米。

  2001年底,駐紮在正覺寺內的長城鍋爐廠被拆遷。

  2002年底,正覺寺修繕工程正式啟動,投入資金約650萬元。

  2003年10月,正覺寺一期工程完工,修繕工程包括山門、文殊亭、東西五佛殿、東西配殿、西轉角房等古建,共計990平方米。

  2009年12月16日,正覺寺復建保護工程正式開工,投入約3000萬元人民幣。復建內容包括天王殿、三聖殿、最上樓、六大金剛殿、東轉角房、東路輔房、掖門、院門、值房等。

  2010年10月8日,在圓明園罹難150週年紀念日前夕,正覺寺主體工程完工。

  2011年7月6日,正覺寺復建保護工程全面竣工,開始對外試開放。(記者任敏)

責任編輯:李漢森

熱詞:

  • 圓明園
  • 正覺寺
  • 復建
  • 倖免于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