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江蘇省 >

南京大屠殺史料集出版 全書約4000萬字耗時10年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7日 08: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南京大屠殺史料集》殺青

  大量內容是此前少見的重要文獻,相當於寫了10部《資治通鑒》加20部《史記》

  十年磨一劍!備受矚目的《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第三批,于近日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該《史料集》共72卷,加上特輯6卷,共約4000萬字的全集終於殺青。據了解,我國歷史上的巨著《史記》共50余萬字,《資治通鑒》則為300多萬字,而該《史料集》的總字數多達上述兩巨著的10倍。在昨日召開的新書發佈會暨學術討論會上,該《史料集》主編、著名民國史專家張憲文教授披露,由於這項出版工程十分浩大,10年中,先後有100位學者、教授參加了項目工作,編撰團隊幾乎每天加班,中午、夜晚都是靠吃盒飯度過。省社科院歷史所王衛星研究員則告訴記者,去日本蒐集檔案,不讓拍照和複印,全靠手抄,手都抄腫了。他説,個中酸甜苦辣,別人無法體會。    

  -十年磨一劍

  天天加班吃盒飯

  完成史料巨著

  發佈會上,該史料集主編、著名民國史專家張憲文教授告訴記者,中國內地的南京大屠殺史學研究啟動較晚,上世紀60年代在南京大學起步,80年代從建設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起初步展開,2000年以後形成規模。

  為了盡可能全面地收集資料,自2000年以來,南京大學聯合南京師範大學、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市檔案館、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等機構,合作開展資料的蒐集和編撰工作,先後參加項目工作的專家、教授多達100人。編撰者們先後奔赴美國國家檔案館、美國國會圖書館、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英國外交檔案館、德國外交檔案館、德國西門子公司檔案館、日本外交史料館、日本防衛省戰史研究室資料室、俄羅斯檔案館、意大利檔案館、台灣“國史館”、台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等機構,勤奮工作,使《史料集》達到“集大成”的目標。

  回顧10年來的艱辛,張憲文教授感受頗深,“這套《南京大屠殺史料集》靠的就是團隊精神,《史料集》共72卷,如果加上特輯6卷,總共78卷,共計4000萬字。工程量十分浩大。可以説,這10年中,我們編撰團隊幾乎天天加班,中午、晚上都是靠吃盒飯度過的。”

  如今78卷的《史料集》終於完成,參加日本卷編撰的江蘇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王衛星研究員深有感觸:“沒有經過的人,無法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當時去日本為了節省開支,從南京乘火車直接去上海機場,到日本後,查閱檔案,不讓拍照和複印,只能用手抄,手都抄腫了。”

  鐵證!鐵證!

  2/3內容為此前少見的重要歷史文獻

  張教授告訴記者,第三批《南京大屠殺史料集》,即第56卷至第72卷,另附特輯6卷,內容主要從海外收集而來。《史料集》全面收集了加害方、被害方和第三方一手資料,涉及中、英、日、德、意、俄等多種文字,三分之二為此前少見的重要文獻。“其中外國媒體發表的親眼目睹的新聞報道中,意大利和前蘇聯對日本暴行的新聞報道,是首次編入,反映了不只是中國、美國等國家在關注這一事件,可以説,國別擴大了。”張教授説,本來還準備去法國徵集,結果法國檔案館正在搬家,沒去成。

  《史料集》中還增加了新發現的傳教士、大學教師、醫生、商人撰寫的日記和回憶錄。其中第56至72卷多為新出版的翻譯史料,如美國收藏的傳教士檔案,“當時有一批傳教士在南京,有關他們的回憶錄,重要的部分全都進行了翻譯。如當時擔任金陵大學教授的傳教士貝茨,從自己寫記的日記和給家人寫的信件中,就能看出日軍南京大屠殺的事實,這批傳教士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冒著生命危險救助了許多難民,他們將一大批南京市民救助到安全區,從生活上給予幫助。”張教授説。

  而東京審判中控方史料,以及日本不承認罪行的辯方史料,張教授認為極其重要,涉及整個南京大屠殺案例的方方面面,是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的鐵證。“控方和辯方史料同時收入,客觀地反映事實,才有説服力。”

  另外,張教授説,史料中還納入了當時民國著作中有關的南京大屠殺的文章,以及南京保衛戰陣亡將士名錄。

  日本天皇弟弟反省稱“日軍軍紀渙散”

  《南京大屠殺史料集》內涵豐富,記者初步閱讀,就發現了一些重要史實,比如,早在1938年1月,日本外務大臣在給其駐美外交官的電文中就提到:日軍在南京和周邊地區屠殺平民30萬。日軍早在大屠殺進行之時,就用美食、藝伎招待個別在南京的西方外交官,企圖腐蝕、誘使他們不説對日軍不利的話,對堅持調查真相者則進行人身威脅。

  王衛星研究員告訴記者,第三批《史料集》收進了數十篇日軍官兵的日記和回憶文章。他清楚的記得,2008年,編撰組到日本蒐集史料時,驚奇地發現了日本昭和天皇的親弟弟三笠宮崇仁的回憶文章,“他當時擔任日軍中國派遣軍參謀。他在文章中回憶自己看見日軍在中國的暴行,甚至帶有批判性,他嚴厲批評日軍的軍紀渙散,不像天皇軍隊。因此,在回國後,他還特地向天皇做了陳述。回憶文章是戰時寫的,看得出,他當時是站在反省的立場寫下這段文字。”

  除此以外,指揮侵佔南京城的日酋松井石根本人不僅知道南京大屠殺,還在日記中反復分析原因。還在常州時,日軍士兵日記就記錄了收到上級屠殺中國平民的命令,進入南京之後,多份日軍官兵日記記錄了“屠殺令”的內容。一位實地作戰士兵用化名在回憶中,用“填滿池塘的屍山”為題,描述了他從華北到上海,從杭州到南京一路的所見所聞。王衛星説,“他是日軍第六師團步兵13隊的士兵,他在來南京的途中,看到有一個池塘堆滿了屍體,估計有數千人,大多是中國士兵。之後,這樣的情景讓他久久難以忘記。”

  另一位叫原田賢一的軍官,是個炮兵伍長,他在日記中説,跟隨部隊一路打進南京,看到南京周邊地區的戰鬥,中國官兵的抵抗十分頑強。王衛星説,從日記的描述看得出,南京保衛戰打得十分慘烈。還有的日軍官兵在日記中寫道,大屠殺後,南京居民被強制進行奴化教育,但絕大多數民眾始終心向祖國,堅信中國抗戰必勝。

  -意義恒久遠

  沉重打擊了日右翼勢力的歪曲

  張教授介紹説,《史料集》從2005年陸續出版以來,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引起國際學術界和新聞界的高度關注,沉重打擊了日本右翼勢力對這一重大事件的歪曲,澄清了許多歷史事實,教育了中日兩國人民尤其是年輕一代,對促進中日世代友好具有深遠的政治影響。同時,對反擊各種否定或變相否定南京大屠殺的謬論、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他説,《史料集》出版後,日本駐滬總領事、法國駐滬總領事、以色列駐滬總領事等國際外交官員陸續來南京交流觀點。張教授稱用“大批海外媒體來南京採訪,我們都應接不暇”來形容。“美國《紐約時報》、英國BBC、日本《朝日新聞》,還有韓國、德國的電視媒體也紛紛來到南京。同時,日本外務省責令上海領事館副領事陪同日本軍方代表來南京採訪。其採訪結果影響了日本外務省在內閣就這一問題的諮詢答辯,並在外務省網站作了報道。日本外務省官方網站也表示:根據現有的資料和證據,不能否定南京大屠殺的存在。”

  由於《南京大屠殺史料集》是一部大型史料著作,不方便社會上廣大群眾參與閱讀,因此,張教授他們計劃將《史料集》中最典型的,最有代表性的史料段落摘錄出來,加以出版,方便更多的讀者閱讀。談到今後的研究方向,張教授説,“歷史資料的蒐集整理和出版是無窮盡的,下一步計劃用兩年時間,撰寫一部《南京大屠殺全史》。”蔡震

責任編輯:張砥

熱詞:

  • 日軍中國派遣軍
  • 史料集
  • 南京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