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北京市 >

北京馬友騎馬上班提倡環保 稱宣傳大於實際意義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0日 11: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3日,趙瀟爽五人騎馬走在北京街頭。(照片由本人提供)

  作為一匹在北京市區裏被強勢圍觀的馬,10歲的尤拉感到壓力很大———這是它第一次踏上首都的鬧市,腳下是水泥,遠處是鋼筋,周圍全是人,還有很多車!

  但對於北京老百姓來説,街頭的尤拉無疑是個驚喜:這北京城裏人來車往的,寶馬多見,大馬沒有。再看看騎在馬背上的人———騎著馬上班,嘿!還能再拉風一點嗎?

  騎馬上班。這不是玩笑,這是現實。

  尤拉的主人,57歲的北京市民酷畢(網名)其實一向奉行低調。酷畢是北京一家航天汽車公司規劃發展部的副部長,和千百萬北京上班族一樣,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不過,6月3日這天,酷畢既沒有開著他的切諾基吉普或者本田思域,也沒有騎山地車———這些都是他正常上下班的代步工具,而是一大早從馬場把愛馬尤拉接到位於北京西北五環石景山區的家中,來了一回騎馬上班。

  當天酷畢的同伴還有另一位馬術愛好者雪克(網名)。倆人約好早上七點半一道騎馬上班。

  兩小時後,在北京城的另一側———5名馬術愛好者從東四環外的高碑店一路騎行,用一天時間,穿過兩廣路、雙井、國貿、華貿、世貿天階、工人體育場直至什剎海———這些都是北京繁華的地段。

  這不是巧合,而是一次有計劃有組織的聯合行動。活動的策劃人、中國馬友聯盟的會長烏扎拉號召全國有條件的馬術愛好者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前後一週,放棄開車,騎馬出行,他們的口號是:騎馬出行,健康自己,健康地球!

  據中國馬友聯盟統計,6月3日當天,全國共有19個城市200名左右的馬術愛好者參與了“騎馬出行”活動,其踴躍程度大大超出了活動策劃人的預料。

  與短途的酷畢相比,烏扎拉、趙瀟爽等人的長線5人隊顯然更吸引人眼球,也有了更多插曲。

  趙瀟爽出發沒多久,就在二環內的平安大街被四五名交警攔下了,交涉了半個多小時。

  這幾個交警顯然也有點暈:怎麼還有人騎馬上街了?這,這不是添亂嗎?

  但他們很快發現,還真沒有哪條法規能管“騎馬上街”這回事。他們只好向這5個特立獨行的騎馬人表示疑慮:馬能上路嗎?要是干擾了其他路人怎麼辦?馬要是受驚了呢?

  面對頭回遇上這種事的交警,趙瀟爽他們顯得底氣十足。事先已經諮詢了律師,明確了國家至今尚無騎馬進入市區道路的立法,涉及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條只規定:駕馭畜力車,應當使用馴服的牲畜;駕馭畜力車橫過道路時,駕馭人應當下車牽引牲畜;駕馭人離開時,應當拴係牲畜。此外北京市還有具體的禁止畜力車通行的時間和路段規定。

  但問題在於,騎馬不是畜力車。幹著急的交警們只好打電話向上司請示,應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然而因為踩到法律空白,領導們也表示很迷茫。

  雙方相持不下時,平安大街附近圍觀的居民紛紛表示了對騎馬方的支持。趙瀟爽回憶起那一幕,還覺得十分有趣。

  趙瀟爽如此分析受歡迎的原因:“可能在北京城多年沒有看到這種高頭大馬了,人們會覺得很新鮮,很自由。”

  是啊,北京人尤其是住在二環裏的北京人,天天出門面對的就是一堆車,呼吸的都是汽車尾氣,“特別煩”———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哪怕能少見一輛車也是好的。

  這個全國人民都知道的“首堵”城市,已經越來越像一個巨型停車場。

  2011年4月的數據顯示,北京機動車保有量接近490萬輛。即使採取了嚴苛的搖號限制,四個月裏北京仍新增機動車12.8萬輛。從2300輛到100萬輛,北京用了48年時間。從300萬輛到400萬輛,僅用了兩年7個月。而再次逼近500萬大關,不過用了一年五個月。

  490萬輛車是什麼概念?北京二環路全長32.7公里,雙向6車道,按照一輛車4.5米長,可容納4.36萬輛車。依此類推,48公里的三環路可容納6.4萬輛車,四環路65.3公里,可容納約11.61萬輛車。三條環路排滿也只能容納22.39萬輛車。僅佔490萬輛的4.57%,也就是説,每100輛車只要有5輛上了這三條環路,就立馬導致環路癱瘓。

  趙瀟爽覺得,自己也是兩千萬飽受汽車荼毒的北京人之一。住在通州,開車到工作的地方,不堵車只要20分鐘,然而她每天必須多花兩個小時在路上。丈夫在北三環上班,因為途經京通快速最堵的路段,開車必堵,他不得不選擇乘坐地鐵。為此,8點上班的丈夫必須每天早起,倒三次地鐵,一分不落連帶小跑1小時20分鐘能趕到單位。

  “對北京人來説,上下班用在路上的時間和勞力真是太恐怖了。”

  趙瀟爽算了一筆養車的賬。一輛奧迪A4去年買30多萬。每天過路費來回20元。北京如今停車位費用漲價,有的地方已經漲到每小時10塊錢,工作地點附近已經找不到2塊錢一小時的停車位了。她經常上班十幾個小時,每天停車費加上油錢需要六七十元。而住宅小區租的停車位每年1800元,這“在北京已經算是低的了”。此外每年還有保險6000元,算下來平均每個月的開支在三千左右。

  “如果買一匹馬,國産馬不超過2萬,每個月養馬大概一千。即使是純血馬,一匹十幾萬到上百萬,每個月養馬費用也不過三千。買一輛車夠養十年馬。”

  但趙瀟爽也知道自己就是説説而已———或者是為了發泄內心儲存太多的尾氣。她和酷畢都承認,騎馬上班在如今的中國並不具備多大的可行性。即使法律還沒有對騎馬上街作出明確規定,但這項馬背上的運動,在現實中正受到城市化進程帶來的越來越多的限制,比如砂石路的消失和道路的硬化、配套設施的缺位以及噪音、空氣的污染。

  “太臟太擠,馬在這樣的環境裏都會特別不舒服。”

  “我們知道,這次活動的宣傳意義大於實際意義。”酷畢直言,騎完這幾天馬後,他還是會開車或者騎自行車上下班。

  “騎馬也好,騎自行車也好,滾軸也好,我們只是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我們這樣做的健康魅力和環保價值。”趙瀟爽説。(記者 廖雯穎)

責任編輯:王玉西

熱詞:

  • 北京馬友
  • 騎馬上班
  • 提倡環保
  • 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