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山西省 >

山西長治百億元打造古黎國疑為地方炒作(圖)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8日 06: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長治投資百億元建造“古黎國”,但參與的公司卻否認此事。

時至今日,“古黎國”建設依舊成謎。

  現有證據顯示“古黎國”不在長治而在長治北部的黎城 參與公司澄清並非投資百億元

  5月28日,山西長治縣負責人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廳宣佈,將投資上百億元打造古黎國,重現農耕文明盛況。

  這一消息,不由得讓人想起以前的一則熱聞。2008年,山東省有關領導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同樣高調宣佈要在濟寧建中華文化標誌城,並懸賞890萬元在全球徵集建設方案。項目總投資300億元。這一話題當時在全國引起熱議。

  同樣用鉅額資金打造文化概念,山西長治怎麼籌集這上百億元?古黎國是什麼?帶著種種疑問,記者近日趕赴山西長治,為讀者解開“古黎國”之謎。

  文/圖 本報記者李穎

  去年年底,“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正式設立。擺在這個煤炭資源大省面前的,是一條新的轉型之路。時隔半年,位於晉東南的長治縣高調宣佈的一則消息,則成為山西轉型路上一道別樣風景。

  參與公司:

  100億打造古黎國是誤解

  5月28日,長治縣宣佈,將在當地縣政府所在地韓店鎮投資上百億元打造古黎國,重現農耕文明盛況。

  中國民主建國會長治市主委張秋利介紹,將聯合長治太行山海經文化産業發展公司(以下簡稱太行山海經公司)共同推進這一項目。“古黎國”核心區域包括:古黎國遺址公園、黎民百姓文化教育基地、華夏農耕博物館,是一個綜合性的文化創意産業園。

  同時,長治縣縣委書記裴少飛介紹,為確保古黎國項目建設資金,由該縣人民政府與中國風險投資有限公司于4月26日共同創設了縣級産業轉型母基金長治基金。現在,他們已先期籌集母基金20億元,而未來的投資規模將達到令人咋舌的100億元。

  記者了解到,張秋利是長治當地昂生醫藥集團的創始人。記者通過昂生醫藥聯絡到張秋利的秘書,對方表示張總很忙,所以委託一位毋總介紹情況。

  與之前高調宣傳不同,這位毋總在電話婉拒了記者採訪,表示這個項目計劃是商業秘密,目前不便透露。記者問是有詳細的計劃書還是只是一個想法,他回答説,當然有規劃,很詳細的,但很多內容都還沒有敲定,不能説。“這個項目涉及幾方面合作,互相都有約定(不能説)。”毋總告訴記者,規劃肯定有,但是“我不願意給你”。

  記者又在長治政府網站上看到,“古黎國”在當地規劃中屬於“幸福黎國”文化創意産業園的一部分,後者項目總投資確是約100億元。

  但毋總告訴記者,投資100億元打造“古黎國”是誤解。“100億元是基金的規模。”至於投資多少在古黎國項目上,還不知道。

  那這筆基金怎麼用呢?毋總告訴記者,這個基金是母基金,可以有子基金,可以投資到各行業,比如農業、物流園區等等。

  根據長治縣在發佈會上透露的消息,他們已經先期籌集母基金20億元,將來投資規模將達100億元。而記者了解到,根據計劃,在擁有20億元母基金後,將吸引投資機構資金80億元,使得首期投資規模達到100億元。此項目完成後母基金規模將達到100億元,吸引機構投資資金500億元。而這筆基金的定位是孵化器,能夠為長治轉型期間提供新的融資平臺。這筆規模龐大的基金,無疑將為長治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記者向長治縣政府宣傳部門、政府辦、縣委辦以及財政局等部門諮詢基金的運作情況,卻均被告知不清楚情況,同時也不知道哪個部門負責。

  記者兩次聯絡“長治基金”創建合作方中國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對方表示會了解情況,如果有需要會聯絡記者。截至記者發稿時,尚未收到回復。

  當地傳言:

  古黎國原址在別處

  那麼,古黎國的項目如何呢?此前,長治縣的宣傳資料顯示,炎帝在長治縣羊頭嶺下黎嶺村建都古黎國,教人農耕稼穡,開創了中華農耕文化的先河,成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但是,實際上,在山西有一種更廣泛的説法,古黎國是在長治市東北部、距離長治縣數十公里遠的黎城縣。乾隆版的《山西志輯要》中記載,黎城屬潞安府,同時還記載這裡屬於古代的黎國。當地早就流傳,黎城就是《尚書》中記載的“西伯勘黎”的古黎國。

  2007年年初,經過一年多的論證,此前從黎城塔坡古墓群出土的十余件珍貴文物被鑒定為商周文物,墓地為古代黎國墓地,這也證實了黎城縣在西周時期為古黎國的説法。

  “黎國的區域有多大,邊界在哪,現在還沒有定論,沒有確切的記載。考古發現證明,黎國的墓地在黎城,最起碼我們可以認定西周時黎城肯定是黎國屬地,商代很有可能也在這裡。”黎城縣文博館館長趙小輝告訴記者,根據已有的信息,人們現在還很難恢復黎國時人們的飲食起居的樣貌。“建築、服飾等等,據我了解還沒有這方面資料。從現在出土的文物,人們可以看到當年貴族的一些生活習慣、墓葬習俗等。”這讓人們在“古黎國”體驗黎國百姓生活也成為不可能。

  記者就古黎國原址的事情向毋總求證,他回答,那是幾千年前的事情很難説清,文化産業是展望未來的。

  別樣轉型:

  無煤縣打造宜居古城?

  那麼,作為官方認定的“古黎國”的黎城縣,此時又是怎麼計劃的呢?

  6月2日,記者趕赴黎城。作為山西僅有的幾個無煤縣當中的一員,黎城的困難顯而易見。2010年,該縣財政收入3.3億元,在長治地區排在後面。

  如今,山西號召各縣轉型,擺脫以往過於依賴資源的發展模式。有錢的縣,如長治等,紛紛拿出鉅額資金打造旅遊、文化産業。

  儘管現在並沒有對“古黎國”有明確的整體打造的計劃,“但我們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在黎城縣縣委宣傳部長劉永清看來,困難只是暫時的。以往的劣勢在新一輪的轉型過程中,反而可能成為黎城的優勢。“我們沒有資源,環境就保護得好。開發沒有那麼多,但轉型就好轉身。”“困難有,但是長遠來看,就不一定了。”

  在黎城縣政府網站上,記者看到黎城已經喊出了“打造中國硅都、世界紅山、宜居古城”的口號。

  疑問:

  誰在運作“古黎國”

  記者了解到,“幸福黎國”項目的核心區域是韓店鎮黎嶺村,長治政府網站顯示,5月20日,以長治縣韓店鎮政府為主與太行山海經公司簽約。韓店鎮代表是鎮長秦國鎖,後者代表是董事長羅亞軍。記者連續兩天撥打秦國鎖的辦公電話和手機,但始終沒有人接聽。

  6月2日,記者在長治當地採訪,鮮有人聽説過“古黎國”。韓店鎮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應該是在不遠處的黎都公園。記者走到黎都公園,發現有幾個工人在進行簡單施工,並沒有大規模動工的跡象。

  兩位熟知長治縣情況的當地人告訴記者,這個項目包括長治基金現在很可能只是個“空架子”,只是個想法。而且6月11日當地將舉辦“中華祈福文化旅遊節”,不排除借此事炒作以提高影響力。

  記者手記

  山西轉型該如何面對公眾?

  這本是一件振奮人心的大好事,甚至有網友盯上了這個大項目的水泥生意。然而,當記者嘗試將這些計劃的細節一一搞清楚時,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

  記者首先聯絡長治縣縣委宣傳部,他們表示不清楚,並讓記者聯絡當地新聞中心。同樣,新聞中心的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他們不是很清楚具體哪個部門在負責,讓記者聯絡當地政府辦公室。而記者又在政府辦公室“碰了釘子”,對方也説不清楚這筆基金的情況,也不知道是哪個部門負責,讓記者聯絡縣委辦。

  記者多番催促,縣委辦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應該是財政局負責。記者現場打通了財政局辦公室的電話,對方説,不是我們在管,讓記者問預算部。而預算部接電話的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己根本沒聽説過這件事。

  記者告訴縣委辦工作人員,當時出席發佈會宣佈這則消息的是長治縣委書記裴少飛。對方説,這段時間剛剛換屆,縣委書記很忙,不能幫記者聯絡。

  於是,在各部門的推脫之下,這筆100億元規模的“長治基金”的來龍去脈就成了一個謎。

  依託煤炭資源富裕起來的山西,毅然選擇了轉型。記者採訪多日深能感覺到其決心之大,執行力度之強。然而,轉型,並非只是經濟單向維度的轉型,而是在以往優厚的經濟基礎上實現的全方位變化。在呼籲硬實力增強的同時,不如也關注下軟實力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