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北京市 >

北京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2日 04: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北京6月1日電 (記者朱競若、王明浩)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北京市以“三個最大限度”為總要求,針對首都作為政治文化中心的特點、針對人口逼近2000萬的特大型城市的特點,總結基層實踐,借鑒先進經驗,強化整體研究,提升頂層設計,積極探索社會管理理念、體制、機制、制度、方法創新,逐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重在破解難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説:“北京的探索與實踐,要在解決民生問題上有新突破,要在建立黨委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上有新突破,要在推動社會管理精細化上有新突破,要在提高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能力上有新突破。”

  北京市人口近年以年均60萬的速度增長,流動人口超過700萬;工作的流動性帶來人戶分離普遍,高達340多萬;信息産業發達,網民達到1200萬,信息傳播渠道多、速度快……人口集聚,社會情況複雜多變,北京市把全力推進精細化管理,當作把握社會管理主動權的重要抓手。網格化社會管理,北京人已耳熟能詳,它將一個管轄地域,劃分成若干網格狀單元。小到環境衛生、居民矛盾,大到社區黨建、社會治安等,都可在網格內即時處理。寓管理于服務中,北京市通過精確定點、精細佈局,使居民在步行15分鐘範圍內,即可獲得由政府提供的上百項公共服務。

  1249座商務樓遍佈全市,3萬多個社會組織活躍于各個階層,80%職工在非公企業就業。北京針對社會群體不斷出現、社會結構日益多元的現狀,搭建新的管理載體,構建以人民團體為骨幹的社會組織“樞紐型”工作體系,連結社會人。目前,北京市已認定“樞紐型”社會組織20多個,它們發揮聯絡政府與社會的橋梁紐帶作用。“樞紐型”社會組織還延伸職能,與同類別民間草根組織建立聯絡,提供服務指導,使其納入黨和政府主導的社會組織工作體系。

  2600多個社區,成為都市有序管理的活力單元。北京市把政府管理職能和服務資源下沉入區,從人口、就業、社保、民政、文化到綜治、維穩、信訪、城管執法,實行社區一站式辦公,居民購物娛樂不出圈,服務辦事不出區,現代社區治理結構和新型社區服務管理體系已基本形成,黨建、自治、服務實現“三位一體”。經過試點,北京正逐步把這種受市民歡迎的社區服務管理方式引入村莊管理,改變郊區農村生活環境、社會秩序。

  面對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面對徵地拆遷以及勞動關係、食品藥品安全等問題引發的特殊社會矛盾,北京市把協調利益關係、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為創新社會管理的著力點。針對低收入群體安居難題,北京市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落實專項資金100億,5年將提供100萬套住房,六成提供公共租賃。按照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原則,北京正探索逐步打破戶籍、地域、身份界限,構建“職工+居民”社會保障體系,實現社會保障人群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