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河南省 >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産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2日 03: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嶽嵩山

  建築之瑰寶 藝術之殿堂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産

  2010年8月1日,世界遺産大會做出決議,將鄭州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列入世界文化遺産,這標誌著中國第39項瑰寶被載入世界遺産重點保護名冊。

  在中國傳統的宇宙觀中,中國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國,而天地中心則在中原,中原的核心則在鄭州登封,因而這裡成為中國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薈萃的中心,中國幾大主流文明——儒、佛、道都在這裡建立了弘揚傳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這裡也成為人們測天量地的中心,這一歷史背景使得這裡匯聚和留存了大量珍貴的文化紀念建築,其精華,即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這組建築種類之多、規格之高、歷時之久、內涵之豐富、影響之深遠,舉世罕見。它們是中國古代禮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築類型的傑出代表,是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和建築藝術漫長髮展的濫觴,更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最真實、最深刻的反映。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為已消失的傳統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見證,是一座無與倫比的東方古代建築藝術殿堂和一處無可替代的人類世界文化遺産。她以凝練與舒展、雄渾與博大、滄桑與輝煌,向世人展示著中國古代建築的瑰麗之華和中華悠久歷史的璀璨之光。

  周公測景臺和觀星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觀測建築。測景臺創立於西周(約公元前1037年),周公為測日影定地中在此建土圭,唐代(公元723年)倣舊制改建成了石圭。觀星臺建於元代至元十三年至十六年(1276-1279年),郭守敬以此為中心點觀測並推算出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曆法——《授時歷》,其精確度與現行公曆僅相差26秒,創制時間卻早了300年。兩座建築是中國人智慧和天才創造力的體現。

  嵩嶽寺塔建於北魏正光年間(公元520-525年),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磚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筒體建築。她是中國建築藝術與西域建築藝術交流結合的完美見證,代表了東亞地區同類建築的初創與典範,在世界建築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少林寺常住院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寺內現存明、清建築30余座,每座建築都承載著令人盪氣迴腸的歷史故事。五百羅漢朝毗盧、少林拳譜、十三棍僧救秦王等壁畫以及現存的數百品碑碣等文物都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創新與發展的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少林寺是佛教禪宗祖庭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成為中國在海外最閃亮的一張名片。

  少林寺塔林保存了公元689年至1803年間的古塔241座和現代塔2座,是中國現存古塔數量最多的塔群,被譽為“中國古塔藝術博物館”。

  少林寺初祖庵建於宋代(公元960-1279年),其建築是現存的宋代磚木建築罕見精品,更是中國第一部建築寶典——宋代由李誡編著的《營造法式》頒布後最初的珍貴實證。她也以紀念中國禪宗開山祖達摩而成為廣受注目的宗教聖殿。

  會善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公元471-499年),寺內現存元、明、清時期建築9座,是唐代天文學家一行和尚的出家修行之所,現存元代建築是當時(公元1279-1368年)最典型和珍貴的代表作。

  嵩陽書院始建於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宋代(公元960-1279年) 成為全國四大書院之首,是中國最早的書院之一,也是程朱理學的策源地和傳播中心。其規劃佈局和實物留存獨具特色,對研究中國古代書院建築、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標本意義。

  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建於東漢年間(公元118-123年),是中國僅存的時代最早的廟闕,代表了中國古代國家級祭祀禮制建築的典範。雕刻于漢三闕上的馬戲、蹴鞠、夏禹化熊、啟母化石、幻術、鬥雞等畫面,以及篆書銘文十分精美,是漢代藝術風格的集中反映,更是研究建築史、美術史和東漢社會史的珍貴資料。

  中嶽廟至遲在漢武帝時(公元前156—87年)已經存在,現存建築格局可上溯至金代,現存建築多復建於明清,為官式建築的代表,也是國內現存規模最大、規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組道教古建築群。廟內的秦漢古柏、北魏碑刻、宋代鐵人等真實反映了道教文化發展的悠久歷程和豐富內涵。

  登封市情

  登封市位於河南省中西部,中嶽嵩山南麓。市境東西長56千米,南北寬35.5千米,總面積1220平方千米;登封市轄3個街道、8個鎮、4個鄉、1個工業區和1個礦區,總人口64萬人(2010年),有24個民族。207國道與217、316省道貫通全境,鄭少洛、禹登高速公路縱橫交錯,登封鐵路與京廣、隴海、焦枝鐵路幹線相連,形成了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的交通網絡,登封已成為中州大地上一座風景秀麗、人居環境優美、生態景致怡人的現代旅遊名城。

  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我國第一個朝代夏王朝定都陽城,即今天的登封告成,“登封”、“告成”則因公元696年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而得名,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金代將兩縣合併為登封縣,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登封縣撤縣設市。少林寺是佛教禪宗祖庭,中嶽廟是五嶽之中規模最大的道觀,嵩陽書院則是北宋鴻儒程顥、程頤兄弟講學之所,是宋明理學的發源地之一。綿延數千年的文化積澱,使登封成為“佛道儒”三教薈萃之地,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三教合一”的一個縮影;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為登封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是一文一武兩大文化發源地,少林國際武術發源地。

  功夫之都,文化聖山。禪武文化獨具特色,少林武術規模發展,全市有少林塔溝武校、鵝坡武術專修學院、小龍武院等武術院校62家,在校習武的海內外學子達5萬人之多,成為名副其實的“武術之鄉”。登封市現有文物古跡1127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16處,居全國縣(市)之首,是著名的“文物之鄉”。嵩山歷史文化建築群包括太室闕、中嶽廟、少室闕、啟母闕、嵩嶽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少林寺塔林、會善寺、嵩陽書院、觀星臺等名勝古跡,自然景觀有中嶽嵩山、三皇寨、盧崖瀑布、九龍潭、石淙河、白沙湖等,形成了武術遊、文化遊、天文遊、地質遊、宗教遊、考古遊、山水遊、鄉村遊等8個旅遊線路。少林寺風景區已被命名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山水養生,武術健身,禪音凈心”《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實景演出則成為河南省文化旅遊的一面旗幟;在第34屆世界遺産大會上,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河南省第三處世界文化遺産。

  資源豐富、物華天寶。嵩山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出神奇的植物,登封物産十分豐富,生産的稀有品種冬淩草,它的神奇功效被科學家越來越多的發現。礦産資源豐富多樣,登封現已探明礦産種類41種,主要有煤炭、鋁釩土、石灰石、硅石、花崗岩、麥飯石等,其中尤以煤炭、鋁釩土儲量為大,煤炭保有儲量31億噸,鋁釩土2.4億噸,是全國15個商品煤生産基地之一,是全國100個電氣化試點縣(市)之一,是河南省兩個鋁釩土基地之一,現代裝飾材料花崗石儲量30億噸,品種齊全,質量上乘,硅礦儲量8億噸,被明代大藥物學家李時珍譽為神奇的“嵩山藥石”——麥飯石儲量2億噸。

  科學規劃、提升品位。高標準編制城鄉規劃,高起點明確城鄉定位,堅持以人為本、以規劃為龍頭、以産業為支撐、以創新為動力的原則,解放思想,突破瓶頸,創新體制,以科學規劃引領城鄉一體化發展、以文化旅遊推動城市特色化發展、以工業經濟促進“一城三區四個副中心”規模化發展、以市場機制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為重點,確保我市城鄉建設科學持續發展;抓好産城聯動,景城互動,積極利用外資,實現我市城市建設高品位發展。

  近年來,登封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實施“四新聯建”戰略,強力推進跨越式發展,優化發展環境,力求“做好兩篇文章,實現兩個轉變”,打造“實力登封、生態登封、文化登封、和諧登封”,經濟社會實現平穩健康快速發展。全年地區生産總值完成300億元,同比增長14.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9億元,增長14.4%;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13億元,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億元,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2元,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7850元,增長10%;萬元生産總值能耗下降7%。

  登封市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礦藏豐富、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社會文明,先後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縣域旅遊品牌百強縣(市)”、“中國城市信息化創新獎”等榮譽稱號。登封已成為中州大地上一座人居環境優美、風景秀麗、生態景致怡人、的現代旅遊名城。勤勞、智慧、淳樸、善良、熱情的登封人民熱忱歡迎您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