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西藏自治區 >

西藏環保事業60年綜述:雪域高原 天更藍水更綠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30日 04: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西江月攝(人民圖片)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這裡江河湖泊星羅棋佈,素有“亞洲水塔”和“世界氣候調節器”之稱,但是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和敏感。西藏和平解放60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沒有使美麗純凈的高原生態遭到破壞,而且,秉持科學發展的理念,通過多種措施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使這片潔凈的土地綻放出更加迷人的風采。

  堅持不懈護衛雪域高原的碧水藍天

  和平解放前的舊西藏,由於生産力發展水平低下,基本處於被動適應自然環境的狀態,由於無法掌握和認識生態環境的客觀規律,也就談不上宏觀生態建設和綜合環境保護。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政務院西藏工作隊”,對西藏的土地、森林、草場、水利和礦産資源進行考察和評價,提出了科學開發利用的意見,從而開啟了科學認識、利用和保護西藏生態環境的進程。

  60年來,西藏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事業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實現了從被動到主動,從盲目到科學的質的飛躍。西藏的環保專業隊伍從1975年的2人發展到現在的580多人,西藏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逐步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西藏的生態環境保護,把西藏確定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2001年7月19日,胡錦濤同志在西藏自治區幹部大會上首次明確了西藏的重要生態戰略地位。

  2009年2月,國務院確定實施《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該規劃將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確定為國家重點生態保護工程,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同年8月,國家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億元,在西藏率先開展建立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試點。

  “近年來,國家用於西藏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投入不斷加大,‘十一五’期間全區用於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的資金超過100億元,是‘十五’期間的3倍多。”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副廳長江白介紹説。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西藏已建立21個生態功能保護區、7個國家森林公園、3個地質公園、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以及47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佔西藏國土面積的34.5%,森林覆蓋率由不足1%上升到11.91%。

  “在過去的20年裏,世界上還有哪個地方可以把40%的面積劃出用作自然保護?要扭轉一個瀕危物種的不斷減少又談何容易?然而勤勞的西藏人做到了。”美國前總統卡特在為《走進西藏》一書所寫序言中的這段話,反映出了國際上的肯定。

  在發展中堅持保護,西藏生態建設創造奇跡   

  “20年前剛來的時候,拉薩居住環境很艱苦,現在不僅街道更繁華,生活條件更好,而且樹多了,花多了,街道也更加乾淨,感覺氧氣都比以前足了。”從四川來拉薩生活工作多年的何潤芬説。

  60年來,西藏既沒有用停止發展來維繫生態環境,也沒有用破壞生態環境來換取經濟發展,而是堅持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並舉,在發展中重保護,在保護中求發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儘快擺脫落後面貌,迅速走向現代化,是西藏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強烈願望。然而西藏地區生態系統十分脆弱,抗干擾能力低,自我更新能力差,一旦遭到破壞,在很長時間內難以恢復。”江白説,確保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生態的和諧統一、協調發展,是西藏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內容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在重點項目建設中,西藏始終把保護雪域高原生態環境放在首位,嚴格落實環保審批權。目前,西藏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執行率達90%,重點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執行率達100%,較好地落實了“環保第一審批權”。

  西藏始終堅持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加強開發建設活動環境監管。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向巴平措説:“只要是對生態有影響的項目,即使是挖金子我們也不幹。”

  從2008年1月1日起,西藏在全區範圍內禁止開採砂鐵資源,這是繼全面禁止開採砂金資源後的又一項保護高原碧水藍天的重要舉措。

  “西藏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一律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後才能立項的政策,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江白介紹説,西藏的羅布莎、香卡山鉻鐵礦産資源開發項目,都把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作為資源開採的重點工作加以落實。

  在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建設中,僅環保投資就達15.4億元,青藏鐵路建設還填補了我國大型工程建設中環保建設領域的多項空白——首次為野生動物修建遷徙通道;首次在高海拔地區成功移植草皮……如今,走一趟青藏鐵路被遊客稱為“生態之旅”。

  與此同時,西藏開展了重點工業污染源達標治理工作,關閉了一批污染嚴重的“15小”、“新5小”企業,投入10多億元加強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等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污染源治理。2011年,西藏財政計劃安排環保投入5.4億元,比上年增長29%。

  碧水藍天既是資源也是財富

  在拉薩,居民房頂成片的太陽能熱水器隨處可見。居民院內,到處可見聚光式太陽灶。走在當熱西路上,利用太陽能和風能供電的路燈成為一道亮麗風景。拉薩越來越多的酒店、醫院等場所都已採用地熱取暖。各種新能源逐步走進百姓生活。

  根據《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年至2015年,西藏要通過實施農牧區傳統能源替代工程,基本解決無電人口的生活用電問題,重點解決區域農牧民採暖、煮飯等生活用能問題,農牧民傳統能源替代率將達到60%。

  目前,西藏阿裏、那曲地區已廣泛利用被動式太陽房技術建設太陽能陽光房。截至目前,西藏已累計推廣太陽能灶39.5萬台,被動式太陽房約40萬平方米,太陽能溫室約300萬平方米。風光互補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20千瓦,在無電地區建設光伏電站121座。通過推廣利用清潔能源,有效保護了農牧區植被。

  “碧水藍天既是資源也是財富”,在西藏已經成為共識。為改善人居環境,西藏實施了天然林草保護和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對1800萬畝天然林進行常年管護;實施全區重點區域生態公益林建設工程,完成人工造林454萬多畝,封山(灘)育林1219萬多畝;實施退牧還草工程,促進了6841萬畝天然草場的保護與恢復。

  經過多年的植樹造林,拉薩、山南和日喀則地區風沙天氣明顯減少,與30年前相比,拉薩每年減少32天,日喀則減少34天,澤當減少32天。

  如今的西藏,不僅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而且山川秀美、河流清澈,動物多樣、植物繁茂,成為名副其實的“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