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湖北省 >

湖北省累計整治土地1300多萬畝 糧食産能增加20億斤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2日 05: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5月初,湖北省50多個縣旱情加劇,大片土地喊“渴”之時,筆者在不少經過土地整治後的農村看到另一番景象——溝渠縱橫,排灌自如,面對大旱,這裡的農民多了一份從容。

  湖北是全國糧食主産區之一,但人均耕地僅1.14畝,中低産田佔70%。近年來,由於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優質耕地數量有所減少,土地質量總體呈下降的趨勢。十年來,湖北以土地整治作為重要的抓手,共整治土地1300多萬畝,新增耕地260萬畝,提高了糧食生産能力,增加了農民收入。

  田好種了,“水袋子”成“米袋子”

  平整連片的農田一望無際,田間的道路縱橫交錯,涵閘、泵站點綴著密布的溝渠……在監利縣毛市鎮土地整治項目區,一派“田成方、渠成網、路相通”的“大農莊”風光。

  “今年不怕旱了。”在項目區,正在稻田裏勞作的柘福村村民冉幼才説:“以前這裡的地勢低窪,雨天怕水,水排不出去;旱季盼水,水引不進來。土地整治後,溝渠暢通,旱能澆,澇能排。”

  老冉今年50多歲,家有7畝地,由於孩子們都出去打工了,田間道路窄,農業機械又進不來,誰來種地成了大難題。“2008年土地整治後,路通了,插秧機、收割機都能進田了,種田變輕鬆了,孩子也能安心在外面打工了。”老冉喜滋滋地説:“村民們不用花一分錢,就有了高産田,土地整治後,産量每畝還增加了400多斤。”

  監利縣國土資源局局長周傳垓介紹説,截至目前,全縣各類土地整理項目總規模75萬畝,總投資10.6億元。整治後的農田,水稻畝産比原來提高25%,油菜畝産提高20%,有些地方過去只能種一季,現在能種兩季了。去年,儘管遭受罕見的洪澇災害,監利縣糧食生産仍獲豐收,比上年增産2000萬斤。

  “土地整治換新顏,荒坡變良田;溝挖深、護坡平,水泥道路通田間;抗旱排漬建泵站,旱澇保收爭高産……”這是監利縣福田鎮茭牌村農民裴年宏編的順口溜。監利縣委書記李吉高介紹説,土地整治的投入是“輸血”補養,讓旱不能灌、澇不能排的“水袋子”變成了米袋子,同時也為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基礎,全縣現已基本形成了以優質稻、蔬菜、水産品、經濟作物為主的四大特色農業,建成了一批高效農業示範帶和一批優質農産品生産基地,高産農田土地整理已經初見成效。

  2001年以來,湖北省土地整理項目區建成溝渠近12萬公里,新建、修復排灌泵站9300余座,修建水閘(壩)58500余座,已建成的項目區灌溉保證率達到85%以上,排澇標準達到了20年一遇,實現了“旱能灌,澇能排”,農業抵禦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

  增田造地,低丘崗變身“花果山”

  地處山區的鄖縣,是南水北調中線主要淹沒區和核心水源區。人均耕地0.9畝,南水北調工程又將淹沒大量的土地,有近3萬遷出來的移民要在縣內實現有土安置。

  去哪兒給農民找田種?鄖縣在山坡上做起了文章。鄖縣地處秦巴山區,低丘崗地坡度小,適宜改造為耕地、園地。這些低丘崗地多為荒草地、殘次林,跑水跑肥跑土,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弱。鄖縣把目光放在了山坡地上。這類低丘崗地只要改造得好,移民有土安置的目標就可以達到。從2009年起,鄖縣申報國家、省、市三級低丘崗地土地整理項目。目前,該縣正在實施的土地整理項目有140個,預計新增耕地2萬多畝。

  站在柳陂鎮高嶺村一座山上,只見整座山岡遍佈梯田,田裏有蓄水池、排灌設備、PVC水管。該鎮已經改造了幾個低丘崗地發展標準化蔬菜大棚2100個,成為鄖縣的菜籃子基地。鄖縣縣長胡玖明介紹,土地整理新增了耕地面積,移民安置也順利解決了。現在,鄖縣低丘崗地改造的“致富效應”已經顯現,各個鄉鎮都有自己的特色農業:安陽鎮的柑桔産業、劉洞鎮的桑蠶産業、五峰鄉的木瓜産業……

  為了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湖北省在土地整治過程中,項目向山區、貧困地區傾斜,為實現當地農民人均一畝“當家地”、“致富園”創造條件。同時,通過土地整治推動當地特色農業産業發展,增強了貧困地區自我造血功能。據介紹,下一步,湖北將投資改造低丘崗地300萬畝,讓這些低丘崗地變身為産出高、效益高、生態好的“花果山”。省國土資源廳廳長杜雲生算了一筆賬,改造後的300萬畝優質耕園地,每畝年均增收1000元,每年可增收30億元,帶動全省農民人均增收75元。

  好事辦好,需用制度保證農民得實惠

  “十二五”期間,湖北省將加大土地整治實施力度,加大對農村農業的投入力度,再完成1300萬畝土地整治任務,增加耕地140萬畝,新增糧食産能20億斤,讓更多農民分享發展的成果。

  土地整治的目的是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民致富,使農民真真切切地得到實惠。

  採訪中記者感受到,農民對土地整治總體上是歡迎和滿意的,同時,他們也向記者反映了水利設施運行中存在的問題。監利縣福田寺鎮茭牌村的村民反映,溝渠整理好後,泵站交給上遊的村來維護。可到缺水的時候,上遊村把河道攔起來,根本就沒水下來;漬水的時候,又以鄰為壑,都把水排下來,上下游有些苦樂不均。江漢平原某鎮黨委書記説,有的項目為了把投資用完,把不應推平的土地也推平了,而真正要修的路橋涵閘卻沒修或不能修,這既浪費資金又毀了田地。他建議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讓農民説哪兒要平整,哪兒要修路橋閘,而不是專家閉門搞規劃。

  如何把好事辦好,做到整治前群眾願意,整治後群眾滿意?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鄖文聚説,項目規劃設計充分徵求項目區農民群眾的意見,使項目建設更加符合農村、農民的實際需求;在實行項目工程招投標的前提下,將土地平整、溝渠清淤等簡單工程交給當地農民承擔,使農民群眾在工程建設階段就得到實惠;還要把專業工程監理與農民群眾監督結合起來,組織項目區群眾參與項目建設全程監管,確保項目工程質量。

  “十二五”加大土地整治力度(鏈結)

  “十二五”規劃綱要要求:加快農村土地整理復墾,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對此,根據《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組織修訂了“十二五”時期《全國土地整治規劃》,提出到2015年建成4億畝高標準基本農田的目標任務,確定了國家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規模和範圍,並已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

  從遠期目標看,繼續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到2020年力爭全國建成8億畝高標準基本農田,為國家糧食安全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