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北京市 >

北京西城區構建社會管理“響應鏈”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2日 04: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北京5月21日電 (記者朱競若、余榮華)常住人口超百萬的北京市西城區,是首都政治中心的重要載體,他們在社會服務管理創新中,激發社會多元主體的積極性,從精細化管理出發,以信息化為支撐,著眼全方位響應,調動全社會參與,政府與社區、群眾、社會組織構成相輔相成的“響應鏈”,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群眾參與、社會協同的社會管理格局,上下信息暢通,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轄區內有幾十個中央國家機關單位辦公的西城區,近年來隨著金融街的增容,商務樓宇不斷增加;首都區劃的調整,使轄區面積增加到50多平方公里,流動人口相對集中;百萬居民的公共服務需求不斷增加,使社會服務管理面臨新挑戰。“針對新情況,順應新期待,西城區改變以往社會服務由政府單方面管理的模式,不斷探索政府與群眾全程互動、良性循環的新機制。”西城區委書記王寧説。

  社情清晰,民意通達,是管理的基礎、“響應”的前提。在西城區,有一個廣受歡迎的“樓門(院)長信息響應系統”,居住在樓門(院)的群眾將訴求反映給樓門(院)長,樓門(院)長可通過一個語音系統將群眾的訴求上傳到信息響應綜合平臺,社區、街道、區相關職能部門三級聯動,根據職責及時響應處理。同時,樓門(院)長負責採集“10+X”信息,按時上達。“10”指的是戶籍人數、常住人數、流動人口等10項固定信息,“X”指群眾訴求、安全隱患等各樓門特殊信息。規範有效的信息採集體系和社情民意表達、反饋機制,夯實了基層社會管理的基礎。在大柵欄街道 ,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的“全響應”體系,使 “煤改電”項目高效落地,也使1700多個大大小小違建迅速拆除。

  區內的202座商務樓宇,如同垂直社區,全部建起了樓宇社會服務工作站,入駐樓宇企業和“兩新”組織的基礎信息進入動態數據庫。樓宇服務站工作人員、物業管理人員、黨員志願者和樓宇企業聯絡員組成服務隊,及時了解各企業員工的服務需求,暢通訴求,做到“問題早發現、矛盾早協調”。廣外街道國際茶城樓宇黨支部書記李君霞説,企業和職工有大事小情都願意到工作站來反映,能解決的工作站直接處理,解決不了的上報給街道協調處置。

  在服務中加強管理,西城區既重視事事有響應、解決單項訴求,更注重公共服務流程的再造。現在,黨群服務、民政事務、人口與計生、社會事務、城市管理、殘疾幫扶等十大類86項事項,都可在街道公共服務大廳一站式辦理。今年4月掛牌運行的區綜合行政服務中心,是全國首個“第三代行政服務中心”,採用了智慧化的物聯網、互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把大廳、網上、社區、自助機、手機和電視的優勢融合在一起,實現數據資料共享,30多個委辦局進駐,能辦300余種事項。這裡還有個24小時自助行政服務系統,辦事人員刷一下第二代身份證,就可實現辦件指南了解、辦事進展查詢、辦事預約及自助填報等功能。

  專業化社會服務機構在政府職能部門指導下,為社會提供細緻服務,也是“響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西城區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23%,屬高度老齡化城區。老人們既希望“老有所養”,更希望“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月壇街道辦事處聯手玖久緣文化養老中心,招募了500余名“愛心助老天使”,為1000余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空巢老人提供志願服務。與此同時,社區居民和社會組織有序參與社會服務管理,成為群防群治的基礎力量。